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苏在世界范围内激烈争夺,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 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结合
特点
商品输出为主
吞并中国
第四单元知识
革命 太平 天国 运动 辛亥 革命 时间 1851- 1864 纲领
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性质特点 意 义
《天朝田 亩制度》 农民反侵略反封建, 《资政新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篇》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第 一次历史性巨变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促进马克思 主义传播,标志着 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开始 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史性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 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建 结束屈辱历史,走向独立自主。 夺取政权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政治制度 建设
新 中 国 初 期
新 时 期
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大业
《共同纲领》 《宪法》(1954)
16字法制建设方针
新中国 初期
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
新时期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政治制度 建设
“和平统一”方针的提 出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 出 “一国两制” 的实践 香港回归 (1997.7.1)
1894- 1912
五四 运动
1919
新民 民主 主义 革命
1919- 1949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 (二)土地革命(1927--1937) (三)抗日战争(1937--1945) (四)解放战争(1945--1949)
第五单元知识
项目 革命理论 革命道路 斗争方式 革命进程 工农联盟情况 经验或教训 巴黎公社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指导 城市暴动 武装斗争 进展迅速,但很快失败 (注意采取的措施) 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孤军奋战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 阶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城市中心 和平与武装斗争相结合 进展十分迅速且取胜 (注意发展过程) 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 利的保障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实
改革开放 新时期
第八单元知识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两极格 局 局形成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背 景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苏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表 现
经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 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
共和制 以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 和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由选举 产生并直接 领导政府, 不对议会负 责。 三权分立
美国1787年宪 法
君主统而不治; 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负责的内阁, 度。 议会内阁制度。 直接掌握行政 权,立法权归 议会行使,但 君主有否决权。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禁烟运动
签定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及其附件 《北京条约》 1、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 中国近代化。
主要影响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 资本输出, 瓜分中国 资本输出, 以华制华
意义
启示wenku.baidu.com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 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义取代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民主政治 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响影 中央:三公九卿制(职能)
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 区别)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
汉至元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 选官制度的变化
明清
明:废丞相,设三司;
内阁制度
本质: 皇权至高无上
清:设军机处(顶峰)
第二单元知识
第三单元知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政体
概念 分类 概念
君主立宪制 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 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的限 制。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宪 宪
历史必修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公天下 家天下) 里互 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为 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表
皇帝制度(由来、内涵)
古 代 形成 中 国 的 政 发展 治 制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完善 度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强化 核心: 君主专制
秦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另起炉灶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原则
成就
70年代外
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
宪法法律 《权利法案》 《德意志帝国
第四单元知识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
第二次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1894-1895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明治维新后, 日本走上发展 资本主义 朝鲜农民起义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1900-1901 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 日本侵华 战争 1937-1945 吞并中国
《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20世纪 80年代初
澳门回归
(1999.12.20)
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 有利因素:共同愿望、成功 实践、国力增强、交流频繁
祖国统一 大业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第七单元知识
新中国 初期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方针 表现
特点
商品输出为主
吞并中国
第四单元知识
革命 太平 天国 运动 辛亥 革命 时间 1851- 1864 纲领
表2中国人民各阶层探索救国强国道路
性质特点 意 义
《天朝田 亩制度》 农民反侵略反封建, 《资政新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篇》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第 一次历史性巨变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促进马克思 主义传播,标志着 新民民主义革命的 开始 使中国社会发生第二次历史性巨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 大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建 结束屈辱历史,走向独立自主。 夺取政权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政治制度 建设
新 中 国 初 期
新 时 期
法制建设 祖国统一 大业
《共同纲领》 《宪法》(1954)
16字法制建设方针
新中国 初期
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
新时期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政治制度 建设
“和平统一”方针的提 出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 出 “一国两制” 的实践 香港回归 (1997.7.1)
1894- 1912
五四 运动
1919
新民 民主 主义 革命
1919- 1949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国民大革命(1924--1927) (二)土地革命(1927--1937) (三)抗日战争(1937--1945) (四)解放战争(1945--1949)
第五单元知识
项目 革命理论 革命道路 斗争方式 革命进程 工农联盟情况 经验或教训 巴黎公社 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力指导 城市暴动 武装斗争 进展迅速,但很快失败 (注意采取的措施) 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支持, 孤军奋战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 阶政权。缺乏马克思主义和政党 的正确领导,没有建立工农联盟 巴黎公社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 城市中心 和平与武装斗争相结合 进展十分迅速且取胜 (注意发展过程) 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 利的保障 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实
改革开放 新时期
第八单元知识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两极格 局 局形成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背 景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政治: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苏联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表 现
经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 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
共和制 以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 和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 式。 议会共和制 总统共和制 总统由选举 产生并直接 领导政府, 不对议会负 责。 三权分立
美国1787年宪 法
君主统而不治; 君主任命对他 议会内阁制 负责的内阁, 度。 议会内阁制度。 直接掌握行政 权,立法权归 议会行使,但 君主有否决权。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 禁烟运动
签定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及其附件 《北京条约》 1、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2、客观上促进 中国近代化。
主要影响
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化 的程度加深
一百多年来第 中国社会半殖 中国半殖民 一次取得反帝 民地化的程度 地半封建社 侵略的完全胜 大大加深。 会完全形成。 利。提高中国 国际地位 资本输出, 瓜分中国 资本输出, 以华制华
意义
启示wenku.baidu.com
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 资本主义可以被社会主 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义取代
第六单元知识
现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建 设 与 祖 国 统 一
民主政治 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政体) 原则:民主集中制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响影 中央:三公九卿制(职能)
地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 区别) 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
汉至元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 选官制度的变化
明清
明:废丞相,设三司;
内阁制度
本质: 皇权至高无上
清:设军机处(顶峰)
第二单元知识
第三单元知识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政体
概念 分类 概念
君主立宪制 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 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的限 制。 议会制君主立 二元制君主立 宪 宪
历史必修一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公天下 家天下) 里互 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影响) 为 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 表
皇帝制度(由来、内涵)
古 代 形成 中 国 的 政 发展 治 制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完善 度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强化 核心: 君主专制
秦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另起炉灶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与苏联等17国建交(第一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 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原则
成就
70年代外
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 中美建交(1979年) 中日建交(1972年)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组织
《法兰西第三共 和国宪法》
宪法法律 《权利法案》 《德意志帝国
第四单元知识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表1列强五次大规模侵华
第二次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 1894-1895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明治维新后, 日本走上发展 资本主义 朝鲜农民起义 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 1900-1901 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 日本侵华 战争 1937-1945 吞并中国
《告台湾同胞书》 邓小平,20世纪 80年代初
澳门回归
(1999.12.20)
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 两制 有利因素:共同愿望、成功 实践、国力增强、交流频繁
祖国统一 大业
海峡两岸关 系的发展
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第七单元知识
新中国 初期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方针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