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工作者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
中小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教学效果下降,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自我身心伤害。
导致中小学校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我国当前中学教师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因素:年轻教师初出校门时大多激情四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上级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制订的繁多的教学计划、组织的各种考核评比、频繁的论文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课等让教师应接不暇,迫使教师对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之中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而一些教师的工资待遇又不尽人意,这样容易使教师产生压抑感,觉得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身心疲惫。
2.社会因素:社会舆论长期宣传的是教师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样,教师不仅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是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时代楷模等,他的一言一行总处于社会大众有形或无形的监视中,无疑导致教师不得不面临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
3.服务对象特殊化因素:(1)学生问题的困挠。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当前社会许多不良风气,学生个性较强、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有的学生甚至还有明显的攻击他人或教师的行为,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这些使教师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自信心降低,缺少职业成就感、满足感。
(2)家长过分的苛求。
一些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另一方面又过于苛求学校、教师。
有的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有的家长又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士气降低教师倦怠的结果,对他们自己的工作会带来负面影响,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师发展中的这种现象,积极探讨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教师应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职业倦怠,正确认识倦怠的各种症状,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2.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
教师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产生理想的幻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不要过高,要热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3.丰富生活,学会放松自己: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除了日常的工作外,还可以游泳、散步、做操、看电影、听音乐,和家人或朋友聊聊天等,把心头的阴翌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