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 30年代散文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郁达夫c. 丰子恺d。

何其芳正确答案是:何其芳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选择一项:a. 《漂泊杂记》b。

《屐痕处处》c. 《湖上散记》d。

《西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选择一项:a. 《坟》b。

《呐喊》c。

《朝花夕拾》d. 《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选择一项:a。

林语堂b。

穆旦c.冯至d. 梁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

《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李大钊b。

周作人c.冰心d.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选择一项:a. 《二心集》b.《三闲集》c。

《而已集》d。

《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

鲁迅b。

李大钊c。

周作人d。

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

选择一项:a. 《画梦录》b。

《乌篷船》c. 《春醪集》d. 《宇宙风》正确答案是:《画梦录》《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丰子恺c. 何其芳d。

丁西林正确答案是:丰子恺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第九章 30年代散文

第九章  30年代散文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传承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
心灵的抒写,也传承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丏尊等人的创作开始较 早,林语堂、周作人等提倡闲适、性灵、幽默,虽遇 左翼作家批评,但其创办的杂志《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却拥有广大读者。 还涌现出一批新进的青年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缪崇群等,以清新的情感体验抒写自我。 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由于普罗文学的推动和倡导, 报告文学成为新品种。
李广田
30年代散文的另一新收获是报告文学的
兴盛。报告文学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 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散文类型。
群众性的报告文学写作热潮催




生了30年代先后选编出版的几 部大型报告文学集。 1932年阿英编纂的《上海事变 与报告文学》。 1936年,茅盾仿效高尔基主编 《世界的一日》的做法,发起 征文运动,在此基础上主编成 《中国的一日》。 梅雨主编的《上海的一日》 1936年梁瑞瑜遴选通讯报告编 辑而成的《活的记录》
鲁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的特色:
一、诗与政论的结合。
二、从“砭锢弊”的立意出发,塑造出了否定性的类型形
象体系。 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往往三言两语 就能画出论敌的“鬼脸”,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1895—1976),福建
龙溪人。其父是基督教 牧师,一心要儿子学英 文,受新式教育。 1917年入上海圣约翰大 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 教英文,1920年赴美国 哈佛大学研究比较文学, 获硕士学位,后又赴德 国耶那大学、莱比锡大 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 博士学位。
《画梦录》
在30年代散文接受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日益向叙事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散文
30年代散文
林语堂简介

(1895-1976),福建龙溪 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 翰大学,,毕业后到清 华教英文,1919年入哈 佛大学获比较文学硕士 学位,后获德国莱比锡 大学获语言学博士学位。
创作: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



小品文 《生活的艺术》 《京华烟云》 《孔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苏东坡传》
林语பைடு நூலகம்故居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1、基本概貌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 1932、1934年又创办《人间世》、《宇宙风》 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创作 问题:幽默与讽刺的区别?



2、散文创作主张 《人间世》发刊词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小品“不能兴邦,亦不能亡国” 私房娓语 3、与左翼的争论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4、小品文创作: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特色: 智者散文、浓郁的幽默情味、中年式睿智通达、 闲话风、谈话式娓语笔调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第十三章30年代散文

3、“水星派”作家
这是一支既没有共同的创作纲领,也没有同 仁文学组织的创作队伍。如何其芳、李广田、 丽尼、陆蠡等,他们以创作较富艺术性的抒 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见长且形成比较一致的创 作特色的。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 寂寞、忧郁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以后慢慢 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袤的社会 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为主。
林语堂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 1934《人间世》主张文章须抒发性灵 1935《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撰写《吾国与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1935年)、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1939年)、 《风声鹤唳》 (1941年)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中国报告文学的成熟与繁荣
(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瞿秋白:《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20年代初) (二)30年代成熟与繁荣 的原因 1.社会的需要; 2.左联的倡导; 3、外国报告文学理论与作 品的翻译、引进
30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
(一)群众性报告文学写作热潮 1.《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 (1932),阿英编纂,第一部 以报告文学名义出版的报告文学 集。 2.《中国的一日》(1936)茅盾 主编。 (二)新闻界的报告文学 (三)文学界的报告文学:《包 身工》《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林语堂
林语堂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1.幽默 “我相信凡官僚都贪得无厌,他 们应该用来处理国事的精血,都 挪去消化燕窝鱼翅肥鸭焖鸡了。” ——《论政治病》 2.性灵、闲适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林语堂《人世间》); “语出灵 性” “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 任意,一股牢骚,一把幽情,皆 可听其由笔端流露出来。” 《叙 <人世间>及小品文笔调》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

