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_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_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_吴卫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2-22
作者简介:吴卫红(1986-),男,四川达县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姜
松(1986-),男,江苏连云港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畅(1990-),女,湖南常德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2012年第2期
总第110期No.2,2012
Apr No.110
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
———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三者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2006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的税收收入、GDP 和所计算得出的小口径宏观税负的数据,以供给学派经济学家亚瑟·拉弗(Arthur Laffer )提出的著名的“拉弗曲线”(Laffer-curve )为指导,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别测算实现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和实现政府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并分析了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近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经济增长;税收收入;宏观税负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80X (2012)02-0082-15吴卫红,姜松,李畅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
!!!!!!!!!!!!!!!!!!!!!!!!!!!!!!!!
一、引言
宏观税负即全社会总税收负担,通常用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即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衡量①,它代表着一定时期内一国政府通过税收等形式占有的社会财富总量。②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在GDP 和税收收入连年递增的情况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先降后升,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如图1),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自2001年起,宏观税负水平上升很快,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收入绝对额增加迅猛,2001年至2006年,每年的税收收入额均比上年增加几千亿,2007年更是比2006年增加了1万余亿元③。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 )2009年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榜中,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这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
图1中国分税制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
税收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而宏观税负水平又是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着力点。从宏观角度看,其关系到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收入分配,关系到投资与消费的数额及方向,关系到经济的总产出;从微观角度看,其关系到企业的税收成本及利润水平,关系到消费者的税收负担和消费数量。税收收入绝对额的快速上升及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已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影响④。沉重的税收负担给许多中小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11年,浙江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倒闭、企业老板“跑路”;内蒙古鄂尔多斯部分房地产老板因资金链紧张外逃甚至自杀身亡……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传闻不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增加政府税收与宏观税负的关系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将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利用中国2006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以供给学派提出的“拉弗曲线”理论为指导,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别测算实现经济增长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和实现政府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并探索和分析中国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测算的结果和研究的结论,对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做出判断,阐明相应的政策含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税收作为国家对部分社会产品的强制性分配,在实现其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职能过程中,对所有经济行为主体和国民经济运行具有很大影响⑤。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税收负担问题。税收负担理论研究的目标是实现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公平合理,围绕这一目标,已有的大部分的国外研究集中在如何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以及税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等问题上,而对于具体综合研究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
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
负的关系的文献则尚属罕见。
Marsden(1983)在20世纪70年代选取了20个发展中国家,分为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组别,就税收比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低税负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但考虑到投资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之后,税负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没那么明显了。Peden(1991)检验美国1929-1986年宏观生产率与税收的关系发现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在达到17%之前,比重上升能够提升美国经济的生产绩效,但超过17%后,比重上升则会降低经济的生产绩效。Garrison(1992)利用60多个国家近15年的资料分析发现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均不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在于考虑到人均GDP水平之后,税率和经济增长间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与Marsden在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之后得出的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的结论极其相似。Scully(1995)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103个国家20年的总税收和各种税收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了最大化;经济增长的临界点的宏观税负为45%,一旦超过此临界点,该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Scully还分析了美国1929-1989年经济增长与联邦州和地方税收占GDP比重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宏观税负超过23%时,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Hall等分析了增加政府支出和等量减税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发现采取减税政策更加有利于经济增长。Karras利用11个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国家1960-1992年的数据,发现永久性地提高宏观税负1%,最初使人均真实GDP下降0.6%-0.7%,以后3-4年内继续低于其趋势值。
(二)国内研究
鉴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关系,国内学者在理论和实证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徐开金(1999)认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个极易被人们理解出偏的关系,借助“拉弗曲线”便能形象、透彻地分析他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属性,揭示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价值:总是存在着使社会发展获得同样价值的两种经济增长率。在此基础上可寻求两者均衡发展的规律:增长、停滞、调整的三段式循环规律和台阶上升式良性循环规律,为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战略开启有益视点。白耀军(2000)分析了供应学派、拉弗曲线及其对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借鉴作用:通过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一方面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内需;另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宋文新,姚绍学(2003)对拉弗曲线进行了拓展并利用拓展的模型测算了部分国家的最优宏观税负。季勇,朱道林(2004)从著名的“拉弗曲线”入手,分析了我国不动产行业目前的税收政策,探讨我国在总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背景下的不动产税收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师立斌(2009)认为对于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