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平衡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决定平衡稳定性的因素
平衡能否稳定取决于重力作用线与支持面的相
对位置.
3.稳度
物体的稳定程度叫做稳度.
核心要点突破
一、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所谓整体法就是对物理问题 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 法.隔离法是从研究问题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 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隔离出来单独分析研究的方 法. 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 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 琐推算,能够灵巧地解决问题.
答案:C
二、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某物体(整体或局部)作为 研究对象,在平衡问题中,研究对象常有三种 情况: (1)单个物体.将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作用点全 都画到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多个物体(系统).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 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时,用隔离法.
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尽量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2) 对于整体法与隔离法一般是结合起来应用,
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取先隔离还是先整体,不可
将两种方法对立起来.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2.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 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4-2-6所 示. P 、 Q 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 的是( )
图4-2-12
解析:选C.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在竖 直方向上合力为零可得: N = mg + Fsinθ , N随 θ 的减小而减小, f 为滑动摩擦力, f = μN ,可见 f 随N的减小而减小,只有C正确.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图4-2-11
使物体下滑的力为:F2=mgsinθ+Fsinθ,物体所 受最大静摩擦力为:f′max=μ(mgcosθ+Fcosθ)= mgsinθ + Fsinθ ,即 F2 = f′max ,两者相等,物体
仍处于静止状态.A正确,B错误;由于
f′max>fmax,故C错误;物体始终静止,则受到的
合力始终为零,D错误.
【答案】 A
变式训练2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受到一个与 水平面方向成 θ 角斜向下的力 F 的作用,物块在水 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 4 - 2 - 12 所示, 如果保持力 F的大小不变,而使力 F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 θ 减小,那么地面受到的压力 N 和物块受到的 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N变小,f变大 B.N变大,f变大 C.N变小,f变小 D.N变大,f变小
2.相似三角形法:利用表示力的矢量三角形与表 示实物的几何三角形相似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应用这种方法,往往能收到简捷的效果. 3.三力汇交原理解题法:物体受三个力处于平衡 状态,不平行必共点.例如:有一半圆形光滑容 器,圆心为O,有一均匀直杆AB如图4-2-4所示 放置,若处于平衡状态,则杆所受的重力G、容器 对杆的弹力 F和 N是非平行力,由三力汇交原理可 知:G、F、N必相交于一点C.
共点力的动态平衡问题 (2011年高考安徽卷)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 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 向下的恒力F,如图4-2-10所示.则物块 ( ) A.仍处于静止状态 B.沿斜面加速下滑 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例2
图4-2-10
【思路点拨】 物体不加力 F时的受力情况,“恰 好静止”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可求 出摩擦因数,加力F后再进行受力分析,判断运动 状态. 【精讲精析】 无力F时受力情况如图 4-2- 11甲, 使物体下滑的力F1=mgsinθ,物体受到最大静摩擦 力 fmax = μN = μmgcosθ ,“物体恰好静止”受最大 静 摩 擦 力 可 认 为 等 于 滑 动 摩 擦 力 , mgsinθ = μmgcosθ,μ=tanθ;当施加恒力F后,受力情况如 图乙,
(3)几个物体的结点.几根绳、绳和棒之间的结点常
常是平衡问题的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作出受力图. 3.对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利 用正交分解法. 4.利用平衡条件建立方程. 5.解方程,必要时对解进行讨论.
特别提醒: (1) 解三角形多数情况下是解直角三
角形,如果力的三角形并不是直角三角形,能转
图 4- 2- 6
A.P物体受4个力
B.Q受到3个力
C.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 D.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
解析:选AC.因墙壁光滑,故墙壁和Q之间无摩擦 力, Q 处于平衡状态,一定受重力、 P 对 Q 的压力、 墙壁对Q的弹力,以及P对Q向上的静摩擦力等4个 力作用,而 P 受重力、绳子的拉力、 Q 对 P 的弹力 等 4 个力作用, A 项正确, B项错.把 P 、 Q 视为一 整体,竖直方向有Fcosθ=(mQ+mP)g,其中θ为绳 子和墙壁的夹角,易知,绳子变长,拉力变小,P、 Q之间的静摩擦力不变,C项正确,D项错.