专题三-二三十年代散文

周作人:美文概念的提出
1.“美文”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在 《美文》中提出“美文”的概念:记叙的艺术的 叙事抒情散文,也就是美文;美文可以是叙事的, 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 想”。 周作人所提出的“美文”就是通常说的散文 小品。特点是“真实简明”,又幽默、雍容、漂 亮、缜密。 “美文”的提出,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要求 在散文创作上的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给新 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
(二)《野草》与《朝花夕拾》


《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 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 出版于1927年,是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开“独语体”散文 之先河。《野草》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 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 《野草》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浓郁的抒情性、奇特 的想象、蕴藉的象征、诗意的语言,将理想与人生现 实的巨大反差、内心世界的矛盾交织无以排解等融合 在一起。
暴君的臣民
鲁迅

从前看见清朝几件重案的记载,“臣工”拟罪很严重,“圣 上”常常减轻,便心里想:大约因为要博仁厚的美名,所以玩这 些花样罢了。后来细想,殊不尽然。 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 能餍[yàn]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 中国不要提了罢。在外国举一个例:小事件则如GogoI的剧 本《按察使》,众人都禁止他,俄皇却准开演;大事件则如巡抚 想放耶稣,众人却要求将他钉上十字架。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 “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 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 从“幸免”里又选出牺牲,供给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渴血的欲 望,但谁也不明白。死的说“阿呀”,活的高兴着。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三自测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年代的抒情散文,在形式上精雕细琢、匠心独运,一种追求唯美的散文风格蔚然成风,其重要的代表作家是()。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郁达夫c. 丰子恺d. 何其芳正确答案是:何其芳30年代中期,郁达夫移居杭州之后,是他游记散文创作的高峰期,除《达夫游记》外,还创作有()等。

选择一项:a. 《漂泊杂记》b. 《屐痕处处》c. 《湖上散记》d. 《西湖漫拾》正确答案是:《屐痕处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

选择一项:a. 《坟》b. 《呐喊》c. 《朝花夕拾》d. 《野草》正确答案是:《野草》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

选择一项:a. 林语堂b. 穆旦c. 冯至d. 梁实秋正确答案是:梁实秋以抒情和叙事为主的“美文”是在1919年8月才出现的。

《五峰游记》应属现代“美文”的发端,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 李大钊b. 周作人c. 冰心d. 鲁迅正确答案是:李大钊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杂文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

选择一项:a. 《二心集》b. 《三闲集》c. 《而已集》d. 《热风》正确答案是:《热风》短论《美文》阐明了文艺性散文的文类品格,是新文学初期散文理论的重要标志,其作者是()。

选择一项:a. 鲁迅b. 李大钊c. 周作人d. 胡适正确答案是:周作人何其芳早期散文创作的代表是散文集()。

选择一项:a. 《画梦录》b. 《乌篷船》c. 《春醪集》d. 《宇宙风》正确答案是:《画梦录》《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选择一项:a. 梁遇春b. 丰子恺c. 何其芳d. 丁西林正确答案是:丰子恺1934年、1935年分别创办《人间世》、《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的作家是()。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第16章30年代的散文ppt课件
3、丽尼、陆蠡、缪崇群的抒情散文:
(教材P249-250) 丽尼(1909-1968),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 。
初期采用散文诗的写法,倾吐自我的苦闷哀怨, 时或憧憬光明;后来,转向叙事,并融散文、小 说为一体。作品有《寻找》、《鹰之歌》、《圣 者》、《江南的记忆》等。
陆蠡(1908-1942),字圣泉,笔名有陆敏、六 角等,浙江天台人。散文集有《海星》、《竹 刀》、《囚绿纪》等。多写年轻人的回忆、幻想、 沉思;控诉不合理的旧世界。抒情委婉含蓄,节 奏舒缓,具散文诗风味。
▪ 孤寂苦闷的散文家以含蓄委婉、极富美感的文字勾勒出自己内心的感 受和情绪,整篇文章犹如一幅充溢着想象空间的印象派作品。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的描绘,朦胧而黯淡的色调,《独语》堪称是一篇现代 派美文佳作。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创作之初——以写作表现内心苦闷、寂寞、忧郁 之感的抒情散文为主;
▪ 以后——慢慢地将眼光从一己的内心生活移向广 袤的社会人生世相,以创作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 为主。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 鲁迅杂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和社会以及 他的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发生变化 。前期 风格热烈,后期风格变得深沉冷峻 。
▪ 运用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深刻的道 理,是鲁迅杂文的显著特点之一。

