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支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我国投资支出的变化趋势分析
(第一小组)
小组成员:
xxxx xxxx xxxx xxxxx
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能够反映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政府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又可以根据人们在社会发展水平下的需要来判断适合该水平的社会事业的适当支持,并做出合理的规模变化。
2001—2010近10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在相应的不断发展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近十年的变化原因、变化趋势、变化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关键词:
发展方向财政支出财政政策
根据资料显示,以下是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数据,以及其政
策变化情况。
1994年以来的财政数据
分析:
1994-1995年,连续3年,借1992年1月小/平南巡的东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
出现连续3年的2位百分数的CPI上涨,CPI上涨年平均值高达16.30%。
名义货币计算,GDP增长平均速度达到30.03%,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增长21.49%,经济全面过热。
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仍大幅度低于GDP增长超过8个百分点。
1996-2007年,在CPI保持低位、11年中有6年为实际下降的情况下,CPI 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80%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19.27%。
远远高于GDP平均增速13.02%。
1994年到2012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览表
1994年—19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一、宏观经济背景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
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
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
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三、效果分析
经过三年的努力,1996年终于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幅度回落到9.6%,通货膨胀率降到6.1%;1997年进一步巩固“软着陆”的成果,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
总体上来看,这次调整由于方向明确,措施得力,在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集中解决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近十年来我国才财政支出的变化
2.分析财政数据
由表可知,2001年至2010年的财政支出迅速增加,从18000多亿元增至
89000多亿元,年均增长19.0%,其中,2007年至2008年的增长幅度加大。
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GDP的增长速度较快,2001年至2010年从100000多亿元增至390000多亿元,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增长幅度偏大。
(1)教育支出方面。
我国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成下降趋势,占GDP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明显可以看出增长十分缓慢,偶尔略有下降趋势,只有2009年到2010年才增至3%以上,其余年份均低于3%,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财政教育支出存在较大的差距。
近年来,民生一直是我国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的投入也在大量增加,,从2001年的3057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2450亿元。
但是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不平衡,城乡分配不均匀,导致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2)社会保障方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社会保障的总投入大量的增加,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出政府虽然对社会保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可是力度相当偏低,社会保障水平过于低下,即不能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需求,同时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支出分配也不平衡,政府过多的对城市大量支出,而却忽视对农村的投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即会产生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低下。
(3)医疗卫生方面。
2001年至2007年我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在城市和农村之比过大,政府对城市的支出大于农村,城市居民人均拥有的卫生费用也是明显过于农村居民的,导致了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在城乡间仍不均衡。
从表可以看出,我国财政卫生支出在城乡间是不均衡的,但在2005年起政府财政卫生支出的城乡比开始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可以得知,财政农村卫生支出在财政卫生支出中的占比在快速地提高。
三、财政支出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财政支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市场机制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支出为主,经济建设的费用占比偏高,我国的财政支出大量的投入与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忽视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特别是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的提供,为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对财政支出进行优化。
在2008年,我国的经济建设支出虽然有明显的下降,可是总体来看依然过高,在公共服务产品中,也只有教育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大,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支出所占的比重却远远比较低下,导致居民严重面临到学费高,看病难,住房贵的问题,又会间接的导致我国以消费来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难以继续,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GDP的快速增长。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迎接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因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教育的支出,让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更好的带动经济增长和GDP的增长,又因为公共教育支出不足制约着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创新水平,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国民教育水平是一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发展国民教育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所以必须要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缩小城乡之间教育支出的差距,不断改善育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避免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过低和增长缓慢的直接后果是整个国民受教育年限较少、劳动力素质较低、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安全、质量和产品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