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18条措施

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18条措施

1.政府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2. 优化营商环境,简化企业注册、审批等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3. 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4. 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5. 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 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管理和创新能力。

7. 减少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干预,保护企业市场竞争自主权。

8.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加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机会。

9. 推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两种企业间

的互利合作。

10.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价和监管,维护市场诚信。

11.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企业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12. 优化政府采购制度,增加民营企业参与机会。

13.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提高企业发展水平。

14.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5. 鼓励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16. 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机制,支持退役军人创业。

17. 加强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

18. 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 1 -

印发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的通知

印发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22 条政策措施的通知 来源:发布时间:2012 - 09 - 07 字体大小选项:【大中小】 各镇人民政府、德城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工业企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扶持发展实体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德庆新型工业化,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扶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我县经济社会稳中求进的良好局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22条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企业经营运作的支持 (一)加快企业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项目建设立项,在资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办理时间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内缩短为5个工作日,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的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不含节假日和委托咨询机构评审的时间)。(县发改局负责) (二)加快专项资金的拨付。为使企业投入发展,对企业向国家、省、市争取的专项资金,资金到达县财政帐户后,县财政局要在1个月内拨付给企业。(县财政局负责) (三)加大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在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新增的贷款给予贴息资助:新增贷款1000万元(含1000万元)—3000万元(含3000万元),财政一次性扶持贴息资金30万元;新增贷款3000万元—5000万元(含5000万元),财政一次性扶持贴

税企沟通协作工作信息范文

税企沟通协作工作信息范文 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这是保民生、保稳定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收入任务,地税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主线,用好用足用活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谋发展。 一、税企携手,共保增长、共谋发展 1、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认真学习、宣传促进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主动与科技等部门联系,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 2、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8条税收优惠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3、全力支持全民创业。积极主动落实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17条税收优惠政策;满腔热情做好残疾人就业12条税收优惠政策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条税收优惠政策贯彻执行工作;全面落实民营经济发展17条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42条税收优惠政策。 4、大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坚决执行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6条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房地产税收政策调研,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献计献策。 二、税企携手,共聚财力、共建家园 1、精心组织税收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

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杜绝吸税、引税、空转税收、寅卯粮等现象,不断提高组织收入水平,努力完成各项收入任务。 2、大力加强社保费征收。按照规范管理、注重协调、强化征缴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大力加强社会保险费等各项基金、费的征缴工作,为保民生、保稳定奠定财力基础。 3、全面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社会综合治税,规范零散税源管理;加强定期定额税收管理,支持个体工商户在公平税负的基础上快速发展;集中开展纳税评估,帮助企业减少因非主观因素导致的涉税违法风险,为纳税人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三、税企携手,共搭心桥、共创和谐 1、开展“百人进千企、真情送服务”活动。从今年3月起至6月底,组织全体地税干部职工开展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在向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的同时,广泛征求纳税人对地税机关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纳税人服务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不断拓展和优化纳税服务。进一步完善12366延伸服务小组运行机制,优化办税服务厅功能建设,按照“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服务格局,及时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 3、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联合县工商联成立“纳税人维权服务中心”,以“维权全方位,服务零距离,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

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苏州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从行业分布、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景气度方面阐述苏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苏州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困难、成本上扬、结构调整和出口压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动政策落实、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融资服务、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切实为中小企业减负等七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苏州;中小企业;景气度;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一、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培育地标型企业、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截至2011 年底,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苏州市中小企业(含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登记在册16.20 万户,比2010年末增加1.59 万户,同比增长10.91%,中小企业登记户数占同期企业总数的79.85%。从行业分布来看,苏州市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比分别为47.94%、37.4%、13.56%。据测算,苏州市中小企业超过22万家,其中工业企业超过12万家。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按照国家现

行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苏州99%以上企业是中小微企业。而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仅有9480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企业1797家、小型企业7293家、微型企业390家。 2012年1-11月,苏市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完成产值11459.92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产值增幅分别为0.2%、1.0%、0.3%,远低于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5%的增幅。 对苏州大市范围内近200家中小企业的2012年分季度问卷调查显示,苏州大市范围中型企业二季度以来的总体经营状况景气度一直处于微弱景气区间, 二、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资源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限制,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物价高涨以及银根紧缩的宏观环境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愈发艰难。 1.融资难问题突出。一是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上浮利率、担保、评估等就占贷款总额的15%左右,并且拿到的贷款七成以上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费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琐,需要准备的资料相当复杂,审批时间长,部分企业即使贷到了款,资金也难以及时到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三是银行方面按风险管理要求,不敢轻易向资产数

