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会教案首页
(以1课时为单元)
班会时间: 2016年5月22日班会班级:15级装潢、电脑
辅导员:李振利批准人:冯春燕
班会主题: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
班会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心态决定状态。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感情等方面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幸福指数,让学生知晓心理健康的标准,倡导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心中的烦恼和痛苦,及时化解和干预。
做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心中充满阳光的大学生。
班会思路:
1、首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什么是幸福生活?
2、影响幸福生活的因素有哪些?
3、大学生在校园中心理健康重要吗?
4、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异常心理的标准。
5.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哪些?
6.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生活呢?
班会形式:
PPT展示交流、自由讨论、总结升华、实践活动
预期效果:
1、通过此次班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幸福生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让学生乐观、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
3、通过此次班会,让学生懂得,影响幸福生活重要因素之一是拥有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
时间分配:
班会环节班会前准备讲解时间互动时间其他小结时间分配5分钟15分钟15分钟5分钟5分钟班会教案纸
班会
部分
时间班会内容预期效果
会前准备5分钟
问问题:
1.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生活?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3.大学生活中烦恼多吗?
让每位学生带着
问题进入班会,思
考心理健康与大
学幸福生活的关
系。
班会
主题讲解15分钟
1、通过PPT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拥有幸福的
生活。
2、从心理健康标准、异常心理标准、大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反
应、如何拥有幸福生活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讲解。
让学生感受到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
懂得心理健康与
幸福生活有密切
关系。
问题互动15分钟
1、如何宣泄不良情绪,听听学生自己的想法。
2、思考讨论:
如何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结合学生实际,让
学生说出自己的
想法,讨论如何才
能拥有幸福的生
活?
总结升华5分钟
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需要我们有健康的
心态去看待。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用健康的心态,辛勤的努力,
积极营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
让学生学会调节
自己的不良情绪,
用正确的心理知
识,积极的心态面
对学习、生活、人
际关系等方面的
困难、挫折。
附件:班会讲稿
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讲稿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是心理健康与幸福生活。
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大学中能有较高的幸福指数,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特召开本次班会。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测验在PPT中呈现)。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
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这是我们心理健康的概念。
同时,针对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也给我们制定了的相应的标准。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对别人良好的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们只有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准确的把握,我们才能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同样,我们也要了解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标准。
心理异常的实质,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
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自我评价标准;心理测验标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外部评价标准;社会适应性标准。
同时,在我们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以下不良心理反应。
自卑心理、怯懦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排他心理等等。
掌握了心理健康、心理异常标准的目的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呢?我们应该学会:
一.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其中,适当的哭泣就是一种方式。
哭泣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情绪,也是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之一,从心理学上来说,人的情绪受到了外界的刺激,作用于内心,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呈现出情感的自然表达。
心理学家认为:哭一哭是有好处的,爱哭的人并不一定都是脆弱的人。
那些看书或电影都会掉泪的人,在关键时刻比那些“有泪不轻弹的人”意志要坚定得多。
会哭的人并不代表着他不幸福,反而,不会哭的人其实是一些不幸的人。
二.保持心理健康,让心中充满阳光。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使人能够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但是,人生在世,常会碰到挫折、委屈,对此,心理健康的人是持接受的态度。
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著名企业家、演艺明星,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却最终走上自杀的路,原因多为事业的成
功没有为他带来快乐,工作之外,他在感情上是孤独的,心理不健康;有的中年人事业、工作、家庭的担子比较重,身体状况却又逐渐走下坡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心情郁闷,引发心理问题……
三.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弗兰克曾说过: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需求满足的交互整合而成的整体。
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要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
所以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没有心理的健康,人们常会缺乏幸福感。
(一)正确的自我意识第一、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古希腊人把"认识自己"看作是人生的最高智慧。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些话都是非常符合心理健康原则的。
、每个人都是按照自认为的形象来采取行动的,换言之,你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往往比你真正表现出来的形象更为重要。
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各方面都有比较明确的了解之后,才能在适应整个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满意的结果。
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的第一步。
第二、愉快接纳自己。
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要保持一种接纳的态度,而且要愉快而满意地接纳自己。
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
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要憎恨自己。
譬如:有些人虽然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虽然五官端正,却并不欢喜自己;有些人虽然并不富裕,但却知足常乐;有些人虽然有钱有势,但却并不觉得快乐。
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经过努力也能做到,重要的是要悦纳自己,对自己要做出肯定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三、自
觉控制自己。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准则。
孔子强调修己和克己。
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由此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调节机理,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
(二)保持快乐心情。
快乐的心情是良好的心态一种体现,保持良好心态需要保持快乐心情,心情好了,心态才会好。
往往生活中很多事影响我们的心情,这就需要我们能自我调节心情。
快乐是自己决定的,没有人能够让你不快乐,除了自己。
让自己主宰自己,快乐就不会消失。
第一、乐观向上。
当你工作的时候,不管任务有多繁忙,压力有多大,都不要抱怨你的工作,要喜欢上你的工作,不要带着怨气去开始一天的生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点滴。
第二、懂得知足。
所谓“知足者常乐”,就是不要和别人攀比,这样你会活的很轻松。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看似有太多的不公平,如果对此斤斤计较、愤愤不平,最后愤懑的结果往往是郁闷自己,谈何快乐。
第三、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一天中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听听歌,阅读文章,做运动等。
在做自我爱好的事时身心放松,乐在其中。
(三)消减忧虑与压力。
生活中除情感压力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无法控制的现代压力:空气污染、城市噪音、电磁污染和交通堵塞
等等。
调查显示,我们每天面对的压力是20年前人们面对的压力的5倍,90%的人为此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难怪许多人对自己的健康表示出担忧情绪。
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压力,我们怎么减轻它呢?
第一、养成(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学专家指出:身体需要休息来修补伤害,大约50%的人有这样的体会,晚上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人在第二天感到平静且精力充沛。
合理膳食,每天补充各类新鲜的谷物和豆类,不但有利身体健康还可以减少一天中的压力。
第二、学会遗忘。
学会遗忘就是有选择性的记忆,积极令人不愉快的、消极的,不要让过去的不愉快影响到现在和未来。
第三、学会放松。
学会自我放松,在忧虑时找知心朋友交流,工作学习注意劳逸结合,也可以通过娱乐发泄淤积的压力与忧虑,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过度追求完美。
第四、注重过程。
确定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
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
在其间为目标努力过、奋斗过、拼搏过,对结果不后悔,问心无愧。
第五、更新环境自我调节。
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
例如到公园、郊外漫步,或者选择旅游,对消减压力有一定的效果。
第六、自主激励。
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消除心里的忧虑,减轻压力。
同学们,健康心态是成功、幸福的基石,浇花要浇根,育人先
育心。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的疲惫和痛楚。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
健康的人需要有健康的心,维护心理健康,保持心态和谐。
护心、育心,人人有责。
护心、育心,受益一生。
育心、护心,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