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服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宫廷服饰

作者:陈正雄

今天下午,我准备向各位报告的一个讲题是:清朝的宫廷服饰。也就是清朝时的紫禁城的宫廷服饰来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我这次报告是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第一手的实物资料与文献,两者一起来作为分析、研究的一个报告。

在谈到正题之前,我先把宫廷服饰和紫禁城的定义做一个解释,让各位先有一个概念,这样可能比较好一些。什么叫宫廷服饰呢?我们也许在服饰字典上查不到。但是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可以这样给它下一个定义,所谓宫廷服饰,广义上讲包括皇帝、皇后、皇子、皇孙、亲王,这些皇室宫廷的或者是皇宫大臣的,他们在宫廷内外,日常活动上,所谓日常活动包括在宫廷,朝见大臣或者有什么节庆,或者是他们经常在家里穿的常服,甚至他们旅行时穿的衣服都算在内。也就是宫廷内外日常事务上他们穿着的袍服和佩件,也就是饰物,我们统统把它叫做宫廷的服饰。当然这些包括朝服、龙袍、龙褂、或者坎肩;那么佩饰包括他们的朝珠、荷包、腰带或者是顶翠、凤冠,能够做佩饰的这些装饰品我们把它当做饰物。

那么这些宫廷服饰最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宫廷帝王的这种奢侈的生活,以及他们利用宫廷的服饰来作为统治管理的一种工具。因为宫廷的活动在清朝都集中在京城内的紫禁城和圆明园,还有热河的避暑山庄。这几个地方我个人都曾经做过很多次的调查,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大家都很清楚紫禁城是永乐二年始建,到永乐十八年,总共花了十六年时间,才把它盖完。它可以说是明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办理朝政或者居住的一个场所。因为紫禁城里面存放着大批的宫廷服饰及珍硕的国宝,这些珍贵的清宫物藏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冠服制度以及中国的染织工业及织梭工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也很可惜,因为在十九世纪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的东西烧掉拿走。鸦片战争也是一样,把这些宫廷里面的袍服、珍贵的制品抢劫、拿走。除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之外,还有一些英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假借文化考察,或者考古的名义到中国来又搜刮了一些很重要的宝物。所以根据目前的统计,大概遗落在海外的这些宫廷服饰,所谓“遗落海外”,就是已经在世界其它重要各国的博物馆里面查出来的,私人收藏手里

面,已经超过十万种以上。查不出来还没有算。所以这个数目相当庞大可观。目前故宫所保存的一部分东西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政局很乱,有些军阀、太监,偷偷拿出来卖。所以在海外流失的宝物相当可观。我相信不止十万种,这个数目恐怕一时没有办法统计出来。

故宫博物院从一九二五年改称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现在故宫所收藏的东西,也有相当重要的文物在里面,尤其是龙袍、龙褂。很可惜饰物方面,存放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面,“蒋中正总统”在一九四九年从大陆撤退的时候,把它拿到台湾来,但是龙袍、龙褂都没有拿过来。所以现在变成北京的故宫,对于宫廷的服饰,收藏的是袍服部分很多;饰物虽然也有,但收于台北更多,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真正要来好好欣赏宫廷服饰的话,要把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部分合起来交流展览、来看,这样才可以大开眼界。

我们谈到宫廷服饰,不得不谈到它的冠服制度。谈到冠服制度呢,你也不得不提到《大清会典》。为什么呢?因为冠服制度,宫廷服饰就是从冠服制度过来的。清人在入关以前,就很重视冠服制度,而且他们也曾经把冠服制度大略地做一个整理。所以在入关之前,冠服制度已经有一个原形出来了。入关以后康熙皇帝时候曾经做过小小的修正;雍正也做过增订;乾隆更是厉害,他做了更大的修正,他是怎么一个修正法呢?乾隆二十四年时候,他特别命令礼部来编一部“皇朝礼器图述”,到乾隆二十六年,他又把有关的服装、佩饰的图,画进《大清会典》,把十二章的纹样列进冠服制度里面。十二章很早,两千年前就有,但一直到乾隆时,才正式把它列入《大清会典》。因为《大清会典》是研究清朝服饰特别是宫廷服饰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最重要的一个文献。到康熙二十五年一本最完善的,规定最灵活、最丰富的《大清会典》大功告成。什么是《大清会典》?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大清会典》就是制定清朝冠服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比如它讲皇帝的龙袍应该要穿明黄色,袍子上要绣九龙十二章,下面一定要有四个开衩。同时它的领口一定是圆形的,而且是右襟的。这种规定写得非常清清楚楚,它不但对皇帝的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礼服都规定非常详细、明确,甚至那些大臣百官、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也都做非常详细的规定,任何人都得遵守。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朝的冠服制度更是满族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的政

权,把满族的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汉族的传统的服饰里面去;也可以说把满族的服饰和汉族的服饰做一个融合。因为这样满族管理者才能讨好一些汉族的贵族封建地主,所以用这种制度来做一个定尊卑分等级的统治的工具。这是冠服制度的一个来源和目的,就是任何要研究宫廷服饰的人必须了解的。事实上冠服的历史也有将近两千年,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只是清朝时规定得更为严格,更为明确。有了“冠服制度”,才有《大清会典》。

再来我们讲宫廷服饰的装饰的纹样、类型跟它的象征意义。装饰纹样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智慧的结晶。这个装饰纹样并不是清朝才有,明以前就有。但清朝把它集大成,而且自己也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清朝的服装服饰纹样特别丰富。各位现在在书店所看到的一些所谓装饰图样事实上都是清朝时候的。民国以后几乎都没有。那么这些装饰纹样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主要追求四样东西:富、贵、寿、禧。这些帝王、后妃,他们总是要追求长寿、富贵,所以想尽各种办法用装饰的纹样来表现。那么这种装饰的纹样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类型:第一个是十二章,十二章纹样在其它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尤其是十二,这是个很特别的字,十二章真正在清朝列入冠服制度里面是乾隆的时候,只有乾隆以后才有所谓的十二章,雍正跟康熙还没有十二章。除十二章外还有九龙,那么皇帝的龙袍必须有九条龙,这是因为“九”是单数中最大的阳数,“九”这个字从古代就有很深远的意义,夏禹治水也是九龙开九洲。在清朝的龙袍里面,九是代表君主专制的意义在里面,九龙十二章,这个九和十二是很特别的一个字,它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看故宫门有九个,不是八个,故宫辐射出去的道路有八条,但门是九个,而且门上有圆钉,圆钉是九个,不是十个、八个。因为他们认为“九”是君主专制的象征,所以都用九。

再来一个纹样是吉祥纹样,吉祥纹样有三种:一个就是八吉祥,佛教的八吉祥;再来就是道教的八仙;还有就是八宝,儒家的八宝;第四个纹样就是八宝立水;第五个纹样就是彩云纹;那么再下来也有用谐音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平”代表太平;“黻索”代表福气;第七种就是直接用汉字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双喜临门的“喜”或长寿的“寿”,我们刚刚讲的这七种是宫廷服饰里面常用的赋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这些装饰的纹样也因为朝代的不同一直在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