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ANCA检测与应用

封闭纤维膜阻止非特异反应区发生反应。检测时,膜条与稀释的病人 血清共同孵育使血清中的抗体与膜条上的抗原结合。利用辣根过氧化 物酶标记抗人IgG二抗检测此结合抗体。加入底物后,此结合抗体表现 为可见的蓝色条带,终止反应后为棕色。将实验结果与试剂盒提供的
LIA特异判读卡比较,可判断病人的自身抗体特性。
及血管壁引起者为继发性血管炎,只是多种组织的病理改
变之一,与血管炎疾病不同。
病症特征
1、肺部 2、肾: 3、肝脏 4、心血管: 5、神经系统:
6、鼻咽部:
7、皮肤:
病理病因
血清病 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中华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
ANCA的临床应用
•最常见的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WG )、原发性局灶节段坏死 性肾小球肾炎( NCGN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 )等均可检 出ANCA。WG的cANCA阳性率可高达90%,抗PR3抗体是诊断 WG的特异性指标。在坏死性或新月型肾小球肾炎患者,ANCA 的阳性率可达 80% , pANCA 对应的特异性抗原主要为 MPO 。 ANCA的检测可大大提高肾血管炎的早期诊断率。 •与ANCA 阳性相关的疾病还有继发性血管炎、非血管炎性疾病 (如肺部炎症疾病)、炎性溃疡、RA、SLE、自身免疫性肝脏 疾病等。但这些疾病中各自相关的ANCA靶抗原各不相同,不同
本病有诊断意义,其他检查有血管造影检查、自身抗体检
查等。
2、皮肤型变应性血管炎;红斑、结节、紫癜、风团、血疱、丘疹、坏死、溃疡、 脓疱 3、系统型变应性血管炎;多脏器受累
头痛、发热、乏力、关节及肌肉疼痛
粘膜:鼻衄、咯血、便血、 肾:蛋白尿、血尿
anca概念 -回复

anca概念-回复什么是anca概念?ANCAs(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可以被检测到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中。
这些抗体可以与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胞浆成分结合,并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ANCAs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主要与肾小球肾炎相关。
ANCAs检测是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是否存在ANCAs抗体。
常见的ANCAs包括抗柏格森体抗体(PR3-ANCA)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ANCA)。
这些抗体的发现对于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ANCAs与一些特定的疾病相关,最常见的是血管炎症,如微小血管炎、坏死性肾炎、巨细胞动脉炎等。
其他与ANCAs相关的疾病包括喉软骨炎、嗜酸粒细胞肉芽肿、良性B细胞增生症等。
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炎症和组织损伤,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ANCAs通过结合中性粒细胞的成分,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发生在小血管中,导致血管壁的破裂与炎症渗出,进而引发组织损伤与坏死。
ANCAs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上,或通过表观的改变,影响细胞的功能与互作。
ANCAs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的理论认为,ANCAs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遗传因素包括基因的多态性与突变等,而环境因素包括感染、化学物质暴露、烟草等。
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ANCAs的产生。
ANCAs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与评估的重要性。
ANCAs的检测可以协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与ANCAs相关的疾病,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治疗过程中,ANCAs的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疗效与预后。
目前,对ANCAs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与免疫调节药物的应用。
此外,对血管炎症的处理也包括抗炎药物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使用。
ANCAs相关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病史与合并症等因素。
总而言之,ANCAs是一类自身免疫抗体,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血管炎症有关。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在肾功能不全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J i a n g s u Pr o v i n c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Ho s p i t a l ,N a n j i n g,Ji a n g s u 2 1 0 0 2 9,Ch i n a )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 年I 1 月第3 4 卷第 2 2期
l n t J L a b Me d , N o v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3 4 00 9 ・
・
临床 检验 研 究论 著 ・
抗 中性粒 细 胞 胞 浆 抗体 检 测 在 肾功 能不 全 肾病 中 的临床 意 义