关于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县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市场主体共有25504户(其中:企业4210户,个体工商户1999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户)。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2765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4%。其中,新登记企业480户,同比增长36.4%;新登记个体工商户2248户,同比增长3.1%;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7户,同比增长117.6%o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由县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的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调研组、督导考核组;起草完善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组工作方案》《县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XX县2023年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为推动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政策宣传,助推政策落地。通过发放宣传册、举办培训会、企业成员微信群转发、利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开通“惠企直通车”、以及实地走访等形式,及时将

省市县各项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宣传到企、解读到企、落 实到企;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关于促进XX县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做好政策配套,编制《县域经 济发展政策汇编》,为民营企业规范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帮助 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实现快速发展。 (三)优化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经营许可审批流程,通过推行容缺办理、跨部门业务整合集成办理、“一网通办”、帮办代办、自助办理,大幅压减行政审批时间成本和制度成本;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对清单中事项持续优化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审批行为,清单之外实行“非禁即入”,不设置任何歧视性条件和审批程序,畅通企业准入准出渠道,同时开展创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实施柔性监管,打造公平市场。坚持“无事不扰”,推进多部门常态化联合监管检查,减少对经营主体的干扰,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共对38个违法行为适用免于处罚或从轻处罚,减轻经营主体负担;完善信用修复制度,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累计帮助184个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开展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工作,依法惩治不正当竞争行为,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围绕涉企收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五)畅通融资渠道,注入发展动力。持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银税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8条措施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8条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3.29 •【字号】云政办函〔2021〕26号 •【施行日期】2021.03.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 保护工作18条措施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8条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3月29日 云南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18条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促进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现提出以下措

施: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 (一)科学编制“十四五”专项规划。强化规划引领,研究制定云南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版权工作规划,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标,部署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体系。 (二)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强化省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压实成员单位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工作机制。 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加快推进《云南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制定云南省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保护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 (四)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跨行政区划“三合一”审判工作的指导,统一审判标准,提高审判水平。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机制,规范案件移送要求和证据标准,促进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的标准统一。 (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清风”、“铁拳”、“剑网”、“龙腾”等常态化专项行动,重拳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进出口环节、软件正版化等和食品、药品、小家电、洗化用品、植物授权保护品种、地理标志产品等侵权假冒多发重点区域和领域,加大侵权假冒行为惩戒力度,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三、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六)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强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监管,引导各类知识产

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类发展的18条措施

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类发展的18条措施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许多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的危险。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十八条支持措施。 一、政策措施 1.立法保护:推动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提供法律保 护,防止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2.资金扶持:设立专项资金,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包括技艺传承、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 3.税收优惠:对从事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减轻其经济负担。 4.土地政策: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提供用地保障,降低用地成本,支持其 规模化发展。 二、人才措施 5.传承人培养:加强对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和认定,鼓励年轻 人学习和传承技艺。 6.职业教育:将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的专业人 才。 7.学术研究: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学术研究,提 升理论水平。 8.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民 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国际竞争力。 三、市场措施 9.品牌建设: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 美誉度。 10.市场营销:利用互联网、电商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 产品的销售渠道。

11.文化旅游:将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旅游产品。 12.跨界合作:鼓励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等领域进行跨界合 作,创新产品形式和功能。 四、创新措施 13.技术创新: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进行技术创新,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4.设计创新:鼓励设计师与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从业者合作,进行产品设计 创新,满足现代消费需求。 15.材料创新:支持研发新型材料,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提供更多的创作可 能性。 16.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和创 意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社会参与措施 17.社会宣传:加大对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 度和重视程度。 18.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结语 通过以上十八条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地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发展,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民族手工业和传统技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我区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区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情况的 调查报告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是提升经济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为全面了解我区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情况,今年5月,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区人大财经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区市场监管局、区经信委等相关部门,采取听取汇报、现场调研、座谈讨论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我区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情况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主体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工作,近3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年均超过1万户,新发展率保持在17%以上的高位水平。 2023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093户,新发展率17.47%,其中:公有制企业34户、民营企业2801户、外资企业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5户;个体工商户7198户。市场主体总量57874户,较2023年净增长4.75%。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为25.15%,1.25%.73.60⅜o 2023年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355户,新发展率 17.89%,其中:公有制企业27户、民营企业2089户、外资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3户;个体工商户8180户。市场主体总

