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
初中数学中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分析随着教改步伐的不断深入,各学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开始应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一题多解模式等,为探索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为提高今后教学水平,本文就个人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模式进行一些探究。
一、一题多解教学方法的本质研究一题多解是通过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解题方法,进而掌握解题的关键。
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一道题的解法,进而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使课堂成为同学们合作、竞争、探究、互助的场所,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小夏是一名初中生,她们宿舍一共有8个女生,根据小夏调查发现,大家的体重都差不多,分别是44kg、40kg、46kg、43kg、47kg、40kg、44kg,加上小夏自己是42kg,请计算一下小夏宿舍女生的平均体重。
笔者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然后由学生自行探究寻找多种解题方法。
最后将学生的解题方法罗列出来,一共有两种解法,一种是直接将所有的体重相加然后除以8得出答案,另一种是通过观察发现8个女生的体重都是在40kg幅度围绕,因此,分别将8个女生的体重减去40kg所得的数相加起来再除以8,最后得到的数加上40kg就是所要求的平均数。
通过学生的发言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想到第一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想到第二种方法,经过大家讨论认为第二种解法比第一种解法较为简单便捷,因此,最后一致选择第二种解法当做今后解题的主要解法。
通过一题多解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培养学生逻辑性与条理性。
2、提高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一题多解的题目往往都是涵盖很多个知识点,通常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而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做一浅谈。
什么是“一题多解”?简单来说,“一题多解”就是给出一个问题或者情景,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不局限于固定的答案或者固定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育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被迫接受规定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
而“一题多解”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个简单的问题,“1+1=?”,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2”。
而如果我们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给出各种有趣的答案,比如“11”、“10”、“窗户”等等。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而“一题多解”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可以自由发挥,寻找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题多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这种过程既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三、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一题多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例谈如何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谈如何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
1. 提供多种解答方式:在呈现问题或任务时,故意设计多种可能的解答方式,并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并促进他们进行多样化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疑问,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本质。
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和各种角度的思考,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提供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资源和工具,如图书、网络资源、实验设备等,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创新。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4. 开展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讨论问题,并尝试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帮助他们借鉴和汲取其他同学的想法。
5. 鼓励学生试错和修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错误,教师应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并帮助他们调整和改进解决方案。
这种反思和修改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反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一些其他的能力,如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等。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思维是指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解决的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未来社会竞争力的基石,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学生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培养小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就是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一题多解的能力的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培养小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材料,让他们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2.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和实践。
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可以共同交流、讨论和合作,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找到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
而且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还可以相互启发,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一题多解”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解题能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的教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其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一题多解”教学的意义1. 创设多种解题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刻意设计一些题目,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或者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用不同的方法计算235+178的和。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标准算法、分解法、估算法等不同的方法去解答这道题目,然后让学生展示并比较各自的解法。
2. 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去发现问题的多种解法,并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解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和规律。
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一题多解”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中可以找出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机会。