赵 春, 符布 清△, 史桂 兰 ( 江 苏省 中医院检 验科 , 江 苏南京 2 1 0 0 2 9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肾病 患 者 不 同抗 中性 粒 细 胞 胞 浆 抗 体 ( ANc A) 结 果 组 肾功 能 变化 规 律 。方 法 测 定 肾功 能 不 全 患 者 不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O 1 3 . 2 2 . 0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4 1 3 O ( 2 O 1 3 ) 2 2 — 3 0 0 9 0 2
Cl i ni c a l s i g ni f i c an c e o f d e t e c t i o n o f a nt i ne u t r 0 p hi l c y t o pl a s mi c a nt i b od i e s i n r e n al i ns uf f i c i e nc y o f ki dn e y di s e a s e Zh ao Chu n, F B u qi ng 。 Shi Gui l an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临床意思之阳早格格创做――间交荧光免疫(IIF)要领(欧盟)一、ANCA观念及分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战单核细胞胞浆成份为靶抗本的自己抗体,对于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徐病的诊疗战鉴别诊疗具备要害的意思,已成为自己免疫性徐病的一项非常要害的惯例检测名目.暂时,已经有十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身分被证据为ANCA的靶抗本,蛋黑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人黑细胞弹性蛋黑酶(HEL),乳铁蛋黑(LF),构造蛋黑酶G(Cath G),杀菌/通透性巩固蛋黑(BPI),人溶酶体相闭膜蛋黑2(H-LAMP2),溶菌素(LYS),天青杀素,防卫素,烯醇化酶,葡萄糖醛酸酶.根据乙醇牢固的中性粒细胞基量片中,不妨区别二种分歧的荧光模型:一种胞浆型(c-ANCA),是匀称分集正在所有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颗粒型荧光,细胞核无荧光.正在乙醇战甲醛牢固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示相共.其主要的靶抗本是蛋黑酶3(PR3).另一种是核周型(p-ANCA),是盘绕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周围的仄滑戴状荧光.由多种抗本引起,主要靶抗本是髓过氧化物酶(MPO),人黑细胞弹性蛋黑酶(HEL),乳铁蛋黑(LF),构造蛋黑酶G(Cath G),杀菌/通透性巩固蛋黑(BPI),人溶酶体相闭膜蛋黑2(H-LAMP2),溶菌素(LYS)等.分歧抗体正在乙醇战甲醛牢固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示有所分歧.抗MPO抗体爆收的p-ANCA果耐甲醛,其荧光模型与正在乙醇牢固的中性粒细胞中出现的c-ANCA类似故喊甲醛抗性的p-ANCA.而其余非MPO 抗体没有与甲醛牢固的中性粒细胞反应,无荧光表示,那种典型又称为甲醛敏感的p-ANCA.故根据乙醇战甲醛牢固的中性粒细胞片表示,可收端判决ANCA 的靶抗本PR3,MPO ,非MPO 三类.二、ANCA 的检测间交荧光免疫要领是检测ANCA 的参照要领大概者尺度要领,于今也是最时常使用的典范要领.IIF 是区别c-ANCA 战p-ANCA 的前提,有较下敏感性,可半定量,但是IIF 测定的是总ANCA ,没有克没有及准确区别靶抗本,需特同性的检测要领动做补充.由于多种免疫性徐病患者存留ANA ,用IIF 法检测ANCA 时,会爆收搞扰真验截行的推断.为预防搞扰局面,采与了四基量共同的检测即:乙醇牢固的粒细胞;甲醛牢固的粒细胞;Hep-2(人喉癌细胞)细胞;猴肝细胞.基量片各细胞分集及意思如表一所述.ANCA 荧光模型及表示如表二所述.表一:四联基量片分集及意思区别ANA 的搞扰:Hep-2细胞有典型荧光表示,Hep-2细胞甲醛牢固 粒细胞1:推断c-ANCA ,2:区别 p-ANCA 对于甲醛敏感仍旧耐受甲A 粒甲A ,表二:ANCA 荧光模型及表示三、注意事项为普及对于徐病诊疗的特同性,检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检测ANCA ,普遍修议共时搞IIF 初筛战确认真验,以普及ANCA 的临床应用价格,没有搞单独初筛大概单独确认真验,免得落矮对于徐病诊疗的特同性.2、没有克没有及仅检测抗PR3战MPO 二种特同性抗体,而没有检测,那样简单节造ANCA 对于徐病诊疗的特同性.3、用IIF 检测时,仅使用乙醇牢固的粒细胞片,那样没有克没有及庄区别ANA 与ANCA :借帮猴肝细胞战其中的肝血窦粒细胞.ANCA 阳性,惟有肝血窦粒细胞出现荧光,.如果二者共时阳性,所有肝细胞核皆有荧光.猴肝细胞乙醇牢固 粒细胞是尺度真验基量.区别二种荧光模型:c-ANC荧光模型荧光表示乙醇牢固粒细胞 甲醛牢固粒细胞 Hep-2细胞 猴肝细胞A N A 阳性c-ANCA 阳性胞量浮现弥集的细颗粒荧光,胞量荧光浑晰勾勒出核的表面,分页核之间荧光巩固.胞量浮现弥集的细颗粒荧光,胞量荧光浑晰勾勒出核的表面,分页核之间荧光巩固. 阳性肝细胞自己无荧光. 仅肝血窦粒细胞出现荧光.p-ANCA 阳性甲醛耐受p -ANC A 浮现核周胞量仄滑丝状戴荧光.荧光阳性的胞量主要集结正在分页核周围,产死环状大概没有准则的块状.胞量浮现弥集的细颗粒荧光,胞量荧光浑晰勾勒出核的表面,分页核之间荧光巩固.阳性肝净细胞自己无荧光. 仅肝血窦粒细胞出现荧光.甲醛敏感p -ANC A浮现核周胞量仄滑丝状戴荧光.荧光阳性的胞量主要集结正在分页核周围,产死环状大概没有准则的块状.阳性 阳性肝净细胞自己无荧光. 仅肝血窦粒细胞出现荧光.A N A 阳性ANCA 阳性 细胞核阳性,荧光强度巩固 阳性细胞核浮现荧光表示,如ANA 所述 肝细胞核阳性.肝血窦粒细胞已睹荧光.甲醛耐受p-ANCA 阳性细胞核阳性,荧光强度巩固荧光表示如c-ANCA 阳性,乙醇,甲醛牢固粒细胞所述细胞核浮现荧光表示,如ANA 所述.肝细胞战肝血窦粒细胞皆有荧光.甲醛敏感p-ANCA 阳性 细胞核阳性,荧光强度巩固阳性细胞核浮现荧光表示,如ANA 所述.肝细胞战肝血窦粒细胞皆有荧光.重排除ANA的搞扰,简单出现假阳性.四、临床意思(一)ANCA与本收性小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WG),隐微多动脉炎(MPA),坏死性月牙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战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等本收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收病与ANCA稀切相闭,临床上已将上述徐病统称为ANCA相闭小血管炎.ANCA,特同性PR3抗体战抗MPO抗体的检测已成为本收性小血管炎的敏感特同的血浑教检测名目.1、抗PR3抗体特同性PR3抗体为WG的标记性抗体,抗PR3抗体荧光模型以c-ANCA为主.但是以c-ANCA诊疗WG特同性为90%,而以抗PR3抗体的特同性可超出95%.抗PR3抗体正在其余的本收性血管炎中业不妨检测出去,但是阳性率较矮.