三十年代散文

三十年代散文

在30年代的散文中主要有: 杂文、小品文、报告文学。
后期从1927年至1936年。 《而 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 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 集》和《集外集拾遗》。(其内容 参看教材260页)
30年代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为适应现代社会新闻传媒 需要由叙事散文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散文类型, 它是叙事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与它相近 或有某种血缘关系的文体有纪实散文、传记等。 当它们分别与新闻性相融合后,便形成了侧重 记事的通讯,侧重记人的特写和综合性的报告 文学。“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 的某一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题材即是 (正)发生的某一事件,所以“‘报告’有浓 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 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 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 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 达的思想。”实际上这种文体随着近代新闻报 刊传媒的出现便已出现了。
三十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年代散文概述 三十年代的散文创作,继承了“五四”散 文多样风格的传统,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容量、 文体演变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三十年 代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历史任务对文学的制约, 大体决定了散文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了适应反 映时代脉搏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杂文与报告文 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作家依据自己对现 实的不同态度所作的不同的艺术选择,这一时 期的艺术样式也更趋完备。
这时期比较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还有萧干 记叙报告黄河水灾的《流民图》(1936)、邹 韬奋记叙报告旅欧见闻的《萍踪寄语》“系 列”,范长江记叙西安事变、长征和陕北解放 区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风云》、《西 线风云》等。 游记重要的有:朱自清的《欧游杂记》、《伦 敦杂记》;王统照的《欧游散记》;郁达夫的 《屐痕处处》、《达夫游记》;钟敬文的《湖 上漫拾》等。

30年代的散文状况

30年代的散文状况

30年代的散文状况30年代,是散文创作的丰收期,散文在这个年代创作的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30年代的散文状况,供大家欣赏。

30年代的散文状况(一)三十年代,民族的自尊、血性在越来越具体的描绘中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趋向。

只有用大爱拥抱全人类的人,才能在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存在,彰显文化的价值。

鲁迅、刘半农、朱自清、冰心等面对时代与社会的茫然、苦难,已不写或很少写散文诗。

散文诗作为20年代的宠儿,在瓦解分化中沉淀成更加规范的散文诗,或分化出散文、杂文、议论文。

如鲁迅著名的杂文,朱自清、矛盾、冰心等人的散文。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苍茫精神时代与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在人文科学界、学术知识界打上烙印。

散文诗在动荡挤压中,成为标志民主、自由、平等的课题。

很多作家在叙事、议论、抒情中“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可见:“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

散文诗也不能脱离现实,偏安一隅。

冰心的《寄小读者》、《往事》等,充满着人文的关爱,同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文笔婉约、清新、率真,与鲁迅作品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而他们的情感、思想、目标,都是一致的,在散文诗的基础上,依赖自己的独特体会,以及生活、艺术阅历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30年代,如历史长卷中的一个折子,对于志存高远的中国作家,在思想、文学领域、艺术风格方面,都在不断实践中创新、完善。

散文诗在这个时期少了,却更加成熟了。

由此完善、发展的现代散文等,由形而下的物质层面,上升到形而上的哲思层面。

文以载道,鲁迅杂文的洗礼,让我们在深邃的历史中,看到所有封闭的思维,都可以面向世界打开。

这是历史的广阔,也是艺术的广阔。

是作家面对风云变迁的时代,以刀笔抒发壮怀激烈的情感,站在历史高度调整自己,使文学作品融入时代。

在与现实相通中,建立一种诗意的情感,把血性与温情统一起来。

现代散文诗与散文的互生一、意象、意境之间的互通“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象”即寓意的艺术形象,“境”是二者融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

