浅谈高考物理选修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合集下载

从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选修3―4复习备考建议

从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选修3―4复习备考建议

从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选修3―4复习备考建议一、考纲要求参照高中物理选修3-4考试说明。

二、高考考查题型、考查重点、难易程度、所占分值考查题型:一个6分的选择题和一个9分的计算题。

考查重点:(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2)折射率和全反射。

难易程度:选择题比较简单,计算题考查计算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也较简单。

考查知识点:折射率的计算、全反射条件、波长波速频率三者关系、干涉加强点(减弱点)的条件、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传播、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结合、学生的几何作图以及空间想象。

未涉及考点:单摆、简谐振动的回复力与能量、波的衍射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三、复习课时分配计划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2课时第十二章机械波 4课时第十三章光 3课时第十四章电磁波 1课时第十五章相对论 1课时四、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点、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案复习重点知识:(1)机械振动与机械波;(2)折射率和全反射,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主要讲解和练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率的计算,已达到学生很熟练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需要重点培养、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培养学生对机械波传播的认识和对光路图的画图的本领,提高学生在传播上质点振动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以及对光路图作图的能力。

五、需要重点复习、训练的题型及具体实施方案1.机械振动机械波部分常以计算题出现,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一轮复习时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并且尽量给学生时间来练习。

2.光学部分常以选择题出现,突出考查了概念及模型的理解、记忆及在作图中的简单应用;一轮复习时加强学生的作图能力。

试题命题有以下特点:(1)题型稳定,重点突出,考查知识点分布相对稳定。

(2重基础,依考纲,无偏题。

(3)选修部分难度比较小,强化基本方法,考查基本知识,第一题识记成分多,第二题难度稍大。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侧重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处理图像能力,几何光学注重作图和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试题没有偏题、怪题,完全符合考纲要求,能够充分考查学生对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大部分试题似曾相识,但又有变化,常规题占总题数的多半,关键是考生答题的过程中是否能够认真仔细,备考的过程中是否脱离课本。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重、难点梳理 精品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重、难点梳理 精品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重、难点梳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全章概述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但新增加了相位的概念以及相关定义的改变,教学中要注意。

这一章主要讲述机械振动中运动规律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周期性运动——简谐运动。

振动的知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心电图、核磁共振仪、地震仪、钟摆等),振动的有关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波动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应引起重视。

这一章开始讲述简谐运动的基本特点,然后通过图象介绍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接下来介绍简谐运动的实例——单摆,最后介绍受迫振动的知识。

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正确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如周期、频率、振幅等)的确切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同下面要学习的波动一样,用图象来描述物体的振动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教材在图象的讲授上较以前有所加强,希望学生能通过图象的学习,较好地理解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确切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简谐运动比前面学过的各种运动复杂,定量研究需要较多的数学知识,因而中学阶段不宜作更多的定量计算,希望教学中掌握好要求。

11.1 简谐运动1.通过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定义、条件。

2.通过砂摆实验或分析频闪照片,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根据简谐运动的图象弄清各时刻质点的位移、路程及运动方向。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5.T2、“科学漫步”中的“简谐运动与单位圆”2.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建立理想模型11.2 简谐运动的描述1.理解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及其特点。

(对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公式不作要求)2.能运用图象、公式描述简谐运动。

3.通过两个相同摆长的单摆振动情况的比较,了解初相和相位差概念。

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11.T1、P11.T42.教材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数理思想11.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1.理解回复力的概念, 理解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2.了解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高中物理选修3-4、3-5教学建议

