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泰勒目标模式的利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勒目标模式的利弊分析
摘要:泰勒的目标模式是教育史上出现的一种影响深远的模式。目标模式自产生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现代课程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形态之一,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本文就目标模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目标模式优点局限性
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拉尔夫.泰勒,被誉为“课程理论之父”。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他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泰勒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目标模式就是出于此书。目标模式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实践背景。它是“八年研究”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八年研究”是为了应对1929—1933年的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而发起的。泰勒的评价原理及课程原理就是其中的主要贡献。
一、课程的目标模式的优点
1.泰勒指出,行为发生的变化必须通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评价。这点突破了以往教学评价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局限,过去我们的教学多侧重总结性评价,即期末或期中测试,在一些重大测试中,‘一分定终身’,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成为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紧张源。泰勒认为,除了笔试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进行评价,在我看来,这种评价方式更为合理化、人性化。
2.泰勒的目标模式强调预定的具体目标。“如果我们打算订定一种方案,且有不断加以改进的意图,那么对于我们所要达成的目标,具有某种概念,乃是十分必需的,因为这些教育目标乃是据以选择教材、列举内容,发展教学程序以及
准备测验考试的标准”。人的任何行为都具有目的性,目的是人们行动的方向、依据与力量。基于这一观点,泰勒把预定的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目标模式的出发点和核心。同时,在选择教育目标上,泰勒建议要考虑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然后通过哲学和学习心理学理论对教育目标进行筛选。因此,泰勒倡导的课程目标模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毫无疑问,这有可取之处。
3.评价教育计划可以改进课程。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而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是:把评价与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用评价观代替了传统的测验观。关于评价的程序,泰勒给出了如下步骤:界说教育目标,评价教育情境,编制评价工具。在泰勒看来,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透过评价的实施,我们才能发现某课程在哪一方面产生效果,又在哪一方面有待改进”。我们可以对先前的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把它作为经验,在进入新的教育实施阶段,就会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完善教育体系,这正是评价的真正价值。
二、课程的目标模式的局限性
1.目标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师的素质。目标模式目标模式首先是要确定教育目标,这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不利于学生能动性以及自主性的发挥。而且,制定了教育目标,老师就会按照目标来进行教育工作,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讲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水平,但很显然,现在我国的师资
力量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所以,我认为这样会使学生只学到呆板的知识,而很少会将这些知识利用起来,这就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
2.目标模式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目标模式对目标的分析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而对非预期的目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会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状况,不能很好的控制起来。而目标模式制定的目标过于宽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不同,在教学中就会有不同的体现,那就会导致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有可能会不同,可操作性不强。
3.目标模式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自由发展的人是不合理的。人有聪明的大脑,具有主动创造性、自主选择性,用一个标准衡量他们,无异于一棍子打死,那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行为。人都有惰性,既然达到一个标准就行了,那为什么还要费力去达到更高的标准呢?在教育过程中都可能会形成目标以外的生成性东西,那更何况是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人呢?
4.对泰勒原理的批判很多其他学派也有自己的的论点。劳伦斯.斯滕豪斯指出泰勒原理:“它误解了知识的本质;它误解了改善实践的本质过程”;后现代主义则在哲学观上反对泰勒原理的哲学基础,在知识观上反对泰勒原理所含的封闭的、普遍的、等级化的、中立化的、抗拒变革的知识观,以此为基础后现代主义批判泰勒课程编制的直线性质,批判泰勒原理评价与等级相联系等。
三、结论
泰勒的目标模式是为适应4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他主要受到杜威、桑代克和贾德等美国教育界颇负盛名的教育家的影响。他所进行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显示出始终努力从实践中发展理论的倾向,我认为这是他的目标模式得以存在百年
的很重要的一点。瑞典胡森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泰勒原理给予了高度评价,“泰勒的课程基本原理已经对整个世界的课程与专家产生了影响……不管人们是否赞同‘泰勒原理’,不管人们持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如果不探讨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就不能全面地探讨课程问题”。尽管这个模式存在不足,但我认为目标模式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会积极吸取其他模式的优点,完善自己,为以后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2][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3]劳伦斯·斯滕豪斯,诸平等译.课程研究入门.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864.
[4]覃红霞.经典的解构——从泰勒到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变迁.江苏高教,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