“一题多解”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积极性。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一题多解”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考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设计“一题多解”的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难度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讲内容。
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一题多解是启迪思维、开拓思路的一种好方法,它有益于学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的培养,长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可解决思路闭塞、思维僵化的问题,从而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一题多解可以从研究对象、力的处理方法、过程划分、规律的选择、表达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展开。
1. 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展开如受力分析时选择研究对象可用隔离法,也可用整体法;功能问题可选单个物体,也可选体系等等,都可以进行一题多解发散。
例1.如图1所示,用两根等长的细绳把两个质量相等、带同种电荷的小球悬挂于天花板的O 点,A 球所带电荷量大于B 球所带的电荷量。
两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线的偏角分别为α和β,则( )A 、α>βB 、 α=βC 、 α<β法一:A 、B 受力具有相似性,如图1-1。
以A 为例,由于力三角形与ABC ∆相似,结合平衡条件可得出AGOC F AC=,同理对B 有:B G OCFBC=,故A B m AC m BC =,这样进一步讨论可得出α=β。
法二:对整体作受力分析如图1-2所示,o F 是天花板对整体的拉力,由平衡与重心知识可知整体重心在O 点正下方,且在AB 连线中点,故AC BC=,结合三角形知识可得结果。
2. 从力的处理方法上展开力的处理方法本质上就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可以合成,也可以分解特别是正交分解。
例2.(04广东)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 的物体悬挂在空中,如图2所示,已知绳ac 和b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30和060,则ac 和bc 绳中的拉力分别为( )A .2mg ,12mgB .12mg,2mgC .4mg ,12mgD .12mg,4mg法一:因0F =∑,a F 与b F 两个力的合力与F 等值反向,由题意(如图2-1所示)012sin 30b mg mgF ⋅==,02cos 30a mg mgF ⋅==,故选A法二:可由正交分解法解得。
学生做数学题的一题多解释
学生做数学题的一题多解释(一题多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个例子:
题目:一个圆形的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方法一:使用圆的面积公式
我们知道,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公式 A = πr² 来计算,其中 A 是面积,r 是半径。
将 r = 5 代入公式,得到 A = π × 5² = 25π 平方厘米。
方法二:使用圆的面积与直径关系
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关系是:A = (d/2)²π,其中 d 是直径。
由于 r = d/2,所以可以将 d = 10 代入公式,得到 A = (10/2)²π = 25π 平方厘米。
方法三:使用正方形近似法
我们可以将圆近似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因此,圆的面积可以看作是正方形的面积。
所以,A = d²/4 = 10²/4 = 25π 平方厘米。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这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堂中一题多解法对学生多项思维的培养-2019年教育文档
数学课堂中一题多解法对学生多项思维的培养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解题方法灵活多样以及思维的多向性。
老师在给学生讲清知识和揭示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人将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创造性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小明从甲城出发到相距360千米的乙城旅游。
乘车6小时行了120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路程几小时可以到达?学生通过读题,画图及小组讨论得到了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分析甲城到乙城相距360千米,6小时行120千米,可以先算出剩下的路程。
根据照这样的速度,(前后所行的速度不变)只要算出已行每小时的速度,就可以算出剩下的路程几小时可以到达?列式:(360-120)÷(120÷6)=12(小时)解法二:分析已知360千米是甲城到乙城的总路程,6小时行了120千米,按照现在的速度,每行120千米要6小时,那么360千米里面包含几个120千米就是几个6小时,然后减去已经行的6小时,就是剩下需要几小时?列式:360÷120×6-6=12(小时)解法三:已知总路程是360千米,6小时已行120千米,照这样速度可以算出行完全程共需要多少时间。
然后用总时间减去已行的时间等于剩下的时间。
列式:360÷(120÷6)-6=12(小时)解法四:先求出从甲城到乙城共需要几小时?在减去已经行的时间,就得到要求剩下时间。
列式:6÷120×360-6=12(小时)解法五:先求出120千米是360千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6小时已行全程的几分之几,可以算出行完全程的时间减去已经行的6小时,就是还剩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列式:6÷(120÷360)-6=12(小时)解法六:把剩下的时间看作单位“1”,先算出已行的路占剩下路程的分率,已知已行6小时,可以算出剩下的时间。
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策略
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策略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能力是否提高是初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的不同阶段. 模仿学习在初期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过多的模仿会造成解题思路的模式化.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教给学生怎样解题的同时,我们更要集思广益,分析典型例题解法的多种途径,拓展学生们解题的思维,真正达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举例与大家分享:例1 在△ABC中,∠A = 90°,点D在线段BC上,∠EDB = ∠C,BE⊥DE,垂足为E,DE与AB相交于点F.(1)当AB = AC时,(如图1),①∠EBF = _______°;②探究线段BE与FD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当AB = kAC时(如图14),求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这道题许多老师在讲评时都会觉得它很经典,学生们听完后也是颇有收获. 可是,过了几天再在试卷中呈现出来时,能解对的学生是寥寥无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老师讲得不透彻?还是学生学得不扎实?原因肯定都有. 但是关键是教的方法不全面,造成学生学得不到位. 现多角度展现这道题的解法.解(1)①∠EBF = 22.5°;思路是过D作DH∥AC交BE延长线于H,易证△BED ≌△HED,则∠EBF = ∠HDE = -∠HDB = ∠C = 22.5°(图略).对于第(1)题②小题,笔者用以下常见6种方法进行论证:方法一:如图3,过D作DH∥AC交BE延长线于H,∴∠DMB = ∠A = 90°.∵∠MBD = 45°,∴∠MDB = 45°,∴BM = DM.∵∠FMD = ∠HMB = 90°,∠1 = ∠2,∴△BHM ≌△CMF.∴DF = BH 易证△BDE ≌HDE.∵BE = BH,∴BE = DF,方法二:如图4,过D作DG⊥AB于G,连接EG,则∠BEF = ∠DGF = 90°∴E,B,D,G四点在以BD为直径的圆上.∴∠1 = ∠2 = ∠3 = 22.5°.取DF中点H,连接GH,∴△EGH与△BGD均为等腰三角形,可证△EBG ≌△HDG.∴BE = DH = DF.方法三:如图5,过A作AG∥DE交BE延长线于G,交BC延长线于H,过C作CN⊥AH于N,∵∠BAC = 90°,∴∠1 + ∠2 = 90°.∵∠1 + ∠3 = 90°,∴∠2=∠3.可证△ABG≌△CAN.∴BG = AN.∵∠2 = ∠H = 22.5°,∴AC = CH.∵CN⊥AH,∴AN = HN = BG.∵DE∥HG,即DF = 2BE.方法四:如图6,延长CB到G,使BG = BF,连接GF,过B作BM⊥FG于M.由∠1 = ∠2 = 22.5°,可证△BMF ≌△FEB.∴BE = MF = GF.由∠1 = ∠GDF = 22.5°,∴GF = DF.∴BE = DF.方法五:(如图7)过点F作FG∥BE交BD于G,取DG中点H,连接FH,过H作HM⊥DF于M.则∠GFD = ∠E = 90°.Rt△DFG中,H为DG中点,∴FH = DH,∴∠1=∠2=22.5°,∴∠FHB = 45°,∴FH = BF = DH,再证△BEF≌△DMH.得DM = BE = DF.以上这五种方法一般是构造全等、相似对线段的倍数关系进行分解,从而达到获解的目的.方法六则要引入参数来解(如图8):在DF上取一点G,使DG = BG,则∠1 = ∠2 = 22.5°,得△BE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EF = x,BE = y,则BG = y,∴FD = y + y - x.由△BEF ∽△DEB,∴x = (- 1)y,∴DF = y + y - y + y = 2y = 2BE. 证毕.对于第(2)题,可套用以上方法,证明略.通过这道题的分析与解答,学生能够从中发现一题多解,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既能梳理知识,巩固知识,又能开拓思维的广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备课时重视一题多解,开阔解题思路,就一定能够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使笔者体会到,一题多解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沟通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沟通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功能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平时教学中,为了学习方便,按知识块分段划分,进行章节教学是必要的。