高中物理选修3-4、3-5教学建议
人类逐步深入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体现了我们认识各种 未知事物时的特点,它体现了理论(假说)与实践的关系。 可以使学生具体体会到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螺旋上升和 不断深入的,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实施有效教学的原则和做法
原则
具体做法
了解学生,1.明确每节课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
明确教学 技能和方法;
目标
第十二章 机械波
惠更斯原理对反射、折射的解释
惠更斯原理解释波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是过去教材没有的 内容。这一理论分析加深了对波的传播、波在两种介质的界 面上发生反射、折射现象的规律的认识,也为下一章光的反 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奠定基础。
波的折射定律在与光的波动性相呼应。编者要向学生传递这 样的思想:科学上的新发现并不是一个人一时的创造,人们 认识到的新规律,往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许多事实上已经 有所表露,人们对它的认识最初带有很大的猜测性。
不要求用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计算波长
不要求识记氢原子不同状态时的电子云
2.不要求掌握的内容
第十九章 原子核
不要求识记反映三种放射线穿透能力的数据
不要求计算与半衰期有关的问题
不要求知道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的工作原理
不要求知道盖革-米勒计数器的技术细节
不要求了解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比例
不要求了解比结合能概念以及比结合能曲线
程,同时也再一次受到实验技能、数据处理的训练。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普朗克量子论的建立 在探究的过程中,科学猜想是最活跃的因素,它的提出往往 是由于某些事物的启发,但是,科学猜想只是根据不完整的 事实和不严格的推理得出的论断,科学探究中的绝大多数猜 想与假设都是无法直接验证的,只能由它按照逻辑推理得出 可检验的推论,然后对推论进行检验。

3-3、3-4教学建议(16.11.13)

3-3、3-4教学建议(16.11.13)

理综Ⅰ卷物理3-3选考题内容(内容红字为要求Ⅱ)
内 容
分子动理论
08年 09年 10年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气态变 化解释 分子力 动势能
3
3
固体和液体 气体
气体实验定律
等温平 衡活塞
等温等 压平衡 V-T图 综合像
晶体 等温平 衡水柱 等温平 衡汞柱 气变化 热力学 等温等 容平衡 内能做 功传热 等温等 压综合 等温等 压平衡 P-T图 像综合
2.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试题是3-4模块的关键题
(1) 9份试卷考了8次,有7次是计算题 (2) 主要难在分析光线几何关系,体现数学工具能力
3.横波图像是重点考查知识
(1) 9份试卷考了8次,有2次是计算题 (2) 横波图像常常跟横波的形成、振动图像相联系, 可以认为,它覆盖了简谐运动的内容。
4.电磁波、相对论、三个实验的操作没有考
p/105Pa
2 1 2 1
A
B
C
p/105Pa 2 1 T/K 0
200 400
V/m3
V/m2
0 1 2
T/K 0 400 200 丙


三、通过气体状态变化知识和情境提高图像素养 2.利用图像解决气体状态变化的问题
●创设情境利用气体实验定律推导气态方程。
p
p2 p1
0
V
VB
2
VC
T2
V2 V1
列 等 温 方 程
气体温度升高; 气体压强没有变化; 右活塞位置没有变化
等压膨胀; 体积由 5V0/4 增大到 7V0/4
3-4 模块教学建议
理综Ⅰ卷物理3-4选考题内容(内容红字为要求Ⅱ)

新课程高考物理选修34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新课程高考物理选修34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选修3-3模块全是I级要求,而且是选考内容,所以 建议按要求进行复习,不要挖太深。但对其中的科 学方法要让学生体会,比如统计思想。 •与非课改考纲相比增加了“气体分子运动速率的 统计分布” 定性了解 · 与非课改考纲相比减少了“气体状态和状态参量., 热力学温度,气体分子运动特点,气体压强的微观 意义”,增加了“固体的微观结构,晶体与非晶体, 液晶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 · 与非课改考纲相比减少“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 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永动机不可能,绝对零度 不可能达到”。但这些内容在复习时仍然都会牵渋 到。 · 油油膜法实验要求没变。
解析 设当小瓶内气体的长度为3l/4,时压强为P1:当小平的 底部恰好与液面相平时,瓶内气体压强为P2,气缸 内气体压强为P3。依题意的 p1=p0+ρgl/2 由玻意耳定律 P13lS/44=P2(l-l/2)S 式中S为小瓶的横截面积,得 P2=3(P0+ρgl/2)/2 又有 P0=P3+ρgl/2 得 P3=3P0/2+ρgl/4
4基本规律
2等压:V1/V2=T1/T2或 ΔV/ΔT=V/T 3等容:P1/T1=P2/T2或 ΔP/ΔT=P/T
气体状态方程 P1V1/T1=P2V 2/T2
气体实验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等实验定律 不同,它的应用面较小,不影响物理学的全局,所用 的方法也不具有典型意义。《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是“通过实验,了解气体实验定律”,是比较低的要 求。 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都属于气 体实验定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过了这几个定 律,也算是对气体实验定律有所了解了。至于气体的 状态方程=恒量,它是实验定律的直接推论,广义来 讲也是实验定律,所以教科书也做了介绍。有了这个 公式,定律的应用更方便些,但应该时刻想到课程标 准的要求,不要再做扩展。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67892021年5月2021 !高#《选修3—4》#点'测及*试策略■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徐高本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选修3—4》模块的试题不难发现,命题规律是“一大一小, 即一道选择题(填空题)加一道计算题,其中 选择题(填空题)侧重考查机械波的 传播特点、光学现象分析、电磁波的特点等,计算题 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综合应用、振 动和波的综合应用等。