中国现代文学:30年代散文

丰子恺师从弘一法师 (李叔同),以中西融 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 文而著名。1926年9月 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 面世。30年代结集出版 了《缘缘堂随笔》、 《随笔二十篇》、《车 厢社会》、(缘缘堂再 笔》等。
丰子恺
第一节 30年代散文概述
二、何其芳(1912~1977)的散文创作。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1977年7月 24日),原名何永芳,生于重庆万 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 论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学部委员 。汉园三诗人之一。代 表作品《画梦录》《生活是多么 广阔》《夜歌和白天的歌》。
二、鲁迅杂文特点:
①批判性、否定性与攻击性。 ②犀利与深刻。
③是引申性。 ④是强烈的主观性。 ⑤是无拘无束而极富创造力的杂 文语言。
1936年大病初愈后所照
二、林语堂与幽默闲适的小品文:
1.简介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年)散文家、语 言学家,福建龙溪(今龙海)人。 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 半月刊,1934年和1935年,又先后创 办了《人间世》与《宇宙风》两个刊 物,提倡“幽默”、“闲适”的“性 灵文学”,成为“论语派”的主要代 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
30年代散文
第十三章 30年代散文
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30年代散文创作;第二节讲述鲁迅杂文和
林语堂小品文的创作。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对30年代散文发展的大致状况有一个了解,
同时要知道30年代的几个又带有流派特征的散文创作 及代表作家作品。
教学重点: 鲁迅杂文的特色;林语堂幽默小品的风格。
包身工是旧中国工厂中实行的一种 定期卖身的雇佣制度。首先实行于 日商在华的纱厂。是资本主义和封 建主义相结合的残酷的奴役制度。 包身工一般多为农村来的女童工。 由包工头迫使他们的父母或保人接 受极少的包身费,订立包身契约。 包身期间,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 一切听命于包工头,不准回家,不 准到其他厂家劳动,全部工资归包 工头所有。包工头仅提供极差的食 宿条件。包身工身受资本家和包工 头的双重剥削,不少被迫致死。新 中国建立后,废除了包身工制。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 1927年后,杂文几乎成了鲁迅唯一的文学 武器。 • 《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 月谈》、《花边文学》、《且界亭杂文》、 《集外集》等。 • 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 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 他观察并质疑着急遽变动的时代思潮,展 开与创造社、太阳社、新月派等的论争; 对国民党当局展开犀利批评;对30年代以 上海为中心的半殖民地商业社会及其文化 现象进行观察和批判。
从最初起,到最后止,他都是个战士, 勇者,独立于天地之间,腰佩翻天印,手 持打神鞭,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出入于 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即使在说中国是人肉的筵席时,调子也不 低沉。因为他指出这些,正是为反对这些, 改革这些,和这些东西战斗。 ——萧红评鲁迅杂文
一、前期杂文(1918至1926年)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关键词
• 鲁迅杂文 • 林语堂幽默小品 • 何其芳《画梦录》
第一节 概述
• 一、时代背景与创作 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 矛盾日趋尖锐的时代。 • 30年代的散文创作,既继承“五四”散文 风格多样的优良传统,并继续保持其独特 的艺术格调、丰富的文学样式;又努力突 破其“狭小”的格局,拓展其原有的艺术 空间。
中国人之聪明
林语堂散文超越现实引起了左翼 文学的批评
• 以鲁迅为首的《太白》,《芒种》左翼倾 向的文学杂志,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 表的《论语》、《人间世》派作家,展开 了一场激烈论争,指责林语堂的散文提倡 闲适、性灵,实际上是与时代脱节。
• 鲁迅发表了具有总结这场论争性质意义的 《小品文的危机》一文,认为:现代散文 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 的,战斗性是它的一个基本传统;其“以 后的路”,应该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 斗”。鲁迅还指出,小品文(现代散文) 只有使自身成为匕首、投枪,并能够“和 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且又能 够“给人愉快和休息”,然后才可能获得 “生机”。

