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任务群 群文阅读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文化常识 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端章甫: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 号。例如齐宣王的“宣”。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 (12)砉然向然 “向”同“响”。 (13)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意义:何、怎么。 (14)批大郤,导大窾 “郤”同“隙”,意义:空隙。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4.一词多义
知识整合
6.古今异义
(1)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古义:回头再去。今义: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
常情。
(4)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16)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17)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18)视.为止,行.为迟(动词用作名词,眼睛)(动词用作名词,动作)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huō
作者简介
加点字 喟.然 胡龁. 觳.觫. 褊.小 便.嬖 赴诉.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读音 kuì hé hú sù biǎn pián sù
加点字 批大郤. 肯綮.
新发于硎. 怵.然
读音 xì qìng ɡū xíng chù huò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10)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 (11)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宾语前置句) (12)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后置句) (1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14)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1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2.成语积累 明察秋毫:目光敏锐,能够看清楚极其细微的东西。形容洞察一 切。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庖丁解牛:比喻技艺熟练,发挥起来得心应手。 切中肯綮: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 决问题的好办法。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1-
1.了解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 2.感受文中出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感受其语言魅力。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孔子(前551—前479),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 的影响。
(5)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是这样,但是。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
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
不成立。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7.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句) (2)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词结构后置句) (4)臣未之闻也(宾语前置句) (5)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句) (6)何由知吾可也(宾语前置句) (7)王坐于堂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8)牛何之(宾语前置句) (9)将以衅钟(省略句)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庖丁解牛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是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 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 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 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 在复杂的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 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 心境。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他把孔子“仁” 的观念发展为“仁政”的主张。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 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 并称“老庄”。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 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 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 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孔子问志 解除顾虑 启发诱导
子路、曾皙、冉
子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有、公西华侍坐 弟子言志 冉有:可使足民
公西华:愿为小相
曾皙:春日畅游
孔子评志—各言其志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文白对译
课内篇一起思考 技法迁移
以羊易牛
牛羊之喻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1.读准字音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加点字 曾皙. 千乘.之国 饥馑. 哂.之 铿.尔 撰.
舞雩.
读音 xī shèng jǐn shěn kēng zhuàn

加点字 彘. 庠.序 孝悌. 庖.丁 膝之所踦. 砉.然
马砉然
·
读音 zhì xiáng tì páo yǐ xū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论语》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它是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儒家的重要著作。宋代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合称为“四书”。
《孟子》 《孟子》现存七篇,儒家经典之一。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及其弟 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3.通假字 (1)毋吾以也 “以”同“已”,意义:止。 (2)鼓瑟希 “希”同“稀”,意义:稀疏。 (3)莫春者 “莫”同“暮”。 (4)王说,曰:“《诗》云……” “说”同“悦”,意义:高兴。 (5)为长者折枝 “枝”同“肢”,意义:肢体。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作者简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庄子》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 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 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语录体 语录体常用于记录传教、讲学、论政及交际等的问答口语。因 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究篇章结构,不讲究篇与 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 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心怀仁术
见牛未见羊
折枝之喻 挟太山以超北海 不能 能行王道
为长者折枝

求鱼之喻 求鱼:辟 朝 莅 抚
应行王道
缘木:以一服八 后必有灾
制民恒产 黎民不饥不寒
治国良策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 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 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 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 四个弟子的一段话。
……的样子) 风乎舞雩(介词,在)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5.词类活用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 服)(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2)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形容词用作 名词,大相) (4)无以,则王.乎(名词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5)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 奇怪) (6)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东西)(形容词用作 名词,大的东西)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齐桓晋文之事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野心勃勃地 追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国君们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 剥人民,于是很多诸侯国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 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 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孟子这时也 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 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政治 主张和社会理想。
王坐于堂上(介词,在)
君子之于禽兽也(介词,对于)
(7)于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介词,相当于“乎”)
皆欲赴诉 于王(介词,向,对)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表被动)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8)为 吾见其难为(动词,做,这里是“解”的意思)
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介词,被) 技盖至此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呢) 进乎技矣(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9)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不识有诸(兼词,“之乎”的合音)
(5)诸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代词,各位)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兼词,“之于”的合音) 吾不忍其觳觫(代词,它)
若是其甚与(副词,表推测)
(6)其 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代词,其中的)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代词,他们的)
其若是,孰能御之(副词,如果)
课前篇情境创设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知识整合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敬 爱)(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老 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9)刑.于寡妻(同“型”,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 (10)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食物) (11)轻.暖.不足于体与(形容词用作名词,又轻又暖的衣服) (1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13)欲辟土地,朝.秦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14)是罔.民也(同“网”,名词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愿为小相焉(名词,诸侯祭祀或会盟或朝见天 (1)相 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伯乐相马(动词,审察) (2)尔 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 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3)与 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可译为“吗”) 遂与外人间隔(介词,和、跟) (4)度 度,然后知长短(动词,计量长短) 王请度之(动词,考虑)
作品背景
相关知识
课前篇情境创设 知识整合
(6)刑于寡妻 “刑”同“型”,意义: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7)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同“彩”。 (8)盖亦反其本矣 “盖”同“盍”,意义:何不。 (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同“途”,意义:道路。 (10)是罔民也 “罔”同“网”,意义: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