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阁与传统宰相的区别:建制不稳定 ;不是法定的 最高一级行政机构 和最高行政长官;无法定权力。
●司礼监:收发奏章,批红、传宣谕旨,领导特务机 关,选后妃附马,管辖宦官,监控地方和军队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2、清代中枢机构
● 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中期前中枢机构 ● 内阁。1629年,设文馆→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 (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1658年,改名内 阁。
● 庙号 ● 国号 ● 年号
3、避讳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三、皇帝的政务活动
1、朝会 2.朝臣集议 3.圣旨的颁布和批答奏章
四、皇位的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
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1、皇帝的类型
● 开创性皇帝 ● 守成型皇帝 ● 鼎革型皇帝 ● 亡国型皇帝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谢霞飞
教学大纲
绪论 第一部分 古代政治制度
一、君主制度 二、宰相制度 三、行政制度 四、监察制度 五、科举制度
第二部分 近代政治制度
一、清末政治制度及政治改革 二、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绪论
五、皇帝与皇权
2、皇帝的权力
●政治上 ●司法上 ●财政经济上 ●军事上 ●人事权 承传制度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3、强化皇权的措施
● 建立相互制约、权力平衡的官僚机构 ● 发挥监察机构的职能 ● 加强对宗室藩王的控制 ● 铁券制的功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五、皇帝与皇权
4、皇帝决策所依据的信息来源
●地方上报 ●各级官吏奏章疏表 ●地方监察与官员出巡 ●皇帝亲自巡行全国
第一讲 皇帝制度
六、皇帝制度特点
1、独占性和排他性 2、神秘性 3、强化礼乐制度 4、决策的随意性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何谓宰相?
宰相是辅弼天子,参赞机务,统领百官,综 理军国 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相的基本权力:
●尚书省——最高行政中心,长官尚书令 三省长官皆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
2、政事堂与中书门下 3.内相、使相与枢相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四、宋代宰相制度
●二府:
中书——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三司:
度支、盐铁、户部——最高财政管理机构
议政权(“入则参对而议政事”); 监督百官执行权(“出则监督而董是非”)。
● 皇帝与宰相的关系:
不可须臾分离,但矛盾、冲突不断。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1、秦及西汉初的宰相及权力 ● 三公: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宰相的权力:
决策权;立法、司法权 ;对官吏的任用、封赏与考 课权 ;行政实施权 ;军权;财权。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1. 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2. 行政管理制度 3. 军事制度 4. 立法司法制度 5. 监察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6. 人事管理制度 7. 财政制度 8. 户籍管理制度 9.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制度 10. 外国事务管理制度
绪论
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① 1380年,裁撤中书省,废宰相。 黄宗羲:“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明夷待访录》) ② 春、夏、秋、冬四辅官。 ③ 1382年,设内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内阁职权:草拟诏令,办理本章、票拟进呈,汇存 保管文书档案 ,参议重大政务 。
4.宗法伦理与政治制度密切融合 5.国家职能发挥片面
参考书
张鸣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一、皇帝制度的确立 二、礼仪制度
1、称谓
● 他称 ● 自称:朕、寡人、予一人
第一讲 皇帝制度
二、礼仪制度
2、称号
● 尊号 ● 谥号 褒扬性:文、景、惠; 批评性:灵、炀、厉; 同情性:哀、怀。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2.中央集权制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大一统
● 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 中央集权的消极作用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3.官僚政治日趋完备和制度化
官僚政治的特征 ● 官为君设——人治(“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则其政息”) ● 封闭性——官员因循保守,论资排辈 ● 腐败性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2、西汉中朝与尚书:丞相权力的弱化 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 ● 提拔布衣宰相 ● 从制度上限制宰相的权力,建立内朝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一、秦汉宰相制度
3、东汉的三公和尚书
刘秀改革中枢官制 : ●确立三公鼎立制度 (太尉管军事行政及军吏的 考课赏罚;司徒分管民政事务和官吏考课。司空掌修城筑 路、兴建水利设施等工程事务及有关官吏的考课) ●扩大尚书机构
●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不同说法 ●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几种观点 ● “封建”和“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的基本特征
国家统治权力的分散 庄园制度 武士等级制
领主附庸制及其包含的原始契约因素
绪论
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
1.君主专制集权体制日趋完备和强化
● 权力 国家政治权力 专制权力 ● 建立在战争和武力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社会国家政 治权力最容易发展为专制权力 ● 专制主义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帝位终身制和皇统世袭制 皇权不受约束和监督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制度 ●尚书省—— 行政执行机关 ●中书省—— 行政决策机关 ●门下省—— 行政审议机关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三、隋唐宰相制度——三省分权制的确立
1、三省制
●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和参议表章 ,首长中书令 ●门下省 ——审议各种上下行文,长官侍中
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 明初宰相机构——中书省“综理机务” 朱元璋削弱相权的措施:
①全面控制中书省的工作 ②从人员上加以裁压
③从组织上架空中书省
第二讲 中央中枢机构—宰相制度
五、明清的中枢机构——内阁与军机处
1、明代的内阁
●明代相制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