_30年代散文

_30年代散文

• 5、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批判国民劣根性 • 如《皇汉医学》《以脚报国》《宣传与做戏》 《说“面子”》《习惯于改革》《作文的秘诀》 《奇怪》《吃白相饭》《揩油》《男人的进化》
• 批判和揭露中国国民的奴性根性及其产生的社
会历史根源。
• 1.指出奴性根性在中国的广泛存在
• 2.深刻地概括出其奴性的特征,即卑怯与凶残。
三十年代,当学者们一味眉飞色舞地夸耀清代的 学术成就如何前所未有时,鲁迅给予了沉痛的清 算:“失去全国的土地,大家十足做了二百五十 年奴隶,却换得这几页光荣的学术史,这买卖, 究竟是赚了利,还是折了本呢?”(《花边文 学· 算帐》)鲁迅以其杂文无可辩驳地证明,岂但 辉煌的中国的文明历史是一部人的奴史,就是所 谓学术史,也深深打下了奴史的烙印。
• 但鲁迅也看到,‚人能组织,能反抗,能为 奴,也能为主,不肯努力,固然可以永沦舆 台,自由解放,便能够获得彼此的平等,那 运命是并不一定终于送厨房,做成大菜的‛ (《花边文学· 倒提》)。鲁迅早期提倡‚思 想革命‛,意在揭示国民的病症,引起疗救 的注意,至后期,则更提出了‚发扬民魂‛ 的观点。
鲁迅的一生都在立足于寻觅、构建 精神健全的国民,竭力表扬“中国 人”从古到今都不缺乏的“埋头苦 干”和“拼命硬干”的精神。 鲁迅正是以自己的全力,背负着因 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祈 求现代人性的诞生,剔除奴性,呼 唤人性的复归。这是鲁迅杂文的最 终意义所在。
• 鲁迅杂文由此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兼用霸道与王 道,而以霸道为主来培育和巩固奴才传统。 • 霸道与王道兼用的结果是愚民,它像细腰蜂身 上的毒针那么神奇,使施以精神毒害以后的奴隶 呈不死不活相,既能服役,又决不会反抗。 ( 《坟· 春末闲谈》 )“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 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然而中国却 是天下太平的,甚至连冷嘲也没有。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散文
•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他从进化论出发, 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 进行剖析和批判。
• 杂文名篇诸如《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 父亲》 、《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纪念 刘和珍君》等。
二、1927—1936年杂文:
四、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笔 名有毛驴、宰我等,福建龙溪人。 • 191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到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研究语言学,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后, 曾任北大英文系教授、女师大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 厦门大学文科主任。
• 二、 何其芳的散文: • 早期,专心致力于抒情散文创作,探索人生 表现形式的色彩、图案;格调孤独苦闷、耽 于幻想,刻意画梦,为内心哀怨独语的散文 诗。 • 《画梦录》特点是:纤弱的感情,雾一般的 朦胧,浓丽而富于词藻的文字,蕴含思想和 哲理,集合了晚唐五代诗词以及外国印象派 的艺术之美,但嫌雕琢过分。 • 《雨前》
•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 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 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 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作 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 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 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不但这样, 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 历史‛。(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 言》)
3、林语堂的散文创作
• “语丝”时代的散文集《剪拂集》,揭 露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呼唤民主,抨 击为虎作伥的“文妖”——“正人君子” 者流;针砭国弊,提倡欧化,控索“国 民性”的改造等,均带有战斗的“凌厉 浮躁”之气。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三十年代散文概述

概述三十年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三十年代散文创作文体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空前政治化,导致散文创作受到政治和党派的影响,在1928—1937年内结集出版的散文专辑有五百种左右,30年代散文空前繁荣兴盛。

主要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何其芳、李广田、梁遇春、夏丏尊、宋之的等(一)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文化含量较高,两脚踏东西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

《生活的艺术》集中反映了林语堂的人生观念,《京华烟云》、《苏东坡传记》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本,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他认为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独抒性灵”的“个人笔调”式散文,但引起了左翼文学的批判。

周作人和林语堂一样是现代散文闲话一派的宗师,出版《看云集》《风雨谈》等,但后续人生态度消极,走向堕落。

(二)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主张以战斗性杂文为武器与黑暗,落后势力进行批判和抗争。

主要代表作家作品:30年代成就最突出的是议论性散文,如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提出杂感这种文体要因鲁迅而变成文艺性论文,这一主张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鲁迅所开创的现代杂文传统。

还有,杂文双臂:唐弢《推背集》《海天集》其文笔犀利,又含有抒情气息,徐懋庸《打杂集》《不惊人集》。

瞿秋白《一种云》文章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仅有600字却高度概括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郁达夫的游记《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作者寄情山水,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事、民事的忧虑之情,在艺术上他的游记文字优美、文笔清秀,很富有神韵。

此外,萧红《商市街》主要描写了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的贫穷与饥饿;(三)“京派”与开明派同人的散文主要代表作家作品:京派的:何其芳《画梦录》主要描画了青年人青春期被压抑情感的表现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厌恶、逃避和自我封闭,同时,也是30年代未找到出路的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然痛苦。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中国文学史 第十五章 30年代的散文

第十五章30年代的散文●30年代的散文创作承传了五四散文对人生的探索和心灵的书写,要承传了五四散文风格多样化的传统。

同时在表现社会生活的容量和散文的体式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小品散文成就蔚然可观,杂文因鲁迅而大放异彩,报告文学也成为散文领域里面的新景观。

第一节30年代散文概述一、小品散文30年代在小品小文的写作上面取得较大成就的,有林语堂,郁达夫,丰子恺,夏丐尊等等作家。

●丰子恺丰子恺20年代初开始白话散文的写作,30年代出版了《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等等散文集。

他的作品取材普通的日常生活,探究人生,自然的奥秘。

他的散文透露了佛理和玄思,常用漫画式的独特的视角和幽默来表达,描写率真自然风格清幽淡远。

●论语派30年代,林语堂先后创办《论语》(《论语》半月刊创刊于1932年9月)《人间世》《宇宙风》等等这些刊物,他和周作人等提倡闲适小品,文学史上叫做“论语派”,他们认为小品的写作应该“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提倡闲适,性灵,幽默。

