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8章 结构控制以及隔震和消能减震的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1.1 结构控制的概念及其分类 (1)结构控制的概念 结构控制,是指在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臵 (如隔震支座等),或某种机构(如消能支撑、消能剪 力墙、消能器、消能节点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谐 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以改变或调 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力作用,从而使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的动力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得到合理的控制, 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仪器、设备、装修等的安 全和处于正常的使用环境。
17
8.2.3 隔震建筑设计计算要点 (1)初步选择橡胶隔震支座型号 依据橡胶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值(表8.1),按照 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组合的竖向压力设计值, 并根据结构的位移要求,初步选择橡胶隔震支座型号。 (2)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和水平向换算烈度 结构的层间剪力代表了水平地震作用取值及其分布, 可用来识别结构的水平向换算烈度。隔震层以上结构的 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可采用矩形分布;确定其水平地 震作用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应按照下列规定。
第8章 结构控制以及隔震和消能 减震的设计原理
本章要点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分类及研 究应用情况,并结合《规范》重点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 基础隔震体系的设计计算要点、构造措施等,简单阐述 了消能减震结构的概念及设计要点。
1
8.1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如计算机、通讯、电力及医疗 等高、精、尖技术设备进入建筑,如何保证地震发生时 及发生后这些技术设备仍能正常运行而不致因建筑结构 反应使其破坏,引发或加重次生灾害;随着建筑物高度 的增加,如何保证结构因地震作用引起的震(振)动摇 晃不超过居住者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强烈地震作用 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结构的安全,不致使人民生命财 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些都是结构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 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 发展,人们对抗震减震、抗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7
图8.1 隔震元件的荷载—位移曲线
8
图8.2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的反应对比
9
(2)橡胶隔震支座的基本形态要求 橡胶隔震支座的形状系数是确保其承载能力和变形 能力的重要几何参数。 ①第一形状系数S1:橡胶隔震支座中每层橡胶层的 有效承压面积与其自由表面积之比。
10
(3)橡胶隔震支座应具有由试验确定的以下参数 ①设计竖向荷载(10、12或15MPa)时的竖向刚度 和竖向变位。 ②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50%时,在水平 加载频率0.3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③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100%时,在水 平加载频率0.2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④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250%时,在水 平加载频率0.1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14
8.2.2 建筑隔震体系设计的一般规定 (1)隔震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隔震结构体系可用于: ①医院、银行、保险、通讯、警察、消防、电力等 重要建筑; ②首脑机关、指挥中心以及放臵贵重设备、物品的 房屋; ③图书馆和纪念性建筑; 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15
(2)隔震层的设臵 隔震层宜设臵在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亦即基础 隔震)。当位于第一层及以上时,隔震体系的特点与普 通隔震结构有较大差异,隔震层以下结构的计算也更复 杂,需做专门研究。 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且不宜出现不可 恢复的变形。橡胶隔震支座和隔震层的其他部件还应根 据隔震层所在位臵的耐火等级,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11
⑤设计竖向荷载时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0.55d 和3ntr。 ⑥长期使用条件下,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 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0.05ntr且小于10.0mm。
12
13
(4)隔震层中单独设臵的阻尼器,应具有由试验 确定的下列参数 ①第一刚度、屈服剪力或屈服位移和第二刚度; ②等效粘滞阻尼比; ③极限水平变形。 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使用前,应对上述规定的性 能参数进行抽样检测。试样应为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型 和规格的原型构件,且每种类型和每一规格的数量不应 少于3个。抽样检测的合格率应为100%。
3
(2)结构控制的一般分类 结构控制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①按照技术方法,可分为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 质量调谐减震技术、主动控制技术和混合控制技术。 ②按照是否有外部能源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 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大类。
4
(3)结构控制的发展简况 结构控制中的隔震、减震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一二 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成功应用隔震、消能、减震的 概念和技术,建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宫殿、庙宇、楼塔、 民居、城墙等。这些古建筑结构物经历多次地震而屹立 不毁,完整保留至今者,大都不是采用“硬抗地震、加 强结构”的方法,而是采用“以柔克刚、隔震消能”的 途径,充分证明隔震、消能减震技术概念合理、安全有 效、简单易行。
5
8.2 基础隔震结构
《规范》中的建筑隔震体系是指在建筑上部结构与 基础之间设臵隔震元件,以增大原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 和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 要求的建筑体系。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 三部分。《规范》中的隔震层是指在房屋底部设臵的由 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结构层,目的是隔 离地震能量并支承建筑物的重力。
6
8.2.1 隔震元件的基本要求 (1)隔震元件的基本特性 为了达到明显的减震效果,隔震元件必须具有下述 基本特性: ①承载特性。隔震元件必须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 力,在建筑结构物使用状况下,安全地支承着上部结构 的所有重量和使用荷载,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安全系 数,确保建筑结构物使用状况下的绝对安全和满足使用 要求。 ②隔震特性。
16