抗PR3抗体敏感度与徐病的活动性及病程有闭,正在徐病的早期症状没有明隐时,便可出现阳性.果而抗PR3抗体常动做WG的早期诊疗、疗效推断、复收预计的指标,对于临床治疗有要害的参照价格.2、抗MPO抗体抗MPO抗体荧光模型以p-ANCA为主,主要与MPA、NCGN、CSS相闭.还可睹于其余徐病,如节结性多动脉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WG,SLE,RA,药物诱导的狼疮,Felty概括症等.抗体滴度与徐病活动性相闭,可用于早期诊疗、疗效推断、复收预计的指标,对于临床治疗有要害的参照价格.抗MPO抗体阳性下度提示坏死性血管炎大概特收性NCGN,对于诊疗本收性小血管炎的特同性达到99%.果而每一个没有明本果的血管炎大概肾小球肾炎的患者,皆该当检测ANCA.表三:ANCA 与本收性小血管炎(二)ANCA 与药物诱导性血管炎连年去没有竭有药物治疗引起的ANCA 阳性的病例报导,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普鲁卡果酰胺,青酶胺,好谦霉素,他巴唑/甲巯咪唑等.其中报导比较多的是少久使用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ANCA ,其特性是滴度下,抗体谱广(抗本主假如MPO ,也可共时陪随大概单独出现其余靶抗本,如PR3,LF ,Cath G ,BPI ,LYS 等).药物诱导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示与本收性血管炎类似,停行丙基硫氧嘧啶用药后,临床症状佳转,ANCA 可转阳.果此,少久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历程中,应定期检测ANCA ,趁早创造药物诱导性血管炎.(三)ANCA 与其余徐病除本收性血管炎中,其余一些徐病中也可出现ANCA ,主要为p-ANCA ,其靶抗本并没有是PR ,MPO ,而是LF ,Cath G ,BPI ,LYS 等1、缓性炎症性肠病(CIBD)CIBD 是一种消化系统的自己免疫性徐病,包罗溃疡性结肠炎(UC ),克罗恩病(CD )二种.往常的CIBD 诊疗依好X 线查看,内窥镜及构造教诊疗,缺累灵验的考查室指标.连年去钻研创造UC 病人血浑中ANCA 阳性率为60-80%,而CD 患者的阳性率为10-20%,多为p-ANCA ,相闭靶抗本有BPI 等.滴度与徐病的活动度战病程无闭.果相闭徐病荧光模型靶抗本(%)韦格纳肉芽肿(WG) C ,P (少睹) PR3(85),MPO (10) 隐微多动脉炎(MPA)C ,PPR3(45),MPO (45) 坏死性月牙体性肾小球肾炎(N CGN)C ,P (少睹) PR3(25),MPO (65)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C ,P (少睹) PR3(10),MPO (60)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 )少睹 PR3(5),MPO (15)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抗GBN )PMPO为p-ANCA正在UC阳性率下,CD阳性率矮,故可动做二者的鉴别诊疗及UC早期诊疗指标.2、结缔构造病正在结缔构造病中,ANCA阳性主要睹于SLE战RA,其余结缔构造病中少睹.但是文件报导正在SLE战RA阳性率好别特地大(16-69%),那大概与使用要领,抗本基量片及处事人员火仄有很大闭系.SLE中ANCA阳性大概与缓性炎症反应有闭,如动脉炎,浆膜炎战CRP减少等.有报导抗MPO抗体与RA的闭节中益伤及血管益伤有闭.3、自己免疫性肝病正在自己免疫性肝病中,也可检测到p-ANCA.正在本收性软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p-ANCA阳性率下达70-80%,是该病要害的血浑教指标.4、其余徐病有文件报导,HIV,阿米巴,细菌熏染以及没有明本果的肺部缓性炎症及纤维化患者中有p-ANCA阳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论文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10例患者进行anca检测。
结果:患者中panca阳性69例,占11.31%,canca阳性43例,占7.05%,不典型anca(aanca)6例,占0.98%。
结论:采用iif法elisa法联合检测anca有利于anca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anca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 anca检测对及时诊断,尽早开展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3;mpo【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80-0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 bodies)是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anca作为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对anca相关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判断病情活动和复发有重要意义。
为此,对我院610例行anca检测的患者分析,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样鞍山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检测anca的610例患者,女性占57.4%,男性42.6%。
1.2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anca进行检测。
抗原基质为hep-2细胞/猴肝/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
乙醇固定的基质显示两种荧光模型:一种是胞浆型(canca),为均匀分布在整个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颗粒型荧光。
其主要靶抗原为位于中性料细胞嗜苯胺蓝颗粒中的蛋白酶3(pr3)。
另一种是核周型(panca),是围绕细胞核的平滑带状荧光。
主要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其它还有粒细胞特异性弹性蛋白酶、乳铁蛋白、溶菌酶、组织蛋白酶g等。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定期随访
对已经确诊的血液透析患者抗粒 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定期 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预防并发症
