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分析与帮扶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成因分析与帮扶策略

[摘要]学业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家长和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学业困难生的帮扶和转化是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在应对学业困难学生的问题上,xx大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但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造成当前大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很多,帮扶工作唯有理清缘由,方能对症下药。本文试图对学业困难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和改进策略。[关键词]高校;学业困难学生;成因分析;帮扶机制

学风建设是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与转化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如今,大学生学业困难现象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学生管理部门及教务助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学业困难不仅涉及面广且影响因素众多,帮扶工作唯有找准问题源头,方能取得实效。

一、高校学业困难生成因分析

1.个人因素。学生本人是导致学业困难的主体因素。大学时期的教学管理方式与高中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业面临重新“洗牌”,一些学生会因自制力差、自控力弱,缺少家长、老师时刻督促,短期内难以适应,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一些学生会因专业选择盲目,学习兴趣不浓,职业目标不清晰,就业前景迷茫,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被动,从而陷入学习困难;一些学生因沉迷网络社交网游,课余时间被手机电脑所销蚀,学习精力不足,作业抄袭,考试突击,基础不牢导致成绩下滑;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因性格与心理问题产生学业困难,比如

性格孤僻偏激、交际困难等等都会给个人学习带来阻力,日常感情受挫等消极情绪也会引起学习波动,甚至导致一蹶不振,出现抑郁厌学等状态。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环境、基础阶段教育等学生出身背景差异也会引起大学阶段的学业差距。虽然考进同一所大学,但学生初始素质的差异是存在的,来自欠发达地区或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在外语、计算机方面的基础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差距明显;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不仅要克服语言、文化的巨大变化,还需要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新的知识,学习难度要比普通学生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学业困难生比例往往较高,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思想上负担较重,当面临学业困境和就业压力时,常选择逃避放纵,甚至走向极端;还有一些学生的学业困难与家庭变故有关,学生因心理变化导致学业不振;一些家长在高中时对学生管教严格,大学阶段却在学业上不闻不问,疏于管教,也会给学生带来学业适应性问题。

3.高校因素。学校是学生产生学业困难的主要环境因素。当高校的教育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教学质量较差,教育资源受限,教学内容水平,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学生出现学业问题就不足为奇。一些任课教师责任心缺乏,上课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管教不管学,学生听课效果不好,自学自修成为潜规则;高校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讲课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一些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形式主义作风严重,管理不但没有起到服务学生的目的,反而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在班级活动中为满足上级要求而“摊派任务、强制要求”;

一些学生组织质量较差,大量无实际意义的社团与社团活动充斥着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的精力被无形的消耗在学生工作上。

4.时代因素。每一个时代都有发展的局限性。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大学生面临的诱惑因素多、就业压力大、职业选择迷茫、学习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对知识的深度思考越来越少、思维活跃不受束缚。近5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录取规模和录取率却呈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全国高考年均录取率在75%左右,部分省市高达90%,相比于过去高校整体高质量生源比率有所下降;高校扩招带来的教育教学资源瓶颈短期难以消除,大班授课习以为常,教师疲于应付疏于管理,学生厌学逃课家常便饭;新媒体对高校的冲击不可小视,互联网正深刻的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考方式,手机几乎成了大学生课上课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的大学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容易受到校外信息的诱惑和干扰,高校和学生家长还并未在思想上对时代的巨大变革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现行学业预警与帮扶制度的讨论

1.学业警告制度。根据我校《学生手册》的管理规定,当学生在上一学期所修读多有课程中,未取得学分的课程总学分数占该学期所有修读课程学分数的比例高于30%或者一、二年级学生每学期选修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低于15学分者,将受到有教务管理部门发布的学业警示劝告一次。学业警告制度对于学困生有一定的心理震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督促其重视学业问题,但根据近三年来的学业警告人数变化来看,我校每学年学业警告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2.8%,2次以上学业警告的

学生人数占有较高比例。目前的学业警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可完善空间,比如预警层级较少,预警后的学困生补救和转化机制有待提升。

表1.我校2012-2015年学业警告学生人数变化统计

2.学业辅导员制度。我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充分发挥同学朋辈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导作用,每学期都会从硕士一年级研究生中选拔一批,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担任学业辅导员,利用业余时间每周在固定的教室指导低年级同学的课程学习,主要是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解惑答疑,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业辅导员制度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风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但该类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学业辅导员制度往往受限于辅导人员的责任心、受助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时间、参与环境等等,学生受助面较少,真真需要帮扶的学业困难生不一定会参与其中,辅导往往针对单一问题解答,缺乏系统性的补课,因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走流程、完成任务”现象。

3.课堂巡视制度。我校自2013年起开始正式实施辅导员课堂巡视制度,学工管理部门将学生课堂出勤率纳入学院年终考核、辅导员考核和班级考核等三级考核制度中来,通过层层制度保障,

该制度在实施的两年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旷课、迟到现象,提高了课堂的出勤率。根据全校的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学生课堂的出勤率基本维持在90%以上,基础必修课的出勤率会更高。两年来,课堂巡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课堂巡视能够保证课堂出勤率,却很难确保学生听课效率,一些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睡觉、玩手机现象难以通过考勤制度来解决;课堂巡视对管理者要求较多,工作负担较重,但对被管理者约束力度有限,部分课程旷课现象屡禁不止、高年级学生不服从管理现象依然存在;辅导员课堂巡视制度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执行过程中,辅导员本人也存在疏漏懈怠的问题;课堂巡视制度必须要和其他管理制度相互配合使用,否则很容易陷入“治标不治本”的怪圈当中。

4.深度辅导制度。深度辅导工作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深度交流互动的模式,按照要求辅导员每学年需要与所带班级每一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深度辅导。深度辅导制度的落实,能够帮助辅导员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能够帮助学业困难生树立学业目标,提供解决方案,并引导督促其摆脱学业困境。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对辅导员的沟通技能和心理干预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深入沟通的目的,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和辅导策略,往往每次沟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重点学生需要多次开展方可有效,对于管理学生数量较多的辅导员而言的工作负担较重。

5.集体自习制度。近几年来,我校部分学院开始尝试对低年级本课程实施集体晚自习制度。以信息学院为例,该学院自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