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的 无为:是指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 理。 “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 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 “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 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 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 为”的哲学观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表 现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汉
代
教
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
学派 代表
主
张
孔子 “仁”与“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等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法家 韩非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加强中央集权
3、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 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 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
汉武帝的“有为”包括政治上、 经济上、军事上等,想一想以前所 学内容有何表现?而思想上的“有 为”又有何表现呢?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尚贤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 什么关系?儒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 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 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 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 题。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存在着哪些问题?
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练习
1. 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是因为( ) ①当时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过渡时期 ②思想家的经历和性格各有不同 ③儒家思想尚未处于支配地位 ④各国的政治改革与竞争急需理论的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问题:“The river carries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这句话最早见与中国 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第三,任何一种思想,必须植根于群众 的实践,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难以生存。
天 人 感 应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尊卑秩序永恒不变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 均决定于天.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
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 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 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Biblioteka Baidu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 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 黄 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 帝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 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 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 老 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子 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 《黄帝四经》,即《经法》、 《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分。大 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 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 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 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①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 积 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极 ②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 消 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 ⑤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 极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大统一
文化上 统一文字
政治、经济 国家统一、要求稳定、
加强皇权、中央集权 皇 地 皇 权 中 思想上? 方 帝 至 央 上 秦朝暴亡的原因?
大统一
思想?
“百家争鸣”
一家
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国家政策老在指手画脚。不 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
评价“焚书坑儒”?
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初的“无 为” 亡于政而非制 秦
汉 初 形 势 战争 破坏 社会 凋弊
汉
与 宽松 民 休 息 百家 复兴 儒学 复苏
“无为”
黄老之学 (道家)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
吸取秦暴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在治国思想上走向另 一个极端,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C.性善论
D.大一统
8.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 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董仲舒对儒学做了较大的改造, 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学 C.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 10.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强调实行“仁政” B.提出“以政为德”说 C.提出“天人感应”说 D.提出“民贵君轻”论
儒
春 秋
孔子 孟子 荀子
学
战
创始人 发展 改造
的
国
发
展
秦
系统
完整
蔚然大宗 人数 众多
沉重打击
?
“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
政治上
朝------ 大统一的时代
1、统一六国
大统一
经济上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 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儒家思想经历 2、汉初的“无为” 3、从“无为”到“有为”
1、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 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 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 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 学家和政治家。汉武帝朝举贤良 文学之士,三次应对策问《天人 三策》受赏识、为官.晚年著 《春秋繁露》创制新儒学体系. 建议“诸不在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其特 点和实质是什么?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重点)
① “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主张: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特点: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 向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 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 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 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小结: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著作:《春秋繁露》 主要贡献: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罢黜百家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 扭转内外轻驰的局势十分有利,深 受汉武帝赏识.汉武帝接受并付诸 实施。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① 崇法反儒②防止旧势力复辟③毁灭 文化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 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积极: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消极: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材料一: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 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 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 (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 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 食货志》
◆实质: 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 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小结: 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 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 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
总之: 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 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 社会功能下降。
重要启示:
第一,任何一种思想要想永葆生机,必 须要与时俱进; 第二,任何一种思想要想为全社会所接 受,必须要获得国家机器的支持;
董仲舒
武帝采纳其建议,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格局,被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沿袭。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 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 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5.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 解正确的是 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6.儒学到了汉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7.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 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扬弃的?
积 极 评 价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含有唯心主义的成分
消 极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 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黄老之学
黄老思想的内容
——治身(养生)、治国 黄老之学基础
——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五行、 儒、墨、 法等各家学说
黄老之学的核心
——“无为而无不为”
黄老之学倡导 —— “待时而动”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 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 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 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