(3)隔震结构体系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 施 隔震建筑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地震作用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 取相应设防烈度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本节三 (二)中所述水平向减震系数的乘积。 ②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可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相应 降低有关对设防烈度的部分要求,并应计及竖向地震作 用不减少,保留设防烈度的部分要求。
8.1.1 结构控制的概念及其分类 (1)结构控制的概念 结构控制,是指在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臵 (如隔震支座等),或某种机构(如消能支撑、消能剪 力墙、消能器、消能节点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谐 质量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以改变或调 整结构的动力特性或动力作用,从而使结构在地震作用 下的动力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得到合理的控制, 确保结构本身及结构中的人、仪器、设备、装修等的安 全和处于正常的使用环境。
17
8.2.3 隔震建筑设计计算要点 (1)初步选择橡胶隔震支座型号 依据橡胶隔震支座平均压应力限值(表8.1),按照 在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组合的竖向压力设计值, 并根据结构的位移要求,初步选择橡胶隔震支座型号。 (2)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和水平向换算烈度 结构的层间剪力代表了水平地震作用取值及其分布, 可用来识别结构的水平向换算烈度。隔震层以上结构的 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可采用矩形分布;确定其水平地 震作用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应按照下列规定。
第8章 结构控制以及隔震和消能 减震的设计原理
本章要点 介绍了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分类及研 究应用情况,并结合《规范》重点介绍了橡胶隔震支座 基础隔震体系的设计计算要点、构造措施等,简单阐述 了消能减震结构的概念及设计要点。
1
8.1 结构振动控制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如计算机、通讯、电力及医疗 等高、精、尖技术设备进入建筑,如何保证地震发生时 及发生后这些技术设备仍能正常运行而不致因建筑结构 反应使其破坏,引发或加重次生灾害;随着建筑物高度 的增加,如何保证结构因地震作用引起的震(振)动摇 晃不超过居住者所能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强烈地震作用 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结构的安全,不致使人民生命财 产遭受重大损失。这些都是结构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 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 发展,人们对抗震减震、抗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7
图8.1 隔震元件的荷载—位移曲线
8
图8.2 传统抗震结构与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构的反应对比
9
(2)橡胶隔震支座的基本形态要求 橡胶隔震支座的形状系数是确保其承载能力和变形 能力的重要几何参数。 ①第一形状系数S1:橡胶隔震支座中每层橡胶层的 有效承压面积与其自由表面积之比。
10
(3)橡胶隔震支座应具有由试验确定的以下参数 ①设计竖向荷载(10、12或15MPa)时的竖向刚度 和竖向变位。 ②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50%时,在水平 加载频率0.3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③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100%时,在水 平加载频率0.2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④竖向保持设计荷载、剪切变形为250%时,在水 平加载频率0.1Hz下的水平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
14
8.2.2 建筑隔震体系设计的一般规定 (1)隔震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隔震结构体系可用于: ①医院、银行、保险、通讯、警察、消防、电力等 重要建筑; ②首脑机关、指挥中心以及放臵贵重设备、物品的 房屋; ③图书馆和纪念性建筑; 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15
(2)隔震层的设臵 隔震层宜设臵在结构第一层以下的部位(亦即基础 隔震)。当位于第一层及以上时,隔震体系的特点与普 通隔震结构有较大差异,隔震层以下结构的计算也更复 杂,需做专门研究。 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应保持稳定,且不宜出现不可 恢复的变形。橡胶隔震支座和隔震层的其他部件还应根 据隔震层所在位臵的耐火等级,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11
⑤设计竖向荷载时的极限水平变位;应大于0.55d 和3ntr。 ⑥长期使用条件下,刚度、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 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0.05ntr且小于10.0mm。
12
13
(4)隔震层中单独设臵的阻尼器,应具有由试验 确定的下列参数 ①第一刚度、屈服剪力或屈服位移和第二刚度; ②等效粘滞阻尼比; ③极限水平变形。 橡胶隔震支座、阻尼器使用前,应对上述规定的性 能参数进行抽样检测。试样应为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类型 和规格的原型构件,且每种类型和每一规格的数量不应 少于3个。抽样检测的合格率应为100%。
3
(2)结构控制的一般分类 结构控制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①按照技术方法,可分为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 质量调谐减震技术、主动控制技术和混合控制技术。 ②按照是否有外部能源输入,可分为被动控制、主 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四大类。
4
(3)结构控制的发展简况 结构控制中的隔震、减震概念由来已久。早在一二 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开始成功应用隔震、消能、减震的 概念和技术,建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宫殿、庙宇、楼塔、 民居、城墙等。这些古建筑结构物经历多次地震而屹立 不毁,完整保留至今者,大都不是采用“硬抗地震、加 强结构”的方法,而是采用“以柔克刚、隔震消能”的 途径,充分证明隔震、消能减震技术概念合理、安全有 效、简单易行。
5
8.2 基础隔震结构
《规范》中的建筑隔震体系是指在建筑上部结构与 基础之间设臵隔震元件,以增大原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 和阻尼,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防震 要求的建筑体系。它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和下部结构 三部分。《规范》中的隔震层是指在房屋底部设臵的由 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等部件组成的结构层,目的是隔 离地震能量并支承建筑物的重力。
6
8.2.1 隔震元件的基本要求 (1)隔震元件的基本特性 为了达到明显的减震效果,隔震元件必须具有下述 基本特性: ①承载特性。隔震元件必须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能 力,在建筑结构物使用状况下,安全地支承着上部结构 的所有重量和使用荷载,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安全系 数,确保建筑结构物使用状况下的绝对安全和满足使用 要求。 ②隔震特性。
16
(3)隔震结构体系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 施 隔震建筑隔震层以上结构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 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地震作用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 取相应设防烈度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本节三 (二)中所述水平向减震系数的乘积。 ②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可根据水平向减震系数相应 降低有关对设防烈度的部分要求,并应计及竖向地震作 用不减少,保留设防烈度的部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