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农”问题
摘要: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与金融的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创新
Abstact:Modern agriculture and new rural develop-ment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capital input and effec-tive financial support,and rural financ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rur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and addres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Keywords:Rural financial system;Rural financial innovation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存的现状
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要求来看,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足
2006年,银监会的调研资料显示,我国每个乡镇仅有2.13个金融网点,每50多个行政村仅有1个金融网点。在乡镇的金融网点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占到86.45%,除农业银行仍保留部分分支机构之外,其他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大部分已撤离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四大商业银行收缩县和县以下的分支结构,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十五”期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的网点,人员分别减少了24%和14%;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逐渐缩小为粮、棉、油收购贷款;农村合作基金会全部撤并,客观上赋予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占全部存款的40%~45%,贷款总额占比亦高达50%左右,形成了农村合作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
2.涉农贷款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服务品种较少
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是影响涉农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日益强调以利润为核心,商业化改革直接影响到其向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服务的积极性,农业银行对农业服务的功能较弱,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能够提供的金融工具单一,服务品种很少,服务功能不健全。县及县以下能够提供除存、贷、汇以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网点不足20%,绝大部分的行政村不能提供基本贷款业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
3.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邮政储蓄凭借自身机构网点优势,大量吸收农村存款,再将从广大基层吸收的资金直接转存到人民银行,“只存不贷”的经营机制导致其在县域内吸收的资金几乎全部流出农村。据统计,全国邮政储蓄资金65%来自于农村,截至2004年初,全国邮政储蓄营业网点34641个,县及县以下农村营业网点占比为79%,这些机构大量抽走农村资金,却不承担支农任务,加速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外流和区域资金的不平衡趋势。各商业银行在大规模收缩农村信贷业务的同时,仍注重其存款业务的开展,四大商业银行在县域吸收资金的60%左右也都流入城市,农村信用社资金也未能全部用于农村。
4.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发挥有限
由于政策性支持农村的贷款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农村贷款进行贴息、补贴、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杠杆机制,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商业性农业保险连年萎缩,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机制不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其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发挥有限。另外,农发行不吸收公众储蓄,自身资金融通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05年底,央行再贷款占农发行负债总额的比例为63%,金融债券占21%,二者合计达84%,不仅资金成本高,而且来源渠道过于集中和单一。农发行实际上仅是单纯的粮棉收购贷款银行,业务仅限于支持粮棉流通,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其支农作用。另外,一些政策性扶贫贴息贷款也难以落实到位。
5.农村民间借贷行为活跃,尚欠规范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数据,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民间金融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非常活跃,民间资金相当充裕,流动量惊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地下金融市场,且以多种形式为依托,主要形式包括:民间自由借贷、合会、私人钱庄、经营纯粹民间借款业务的典当行、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等合会。对于不少地区的农户和中小型企业而言,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诱发高利贷行为,加剧了金融风险,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地下金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创新
□位华
(山东轻工业学院金融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170
特区经济Special Zone Economy2009年2月
融组织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私营金融组织,其趋利性易迎合人们的投机心理,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极易被一些不法地下金融组织诱引而脱离正常的借贷行为,导致金融秩序的动荡。
6.农村金融体制潜在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农业保险体系缺乏,农业和农民信贷风险难以分散;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对落后,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资产质量普遍较差,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三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金融法制观点薄弱,地方财政向地方金融机构变相透支倾向存在;四是民间借贷行为缺乏引导,民间金融的潜在风险问题突出等。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1.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
①政府要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若不稳定,如经济衰退、经济过热、结构失衡等,会严重损坏农村金融的稳健经营。
②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包括:a.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及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b.放宽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一些限制,鼓励民间信用和其他商业金融机构的参与,由市场机制来淘汰弱者;c.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机构按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和保证;d.改进农村金融监管,针对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机构建立特别的监管框架,提高农村金融运行效率。
③逐步构建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法律法规体系及其执行系统,对新增不良资产应依其产生原因由相关责任主体负责。
④政府通过政策性金融活动对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进行调节和扶持,并逐渐引导微观经济主体择机介入。政策性金融提供的融资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饮用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户适用技术应用和推广,农村市场及公平交易的环境建设等,以此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交易能力,提高农村金融交易水平。当前要继续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财政支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来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贷款。
2.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创新
①继续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微观体制改革,为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提供体制基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既要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要考虑到合作社自身的具体情况,将其规范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完善经营机制。通过改革、创新和新兴的金融机构的诞生、成长、壮大,构建“主体多元、寡头主导、大中小并存、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
②农业发展银行应该重新定位。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代行政府职能的作用,引导其他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地区,增加农业的积累。
③应加快邮政储蓄银行运作步伐,建立农村资金回流制度,使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业和农村,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
3.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培养农村小额信贷组织
应适度放宽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尽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培育发展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机构,允许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发起设立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的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新型民间商业性金融组织,如山西省平遥县“日升隆”、“晋源泰”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要通过明确的制度和定位,给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摸索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一方面,加强对其的行政监管和业务指导;另一方面,解决其身份问题,条件成熟后扩大经营范围。也可以根据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选择一家银行机构牵头,条件成熟时将小额贷款公司改组为村镇银行。
4.农村金融产品和推进农村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创新
①实行利率市场化,创新存、贷产品及中间业务。为建立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应在农村率先实行利率市场化,扩大利率浮动空间,以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经营积极性,全面实施资产负债多元化经营战略,创新存款种类,拓宽低成本存款来源渠道,积极拓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村消费贷款、助学贷款业务。同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信贷管理模式,按照实际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努力化解农户、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为了降低农户的负担,政府应当降低农业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对政策扶持的农业鼓励类项目贷款给予补贴,或者减免一切税费。创新金融中间业务,为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转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项目论证策划服务和农户理财业务。
②风险转嫁创新。农业自然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需要转嫁、降低一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才能够为农村金融发展开拓空间。建立健全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探索和研究农户把土地使用权拿来做抵押,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创造有效的担保形式和途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户和农村需要的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
参考文献:
[1]郑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于湖北省实际[J].武汉金融,2006,(04).
[2]刘锡良.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成思危.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国的农村金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郭晓明.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评价[J].经济学家,2007,(07).
[5]李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金融创新[J].学习论坛,2007,(04).
作者简介:位华,女,1978年生,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现为山东轻工业学院金融职业学院讲师。
171
2009年2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