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应当怎样正确和评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民本论:孟子、孙中山
唯心史观:唯意志论、宿命论
唯心史观虽然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之分,但本质都只有一个,即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英雄或某种神秘的力量决定历史的命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是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一个关键。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
第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总是要受到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的制约。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历史观运用于实际斗争,使之中国化、实践化,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四、“十六大”关于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者的论述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内涵,以及广大工农群众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十六大报告指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首要是调动广大的工人和农民的积极性。
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首先要代表最广大的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
十六大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树立和牢牢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人民,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与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不同,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因此,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参与。
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但这不等于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的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多数;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精神条件。
①经济条件的制约。广义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生产关系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
②政治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大不相同。在阶级对抗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极大地被抑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义。
③精神条件的制约。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与自然规律自发地盲目地起作用不同,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的活动发生作用的。因此,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参与。
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但这不等于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人的目的或愿望能否实现,取决于它们是否符合社会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人民群众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包括所有促进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不同的国家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构成,但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的含义是,在参与历史活动的一切人中,人民群众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理论溯源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也有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过贵民、重民的思想。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孟子·尽心下》)。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荀子·哀公》)。19世纪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在法国革命中的力量,认为历史并非从国王开始,而是从人民开始,历史著作首要任务是描写人民的命运,而不是描写个别显要人物。这些观点相对于以往把英雄豪杰奉为历史主宰的社会历史理论而言,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但在当时他们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这些重民的思想也不占主导地位。同时,这些思想以承认剥削阶级的统治和服从这一统治为前提,目的是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因此虽有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终未超出英雄史观的范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承认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但认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只有人民群众,首先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为了生存,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民群众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承担者。只有他们创造出一切物质生活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实现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群众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能,改革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每一代的劳动者都是在继承前一代人所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更高的生产力的,这就形成历史的联系,形成人类历史。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为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他们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他们还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对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即使在劳动群众的才智受到压抑的阶级社会中,劳动群众中也涌现出许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