量62375户,较2023年净增长7.78%。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为23.68%,1.21%.75.11⅝o 2023年1至6月,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021户,同比增长34.92%;新发展率11.26%,较2023年同期增长2.27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24户,民营企业1436户,外资企业2户;个体工商户552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市场主体总量66395户,排全市第27位;较2023年底净增长4020户,净增长率为6.44%,排全市第8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占比分别为23.47%、116%、75.37%o 二、我区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作法 (一)高位推动,科学谋划。一是坚持党政齐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定期听取市场主体发展专项工作情况汇报,亲自推动市场主体培育工作。二是制定规划。区人民政府制定了《某市某区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3—2025年)》,制定了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质量持续提升、生命周期延长,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等措施,明确到2025年,全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6万户的目标。三是纾困政策精准直达。印发《某市某区培育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试行)》及奖补资金兑付办法,投入财政资金800余万元,助企纾困、助力发展。制定34条具体措施,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落实落细。 (二)搭建平台,做优服务。一是建立某市某区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统筹推进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工作。发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18条措施的通知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18条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10.31 •【字号】玉政办发〔2022〕34号 •【施行日期】2022.10.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 力建设18条措施的通知 玉政办发〔2022〕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玉溪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18条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0月31日 玉溪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18条措施为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促进玉溪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22条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24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加强药品监管制度体系建设 (一)加大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保“两品一械”监管法规制度落地见效。深入开展药品法治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好药品普法规划,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加快中药材种植标准制(修)订。加强中药材种植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指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依法制定中药材种植地方标准;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商会等社会团体制定中药材种植团体标准;鼓励相关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中药材种植企业标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林草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三)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设施设备等投入力度,推动市级检验检测机构达到国家C级标准;借助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市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扩项,逐步建立上下协同、功能互补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及引进,积极推进检验检测能力提升,确保具备与监管任务、产业发展相匹配的药品技术监督检验能力。〔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提高中药管理能力。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有关部署。鼓励支持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注册申报。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中成药生产工艺和技术升级,支持体现临床应用优势和特点的新剂型改进已上市中药品种。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管理,加强中药材种植、加工等信息共享,提高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优化中

关于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18条措施

关于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18条措施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市场从业人员培训培养机制,统筹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引导从业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未成年人保护理念,主动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着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加强法治观念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在网络文化市场行业管理、执法的过程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用管理实践、执法案例强化教育警示效果,切实增强网络文化市场主体遵规守法、合法经营的意识。 3、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指导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加强未成年人及家长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监督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指导相关企业、行业组织互相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 二、压实市场主体责任 4、切实强化用户识别。督促网络文化市场主体提高识别未实名认证未成年人用户账号能力,通过用户观看内容分析、行为特征研判等方法,强化对未成年用户的识别、引导和管理。要求网络文化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

册服务,对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注册服务应当依法认证身份信息并征得监护人同意。 5、严格保护个人信息。指导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提高信息保护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通过网络处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有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于处理、更正、删除未成年人信息的要求。接到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6、坚决阻断有害内容。督促网络文化市场主体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不适宜接触内容的审核判断标准,持续提升违法违规内容模型识别能力,提高人工审核专业性和有效性,及时有力屏蔽、清理涉邪典、色情、非法传教、危险行为、不良价值观等有害内容。禁止直播间通过展示低俗图片、“福利”、“资料”等暗示性信息和电话号码、微信号、二维码等私密联系方式诱导未成年前往获取有害内容。 7、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8、有效规范“金钱打赏”。网络文化市场主体不得以打赏排名、

市工商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

市工商联调研工作情况汇报 去年以来,xx市工商联把调查研究作为工商联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组织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借助外力,上下联动,努力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推动了专题调研工作的开展,树立了工商联的调研品牌,提升了工商联的参政议政水平,为推动xx民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围绕“三个中心”,精选调研课题。 工商联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要从工商联的职能和任务出发,为地方经济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此,xx市工商联明确了“围绕三个中心开展调研,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培育创业文化中心、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心、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开展调研工作。 (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 去年以来,xx工商联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如何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等进行了调研,形成调查报告20余篇。其中,《xx年xx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特点,总结了我市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4条成功经验,并就如何实施市委提出的“强力推动大项目,强势发动大创业”战略部署提出3个方面18条对策和建议,该文受到了xx市委书记张新实等主要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荣获省联颁发的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此外,我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民营经济和谐发展环境》、《关于实施“村企挂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投资创业最优环境》等报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二)通过业务工作调研,提升商会工作水平。 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商会职能和优势,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有益尝试。 宿豫、泗洪等地紧紧围绕“三来一加”项目,组建行业商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提升行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行业内的优势互补,资源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xx义乌国际商贸城作为“55210”工程的龙头项目,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商贸流通中心,在它建设之初,我们就组建了xx义乌国际商贸城商会。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1.22 •【字号】咸政办发〔2022〕4号 •【施行日期】2022.0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国内经贸与流通 正文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 业纾困帮扶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咸阳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月22日咸阳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加大纾困惠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提振信心、勇渡难关,保持稳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国办发〔2021〕45号)和《陕西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措施》(陕政办发〔2021〕43号)精神,制定如下措施。 一、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 1、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对接争取省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纾困基金扶持,持续