预测2021年高考命 题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化都不会很大,同学们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 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特点和图像分析、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这两条主线,兼顾振 动图像和光的特性(干涉、衍射、偏振)、光的本性,强化典型问题的训练,力求掌握解决本 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并重点关注以下考点&考点一:简谐运动的特征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的核心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简谐运动的动力学、运动学特 征及图像&! !如图1所示,将密度为Q (小于水的密度p 水)的 小球用长为9的住并固定在装满水的容器底部,将 小球拉离竖直方向一小角度,忽略阻力,小球将做简谐运动, 重力加速度为5,小球做简谐图1答案:B应试策略: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 简谐运动的五大特征,即受力特征、运动特征、能量特征、周期性特征和对称性特征&考点二:机械波的形成、传播与图像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涉及振动和波的选 择题中命题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波的图像、 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一道题往往考查多个概念和规律,乃 至通过波的图像综合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 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预测2021年高考还 将重点考查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规律、波的图像等知识点&! 2(2020年高考浙江卷)如图2所示,工轴上一2 m 、12 m 处有两个振动周期均 为4 s 、振幅均为1 cm 的相同的波源S 1 12, 3 = 0时刻同时开始竖直向下振动,产生波长均为4 m 沿工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P 、6、Q分别是工轴上2 m 、5 m 和85 m 处的三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新课程高考物理选修34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精选)共101页文档

新课程高考物理选修34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精选)共101页文档

谢谢!
101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பைடு நூலகம்—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新课程高考物理选修34试题分析与备 考建议(精选)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高中物理选修3---4题型归纳(振动和波部分)

高中物理选修3---4题型归纳(振动和波部分)

3---4复习讲义(振动和波部分)说明:Ⅰ级要求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而Ⅱ级要求表示: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即Ⅱ级要求的内容为重点的骨干知识。

振动题型归类题型11.回复力概念及回复力与其它各种力的辨析解题要点:● 回复力是做振动的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一种效果力,它可以是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也可以是所受某些力的分力。

它与向心力一样,并不是振动物体单独受到的某一个力,在F=-kx; (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2T π=) ● 对弹簧振子,合力即为回复力;对单摆,应把物体受的的各力沿切线方向和法线(指与切线垂直的线,又称为径向))方向分解,则在切线方向上所求出的合力即为回复力(对只受重力和拉力时的单摆,回复力即为重力的切向分力)● 对单摆模型,注意合力、回复力、向心力、切向力的区别和联系:合力既不等于回复力,也不等于向心力;切向力即为回复力,使物体速度大小变化但不改变运动方向(某瞬时);法向力即为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而不改变运动速度大小。

●要注意: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对应)、回复力的加速度(与回复力对应)、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对应)概念的区别。

例1. 指出下面各例中振动物体回复力的来源竖直方向弹簧振子A与B整体;A;B 光滑圆弧槽上来回斜面上的单线摆滚动的小球例2.关于单摆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摆摆动过程中,摆线的拉力和摆球重力的合力为回复力B.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力为零C.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回复力为零D.摆球摆动过程中,经过最大位移处时所受合力为零2.3.简谐运动过程的特点●不一定为零),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速度为零且加速度最大,势能最大。