三、平衡的稳定性 1.平衡的分类 (1)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受到外力 的微小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若物体能自动恢 复到原先的状态,这样的平衡叫做稳定平衡. (2)不稳定平衡:若物体不能自动回到原先的状 态,这种平衡叫做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若物体在新的位置也能平衡,这 种平衡叫做随遇平衡.
课堂互动讲练
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
例1 如图4-2-7所示,一根细绳上吊着A、B两
个小球,当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
作用在两个小球上时,可能形成图所示的哪种情况
( )
图 4- 2- 7
图 4- 2- 8
【思路点拨】 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判断上端悬 线的位置情况,再以 B 球作为研究对象判断中间 悬线的位置情况,不论是整体还是其中的一部分 都应满足平衡条件. 【自主解答】 把A、B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受 到的水平方向的力等大、反向,故合力为零,因 此A球上端的悬线应来自百度文库直;研究B球,受到水平向 右的力,因此 B 球上端的悬线必偏离竖直方向向 右.
【答案】
B
【方法总结】
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组成
系统的每一个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一般地,当求 系统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求系统受 到的外力作用时用整体法.整体法的优点是研究对 象少,未知量少,方程数少,求解较简捷.在实际 应用中往往将二者结合应用.
变式训练1 如图4-2-9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 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 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 在摩擦.用恒力 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物块和 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 持力为( )
第二节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三节
平衡的稳定性(选学)
课标定位:
应用:利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物体的平衡问题.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认识:1. 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
2.稳度.
课标定位
课前自主学案
第 三 节
核心要点突破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一、移动货箱问题 如图4-2-1所示,货箱重力为G,F为它受到的拉 (推)力,N为地面支持力,f为摩擦力,货箱受到四 个共点力的作用.若它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则在向前拉的情况下,向前的拉力是 Fcosθ _________ , 地 面 的 支 持 力 是 ____ N ,摩擦力是 μN或f _____________ , 能 拉 动 货 箱 的 条 件 是 Fcosθ>μN 在向前推的情况下,向前推的力 ______________. Fcosθ , 地 面 的 支 持 力 是 ____ N ,摩擦力是 是 ________ μN或f ,能推动货箱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Fcosθ>μN ________
图 4- 2- 4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 如图 4 - 2 - 5 所示,物体 A 、 B 叠放在水平桌面 上,在水平向右的恒力 F作用下,A、B正以共同 的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运动中物 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2- 5
A.A受4个,B受2个 B.A受5个,B受3个 C.A受5个,B受2个 D.A受4个,B受3个
图 4- 2- 1
二、绳子粗细的选择 如图4-2-2所示,用绳子把排球网架的直杆垂 直于地面拉住三段绳在同一平面内,OA、OB两 绳的拉力大小相同,夹角为60°.
图 4- 2- 2
图 4- 2- 3
1.对 O 点受力分析建立如图 4-2-3 所示的坐标 系. 2. 正交分解 FA、 FB, 则 y 轴方向上的平衡方程为: FAcos30°+FBcos30° F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因 FA=FB,所以 FA=FB=______ FC. 3 4.若绳子承受的拉力跟绳的截面积成正比,则 SC 4 3 SA,OC 绳的直径是 OA(OB)绳直径的____ 3 =_____ 倍才合理.
图 4- 2- 9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解析:选 D.F 的分解情况如图所示, 将M、m视为一个系统,F的作用产生 两个效果:一是使系统相对地面有向 左运动的趋势,相当于分力 F1 的作用; 二是将系统向上提起,相当于分力 F2 的作用, F2 = Fsinθ. 地面对楔形物块 的支持力 N = (M + m)g - Fsinθ ,故 D 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