发挥市级“四个亿”纾困帮扶措施作用,扩大支持企业范围。用好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对生产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以及劳动力密集、社会效益高的民生领域服务型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减轻房屋租金、水电费等负担,给予社保补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咸阳经开区管委会) 2、突出7条优势产业链和18条特色产业链链主企业帮扶,建立链主企业供应商目录清单,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帮助链主企业引进和培育配套企业。对年度配套率增幅较大的链主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链主企业每净增1户当年实际配套额不低于500万元的本地或招引的非关联配套企业,给予链主企业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纳入清单且当年实际配套额不低于500万元的本地非关联配套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市域内生产的国内、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咸阳经开区管委会) 3、积极向上争取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通过业务补助、保费补贴、增量和绩效评价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政策引导性强、直接服务小微企业且收费较低的担保机构奖补力度,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不断扩大小微企业担保规模、降低小微企业担保费率,政府性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企业收取的担保费率减少至1%以内。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咸阳经开区管委会) 4、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利用省市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完善“4321”银担合作业务体系建设,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持续扩大业务规模。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开发批量化担保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科创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

构建营商环境良好生态 18条措施

构建营商环境良好生态 18条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营商环境的优劣成为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加强政府服务意识。政府部门应该将企业和市场主体的需求放在首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服务标准和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优化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政府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同时,加强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 第三,深化简政放权。政府应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告知承诺制度,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第四,优化税收政策。政府应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税收优惠的限制条件,提高税收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同时,加强税收征管,打击虚假发票和偷税漏税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五,完善金融服务。政府应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推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为企

业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融资渠道。 第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同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司法保护水平,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 第七,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应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 第八,加强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公正。同时,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监管,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促进市场主体的良性竞争。 第九,推动科技创新。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第十,加强对外开放。政府应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外国投资者。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十一,优化物流和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和物流效率。同时,推动信息技术与物流的

党课讲稿:砥砺为民初心 践行公正使命 在审判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同志们: 为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按照机关党课安排,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次党课。法院干警作为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要进一步强化行动自觉,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终身使命,作为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工会光荣传统的大学习大教育,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劳动美的大动员大实践。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胸怀理想、勇于担当,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每当新任职的法官身着法官服,面向国旗肃然站立,举起右手作出“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的庄严承诺时,法官的血液里就注入并渗透了忠诚、感恩、良心、公正、为民、廉洁的特质。 ——初心就是忠诚之心。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法院干警的政治本色。只有常念忠诚,把忠诚铭记于心,才能感受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才能感受到人民的信任与期盼,才能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初心就是公正之心。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法官的神圣职责。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将公正司法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追求。要坚持秉公断案、不徇私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方当事人;要严把证据关,不偏听偏信;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要在案件的裁判结果上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只有公正执法,法官才能托得起手中的天平,称得上是合格的法官。 ——初心就是为民之心。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这是法院干警的宗旨理念。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人民的法官,时时刻刻都要为民着想。为民,关键在做。当群众对某个法律问题不理解时,能够耐心讲解,这是为民;当群众路途遥远,不方便到法庭参与诉讼时,主动到田间地头开庭,方便群众,这是为民;当群众情绪激动、心情低落时,主动递去一杯温暖的茶水以安抚其情绪,这是为民。把人民放心中,就永远不会失去司法的根基,司法裁判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尊重。