另外注意:动量、速度、加速度是矢量,经过同一位置时它们只是大小一定相等,但方向不一定相同,故不能说经过同一位置时这些矢量一定相等!(也不能说不在同一位置时它们就一定不相等――如经过对称的两位置时)而动能、势能、速率是标量,只要位移大小相等(经过同一位置或对称的两位置)时这些标量值就一定相等。

物理选修3-4解题技巧

物理选修3-4解题技巧

物理选修课程的3-4解题技巧可能会因具体内容和题型而有所不同。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可供参考:
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和理解问题陈述,明确题目要求和给定条件。

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确定解题思路。

2. 强化基础知识:选修课程通常涉及一些高级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确保你对基础物理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包括公式、单位、定律等。

3. 图形分析:对于涉及图形的问题,仔细观察图形,理解图形所表示的物理概念和关系。

将图形与相应的物理原理联系起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 公式运用:熟练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物理公式,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使用。

5. 解题方法:掌握不同解题方法,如代数求解、几何分析、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6.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解决一些典型的实例问题,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思路。

积累解题经验,并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

7. 多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找到自己较弱的知识点,并加以针对性的练习和复习。

8. 合作学习:与同学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发现解题中的错误,并从他人的解题思路中获得启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题目和题型可能需要不同的解题技巧。

因此,建议你根据具体的选修课程和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适合的解题技巧。

另外,及时向老师请教和寻求帮助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对物理选修3-4教学的一些思考

对物理选修3-4教学的一些思考

5、突出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部分主要突出以图像反映物理学变化规律的 方法和类比研究方法; 几何光学部分突出以“光的直线传播”为 基础的几何作图法; 相对论部分主要突出相对论的科学探究 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
5、突出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光学部分应凸显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 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勇于质 疑的科学态度。 研究物理现象采用的巧妙方法,如观察实 验法(赫兹检验电磁波、迈克尔孙-莫雷实 验)、综合归纳法(麦克斯韦创立电磁场理 论)、科学假设法(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光 速不变原理)、类比法等等
3、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教材的编写思想主要体现在循序渐进、改变 学习方式、贯穿探究精神、增强实践意识、重视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 育等几个方面。
3、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两章中,重视 联系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
在《光》一章中,教材中将几何光学与物理 光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重视物理学史 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题考查光的干涉】
【2010江苏高考12-B】 (3)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从 O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 上面的A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 ,A与O 相距l,介质 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答案】
n sin i l 2sin i
2 2
【本题考查光的折射】
近三年高考选修3-4模块的考点
在光一章中教材中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重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在相对论一章中讲述近代物理知识体现时代特征再现规律探索历程体会科学精神3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4把握本模块内容的内在联系本模块内容横跨力学电磁学光学要求教师对这部分知识的线索有一个整体把握在教学中既照顾到各部分知识本身又能突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对本模块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新课标高考题《选修3-3、3-4、3-5》专题解析

新课标高考题《选修3-3、3-4、3-5》专题解析

新课标高考题《选修3-3、3-4、3-5》专题解析本专题包括选修3-3、选修3-4和选修3-5的内容,在今年全国16个省份的新课标高考题中,本专题主要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占物理部分的20%左右,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太多,但这部分题目以中、低档难度为主,丢分实在可惜,对这部分的复习不能大意。

下面精选部分高考真题,研究出题热点、剖析出题思路、给出复习建议,殷切希望读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

模型一:鞭辟入里的分子动理论典题欣赏(2010年江苏卷,12题A (3))已知潜水员在岸上和海底吸入空气的密度分别为1.3kg/3m 和2.1kg/3m ,空气的摩尔质量为0.029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6.0223110mol -⨯.若潜水员呼吸一次吸入2L 空气,试估算潜水员在海底比在岸上每呼吸一次多吸入空气的分子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