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液透析患者抗 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患者,应积 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感 染、心血管疾病等。
肾功能异常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异常时,可能出现肾功能异 常,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免疫指标异常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异常时,可能出现免疫指标 异常,如补体降低、免疫球蛋白降低等。
04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 浆抗体检测的预防与治疗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意义
01
通过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可 以早期发现ANCA相关血管炎, 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02
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有助于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医生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应用
以便早期发现ANCA相关血管炎。
表现。
正常免疫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 测阴性时,相关免疫指标通常正常 ,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肾功能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 测阴性时,肾功能通常正常,无肾 功能不全的表现。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异常表现
血常规异常
血液透析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异常时,可能出现血常规异 常,如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等。
对于已经确诊的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抗粒细胞胞浆抗体 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ANA、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1、检测原理及方法1.1 ANA检测原理ANA(自身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针对自身组织中的核糖核酸和核蛋白进行作用。
ANA检测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观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自身抗体与细胞核内抗原结合的荧光反应,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NA阳性。
1.2 ANCA检测原理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针对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进行作用。
ANCA检测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荧光抗体(IFA)技术,观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ANCA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结合的反应,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ANCA阳性。
2、ANA检测及临床应用2.1 检测适应症ANA检测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结核性脓毒症、类风湿关节炎等。
2.2 临床意义ANA阳性表明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反应,但并不代表特定疾病的存在。
ANA阳性结果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3 结果解读ANA检测结果通过荧光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图片解读。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血清中存在与细胞核内抗原结合的自身抗体。
阴性结果表示未检测到自身抗体。
3、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3.1 检测适应症ANCA检测主要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无器官限定型小血管炎、肾小球肾炎、全身性血管炎等。
3.2 临床意义ANCA阳性结果提示存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但并不一定与特定疾病相关。
阳性结果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3 结果解读ANCA检测结果通常通过ELISA或免疫荧光染色解读,阳性结果表示患者血清中存在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结合的自身抗体。
阴性结果表示未检测到自身抗体。
4、附件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等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ANA:自身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5.2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5.3 IFA: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5.4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6、结束语感谢您阅读本文档,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贾红英;刘红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9(020)002