但要想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还必须分析和研究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因果关系、数形关系、演变关系、同异关系。
沟通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从纵的方向搞清知识的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在横的方向疏通不同学科、不同章节间的联系线索,以知识为经,方法为纬,把整个初中数学组成一个“知识网”,为一题多解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例:已知a>0,b>0,c>0,且a2+ab+b2=7b2+bc+c2=19c2+ca+a2=13求ab+bc+ca的值。
本题从纯代数的角度思考,一时难以入手,若能沟通“形”与“数”之间的联系,分析已知等式的几何意义,可用几何法解此题。
已知等式可化为:a2+b2-2abcos120°=( )2b2+c2-2bccos120°=( )2c2+a2-2cacos120°=( )2根据这三个式子的几何意义,可构造△OAB、△OBC、△OAC,使∠AOB=∠BOC=∠COA=120°,AO=a,OB=b,OC=c,则AB= ,BC= ,CA= (解法略),从而得出ab+bc+ca=11在教学中,要站在初中数学整体高度,打破课本原有章节的界限,从宏观上总结知识和方法的各种应用途径,不断完善它们的功能,以求通盘考虑。
一题多解示范课教案
一题多解示范课教案教案标题:一题多解示范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一题多解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
3. 提供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一题多解的乐趣和挑战。
教学时长: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一题多解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
2.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和角度解决给定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标记工具。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3. 问题解答示范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向学生解释一题多解的概念,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题多解的好处,例如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探究(15分钟):1. 准备一个简单的问题,例如:5+3=?2.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和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记录下来。
3. 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列竖式、使用计算器、将5和3分别拆分成更小的数等。
4. 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性的解题方法,例如:使用图形、故事等。
展示(1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可以通过小组展示或个人演示的方式。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讨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10分钟):1. 总结一题多解的概念和好处。
2. 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类似的问题,让他们继续探索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
2. 鼓励学生在其他学科中寻找一题多解的例子,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否多样化。
一题多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一、提高学生对“一题多解”的重视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初衷。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不少学生都意识不到“一题多解”的意义。
有的学生认为:能够用一种方法解答出问题、能够在考试中得到相应的分数就足够了,因此对一道题已经掌握了一种方法就没必要再进行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改变学生的这一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一题多解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改变作业布置方法。
在二年级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部分题目的解答。
例如:“小明、小红、小花、小蓝是同学,这四个同学每人身上有10元,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钱?请用两种方法来解答。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从加法或者乘法这两方面解答。
通过式子“4×10=40”或者“10+10+10+10=40”,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后的答案,即一共有40元。
第二,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让学生认识到一题多解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出了如下题目:“现在有30个苹果,需要分配给班级的15个同学,请问怎样分才能够保证分配公平呢?”在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立刻用尝试法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该同学的思路为:“每个学生分1个,只能够分配15个苹果,而每个学生分2个苹果,30个苹果刚好可以分配完。
”在该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对该生的答案给予了肯定。
随后,教师提问:“有没有学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解决问题?”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通过式子“30÷15=2”求得了最后分配给每个学生的苹果应该是2个。
在该生回答之后,再对该生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在知道题目答案的情况下依然进行问题的思考。
因此,教师通过日常作业设置方法的改变以及在实际教学中鼓励“一题多解”的行为这两种方法,让学生领悟到了“一题多解”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主观能力的激发有很大的好处。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一题多解”的教学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的,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偏好,其可能会形成思维定式。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想象力,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注重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一题多解的角度,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培养小学生的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人物,他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和尝试的空间。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思维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创造力、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启发性问题的提出。
启发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新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表达出来,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和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
只有培养好创新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
一题多解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一题多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以下是几种有效手段:
1. 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诉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教
