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下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关键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5
相似模拟破断裂隙分布规律
覆岩裂隙密度分布规律
孔隙度和应力分布及其演化
2015-1-5
裂隙宽度与裂隙比例关系
结合四维探测结果以及相似模拟试验等方法,得到裂隙宽度 与裂隙比例关系。
2015-1-5
裂隙发育与钻孔深度关系
结合四维探测结果以及相似模拟试验等方法,得到裂隙动态 发育状况与钻孔深度关系。
七星台新区
S1202
A10
S1202
矿35KV2#回 2#双
线杆
154屯变 -屯
6#
小
C30
国道
3号 双线 杆)
154 屯变
S1203
KC3 KC4
莲村永鑫砖厂
河
35K V
屯安 452 线路 (0
-屯 矿
35K V1# 回
2#双
C25
铁合金小厂
线杆
4024000
5#
S1202
C20
S1202
莲村建军建材厂
主要观测站情况
观测点埋深情况
地表裂缝示意图
2010 年12 月 21 日开始至 2012 年 7 月4 日两年时间内,分别对走向观测线和倾 向观测线进行了15次的观测,获取了相 对较完善的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数据,为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分析和地表移动变 形参数的获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保障。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探
测 法
采动 覆岩 裂隙 动态 发育 时空 规律
2015-1-5
试验工作面概况
富水区
地表河流
S1202工作面布置平面图
富水区
富水区警戒线
切眼倾斜长300.21m,煤层平均厚度5.99m。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大采高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钻场布置状况
(1)三钻孔和巷道水平方向为35°(仰角),和巷道中心线夹角分别为 90°、49°、31°; (2)钻孔长度均为182m,进入煤层顶板垂直深度为100m; (3)孔口开口位置布置在巷道偏向工作面的顶板位置; (4)和巷道中心线夹角为90°的钻孔需要全段地质取芯,详细记录及蜡封; (5)成孔直径为113mm,若不具备条件至少应该在91mm之上。 (6)本工作面的打钻时间为工作面装备完毕,准备回采前(钻场距离工作面内切眼130m), 否则钻场前移至采动影响区域之外。
2015-1-5
相似模拟模型设计
直接顶垮落
老顶垮落后裂隙分布
2015-1-5
工作面推进90m
工作面推进170m
工作面推进210m
工作面推进300m
裂隙的平面分布曲线
2015-1-5
相似模拟结果分析
(1)当工作面推进 20 m 时,采空区上方直接顶垮落, 此时采空区内部孔裂隙度最高。 (2)当工作面推进至 55 m 时,下位亚关键层垮落而主 关键层未垮落,采空区内部孔裂隙度最高。 (3)工作面继续推进至 100 m 时,上位主、亚关键层 全部垮落,采空区中部被压实,采空区中部孔隙度开始变 小。 (4) 当工作面推进至120 m时,采空区内部压实程度 进一步增加,采空区中部裂隙度增量逐渐降低,但是,采 空区靠近工作面煤壁侧和靠近开切眼侧受边界悬顶与支架 的支撑作用,出现裂隙度增量区。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裂隙圈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主要观测站情况
名称 综合移动角 移动角 综合边界角 边界角 充分采动角 最大下沉角 开采影响传播角 拐点偏距 走向(°) 68 70 65 67 下山(°) 70 72 70 73 65 85 90°-0.7煤层倾角 -0.1开采边界采高 上山(°) 74 78 76 79
地表移动角值参数反映了地下开采对地表移动的影响程度、 大小及范围。角值参数与开采方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煤层倾 角、开采厚度、开采深度、采动次数、采空区尺寸大小、地形、 地貌及松散层厚度等有关。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和计算,综合移动 角、综合边界角、考虑松散层移动角(按45°计算)的移动角和 边界角、开采影响传播角及拐点偏距的计算结果。
2015-1-5
1
项目背景、来源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水体下采煤技术关键为导水裂缝带不波及含水层
地表水
水源
松散含水层 基岩面 基岩含水层
隔水关键层
天 然 构 造 采 动 裂 隙
表土层
弯曲带
微小开裂区 一般开裂区 严重断裂区
导 水 裂 隙 带
导 水 裂 隙 带 高 度
突水通道
冒落带
30KV后 河856线 莲村砖 厂分支 线05号
小 河
金碧瓦业公司
前苏楼板厂
C10
南翼
1# 回
风大
牛 牛牛兴 养殖场
措施巷
巷辅
2胶 20 S1
带
顺
槽
辅
运
巷
35K
V屯 安4 52
运巷
线路 (0 8号 双线 杆)
S1202工
作面
B10
C15
莲村
存龙 奶牛场
小
河
河头砖厂
B15 A22 B16 A20 A15 B18
水体下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关键技 术及应用
汇报人:高 保 彬
河南理工大学
2014年12月
提 纲
一、项目背景、来源
二、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规律的四维探测方法 三、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高度预测模型 四、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关键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 五、技术成果及工程应用 六、创新点及技术结论
3
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高 度预测模型
2015-1-5
现有经验公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综放开采覆岩裂隙带计算公式,且经验 公式中往往都用误差 (±3~8m)的形式来反映所在条件下的不确 定情况,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误差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地 质条件差异大,覆岩分类不细,岩体结构特征,工作面生产技 术条件等没有完全反映在预计公式中,加之受当时观测手段和 观测方法的影响,因而,此法往往只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参 考。
A5
小 河
A2 A1 KA2 KA1
40
建 设
小 河
38399000
西莲村砖厂 长治供电分公司 屯留110KV变电站