【摘要】目的探讨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ANCA密切相关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问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317例相关疾病患者血清ANCA的检出率.结果检潮317例相关疾病中,韦格钠肉芽肿阳性率80%.未分类血管炎阳性率40%,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27.5%,类风湿性关节史阳性率20%,肾病综合征阳性率2.2%.急性肾衰15%,慢性肾衰2.1,急性肾炎14%,慢性肾炎1.9%,过敏性紫癜阳性率9.1%.结论检测ANCA判断以韦格纳肉芽肿为代表疾病的病情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79-80,74)
【作者】贾红英;刘红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淄博,255036;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东淄博,255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临床意义
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3.类风湿因子、AKA、抗CCP抗体和抗中性粒
细胞胞浆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4.类风湿因子、AKA、抗CCP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意义5.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MIF及MCP-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赵秀芬,孙 彬,钱 军,邢昌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研究室,江苏南京,210028) 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间接免疫荧光 中图分类号:R 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Ο2353(2008)06Ο0079Ο01 作者对220份不同患者的空腹静脉血进行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待测血清均取自2002年12月~2003年10月收到的本院220份不同患者的空腹静脉血1mL ,离心提取血清,-20℃保存备用。
1.2 实验方法和结果测定每份血清均分别进行IIF 与MPO 和PR3ΟEL ISA 检测、分析。
IIF 法:健康人新鲜肝素抗凝血加0.9%生理盐水对比稀释,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中性粒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4.5~5.5×104/mL ,涂成薄片,经无水酒精固定、干燥后,置-20℃保存备用。
血清及抗体均用0.01mol/L P B S (p H7.2)稀释,加1:10稀释待测血清、阴性、阳性对照血清,温育洗涤后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标记羊抗人IgG,温育洗涤后,室温晾干,于Leica 荧光显微镜下读片,结果判定:阴性结果不着色或显很浅的背景颜色,在中性粒细胞胞浆存在黄绿色荧光为C ΟANCA ,在中性粒细胞核周有黄绿色荧光为P ΟAN CA 。
MPO 和PR3ΟEL ISA 法:本试剂由AES K U 诊断试剂公司提供,每种抗原均设阴性、阳性对照、标准曲线,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用美国S YNTRON 酶标仪,于波长450nm 读取OD 值,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每种抗原的含量,结果判断:MPO 或PR3含量>10U/mL 为阳性,M PO 或PR3含量<10U/mL 为阴性。
2 结 果阳性率IIF 法N 阳性率3%(6220),其中C -ANCA 5.91%(13/220),p -AN 2CA 1.36%(3/220),可疑阳性2.72%(6/220);抗原特异性-EL ISA 法总阳性率3.64%(8/220),其中MPO ΟEL ISA 阳性率2.27%(5/220),PR3ΟEL ISA 阳性率1.36%(3/220)。
ANCA检测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ANCA检测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ANCA,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ANC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血管炎疾病的诊断中。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ANCA与一些神经疾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例,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性,主要症状为突发性的视觉障碍。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眼科检查和神经内科检查,都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
于是,医生建议进行ANCA检测。
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ANCA水平明显升高。
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考虑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导致的神经病变。
随后,医生为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等,最终患者症状得到了缓解。
这个病例充分说明了ANCA检测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ANCA可以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疾病,如脱髓鞘疾病、视神经炎等。
