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皇帝与皇权
2、皇帝的权力
●政治上 ●司法上 ●财政经济上 ●军事上 ●人事权 承传制度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3、强化皇权的措施
● 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官僚机构 ● 发挥监察机构的职能 ● 加强对宗室藩王的控制 ● 铁券制的功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4、皇帝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来源
● 庙号 ● 国号 ● 年号
3、避讳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三、皇帝的政务活动
1、朝会 2.朝臣集议 3.圣旨的颁布和批答奏章
四、皇位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
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1、皇帝的类型
● 开创性皇帝 ● 守成型皇帝 ● 鼎革型皇帝 ● 亡国型皇帝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1. 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2. 行政管理制度 3. 军事制度 4. 立法司法制度 5. 监察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6. 人事管理制度 7. 财政制度 8. 户籍管理制度 9.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制度 10. 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2、西汉中朝与尚书:丞相权力的弱化 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 ● 提拔布衣宰相 ● 从制度上限制宰相的权力,建立内朝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3、东汉的三公和尚书
刘秀改革中枢官制 : ●确立三公鼎立制度 (太尉管军事行政及军吏的 考课赏罚;司徒分管民政事务和官吏考课。司空掌修城筑 路、兴建水利设施等工程事务及有关官吏的考课) ●扩大尚书机构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2.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大一统
● 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 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3.官僚政治日趋完备和制度化
官僚政治的特征 ● 官为君设——人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则其政息”) ● 封闭性——官员因循保守,论资排辈 ● 腐败性
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谢霞飞
教学大纲
绪论 第一部分 古代政治制度
一、君主制度 二、宰相制度 三、行政制度 四、监察制度 五、科举制度
第二部分 近代政治制度
一、清末政治制度及政治改革 二、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绪论
议政权(“入则参对而议政事”); 监督百官执行权(“出则监督而董是非”)。
● 皇帝与宰相的关系:
不可须臾分离,但矛盾、冲突不断。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1、秦及西汉初的宰相及权力 ●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宰相的权力:
决策权;立法、司法权 ;对官吏的任用、封赏与考 课权 ;行政实施权 ;军权;财权。
●尚书省——最高行政中心,长官尚书令 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
2、政事堂与中书门下 3.内相、使相与枢相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四、宋代宰相制度
●二府:
中书——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
度支、盐铁、户部——最高财政管理机构
●内阁与传统宰相的区别:建制不稳定 ;不是法定的 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和最高行政长官;无法定权力。
●司礼监:收发奏章,批红、传宣谕旨,领导特务机 关,选后妃附马,管辖宦官,监控地方和军队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2、清代中枢机构
● 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中期前中枢机构 ● 内阁。1629年,设文馆→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1658年,改名内 阁。
① 1380年,裁撤中书省,废宰相。 黄宗羲:“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② 春、夏、秋、冬四辅官。 ③ 1382年,设内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wenku.baidu.com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内阁职权:草拟诏令,办理本章、票拟进呈,汇存 保管文书档案 ,参议重大政务 。
●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不同说法 ●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几种观点 ● “封建”和“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的基本特征
国家统治权力的分散 庄园制度 武士等级制
领主附庸制及其包含的原始契约因素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1.君主专制集权体制日趋完备和强化
● 权力 国家政治权力 专制权力 ● 建立在战争和武力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 治权力最容易发展为专制权力 ● 专制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帝位终身制和皇统世袭制 皇权不受约束和监督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尚书省—— 行政执行机关 ●中书省—— 行政决策机关 ●门下省—— 行政审议机关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三省分权制的确立
1、三省制
●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和参议表章 ,首长中书令 ●门下省 ——审议各种上下行文,长官侍中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 明初宰相机构——中书省“综理机务” 朱元璋削弱相权的措施:
①全面控制中书省的工作 ②从人员上加以裁压
③从组织上架空中书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明代相制的变化
●地方上报 ●各级官吏奏章疏表 ●地方监察与官员出巡 ●皇帝亲自巡行全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六、皇帝制度特点
1、独占性和排他性 2、神秘性 3、强化礼乐制度 4、决策的随意性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何谓宰相?