他们的作品因独树一帜而拥有广大的读者,但也受到了一些左翼作家的批评。

●游记游记在30年代也有新的成绩,其中郁达夫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钟敬文的《西湖漫拾》《湖上散记》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另外朱自清,郑振铎,王统照,李健吾等等的旅行杂记也比较引人关注。

那么在30年代还涌现出一批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青年散文作者,如何其芳,李广田,丽尼,陆蠡,缪崇群等等。

●李广田李广田曾经和何其芳,卞之林合出过诗集《汉园集》。

因此,他们三个人被称作“汉园三诗人”。

李广田还出版了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他关注未受都市文明浸染的乡土的“画廊”,在记事,写景,状物里面捕捉健康的人性之光,风格平实浑厚,情感沉郁而略带悲凉,所以有比较鲜明的柔美的风格。

●丽尼丽尼的散文创作,他经历了从低吟悲风到高歌抗争的一种嬗变。

散文集《黄昏之献》,里面的作品是漂流者的低吟,《鹰之歌》里面的作品开始了书写战争的高歌。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1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1
•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 《风声鹤唳》, 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 著作和长篇小说。
2.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 (1)题材非常庞杂,“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几乎无所不谈。 • (2)行文结构轻松、自然,显出从容睿智的审美品格。 • (3)追求幽默的情味,文化含量高。 • (4)娓语式笔调是其主要的范式,提高了随笔散文的
• 思想和创作的新变化 体现在: • 首先,散文集《还乡杂记》写的是作者1936年暑假回
家乡住了十三天的见闻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写出了 四川城乡人民生活的悲惨景象。
• 其次,《还乡杂记》尽管还残存着悲观的气息,但是, 作品却体现了一些作者以前不曾有过的思想性和现实 性,艺术境界也比较开朗。
(三)李广田的散文
• 2. 李广田的散文创作
• 30年代的散文集《画廊集》、《银狐集》、 《雀蓑集》等,追求朴野无奇的境界,“使人 在平庸里,找到美和真实”。
• 2、李广田散文的特点: • 第一,善于抒写故乡的风物人情。 • 第二,文笔浑厚,素淡中渗出情思。
(四)丰子恺的散文
• 1.丰子恺的散文创作简介: • 丰子恺(1898-1975),创作始于二十年代中期,先后出
版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 《率真集》等散文集。丰子恺皈依佛教,受佛教的影响 很大。 • 2.丰子恺散文的佛教色彩及其佛教意蕴: • 第一,丰子恺的散文充满浓厚的无常观。 • 第二,丰子恺的散文表现出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 第三,丰子恺的散文追求佛教的真如本性 。 • 第四,丰子恺的散文宣扬了佛教的“慈悲救生”的观点。
其他杂文家
• 2、 青年杂文作家 • 唐弢、徐懋庸等都师承鲁迅,是成就较大的杂文作
家。 • 唐弢有《推背集》、《海天集》, 徐懋庸有《不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

30年代散文发展(一)30年代散文发展(一) 第二个十年的散文创作在第一个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和二十年代相比,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呈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化的分野。

这是30年代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1927年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30年代的散文创作派系,通常都以政治倾向来划分,即属于左翼作家的散文;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的散文;以及政治态度比较超越的京派及其他作家的散文等。

文体意识比以前大大增强。

这是30年代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创作风格的追求在更大程度上还体现为对散文的社会功能和文体要求的不同理解,30年代的散文并没有因为政治化和诸多论争而走向危机,相反,却因为多方面的艺术探求而获得了生机,杂文、小品文和抒情性散文都各自有长足的发展。

第一节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左翼作家处于被国民党当局实施的文化围剿的压迫之中,他们当然更看重散文的现实批判性和论战的效果,作为匕首和投枪的杂文就很自然地成为他们首选的文体,这样,30年代就又出现了一个杂文创作的繁荣期。

"鲁迅风"杂文:30年代,除了鲁迅仍在继续创作之外,在他的影响下又一批新的杂文作者涌现了出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等。

这些足以证明鲁迅对这一时期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作家的杂文风格特色是可以用"鲁迅风"来加以概括的。

