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的编制范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6375

模板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的

编制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模板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预案的

编制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论文概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于2004 年2 月1 日开始实施,条例规定(第四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本文从一起模板坍塌事故分析入手,阐述了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同时对模板坍塌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作了简要的分析。

第一部分案例技术分析

模板坍塌事故是建筑施工中极易引发群体伤亡的危险源之一,尤其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大层高的

建筑越来越多,一些高度大于4.5 米,且采用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的模板工程频频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0 年某月,上海某正在浇筑砼的锅炉房工程屋面平台突然发生坍塌事故,造成11 人死亡、2 人重伤、1 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57.5 万元。坍塌部位位于整个锅炉房北侧,平面尺寸约为18m ×34.6m ,标高+20.00m (+

21.00m )。屋面为梁板结构,18m 跨度主梁尺寸为400mm ×1500mm ,主要次梁的尺寸为250mm ×900mm ,板厚120mm 。框架柱+16.50m ~+20.00 (+21.00m )范围与梁板一起浇筑。屋面排架支撑采用φ48 ×3.5 的钢管搭设,传力至+4.50m 的二层平台。

排架搭设基本以主梁轴线为基准,距梁轴线

0.5m 左右两侧设置两根立杆,其余部分以间距不超过1.8m 为原则平均分配立杆间距,立杆间距实际最大值为1.7m 左右,水平杆的竖向间距为1.8m 左右。立杆上下搭接大部分采用对接扣件,仅在接近屋面板模板部位,为了调整高度而采用两个旋转扣件作搭接。据勘查,水平杆在纵横方向每隔一个步距均缺设一根,排架支撑中没有设置连续的竖向和水平剪刀撑。在二层平台中有三个4.0m ×8.6m ×1.5m 集料坑区域,立杆直接落于坑底。排架搭设没有设计计算文件及指导施工的书面技术文件。施工时,平台东端砼采用泵车送达后人工驳运,西端为直接布料。

从标高+20.00m (+21.00m )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分析,得出排架支撑最大受载区域大体为3.25 m 2 (2.5m ×1.3m ),其下部支撑立杆为2 根φ48 ×3.5 的钢管。下面按《建筑施工扣件

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02 )对架体进行力学分析:

㈠荷载分析

⑴结构静荷载

主梁0.4 ×1.5 ×1.3 =0.78m 3

次梁0.25 ×0.9 ×2.5 =0.563m 3

楼板[(2.5 ×1.3 )-(0.4 ×1.3 )-(2.1 ×0.25 )]×0.12 =0.27m 3

(0.78 +0.563 +0.27 )×25000 =40325N

⑵木模板荷载

3.25 ×300 =975N

⑶施工活荷载

3.25 ×1000 =3250N

1.2 [⑴+⑵]+1.4 ⑶=54110N

传递至单根立杆的荷载为27055N

㈡稳定分析

用钢管、扣件作排架的支撑设计必须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强制性要求,这对于本案例支撑高度大于4.5 米的高支撑架尤为重要。而模板支撑的实际搭设处理与理论计算假定是否相近又是极其重要的计算依据。由于采用扣件相互连接,各个节点都存在一系列的可变因素,如偏心、位移、紧固扭矩不足等,这些因素均影响到计算中杆件长细比的确定。长细比的难以确定直接影响杆件的稳定分析。因此,实际工程中的计算模式的假定必须严格按最有利于安全的角度出发。

由于轴心受压杆件的长细比按规范要求应限制在λ=150 之内,也就是当考虑钢管的计算长度L0 ≤2370mm 时,才能符合规范要求。若要满足此要

求,就必须在计算杆件两端形成良好的铰接状态(如安装水平剪刀撑,形成水平刚度较强的状态)。本案例支撑水平杆步距虽要求为1800mm ,但实际水平杆“在纵横方向每隔一个步距均缺设一根”,因此按2 步高作为“良好的铰接状态”进行验算,则λ=3600 /15.78 =228 ,此时的φ=0.146 。

稳定验算:σ=N /(φ×A )=378.8Mpa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事故的技术原因主要是:

⒈本案例屋面设计标高较大,离地面达

21m ,与二层平台(标高+4.50m )间距达16.5m 。因此,支撑竖向高度较大,采用φ48 ×3.5 钢管作竖向立杆,水平间距1.0m~1.7m 明显过大,水平杆上下间距1.8m ,没有设置连续的竖向和水平剪刀撑,导致支撑系统整体性极差,即没有形成可靠的空间受力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