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旅游理念下的大众旅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态理念下的大众旅游与朝圣旅游
制作小组:梁瑾、段薇(第一部分)
丁天竺(第二部分)
刘启君、杨云(第三部分)一、生态旅游
1、定义: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2、特征: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3、目标及措施:
(1) 目标: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

(2) 措施:(a)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b)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c)进行旅游环保宣传。

(d)重视当地人利益。

(e)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4、中国的生态旅游:
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按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中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
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二、角度
1、大众旅游概况:首先是指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意则是现代旅游活动开始形成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并且形成广大民众中占支配地位的旅游形式。

所谓大众型,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按照规定的时间、线路和活动的内容,有计划的完成全程旅游活动。

2、朝圣旅游的概念:所谓朝圣,其本质应该是宗教信徒为满足自己强烈的愿望用相对固定的程序化行为模式向神圣的灵魂表达自己的崇拜和敬畏,是朝圣者自己的灵魂与神圣敬畏的灵魂之间的私密沟通与交流,而朝圣者表现的行为模式只是灵魂交流沟通的工具,以上述这种为目的的旅游形式称为朝圣旅游。

3、大众旅游与朝圣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大众旅游对生态环境的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
有利:大众旅游的兴起促使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旅游行业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不利:a、致使水体和空气的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b、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会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c、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得当地的原有景观遭到破坏等。

(2)朝圣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废物,这些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有着不好的影响。

三、在生态旅游理念下理想化的大众旅游与朝圣旅游
工业文明后期,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

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理念下理想化的大众旅游:
(1)从旅游开发与管理者来说,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游客在愉快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

(2)从旅行社与导游等旅游中介者来说,在旅游活动中倡导和宣传生态旅游,呼吁旅游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完成旅游活动,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对旅游者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尽可能避免破坏当地环境和社会规范行为的发生。

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指导游客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

(3)从旅游者来说,需提高自身素质和环保意识,要了解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点,尊重访问目的地文化,保护野生动植物。

通过旅游实践,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

了解自然对人自身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取得更清楚的认识。

生态旅游理念下理想化的朝圣旅游:
旅游者应注意保护沿途环境,加强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者内部应增强组织性和计划性,方便朝圣旅游者更好的达到朝圣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