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基础基础-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
马克思主义
哲学原理的思考
摘要: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具备最大普遍性,是极限真理,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方方面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具体学科的区别是,研究测量技术领域的真理。“形而上”的哲学研究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从所有领域整体抽象出来的,在任何具体的“形而下”领域都成立。其中,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中,哲学原理都有所体现。
关键词:互换性、测量技术、哲学原理
引言:哲学的英语为Philosophy,源于希腊语中的Φιλοσοφiα按照词源有“追求智慧”的意思。这与现代工业中追求精确、标准的目标是高度统一的。
哲学,按照目前所形成的普遍接受的诠释,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实在、逻辑、知识、道德、美学、语言及意识等概念。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其中,在我国最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便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其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人们社会生活与实践的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工业生产中,也无不体现着其哲学思想的真理性与宝贵指导性。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互换性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和其他许多工业生产中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原则。在机械和仪器制造工业中,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理)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在机械和仪器制造中,遵循互换性原则,不仅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所以,互换性是机械和仪器制造中的重要生产原则与有效技术措施。
一、“好”零件与“真”真理——互换性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机械和制造业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如尺寸)
和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的互换。所谓几何参数,一般包括尺寸大小、几何形状(宏观、微观),以及相互位置关系等。为了满足互换性的要求,应将同规格的零、部件的实际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零、部件充分近似,即应按公差来制造。使用方面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和手表的零件,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设备的零件等,当它们损坏以后,修理人员很快就可以用同样规格的零件换上,恢复自行车、手表和设备的功能。而在某些情况下,互换性所起的作用还很难用价值来衡量。真理对人类生产实践乃至社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也是无法简单地用价值衡量的。总之,真理的必要性不必赘述,而在工业生产实践中,互换性是绝对必要的。
(一)互换性条件与真理的相对性
具有互换性意味着某新零件能够完全适应原本的装配环境,能够满足之前的使用需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是具有客观性的,不会根据人的意志而有所变动。同时,工业生产中的产品很明显也是具有客观性的,其本身便是客观事物中的一种,各种工业生产出的产品,即物质,是不会仅仅根据人的意志而发生自我变化的,这便是其客观性的最好体现。另外,真理也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有着或大或小的一定适用范围,必须要有满足真理的客观条件真理才具有“真理性”和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性”。“伪真理”就像是“假零件”一
样,只会破坏整体系统的完好性,对生产时间不具有任何帮助。很明显,不同的零件不能装配在同一个有特殊要求的装配体上,合格的“好零件”也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相对条件下的量变与质变
真理的局限性也显示出了这个道理——不存在绝对真理,即是没有绝对“好”的真理存在,真理的“真”只存在于其所适应的一定范围之内。同时,没有“绝对合格”的零件,“误差”是不可完全消除的,没有零件可以完全地符合标准。但是,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存在着误差的允许范围,在此范围内,零件便是合格的,因为它能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在适用范围内,真理能够指导实践,满足其真理性的需求,这真理便是“真的”。这其中,体现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客观事物及现象发生量变的情况是一定的,在规定的“度”的范围内,此量变是不会引起质变的,真理的真理性不会发生改变,零件依旧是合格零件,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及使用需求。这原理指导着我们要严格把守住“度”这个标准范围,严格执行规定的误差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零件便成了坏零件,不能正常地使用。相应的,真理也丧失了其正确性,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桎梏。
二、始终把握“真理”这把量尺——测量技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量,其特性都反映在“量”和“质”两个方面,而任何“质”通常都反映为一定的“量”。测量的任务就在于确定物理量的数量特征,成为了认识和分析物理量的基本方法。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来看,各种相关物理量及公式都是因为测量而被发现或证实的。离开了精确的测量,不仅得不出准确的数据,而且无法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许多学科领域的突破,就是由于测量基础的提高才得以实现。在工业生产中,测量技术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度”的严格把握体现在了工业生产中对标准的坚持上,坚持真理的正确性和指导性,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测量,是将被测量与标准量进行数值上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知过程。工业生产中,产品的优劣需要实际使用来检验;同样地,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理论的正确性也需要实践来检验。这就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三个关系:一是理论来源于实践,产品的具体设计生产要求来源于其实际的使用需求,好的产品就是要很好地服务于实际生产、充分地满足人类需求的。二是理论指导实践,产品需要制造出来才能服务于实际生产,这个过程便是设计构想指导实际制造的过程。三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际的生产生活实践,才是检验产品生产制造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必须要牢牢地把握住真理这一标准,以真理为量尺,
“测量”具体的实践。
三、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透镜——事物两面性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产品的“好”与“坏”,真理的“真”与“谬”,都是同一个事物的两面。二者的对立不言而喻,符合标准、满足需求是“好”,不符合标准、不满足需求便是“坏”;能指导具体实践是“真”,不能指导具体实践便是“谬”。但这其中,仍是统一的。一是产品的“好”与“坏”和真理的“真”与“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误差范围内,调整产品和标准间的差距,“好”与“坏”便可以实现转化,同样地,在“度”的“两边”,真理的“真”与“谬”也可以相互转化,因为真理具有相对性,这便决定了真理在其本质性的真伪问题上,也是可以转变的。但是,“好”与“坏”是不可随意按照人类的意志做以颠倒的,它的客观性决定了其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同样的,唯有牢牢把握住真理的不变标准,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在测量技术中,唯有始终坚持“标准”,才能更好地服务现代工业生产。
结束语:古语云:“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形之上下,也可以互相渗透、贯通,意志体现于具体的物体之上。道与器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