设空气的摩尔质量为M,在海底和岸上的空气密度分别为和,一次吸入的空气体积为V,则有,代入数据得△n=3×1022 。

【雷区警示】质量和摩尔质量的含义不能混淆。

【归纳总结】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同类链接(2010年上海卷,14题)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 )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思路点拨】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距离的减小,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但由于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更快,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不是单调变化的关系。

只选B 。

【技巧点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备考提示分子动理论在高考中考查的概率很小,一般围绕分子动理论的三条内容展开命题,比较简单。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基础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基础版)(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举一反三巩固练习简谐运动及其图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簧振子以及弹簧振子是理想化模型。

2.知道什么样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3.明确简谐运动图像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4.知道什么是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5.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及固有周期、固有频率的意义。

6.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及图像信息。

7.能用公式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

【要点梳理】要点一、机械振动1.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小球和弹簧所组成的系统,这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如图所示装置,如果球与杆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且弹簧的质量与小球的质量相比也可以忽略,则该装置为弹簧振子.2.平衡位置平衡位置是指物体所受回复力为零的位置.3.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振动的特征是运动具有重复性.要点诠释:振动的轨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4.振动图像(1)图像的建立:用横坐标表示振动物体运动的时间,纵坐标表示振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2)图像意义:反映了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振动位移:通常以平衡位置为位移起点,所以振动位移的方向总是背离平衡位置的.如图所示,在图像中,某时刻质点位置在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如图中时刻),某时刻质点位置在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如图中时刻).(4)速度:跟运动学中的含义相同,在所建立的坐标轴(也称为“一维坐标系”)上,速度的正负号表示振子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同或相反.如图所示,在坐标轴上,设点为平衡位置。

为位移最大处,则在点速度最大,在两点速度为零.在前面的图像中,时刻速度为正,时刻速度为负.要点二、简谐运动1.简谐运动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随时间做正弦或余弦规律而变化的运动,它是一种非匀变速运动.物体在跟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2.实际物体看做理想振子的条件(1)弹簧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得多,可以认为质量集中于振子(小球);(2)当与弹簧相接的小球体积足够小时,可以认为小球是一个质点;(3)当水平杆足够光滑时,可以忽略弹簧以及小球与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4)小球从平衡位置拉开的位移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3.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如图所示,物体在与间运动,点为平衡位置,和两点关于点对称,则有:(1)时间的对称:,,.(2)速度的对称:①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如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物体经过关于点对称的两点(如与两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4.从振动图像分析速度的方法(1)从振动位移变化情况分析:如图所示,例如欲确定质点在时刻的速度方向,取大于一小段时间的另一时刻,并使极小,考查质点在时刻的位置(),可知,即位于的下方,也就是经过很短的时间,质点的位移将减小,说明时刻质点速度方向沿轴的负方向.同理可判定时刻质点沿轴负方向运动,正在离开平衡位置向负最大位移处运动.若,由简谐运动的对称特点,还可判断和时刻对应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浅谈高考物理选修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浅谈高考物理选修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浅谈高考物理选修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一、近年来高考选修3-4的考点及考点分布情况自湖北省2009年进入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和考生可以切实感受到高考试题的新课程(全国)卷均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很少有大起大落或者刻意求变等现象。

一般来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光学”部分主要围绕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进行考查。

从过去的五年来看,《高考说明》对选修3-4模块的要求没有变化,而且题目难度都维持在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因为3-4模块是选修模块且分值小就忽视它。

相反地,从近五年的高考试卷第34题来看,3-4的考点分布高度集中和固化,对某一考点的考查相对于必修部分不可能太复杂,这也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提供了便利。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我们可以额外重视对这部分的复习,鼓励学生在高考中选考题部分尽量多拿分。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部分》对《选修模块3-4》部分的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表一):考情归纳(表二)(蓝色代表“振动和波”,红色代表“几何光学”):再横向比较一下选修3-4模块的主要考点在近三年来出现在各地高考试题中的分布情况(表三):二、高考试题中对选修模块3-4的考查特点从《考试大纲》来看,选修模块3-4在《光》这一主题中,“说明”中的“相对折射率不做考试要求”变为“相对折射率作要求”。