ANCA还与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血管炎性神经病变等。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可以通过ANCA检测,对疑似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ANCA水平升高的患者,医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进行脑部MRI、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同时,医生还可以根据ANCA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ANCA检测并非万能。
在某些情况下,ANCA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这就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ANCA检测在神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ANCA检测,医生可以对疑似神经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ANCA检测并非万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可对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的不同成分产生免疫反应。
ANCA的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ANCA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ANCA的检测一般采用免疫荧光法(IF)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IF法是目前最为常用和敏感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患者血清标本与蛇毒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然后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二抗观察结果。
在IF法中,ANCA阳性可分为两种类型:周边型(P-ANCA,perinuclear ANCA)和细胞浆型(C-ANCA,cytoplasmic ANCA)。
P-ANCA主要与抗髓过氧化物酶(MPO,myeloperoxidase)产生免疫反应,而C-ANCA主要与抗蛋白酶3(PR3,proteinase 3)产生免疫反应。
ELISA法可以定量检测ANCA的水平,并且对于早期诊断和临床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ANCA检测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与ANCA相关的疾病,如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等。
对于患者表现为肾脏、肺部和鼻部等炎症病变的情况,ANCA检测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2.评估疾病活动性和预测预后:ANCA检测可以在患者治疗期间监测疾病的活动性。
活动性的AAV常伴有ANCA滴度升高,检测ANCA可以帮助评估治疗的疗效和预测预后。
一些研究发现,ANCA滴度的下降可以与治疗反应的改善相关。
3.指导治疗策略:ANCA检测可以为治疗提供指导信息。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价值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价值谭立明;李华;焦安君;冯晓晶;徐镠粤;谭福燕;何思齐;罗姮;陈娟娟;蒋永清【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对系统性血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3866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13866例患者共检出ANCA阳性318例,阳性率为2.29%.其中男性患者检出135例(2.07%)、女性患者检出183例(2.50%),2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0, 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间ANC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8,P<0.01),且男、女性患者各自不同年龄组间ANCA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0,P<0.01;χ2=17.800,P<0.01).p-ANCA和c-ANCA 2种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24,P<0.01).结论 ANCA的检测对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工作者应注重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determination for systemic vasculitis. Metho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serum ANCA in 13 866 patients,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anti-myeloperoxidase (MPO) antibody and anti-protease 3(PR3) antibody. Results Among the 13 866 patients,there were 318 positive cases of ANCA,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2.29%. There were 135(2.07%) males and 183(2.50%) females,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2 groups(χ2=2.650,P>0.05). The difference of the ANCA positive rate with different ag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χ2=28.978,P<0.01). The positive rate of ANCA between malesand femal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d