"杂文双璧":徐懋庸和唐弢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杂文新秀中的"双璧"。

徐懋庸(1911-1977):其知识渊博,长于思辨,其杂文贴切泼辣,文风质朴,主要也是针砭旧物,但是和鲁迅比,视野和力度都比较小。

主要杂文集有《不惊人集》、《打杂集》、《街头文谈》。

唐弢(1913-1992) :其杂文简明而有文采,是政论和艺术散文笔调的结合。

学到了一些鲁迅的风格,但是却比不上鲁迅的深刻和广博。

30年代散文(完整)

30年代散文(完整)
鲜明的现实戓斗性呾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栺的统一鲁迅杂文涉及的大都是极幸阔深刻的社会批评呾文明批评但通帯又是仍细小寻帯的社他的批判不针砭帯帯能抓住中国文化不社会又丌是如一般讳文通迆逡辑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透迆艺术形象的创造呾对生活现象富有情趌的描绘表现出来的杂文思维化斱式是丰富多彩的
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首先,林语堂的小品文题材庞杂,无所不谈, 拓展了小品文的题材领域,且具有渊博的知 识与文化的品位。 其次,行文洒脱不羁,不暇布局,兴之所至, 任情率性,酣畅淋漓,被尊为‚幽默大师‛。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林语堂主张小品文‚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调‛,‚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 文章‛,以谈话的形式将东西方比较的人生 哲理从容道出。 其小品文取材甚广,‚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皆可取材‛。 故林语堂的散文题材复杂,文化内涵丰富, 艺术上呈现出潇洒超脱、幽默睿智、飘逸空 灵的‚热心人冷眼看人生‛的自由主义特征。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2.鲜明的现实战斗性和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的统一。 鲁迅说:‚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 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 东西。‛这既是鲁迅对杂文本质特征的揭示, 也是他自己杂文的艺术概括。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征与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1)现代杂文的丰碑。 鲁迅不但使现代杂文走向成熟,影响了
瞿秋白的杂文

瞿秋白(1899.1-1935.2),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 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 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 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 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 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 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 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 慨就义,时年3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第十六章 30年代散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考核要求: 1、识记:(1)鲁迅杂文集;(2)汉园三诗人的散文;(3)丽尼、陆蠡、丰子恺、夏丐尊的散文作品;(4)白马湖作家群 2、领会:(1)鲁迅前后期杂文内容及特点(2)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意义(3)林语堂小品的内容和幽默风格(4)3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熟和繁荣的原因推荐书目鲁迅:《二心集》《伪自由书》林语堂:《大荒集》《我的话》《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李广田:《山之子》丽尼:《鹰之歌》陆蠡:《囚绿记》第一节鲁迅和30年代杂文
一、鲁迅杂文创作概述鲁迅一生写下杂文集16部,近百万字。

其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从1918年到1926年,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政治批评。

《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说胡须》《灯下漫笔》《为了忘却的纪念》等名篇。

后期杂文从1927年到1936年,杂文集有《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此时期杂文内容更为丰富。

二、后期杂文的内容(244) 1、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2、社会批评,解剖中国社会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明的弊病和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综合解剖。

3、以杂文形式扶正祛邪,坚持文化战线上的思想理论斗争。

三、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244-245) 1、鲁迅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绵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高度统一。

2、从“砭锢蔽”的立意出发,塑造出否定性的类型形象体系。

这些形象都成了经典性的形象。

3、幽默讽刺和曲折冷峭的语言。

反语、夸张等幽默讽刺手法,亦庄亦谐,庄谐并出.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四、瞿秋白杂文以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为主。

在艺术上富有创新精神;艺术形式丰富多样。

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对杂文理论的建设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意义:第一次用马列主义观点对鲁迅的生平道路,杂文的性质、特点和价值作了深刻的概括和高度评价,号召我们向鲁迅学习,同鲁迅一道前进。

《一种云》瞿秋白天总是皱着眉头。

太阳光如果还射到地面上,也总是稀微的淡薄的。

至于月亮,那更不必说;只是偶然露出半面,用他那惨淡的眼光看一看罪孽的人间,这是孤儿寡妇的眼光,眼睛里含着总算还没有流完的眼泪。

受过不止一次封禅大典的山岳,至少有大截是上了天,只留一点山脚给人看。

黄河,长江……据说是中国文明的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变了心,对于他们的亲生骨肉,都摆出一副冷酷的面孔。

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这样一年年的过去,淫虐的雨,凄厉的风和肃杀的霜雪更番的来去,一点儿光明也没有。

这样的漫漫长夜,已经二十年了。

这都是一种云在作祟。

第二节 30年代小品文一、林语堂与《语丝》小品文 20年代,林语堂是《语丝》的
主要撰稿人,与周作人风格接近,此时散文主要收入《剪拂集》。

内容:斥国粹、张民主、倡欧化,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多有讥讽,显得慷慨激昂、浮躁凌厉。

