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二 第2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 下,把土地的经营权交给农民,产品的分配原则是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 有改变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性质,只是扩大了农民生产和分配的 自主权。其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济共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与过程 1.背景 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 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理)负责制。
问题1: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提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有 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其实质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问题2: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
根本性改造,这句话对吗?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 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 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 系统化,勾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指出建立社会主
问题1: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提示: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 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2:为什么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提示:因为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 运港口,是著名的侨乡,离香港、澳门、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
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指 非公有制经济 出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初步建立: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格局;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问题1:为什么将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为改革开
段。
●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题1
改革开放
材料一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呢?因为中国人口的百分之
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生活问题,社会就
不会安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探究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何从农村起步?
第2讲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及走向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考试说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四年1考)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考查情况
四年未考 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启动 14个沿海港口
(四年1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城市的开放
四年未考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一、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1950年土地改革后农民
个体经济的不同
1.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权和 使用权;后者以生产资料的农民私有制为基础,农民享有所有权。
放新阶段的标志?
提示:(1)南方谈话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
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 (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问题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提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并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问题3: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仅仅是社会
属性不同,其运行机制是一样的。这句话对吗?
提示: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 制是不一样的,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 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其 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
(1)设立经济特区
①设立: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 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对外开放 ②意义:成为中国_________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
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天津 ①设立: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_____等14个沿海港口 城市。 ②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闽东南地区 洲、___________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提示:(1)基本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 (2)农业困境:长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3)农业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长期落后严重影 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
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推 动了农业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建立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模式。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探究1: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宣言书。
提示: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澄清了
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我国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言书。
材料三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
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 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 响。 探究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1)所有制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
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前者土地由集体统一管
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承包使用;后者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
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
3.产品分配方式不同。前者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 原则;后者作为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二、旧中国对外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别
1.背景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开放,今天的开放是在独立自主 的前提下主动进行的开放。 2.内容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 商口岸,今天的开放是中国按照平等互利原则与各国进行的合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中 对外开放 国进一步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经济特区 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_________—沿海开放城 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 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作与交流。
3.影响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今天的开放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 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4.性质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今天的开 放是为了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
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备选要点】全面分析经济体制改革
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5.意义 经过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 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主题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材料一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 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探究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如何?
提示:(1)生产资料所有制:土地公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
用权。 (2)经营管理方式: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 用,分户经营。 (3)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自负盈亏。 (4)发展结果: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海的跨越 (1)背景 苏联解体 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_________。 改革开放 ②国内:中国的_________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标志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 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 体制 _____。 南方谈话 (3)意义:以邓小平_________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
2.国有企业改革 (1)开始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企业活力 (2)中心环节:增强_________。
政企分开 (3)原则:_________、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承包经营责任制 (4)内容: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___和厂长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中 (1)原因:_________的经济体制阻碍农业发展。 (2)过程
①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包产到组 ②安徽、四川等省推行联产到组,试行_________。 包干到户 ③1980年9月后,“包产到户”“_________”的责任制迅速 推广。 生产积极性 (3)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___________,从根本上改变了 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1.内容 实事求是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2)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 决策。 改革开放 (3)做出实行_________的决策。 2.意义
(1)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开辟了建设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 (3)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材料二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
242.53万户,资本金24 756.22万亿元;个体工商户2 850.53万
户,资本金3 782.35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 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 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探究2: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什么特点? 提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1.必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 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 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
3.本质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4.内容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 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