将在以往仅对“绝对折射率”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由于此前相应的练习题目比较少,容易被忽略,在复习时应注意。

选修部分要求略有增加,试题难度将有所提高。

从高考试题来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选做题的第34题,对应教材选修模块3-4内容,分值15分,一般来讲分为第(1)小题和第(2)小题,第(1)小题分值6分,第(2)小题分值9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机械振动 复习与巩固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机械振动 复习与巩固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机械振动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简谐运动的特征。

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

2.通过实验,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3.知道单摆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4.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

了解产生共振的条件以及在技术上的应用。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表达式为:F kx =-,是判断一个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凡是简谐运动沿振动方向的合力必须满足该条件;反之,只要沿振动方向的合力满足该条件,那么该振动一定是简谐运动。

2.几个重要的物理量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位移x 、回复力F 、加速度a 、速度v 这四个矢量的相互关系。

(1)由定义知:F x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2)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 F ∝,方向与F 方向相同。

(3)由以上两条可知:a x ∝,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4)v 和x F a 、、之间的关系最复杂:当v a 、同向(即 v F 、同向,也就是v x 、反向)时v 一定增大;当v a 、反向(即 v F 、反向,也就是v x 、同向)时,v 一定减小。

3.从总体上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振动的最大特点是往复性或者说是周期性。

因此振动物体在空间的运动有一定的范围,用振幅A 来描述;在时间上则用周期T 来描述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1)振幅A 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一定要将振幅跟位移相区别,在简谐运动的振动过程中,振幅是不变的而位移是时刻在改变的)(2)周期T 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因素决定,叫固有周期。

任何简谐运动都有共同的周期公式:2T =(其中m 是振动物体的质量,k 是回复力系数,即简谐运动的判定式F kx =-中的比例系数,对于弹簧振子k 就是弹簧的劲度,对其它简谐运动它就不再是弹簧的劲度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 复习与巩固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光 复习与巩固  提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光 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2.知道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操作步骤.3.了解相干光源,掌握产生干涉的条件.4.明确《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原理.5.理解光产生衍射的条件.6.知道光的偏振现象及偏振光的应用.7.知道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及光谱的概念.8.知道激光和自然光的区别及应用【知识网络】折射定律 c n v = 12sin sin n θθ= 实验: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光的折射 干涉图样:单色光是明暗相间、均匀分布的条纹 明暗条纹的产生条件:若0ϕ∆=,x k λ∆=出现明条纹;(21)2x k λ∆=+出现 暗条纹(012k =±±,,,) 条纹间距:L x d λ∆= 双缝干涉 复色光的双缝干涉产生色散 复色光的薄膜干涉产生色散及其应用 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折射产生色散 光的色散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孔或障碍物尺寸可以与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小 衍射图样:要会与干涉图样区别 实例应了解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圆板衍射的特点 光的衍射 偏振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获取偏振光的两种方法:(1)用偏振片 (2)使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则它们都成为偏振光 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光的偏振 (1)光密介质→光疏介质 (2)入射角≥临界角光的全反射【要点梳理】要点一、测定水的折射率的五种方法1.插针法.原理:光的折射定律.方法:如图所示,取一方木板。

在板上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AB MN 、,从它们的交点O 处画直线OP (使45PON ∠︒<),在直线OP 上P Q 、两点垂直插两枚大头针.把木板放入水中,使AB 与水面相平,MN 与水面垂直.在水面上观察,调整视线P 的像被Q 的像挡住,再在木板S T 、处各插一枚大头针,使S 挡住Q P 、的像,T 挡住S 及Q P 、的像.从水中取出木板,画出直线ST ,量出图中的角i r 、,则水的折射率sin sin n i r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模块的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一、近年来高考选修3-4的考点及考点分布情况自湖北省2009年进入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和考生可以切实感受到高考试题的新课程(全国)卷均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很少有大起大落或者刻意求变等现象。

一般来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光学”部分主要围绕几何光学中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全反射现象进行考查。

