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

纯化镇中心小学贾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今天让我在各位面前评课,我心里忐忑不安,因为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在座的比我强的大有人在,因此无论是否得当还请各位海涵。《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是一篇难得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听了常老师的课,我觉得抓住“三点”,重视“三度”,以“学法提示,深入点拨,丰富想象”为纲,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一、钻研文本有深度

1、教学切入点设计得“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教学切入点找到了,教学的思路也基本明晰了;教学切入点找准了,便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深入解读文本之后,常教师选择与文本的内容相符、与文本教学价值体现相融的切入点,即:“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写写自己的体会。”以这样一条主线贯穿全文,既显得清晰明朗,又能直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重点段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2、教学重点取舍得“当”

有专家说,“取舍之间,彰显智慧”。的确,对于一篇课文,哪些内容应该是教学的重点,需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反复敲打?哪些内容可以如轻风拂过,点到为止?哪些需要适度拓展,适时补充?这些考虑周全了,处理恰当了,自然就能使教学主线更明晰,教学重点更突出,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本篇课文较长,学生读起来非常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常老师采用了“抓住重点段落,以点带面”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3、教学训练点解读得“厚”

如何将文本读厚?常老师以鲜活的课堂告诉我们:紧扣关键词句,字斟句酌,回环往复,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话外之情。这样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出乎常人的意料,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不妨来看看课堂上的精彩片段:课上抓住“久久地摩挲、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重点词语,进行了多种情景的创设,如“想象画面、角色体验、巧妙补白”等等。这样,就将嘎羧对象鞍、对战友、对乡亲们那种深厚的感情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融在滔滔的江水中,如此一来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震撼。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对文本中关键词句这样扩展、丰富,教学时也就只会浮光掠影,一晃而过。

二、给予有“广度”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这节课上,常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检查预习”环节,常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嘎羧在临死之前做了哪几件事?”在引导学生归纳出“披挂象鞍、重回战场、挖掘墓坑”这三件事后,常老师接着板书并小结:“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

可以采用抓事件的方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让学生学会了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品读体验”环节,常老师以第七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为凭借,引导学生抓住“泪光闪闪、久久地”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感受嘎羧的内心情感。这其中就渗透了“品细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多种读书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再去品读第14自然段就容易多了。

三、教给学生个性感悟的方法

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因此,评价语文课堂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学生读的是否有层次性,是否有味道。无论是低年级的课堂还是中高年级的课堂,老师们都意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课堂上,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可效果是一点也没有。面对这种情景,我们的老师常常只是抱怨学生。殊不知,在师生对话交流中,教师的巧妙引导就是在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品味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习得感悟的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温度”的品味、感悟。

常老师就注重创设这种利于感受、品悟语言的“温度”的情景,让感悟的方法渗透其中。

(1)在想象画面中“悟”,体悟“久久地摩挲”,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将“久久地摩挲”转化为具体的可视的画面。此时此刻,学生把自己当成了嘎羧,正在战场上披挂象鞍,与战友们一起浴血搏杀。这一幕又一幕,融进了学生的情感,融入了学生的体会,把嘎羧对象鞍那种深厚的感情读的入情入境。

(2)在前后对比中“悟”,体悟“久久凝望”与“亲了又亲”

盘点收获对我而言是学习,是思考,是促进,是提升。提出自己的困惑,我觉得更是挑战,更是学习。关于这节课,我觉得有一个困惑

一个困惑:关于课文中“告别亲人”这一环节到底要不要设计?

预习时,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嘎羧离去前做了哪件事?常老师主要预设了三件就是“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可是文中还有一段描写了“嘎羧临走前告别乡亲们”这一件事。这一部分与本课的目标“体会嘎羧的善良与灵性,与指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都有很大的关系。到底应该怎么解决,这也是我和王老师在研讨时的一个困惑,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

一个遗憾: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文是一篇有点悲壮的文章,教师能不能搜集悲伤点的背景音乐来进行渲染。这头战象的面目相信学生们都想亲眼目睹,有了这些,学生会学的更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