宰相是辅弼天子,参赞机务,统领百官,综 理军国 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基本权力:
4.宗法伦理与政治制度密切融合 5.国家职能发挥片面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二、礼仪制度
1、称谓
● 他称 ● 自称:朕、寡人、予一人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二、礼仪制度
2、称号
● 尊号 ● 谥号 褒扬性:文、景、惠; 批评性:灵、炀、厉; 同情性:哀、怀。
2、皇帝的权力
●政治上 ●司法上 ●财政经济上 ●军事上 ●人事权 承传制度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3、强化皇权的措施
● 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官僚机构 ● 发挥监察机构的职能 ● 加强对宗室藩王的控制 ● 铁券制的功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4、皇帝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来源
● 庙号 ● 国号 ● 年号
3、避讳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三、皇帝的政务活动
1、朝会 2.朝臣集议 3.圣旨的颁布和批答奏章
四、皇位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
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1、皇帝的类型
● 开创性皇帝 ● 守成型皇帝 ● 鼎革型皇帝 ● 亡国型皇帝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1. 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2. 行政管理制度 3. 军事制度 4. 立法司法制度 5. 监察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6. 人事管理制度 7. 财政制度 8. 户籍管理制度 9.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制度 10. 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2、西汉中朝与尚书:丞相权力的弱化 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 ● 提拔布衣宰相 ● 从制度上限制宰相的权力,建立内朝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3、东汉的三公和尚书
刘秀改革中枢官制 : ●确立三公鼎立制度 (太尉管军事行政及军吏的 考课赏罚;司徒分管民政事务和官吏考课。司空掌修城筑 路、兴建水利设施等工程事务及有关官吏的考课) ●扩大尚书机构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2.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大一统
● 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 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3.官僚政治日趋完备和制度化
官僚政治的特征 ● 官为君设——人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则其政息”) ● 封闭性——官员因循保守,论资排辈 ● 腐败性
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谢霞飞
教学大纲
绪论 第一部分 古代政治制度
一、君主制度 二、宰相制度 三、行政制度 四、监察制度 五、科举制度
第二部分 近代政治制度
一、清末政治制度及政治改革 二、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绪论
议政权(“入则参对而议政事”); 监督百官执行权(“出则监督而董是非”)。
● 皇帝与宰相的关系:
不可须臾分离,但矛盾、冲突不断。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1、秦及西汉初的宰相及权力 ●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宰相的权力:
决策权;立法、司法权 ;对官吏的任用、封赏与考 课权 ;行政实施权 ;军权;财权。
●尚书省——最高行政中心,长官尚书令 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
2、政事堂与中书门下 3.内相、使相与枢相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四、宋代宰相制度
●二府:
中书——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
度支、盐铁、户部——最高财政管理机构
●内阁与传统宰相的区别:建制不稳定 ;不是法定的 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和最高行政长官;无法定权力。
●司礼监:收发奏章,批红、传宣谕旨,领导特务机 关,选后妃附马,管辖宦官,监控地方和军队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2、清代中枢机构
● 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中期前中枢机构 ● 内阁。1629年,设文馆→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1658年,改名内 阁。
① 1380年,裁撤中书省,废宰相。 黄宗羲:“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② 春、夏、秋、冬四辅官。 ③ 1382年,设内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wenku.baidu.com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内阁职权:草拟诏令,办理本章、票拟进呈,汇存 保管文书档案 ,参议重大政务 。
●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不同说法 ●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几种观点 ● “封建”和“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的基本特征
国家统治权力的分散 庄园制度 武士等级制
领主附庸制及其包含的原始契约因素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1.君主专制集权体制日趋完备和强化
● 权力 国家政治权力 专制权力 ● 建立在战争和武力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 治权力最容易发展为专制权力 ● 专制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帝位终身制和皇统世袭制 皇权不受约束和监督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尚书省—— 行政执行机关 ●中书省—— 行政决策机关 ●门下省—— 行政审议机关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三省分权制的确立
1、三省制
●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和参议表章 ,首长中书令 ●门下省 ——审议各种上下行文,长官侍中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 明初宰相机构——中书省“综理机务” 朱元璋削弱相权的措施:
①全面控制中书省的工作 ②从人员上加以裁压
③从组织上架空中书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明代相制的变化
●地方上报 ●各级官吏奏章疏表 ●地方监察与官员出巡 ●皇帝亲自巡行全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六、皇帝制度特点
1、独占性和排他性 2、神秘性 3、强化礼乐制度 4、决策的随意性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何谓宰相?
宰相是辅弼天子,参赞机务,统领百官,综 理军国 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基本权力:
4.宗法伦理与政治制度密切融合 5.国家职能发挥片面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二、礼仪制度
1、称谓
● 他称 ● 自称:朕、寡人、予一人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二、礼仪制度
2、称号
● 尊号 ● 谥号 褒扬性:文、景、惠; 批评性:灵、炀、厉; 同情性: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