从过去的五年来看,《高考说明》对选修3-4模块的要求没有变化,而且题目难度都维持在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备考中,不能因为3-4模块是选修模块且分值小就忽视它。

相反地,从近五年的高考试卷第34题来看,3-4的考点分布高度集中和固化,对某一考点的考查相对于必修部分不可能太复杂,这也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提供了便利。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我们可以额外重视对这部分的复习,鼓励学生在高考中选考题部分尽量多拿分。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部分》对《选修模块3-4》部分的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表一):考情归纳(表二)(蓝色代表“振动和波”,红色代表“几何光学”):再横向比较一下选修3-4模块的主要考点在近三年来出现在各地高考试题中的分布情况(表三):二、高考试题中对选修模块3-4的考查特点从《考试大纲》来看,选修模块3-4在《光》这一主题中,“说明”中的“相对折射率不做考试要求”变为“相对折射率作要求”。

将在以往仅对“绝对折射率”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由于此前相应的练习题目比较少,容易被忽略,在复习时应注意。

选修部分要求略有增加,试题难度将有所提高。

从高考试题来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物理选做题的第34题,对应教材选修模块3-4内容,分值15分,一般来讲分为第(1)小题和第(2)小题,第(1)小题分值6分,第(2)小题分值9分。

第34题充分贯彻了新教材、新考纲的要求,同样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历年来选修模块考题难度适中,在考察知识的同时,把考查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既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起到了“减负增效”的指挥棒作用。

与湖北省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循环时期(2010年~2012年)相比,现在武汉市选择3-4模块的学校数目并无太大变化,3-4模块也是部分考生较为钟意的一个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数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平面几何解题能力比较强的考生来说,这部分题目的思维量比较适中,考生解题时方向明确,解起来较为顺手。

因此我市很多学校采用“高二修习两个模块,高三重点复习一个模块”的策略,均把3-4作为“备胎”。

然后,比照上述各表所传递的信息,我们再次对2013年第34题进行一番回顾与解析: (1)如图,a 、b 、c 、d 是均匀媒质中x 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 、4m 和6m 。

一列简谐横波以2m/s 的波速沿x 轴正向传播,在t =0时刻到达质点a 处,质点a 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下运动,t =3s 时a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在t =6s 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 处B .在t =5s 时刻质点c 恰好到达最高点C .质点b 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sD .在4s <t <6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 向上运动E .当质点d 向下运动时,质点b 一定向上运动【解析】6 s 内质点传播的距离x =vt =12 m ,波恰好传到d 点,A 正确;由题意知, 34T =3 s ,周期T =4 s ,C 正确;t =3 s 时刻,质点c 刚开始向下振动,t =5 s 时刻,c 刚好振动了2 s ,刚好到达平衡位置,B 错误;4~6 s 时段内质点c 从最低点向最高点运动,D 正确;b 、d 两点相距10 m ,而波长λ=vT =8 m ,不是半波长奇数倍,b 、d 两点不是振动的反相点,E 错误。

(2)图示为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一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为L ,折射率为n ,AB 代表端面。

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 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 上的入射角应满足条件;(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AB 端面传播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

【解析】(i )设光线在C 点(如图)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n =sinisinrx①设该光线射向玻璃丝内壁D 点的入射角为α,为了使该光线可在此光导纤维中传播,应有α≥θ ②式中θ是光线在玻璃丝内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它满足:sinθ=1n③由几何关系得:α+r =90° 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sini≤n2-1 ⑤ (ii )光在玻璃丝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为:v =c n⑥ 光速在玻璃丝中轴线方向的分量为:v x =v sinα ⑦ 光线从玻璃丝端面AB 传播到其另一端面所需时间为:T =L v x⑧光线在玻璃丝中传播,在刚好发生全反射时,光线从端面AB 传播到其另一面所需的时间最长,由②③⑥⑦⑧式得:T max =Ln2c⑨【评分标准】(1)ACD (6分。

选对1各给3分,选对2各给4分,选对3各给6分,每选错1各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2)第(i)问5分,①②③④⑤式各1分;第(ii)问4分,⑥⑦⑧⑨式各1分。