statisticalsignificance(χ2=54.550,P<0.01;χ2=17.800, P<0.01). The p-ANCA and c-ANCA and target antigen distribution had statisticalsignificance(χ2=86.524, P<0.01).Conclusion s ANCA is potentia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vasculitis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especially for 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5页(P101-105)【关键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抗蛋白酶3抗体;韦格纳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作者】谭立明;李华;焦安君;冯晓晶;徐镠粤;谭福燕;何思齐;罗姮;陈娟娟;蒋永清【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近些年针对以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为代表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一类特定血清学标志性抗体,是一组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ANA ANCA检测及临床应用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Anti-nRNP/Sm
抗核糖体P蛋白(rRNP)抗体
多见于严重精神病表现的狼疮患者 诊断敏感性20~30%,敏感性低于dsDNA及Sm抗体 特异性较高 用于SLE 诊断时,核糖体P蛋白(P0, P1, P2)联合检
A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 活动期
非活动期 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Sharp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慢性活动性肝炎
溃疡性结肠炎 其它风湿病
正常人
ANA阳性率% 95-100 80-100
100
100 20-40 20-50 85-95 30-50 70-80 30-40
26
5-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血清中出现以ANA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 主要临床特征
SLE多发于生育年龄的女性,主要在15~45岁年龄段,男、女性比为 1:7—1: 9
肾功能衰竭、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因素。 SLE会引起心脏瓣膜的疣状赘生物,赘生物脱落栓塞在脑血管,形成
报告单解读:ANA和靶抗原结果不一致
ANA阳性,靶抗原阴性? ANA阴性,靶抗原阳性?
报告单解读:ANA阳性,无相应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出现 前9.4年即可检测
到自身抗体!
(The New England J. Med., 349:1526(2003)
报告单解读:ANA阳性,无相应临床症状
1. ANA阳性
2. dsDNA抗体阳性(ELISA法需 两次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及临床意义
――间接荧光免疫(IIF)方法(欧盟)
一、ANCA概念及分类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成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系统性血管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测项目。
目前,已经有十余种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被证实为ANCA的靶抗原,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EL),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ath G),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 (H-LAMP2),溶菌素(LYS),天青杀素,防御素,烯醇化酶,葡萄糖醛酸酶。
根据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基质片中,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荧光模型:
一种胞浆型(c-ANCA),是均匀分布在整个中性粒细胞胞浆中的颗粒型荧光,细胞核无荧光。
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现相同。
其主要的靶抗原是蛋白酶3(PR3)。
另一种是核周型(p-ANCA),是围绕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周围的平滑带状荧光。
由多种抗原引起,主要靶抗原是髓过氧化物酶(MPO),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EL),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ath G),杀菌/通透性增强蛋白(BPI),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 (H-LAMP2),溶菌素(LYS)等。
不同抗体在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中,其荧光模型表现有所不同。
抗MPO抗体产生的p-ANCA因耐甲醛,其荧光模型与在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中出现的c-ANCA类似故叫甲醛抗性的p-ANCA。
而其他非MPO抗体不与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反应,无荧光表现,这种类型又称为甲醛敏感的p-ANCA。
故根据乙醇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片表现,可初步判定ANCA 的靶抗原PR3,MPO,非MPO三类。
二、ANCA的检测
间接荧光免疫方法是检测ANCA的参考方法或者标准方法,至今也是最常用的
经典方法。
IIF是区分c-ANCA和p-ANCA的基础,有较高敏感性,可半定量,但IIF测定的是总ANCA,不能准确区分靶抗原,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作为补充。