30年代,是林语堂幽默理论成熟期,也是他小品散文丰收时期。

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后又创办《人间世》《宇宙风》两个刊物,都以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小品文创作为主。

1、林语堂的幽默观:(1)、谑而不虐(2)、超然达观(3)、幽默与讽刺分开(4)、渗透道理 2、林语堂的小品文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语出灵性 3、林语堂小品文的内容(1)小品文题材繁丰。

大至宇宙之巨,小至苍蝇之微,无所不包。

(2)文化含量较高,“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如《吾国与吾民》(3)智者的文化,文化信息丰富。

(4)出于自我灵性,绝无矫饰,朴素率真。

4、林语堂的贡献 1936年居留美国,继续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文化,著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庄子的智慧》《苏东坡传》等20余种著作,颇受欢迎。

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1965年定居台湾阳明山,编纂《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病逝于台湾。

诺贝尔提名奖的《京华烟云》以英文写于1939年,1940年被译成中文,197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奖。

以1900年义和团起义到抗战爆发为背景,写北京几家人的悲欢离合。

当代人演绎的《京华烟云》二、瑰丽柔美的抒情散文 1、李广田 30’代表散文是《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

多叙写乡土人生和受折磨的人,
叙述亲切,人物个性鲜明,其中蕴涵着对小人物的同情和对旧世界的愤懑。

善于把抒情、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风格平实浑厚,感情沉郁而略带苍凉。

如《山之子》山之子,正站在“升仙坊”前面峭壁的顶上,以洪朗的声音,以只有他自己能了解的语言,说着一个别人所不能懂的故事,虽然他用了种种动作来作为说明,然而却依然没有人能够懂他。

我当然也不懂他,然而我却懂得了另一个故事:泰山的精灵在宣说泰山的伟大,正如石头不能说话,我们却自以为懂得石头的灵心。

只要一想起“升仙坊”那个地方,便是一幅绝好的图画了。

“说些什么,反正是那一套啦,说他爸爸是因为到山涧采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样地摔死在山涧里了。

”高立山翻着白眼说。

2、何其芳追求散文的精致浓丽之美。

早期散文《画梦录》《刻意集》,耽于幻想,刻意画梦,以独语体的形式书写寂寞和孤独之情。

1936年后的散文有《还乡杂记》《星火集》等。

以朴实的笔触和高昂的格调抒写现实人生,从刻意画梦到质朴写实。

1937年《画梦录》与曹禺《日出》、芦焚(师陀)《谷》一起,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画梦录》(含《丁令威》《淳于棼》《白莲教某》三篇) ? 何其芳 ? 丁令威丁令威忽然忘了疲倦,翅膀间扇着的简直是快乐的风,随着目光,从天空斜斜的送向辽东城。

城是土色的,带子似的绕着屋顶和树木。

当他在灵虚山忽然为怀乡的尘念所扰,腾空化为白鹤,阳光在翅膀上抚摩,青色的空气柔软得很,其快乐也和此刻相似吧。

但此刻他是急于达到一栖
止之点了。

3、丽尼散文经历了一个从低吟“悲风曲”到高歌“抗争曲”的嬗变。

三个散文集:《<a name=baidusnap0></a>黄昏</B>之献》、《鹰之歌》、《白夜》。

散文注重抒情,多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显得率真热烈。

鹰之歌丽尼……“鹰是可爱的。

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夜里飞。

你知道鹰是怎样在黑夜里飞的么?是象这样飞的,你瞧,”说着,她展开了两只修长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飞着了,是飞得那么天真,飞得那么热情,使她底脸面也现出了夕阳一般的霞彩。

我欢乐底笑了,而感觉了兴奋。

然而,有一次夜晚,这年青的鹰飞了出去,就没有再看见她飞了回来,一个月以后,在一个黎明,我在那已经成了废墟的公园之中发现了她底被六个枪弹贯穿了的身体,如同一只被猎人从赤红的天空击落了下来的鹰雏,披散了毛发在那里躺着了。

那正是她为我展开了手臂而热情地飞过的一块地方。

……
南方是有着鹰歌唱的地方,那嘹唳而清脆的歌声是会使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

1934年12月
??????????????????????????????????????????????????????? ??????????????????????????????????????????????????????????? ???????? 4、陆蠡有《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代表作《囚绿记》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5、缪崇群呕心沥血地从事散文创作。

早期作品辑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