在回顾了2013年的试题以后,我们很容易发现与选修3-3和3-5两个模块相比,3-4模块具有以下的特点:1、相对难度最大,Ⅱ级考点最多,达到了4个。

它们分别是: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以及光的折射定律。

从这4个Ⅱ级考点可以看出,与另外两个选修模块相比,模块3-4每一个中心板块都有难点存在,对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客观上讲比另外两个模块要难一些。

从表二来看,历年新课程卷都围绕着4个Ⅱ级考点展开,几乎很少以Ⅰ级考点为主单独命题,这与另外两个模块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2、实验最多,可供命题的素材较为丰富。

它们分别是: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实验其实涵盖了力学和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实验原理,对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均有很好的体现和考查价值。

虽然迄今为止选考题部分还没有进行过实验考点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会出现实验性质的考查。

所以,我们不应该回避选修3-4模块部分实验考点的复习。

3、题型相对更加固定,题材相对趋于单一。

除了2010年以外,其余的年份高考试题第34题的第(1)小题均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题材的试题比较常见,第(2)小题以几何光学题材的试题比较常见。

这两部分试题形成高低搭配时,纯记忆的内容就比较少,都需要考生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作图运算的能力,学科特色浓厚,能力要求较高。

就题目而言,或许难度稍高了些,但就题型固定模式下的复习难度而言,因为它具有固化和单一的特点,又使得我们减少了很多复习方向与精力覆盖上的困扰。

那么我们就要把复习备考的重心放在 “振动和波”、“几何光学” 这两部分内容上,反复演练,稳步提高,确保选择3-4模块的考生在高考应试时能够达到胸有成竹的良好状态。

三、近年来高考(新课程卷)第34题的命题趋势1、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新课程卷)中,作为选修模块之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主要围绕振动图像、波的图像以及振动方程、波动方程进行考查——这其中“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象”、“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3个考点属Ⅱ级要求,“简谐运动”、“单摆及其周期公式”、“受迫振动和共振”、“机械波”、“横波和纵波”、“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多普勒效应”等7个考点属Ⅰ级要求,都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从2007年至今,每年的新课程卷试题选做题部分必有一道分值不小于6分的试题涉及到上述考点,预计2014年也将不会例外。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高考试题(新课程卷)仍然会延续以往的命题特点,《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物理部分》中,除对波的图像、波速公式的灵活应用要求较高外,其它内容的要求其实并不苛刻。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抓住波的传播和图像(包括多解问题),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活学活用,强化典型例题的训练,力求掌握解决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新课程卷中,几何光学非常重要,光的折射定律是Ⅱ级要求,试题重点在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和光速、频率的关系,光的干涉(尤其是薄膜干涉)。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新课程卷光学部分命题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是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几何光学中不同色光的折射率问题和光的全反射问题,大多将光的本性和几何光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复习中还应注意对全反射、临界角、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等基本规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通过做光路图,综合几何关系的计算。

目前高考中几何光学已淡化了“像”的概念,侧重于“光路”的考查(折射、全反射、棱镜等),一般是考查光路的定量计算问题。

光的波动内容近几年命题频率也较高。

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及电磁波谱知识为要点,考查光的本性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尤其是波动光学近年覆盖到的知识点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光的偏振现象”、“色散”等,“激光的特性及应用”等也在高考中有所体现。

4、3、在新课程卷中,有关“电磁波”和“相对论简介”的试题在近年高考新课程卷的选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将会考查的可能。

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到这一部分内容的考点分布:“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磁波及其传播”、“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电磁波谱”、“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相对论质能关系式”。

上述考点无一例外均为Ⅰ级要求。

在往年高考中,纯粹的电磁波或者电磁场的题目主要集中于以电磁波为背景,考查波的传播和辐射能量的问题;相对论问题则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的考查。

考虑到各地日常教学和备考的实际,此类题目难度通常较低,从而使得部分师生忽视了对这一内容的复习。

从各方面情况综合分析,包括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等内容出现在高考新课程试卷的可能性也许越来越大了,需要引起适度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