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演示、模拟等,以便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
可以接受并获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习反应,即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策略。
3. 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
教师应该主动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提问并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更好地促进彼此
之间的学习效果。
4.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电子白板、虚拟现实、多媒体、网络等,将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现
出来,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着眼于领域变革和未来趋势。
教师应该对所教领域的变革和
未来趋势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
思考领域发展趋势,从中汲取启示和启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
素质。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从一题多解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个体能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独特、新颖的解决办法,能够有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快速变革的时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一题多解的角度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题多解是指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或答案。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提供一个标准答案,学生被灌输的是固定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多样性和复杂性较高,仅靠传统思维方式难以解决。
培养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育往往只教授知识和技能,鲜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够接受多种不同的解法,并且能够在思考中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实际应用中,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式思维。
而一题多解的方法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思维灵活性是适应变化、解决问题和创新的重要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是有益于他们未来成长的。
一题多解的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题多解的方法也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合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中获得启发和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能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优势和作用。
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且有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
高中一题多解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题多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一题多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一题多解的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一题多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分析一题多解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1)每组选择一个典型问题,进行一题多解的讨论;(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展示解题方法;(3)教师点评,总结各组的优点和不足。
4. 实践操作(1)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经验,互相学习。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题多解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强调一题多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决;3. 撰写一篇关于一题多解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4.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思维的培养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合理应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塑造新人才的目的,是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独立思考是培养一题多解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教学口算104+56时,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出诸如:104+56=(100+50)+(4+6)=160,104+56=(104+50)+6=160,104+56=(100+56)+4= 160等口算方法,然后让学生口述他们的思维方法,教师逐一加以肯定。
二、求异思维是培养一题多解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求异,开展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面的训练,拓展思路启迪创新。
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3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4.5小时后与乙车还相距2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一般境况下学生都是这样思考的,(用总路程-甲车行的路程-相距路程)÷4.5小时,求出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列式(430-48×4.5-25)÷4.5。
教师提问请学生想一想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吗?这时有很多学生都在积极思考,过了一会儿,几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们已经想出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总路程-相距路程,再除以4.5小时,得到了速度和,再用速度和-甲车的速度,就等于乙车的速度。
列式(430-25)÷4.5-25。
这种方法比前一种方法要少算一步,而且思路比较清楚。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总结这类题目的多种解法。
在学习中,一道题做出来后,要仔细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
三、创设活泼的教学情境,激活情感,举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时间不长,有很多知识他们记不牢,在课堂上记住的,课后就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道我国古典数学趣题,即“鸡兔同笼”,教材中常用的解法是:“假设法”。
教学中我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假设法”,还引导学生学会了多种方法的解答。
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
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解法1——推算法。
若笼中全是鸡或兔,脚将分别是36双。
72双。
已知脚50双,接近36双,可知鸡多兔少。
50—36=14(双)72—50=22(双),因为1鸡1兔相差脚一双。
可知鸡兔指数差为22—14=8(只),由鸡兔只数和36可知,鸡:(36+8)÷2=22(只),兔(36—8)÷2=14(只)。
也可由鸡多兔少,设鸡35只,兔一只,则脚37双;设鸡34只,兔2只,则脚38双……这样鸡逐渐增多,兔逐渐增多,最后必推算出鸡22只,兔14只。
解法2——让兔子起立
让兔子起立,那么鸡兔触地双数相同,这时共有脚36双,比实际少50-36=14(双).减少的14双是因为兔子起立而少,1只兔子少1双脚,故兔子14只,鸡22只。
解法3——图像法
⑴画头和身
⑵再按鸡生脚
⑶补足脚差数
⑷鸡兔见分晓,鸡22只,兔14只。
解法4——去脚法
设想每个笼中每个小动物的脚都被砍去一双。
剩余双数为50—36=14(双)这时,鸡脚全砍去了,剩余是兔子的脚。
因1只兔剩一双脚,可知兔子有14只。
解法5——增头法
假想笼中的小动物都是在长出一个头来,这样笼中就有头2×36=72(只).此时,1只兔有2只兔,2双脚,即脚,头数一样多,那么多出来的22脚即为鸡
的只数。
解法6——折半法
若笼中鸡金鸡独立,笼中兔双脚直立,则触地脚是原来的一半,即50只。
因鸡单脚站立,1只脚的就是1只鸡,现笼中有36头,多余的脚50—36=14(只)就是兔子的只数。
上述解法,各有特色:有的直观,有的生动形象,有的充满幻想,别具一格。
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