由于多种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ANA,用IIF法检测ANCA时,会产生干扰实验结果的判断。
为避免干扰现象,采用了四基质联合的检测即:乙醇固定的粒细胞;甲醛固定的粒细胞;Hep-2(人喉癌细胞)细胞;猴肝细胞。
基质片各细胞分布及意义如表一所述。
ANCA荧光模型及表现如表二所述。
表一:四联基质片分布及意义
表二:ANCA荧光模型及表现
三、注意事项
为提高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检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检测ANCA,一般建议同时做IIF初筛和确认实验,以提高ANCA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做单独初筛或单独确认实验,以免降低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
2、不能仅检测抗PR3和MPO两种特异性抗体,而不检测,这样容易限制ANCA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
3、用IIF检测时,仅使用乙醇固定的粒细胞片,这样不能严格排除ANA的干扰,容易出现假阳性。
四、临床意义
(一)ANCA与原发性小血管炎
韦格纳肉芽肿(WG),显微多动脉炎(MPA),坏死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NCGN)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等等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发病与ANCA密切相关,临床上已将上述疾病统称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
ANCA,特异性PR3抗体和抗MPO抗体的检测已成为原发性小血管炎的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检测项目。
1、抗PR3抗体
特异性PR3抗体为WG的标志性抗体,抗PR3抗体荧光模型以c-ANCA为主。
但以c-ANCA诊断WG特异性为90%,而以抗PR3抗体的特异性可超过95%。
抗PR3抗体在其他的原发性血管炎中业可以检测出来,但阳性率较低。
抗PR3抗体敏感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及病程有关,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时,就可出现阳性。
因而抗PR3抗体常作为WG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复发估计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抗MPO抗体
抗MPO抗体荧光模型以p-ANCA为主,主要与MPA、NCGN、CSS相关。
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节结性多动脉炎,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病,WG,SLE,RA,药物诱导的狼疮,Felty综合症等。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用于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复发估计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抗MPO抗体阳性高度提示坏死性血管炎或特发性NCGN,对诊断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达到99%。
因而每一个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或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都应该检测ANCA。
表三:ANCA与原发性小血管炎
(二)ANCA与药物诱导性血管炎
近年来不断有药物治疗引起的ANCA阳性的病例报道,如丙基硫氧嘧啶,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青酶胺,美满霉素,他巴唑/甲巯咪唑等。
其中报道比较多的是长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ANCA,其特点是滴度高,抗体谱广(抗原主要是MPO,也可同时伴有或单独出现其他靶抗原,如PR3,LF,Cath G,BPI,LYS 等)。
药物诱导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血管炎类似,停止丙基硫氧嘧啶用药后,临床症状好转,ANCA可转阴。
因此,长期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ANCA,及早发现药物诱导性血管炎。
(三)ANCA与其他疾病
除原发性血管炎外,其他一些疾病中也可出现ANCA,主要为p-ANCA,其靶抗原并非PR,MPO,而是LF,Cath G,BPI,LYS等
1、慢性炎症性肠病(CIBD)
CIBD是一种消化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两种。
以往的CIBD诊断依赖X线检查,内窥镜及组织学诊断,缺乏有效的试验室指标。
近年来研究发现UC病人血清中ANCA阳性率为60-80%,而CD患者的阳性率为10-20%,多为p-ANCA,相关靶抗原有BPI等。
滴度与疾病的活动度和病程无关。
因为p-ANCA在UC阳性率高,CD阳性率低,故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及UC早期诊断指标。
2、结缔组织病
在结缔组织病中,ANCA阳性主要见于SLE和RA,其他结缔组织病中少见。
但文献报道在SLE和RA阳性率差异特别大(16-69%),这可能与使用方法,抗原基质片及工作人员水平有很大关系。
SLE中ANCA阳性可能与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如动脉炎,浆膜炎和CRP增加等。
有报道抗MPO抗体与RA的关节外损害及血管损害有关。
3、自身免疫性肝病
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也可检测到p-ANCA。
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p-ANCA阳性率高达70-80%,是该病重要的血清学指标。
4、其他疾病
有文献报道,HIV,阿米巴,细菌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肺部慢性炎症及纤维化患者中有p-ANCA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