创新发展成就辉煌

创新发展成就辉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2年第7期 五年间,全省民营经济总量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 年的52.4%上升到63.1%左右,实缴税金占全省财政收入的比重由48%上升到65.5%,实现了由“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历史性跨越,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更加突出;二是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的 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三是优化结构、转变方式的加速器作用更加突出。 200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在“ 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平等”方针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继省第七次党代会把发展民营经 济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八大举措之一后,去年省第八次党代会又把发展民营经济 上升到富民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位置,先后召开了鼓励创业大会、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 济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和民营经济表彰大会。今年4月份组织召开 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张庆黎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张庆伟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 隆重表彰了2011年度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县、百强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创业功臣,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省直机关、市县领导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省委、省政府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2010年生产经营困难的严峻挑战,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可以说,这五年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省委省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民 营经济力度最大的五年,也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开拓创新的五年,更是中 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 民营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遥全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五年间,全省民营经 济总量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52.4%上升到63.1%左右,实缴税金占全省财政 收入的比重由48%上升到65.5%,实现了由“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二”历史性跨越,这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标志。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更加突出。五年间, 全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均拉动全省经济5.9个 百分点,2011年民营经济对全省GDP的增长贡献率为63.1%,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二是 促进社会就业、再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更加突出。2011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数达235.9万个,比2007年增加44.5万个,其中企业法人单位增加9万个,总数达到24.2万个,其中小微企业20.6万家,占85.1%。加上个体工商户211.7万户,小微企业占民营经济单位总数的98.5%。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007年的1350万人发展到1804.6万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我省民营经济年均吸纳城镇下岗失业职工26.1万人,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80%左右,解决了大批下岗职工、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优化结构、 转变方式的加速器作用更加突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年均23%的速度递增,年投资总量比初 期翻了一番多,民营企业累计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达65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17个;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迅速,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达12948个,比2007年增加4496个,年均增加1124个,实现增加值年均递增速度达26.1%,高于全部民营企业近8个百分点;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实现了“零”的突破,2011年达到达20家。我省的百强民营企业平 均纳税额较去年增加1亿元,增幅达42.3%,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运用高新技 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民营资本不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战略性新产业发展迅速,全省 装备制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到90%以上,创造和拥有 全省近九成的“中国驰名商标”。 政策支持体系取得新成效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始终把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优 化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广泛征求有关

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18条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18条措施 医疗质量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我国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18条措施,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领导。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医疗机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全面了解医疗质量的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三、加强医疗质量信息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医疗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质量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机构要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通过制定改进计划、组织培训和开展内部审查等方式,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并落实医疗安全措施,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

六、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和处理医疗质量问题,确保医疗机构依法履行质量管理责任。 七、加强医疗质量的科学研究。医疗机构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医疗质量相关的科学研究,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八、加强医疗质量的教育培训。医疗机构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九、加强医疗质量的信息公开。医疗机构要主动公开医疗质量信息,接受患者和社会的监督,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十、加强医疗质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医疗机构要积极参与国际医疗质量管理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医疗质量管理的水平。 十一、加强医疗质量事件的处理和教训吸取。医疗机构要及时处理医疗质量事件,总结教训,加强质量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二、加强医疗质量的技术支持。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当前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报告

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 很高兴有机会向-------------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一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下面准备从三方面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初步认识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为标志,我们大体可以把改革开放后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振兴战略实施前,我省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沿海省份相比,发展速度不够快,一段时期甚至出现了主要指标的位次后移。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施振兴战略后,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一系列制约吉林改革发展的难题逐步得以破解,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得以扭转,很多指标位次开始前移。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经济是东北三省中发展变化最大的,也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08年全省GDP实现6424亿元(人均GDP跨越3000美元大关),是2003年的2.4倍,连续四年跃上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四个新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4.2%,增速居全国前三位。GDP总量已超过了多年排在我省前面的天津,位居全国第21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有望不长时间超过挨排在我省前面的“四西”(分列第17-20位的广西、山

西、陕西、江西四省)。 2008年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22.8亿元和45.2亿元,是2003年的2.7倍和2.9倍,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我们的发展质量在不断提高,增长是有效益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8亿元,是2003年的5.8倍,年均增幅连续四年居全国前列,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 经过几年的调整,我省的经济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7.7:38,二产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农业生产在全国具有突出优势,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商品化率始终居全国首位。工业主导地位继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3年增加了近2倍,培育形成了具有我省鲜明特色的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医药、电子两大优势产业,产值已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近70%。 对外贸易和利用域外资进势头较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133.4亿美元,增长29.5%。其中实现进出口总值47.7亿美元,增长23.7%;实现进口总值85.7亿美元,增长33.0%。在出口总值中,机电产品出口11.4亿美元,增长26.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3.9%。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