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北京大学赵家祥版本

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观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是什么?

(1)从词源考证的角度,可以把哲学理解为“智慧学”或“爱智之学”。

(2)从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关系来看,哲学可以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称之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3)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从哲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哲学是以最普遍的范畴及其构成的逻辑体系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

(5)概括起来,可以说,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以世界整体为研究对象,以人类实践及其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其“活水源头”,力图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概括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既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本考点真题链接:哲学(1998名解),哲学与反思(2008名解),解释哲学(2009简答)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具体展开,显示的是其本体论内涵与认识论内涵。

(1)思维和存在或者精神与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

世界是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思维或精神还是物质?对这个问题做出的哲学回答,是关于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学说,即本体论。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方面涉及的是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属于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与认识论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一,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其二,认识论是本体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归宿。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志。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本考点真题链接: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意义(1998简答);哲学基本问题(2004名解);恩格斯所说的“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什么样的本体论意义与认识论意义?

二、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

1.反思性。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哲学要

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就不能不研究人们在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中的思想过程。而对这种思想过程的认识,就是一种反思,是对思考着对象的思维的思考。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哲学的反思还包括对既定秩序、传统观念、流行见解等大胆的质疑,对现实状况的重新审视和批判。反思是人类理性思维所具有的基本形式和方式。

2.总体性。哲学作为人类理论思维的最高形式,在人类认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中肩负着自己

特殊的使命,这就是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其中包括这种关系建构的前提、基础和实现形式,从而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

3.本质性。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表面现象极其复杂。现象是多样的,但在本

质上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4.抽象性。哲学思维作为人们自觉从事的高度思辨和抽象的理性认识活动,其重要的根据

和手段,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普适性的哲学范畴体系。

本考点真题链接:简述哲学思维的特点(2006简述),哲学与反思(2008名解)

三、哲学的社会功能

关于哲学的社会功能,有两种极端的观点,即“哲学万能论”和“哲学无用论”公正的说,盲目夸大和贬低哲学的功能都是不正确的,无论作为理论体系还是思维方式,哲学都内在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1.哲学与人的社会生活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哲学应洞察人生真谛,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哲学是一种文化,它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类生活意义的需要。

2.哲学与民族精神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哲学的哲学的作用还在于塑造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或培养一种优良的国民性格。为什么哲学能够塑造一种民族精神呢?首先,哲学可以为一个民族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哲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第三,哲学是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3.哲学与社会发展

哲学功能的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在它与现实、与时代的关系中。从总体看来,哲学与现实、时代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诠释现实。二是审视现实。三是超越现实。

四、哲学理论形态的更迭

1.朴素的唯物主义

2.自发的辩证法

3.原始的唯心主义

4.经院哲学

5.人文主义

6.经验论

7.唯理论

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9.唯心主义辩证法

10.科学主义

11.人本主义

12.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使生产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也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力的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到了一个新阶段。

工业革命也深刻冲击着人们灵魂深层的哲学信念,引起一场观念上的变革,它明显的改变了人们观察、解释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哲学思维方式,改变了人们对待和人自身的态度。19世纪30-40年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工人阶级的觉醒,法国、德国和英国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壮举,向人们说明,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人是自己的上帝。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适应这一时代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过程

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轨迹

1.战友和学生的宣传与发挥

2.列宁的捍卫和推进

3.前苏联、东欧的阐发和系统化

4.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嫁接”

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和研究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与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及其相关争论

1.“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实践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对象

以世界的整体性及其普遍规律和一般特征为研究对象,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哲把哲学基本问题的形式推进到当代,完成了对传统哲学的超越。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世界的方式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

一、世纪之交的境遇

1.20世纪最后20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