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移植应用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动物胚胎移植的应用、发展和几点建议
1胚胎移植简介
1.1概念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俗称人工授胎或借腹怀胎,是指将雌性动
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1.2本质胚胎移植的实质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
后代的过程。
1.3意义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1.4生理学基础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的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1.5优势采用胚胎移植则使优良母畜免去了冗长的妊娠期,胚胎取出后不久即可再次发情、配种和受精,从而能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
如果向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还可诱发其在一个发情期中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卵子,取得多个胚胎供移植之用。
胚胎移植是一种有效的引种和保种措施,以冷冻胚胎的形式代替种畜引进和品种的保存,不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可以大量保存珍贵的遗传资源,降低引种过程中疾病传播的危险程度[2]。
2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2.1在养牛生产中的应用
牛胚胎移植技术在牛繁殖和育种生产中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如下几个方面:1 用于生产种畜和纯种牛扩群繁殖,增加进口纯种牛或国产优秀个体的后代数。
用低产牛产高产牛后代,提高群体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
2 用于育种改良计划,加速遗传进展。
如在奶牛育种中采用MOET 技术方案,可缩短世代间隔,加速品种改良[3]。
3 黄牛产奶牛,一代换种。
纯种牛的胚胎移植给黄牛受体,可将15 ~ 20 年的改良周期变为1 年,大幅度地提高了牛改良的效率,增加了纯种牛的群体数量。
4 移植产双胎,提高生产效率。
在肉牛生产中,给受体母牛直接移植两枚全胚或半胚,或者配种后移植1 枚全胚或半胚,可生产双胎;在种牛和奶
牛生产中,对受体牛同时移植两枚经过性别鉴定的胚胎或分割后的两枚半胚,可获得30%以上的双犊率,还避免了异性孪生不育。
5 用胚胎进出口取代活畜的引进和出口,经济、方便、安全。
近些年我国应用较多,但是由于国际上疫情严重,要满足国家检疫条例的规定,在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
6 用于难孕畜的诊断和治疗或用优质难孕母畜生产胚胎移植后代。
综上所述,这项技术虽然用途广泛,优点很多,但与人工授精技术相比,有操作环节多、成本高,前期投资多的缺点。
3未来展望
我国养牛业的发展和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为胚胎移植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美好的前景。
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我国近年的推广应用经过几次反复后,目前发展较快。
牛胚胎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经济之中,在生产中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养牛业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有适龄繁殖母牛5 000 余万头,绝大多数是遗传品质较差的土种和低代杂种黄牛,高产优质牛数量有限,品种改良,迫在眉睫。
对牛胚胎移植技术的需求急剧增加,在全国多个省区掀起了推广应用的热潮,今年有望突破万头次移植,并在近年发展到30 000 ~50 000 头/ 年的规模,将来有可能作为一项常规繁殖技术,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像家畜人工授精那样被逐渐推广。
此外,与牛胚胎移植技术有关的胚胎分割技术、牛活体采卵技术、包括有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的体外生产胚胎技术、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方法也已建立并逐渐成熟用这种配套技术体外生产的优质胚胎不久将供应市场,缓解优质高产牛胚胎紧缺的情况。
牛胚胎工程配套技术的建立将解决我国缺少专门的肉用品种的问题,减少价格昂贵种牛的进口,大大降低成本,提高胚胎移植效率,市场前景广阔。
可见,牛胚胎移植及有关技术将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中,尤其在养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4思考与建议
4.1超数排卵效果是否还有提高的余地[4]。
从近十年TSlE统计的结果看,牛的超排水平平均在5~6枚可用胚,这是否为超数排卵平均水平的最大限度,人们不能作出判断。
一些科学家认为,超数排卵效果的不可预测性是牛的生物学属性决定的,是无法克服的。
4.2几点建议
1 完善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5]。
以中心为依托,建立市一级的中心服务站和县级分站、市级服务站负责对县级分站人员的培训(管理(胚胎的保存发放县级分站直接对饲养场(户)提供胚胎移植技术服务,逐步健全覆盖全省的胎移植技术服务和推广体系。
2 加强技术研究。
整合技术资源,联合开展胚胎移植研究工作。
饲养保存国外进口优良品种家畜和胚胎,开展胚胎移植技术服务(胚胎生产和人员培训。
3 依靠项目带动。
最广泛地激发农牧民融资积极性,培育(壮大和推动全省畜种改良市场化运作进程。
4 实施政府补贴政策。
胚胎移植是一项系统化工程,不仅靠业务部门的努力,而且需要各级政府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建议由政府出资,对胚胎移植设备及胚胎生产与引进的价差进行补助。
5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
农户(企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筹资开发利用胚胎移植技术的新机制和以种畜养殖户为主的多重所有制并存的种畜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促进胚胎移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5参考文献
[1] 魏丽莉;王旭荚; 闫亚东. 中国的动物胚胎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2,10(4)
[2]张世卫. 山东省牛羊胚胎移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D].中国农业大学,2011
[3]陈静波;窦忠英. 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我国养牛业中的应用及前景[J]. 黑龙江动物繁2002,10(4)
[4]杨炜峰; 徐小明.胚胎移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2,25(1)
[5]岳奎. 甘肃省动物胚胎移植现状及建议[J].中国草食动物,20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