北 路
38397500
38398000
38398500
38399500
38400000
S1202工作面开始回采时,在S1202工作面上布置三条 观测线,即两条走向线和一条倾向线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2015-1-5
动态注水试验直观图
钻孔电视部分观测图
10~13m 65~68m
32~37m
40~43m
50~53m
53~56
55m
65~68m
70~76m
78~80m
85~88m
钻孔电视观测部分数据分析
在所统计的 59 条裂缝中,倾角小于 30°的裂隙占12%,倾角为30°-39°的 裂隙占 11%,倾角为 40°~ 49°的裂隙 占 34% ,倾角为 50°~ 59°的裂隙占 16% , 倾 角 为 60° ~ 69° 的 裂 隙 占 18%,倾角为 70°~79°的裂隙占 5%, 倾角为 80°~90°的裂隙占 4%。 在所统计的 59 条裂缝中,裂隙的宽 度主要为小于20mm的,其中小于20mm 的裂隙占总数的 69%, 20-25mm的占总 数的 12% , 25-30mm 的占总数的 9% , 30-35mm为6%,35-50mm的为4%。
采动裂隙直接导通含水层突水实例
地表水或含水层
煤柱
上工作面
采动裂隙
下工作面
例如: 广东兴宁大兴煤矿,下层煤开采时, 采动裂隙扩展破坏了上层煤开采所留设的防水 煤柱,导致特大突水,死亡123人。
2015-1-5
2000~2007年煤矿重特大突水死亡事故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计 事故次数 9 38 93 92 61 104 38 38 473 死亡及失踪人数 98 176 387 424 254 593 267 423 2622
2015-1-5
地表水体下采煤特征
地表水
水源 隔水关键层
天 然 构 造 采 动 裂 隙
松散含水层 基岩面 基岩含水层
水体底面与煤层之间应有相应厚度的 隔水关键层,才能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 如果隔水层较差,开采上覆岩层变形和破 坏后形成的“两带”高度对安全生产影响 重大,一旦导水裂隙带波及水体,水体将 成为开采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水源,增加矿 井的排水压力,甚至造成突水淹井事故。
2015-1-5
分段注水部分观测数据
原岩注水试验直观图
注水量前后明显增多,说明钻孔内部已 经产生了较多的裂隙;数据表显示的注水量 在 20 米与 25 米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说 明此处可能是采空区上部与联络巷的分界点; 在 40 米到 55 米之间的注水量最大,且相差 甚 小 , 而 过 了 54.5-55.5米后注水量明显下 降,说明冒落带与裂隙带的分界点可能就在 此54.5-55.5米左右。 冒 落 带 在垂直方向上 则在31.26-31.83 之间;在通孔的过程中, 当通到 50 米左右时会有水流下,可能在 50 米产生了坍塌,堵住了水流,说明在 50 米 处钻孔变化比较严重,且注水量此处也比较 高,说明此处的裂隙比较密集;
2015-1-5
4#
KC2 C1 C2 KB1 KB2
屯留建材厂 屯留焱 瓦业公司
30KV后 河856线 莲村砖 厂分支 线01号
S1201
S1201
1 20 S1
14 #
S1201 S1201
B1 B2
鼎信砖厂
C5
B5
2 20 S1
35KV屯 张11#( 456线 路)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S1202
35KV屯 张10#( 456线 S120 路) 2
突水通道Biblioteka 突水2015-1-52
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 规律的四维探测方法
2015-1-5
四维探测法概念
通过钻孔轨迹测量仪、钻孔电视系统以及双端封堵压水侧 漏系统观测工作面在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稳定后的覆岩 裂隙发育的时空上的动态规律。
开采前
四 维
钻孔轨迹测量仪系统
开采中 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 开采后 三全孔内电视系统 稳定后
采动前
采动后
2015-1-5
4
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 采关键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
地表移动特征
38397500
S1201 S1201
S1202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站对比图
38398000 38398500 38399000 38399500 38400000
37
田丰公园
KC1
河
S1201
4024500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技术原理示意图
突水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存在问题
冲积层
钻孔工程量大;
基岩
工农关系难处理; 探测裂隙书目少;
2015-1-5
相似模拟破断裂隙分布规律
覆岩裂隙密度分布规律
孔隙度和应力分布及其演化
2015-1-5
裂隙宽度与裂隙比例关系
结合四维探测结果以及相似模拟试验等方法,得到裂隙宽度 与裂隙比例关系。
2015-1-5
裂隙发育与钻孔深度关系
结合四维探测结果以及相似模拟试验等方法,得到裂隙动态 发育状况与钻孔深度关系。
七星台新区
S1202
A10
S1202
矿35KV2#回 2#双
线杆
154屯变 -屯
6#
小
C30
国道
3号 双线 杆)
154 屯变
S1203
KC3 KC4
莲村永鑫砖厂
河
35K V
屯安 452 线路 (0
-屯 矿
35K V1# 回
2#双
C25
铁合金小厂
线杆
4024000
5#
S1202
C20
S1202
莲村建军建材厂
主要观测站情况
观测点埋深情况
地表裂缝示意图
2010 年12 月 21 日开始至 2012 年 7 月4 日两年时间内,分别对走向观测线和倾 向观测线进行了15次的观测,获取了相 对较完善的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数据,为 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分析和地表移动变 形参数的获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保障。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探
测 法
采动 覆岩 裂隙 动态 发育 时空 规律
2015-1-5
试验工作面概况
富水区
地表河流
S1202工作面布置平面图
富水区
富水区警戒线
切眼倾斜长300.21m,煤层平均厚度5.99m。 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大采高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钻场布置状况
(1)三钻孔和巷道水平方向为35°(仰角),和巷道中心线夹角分别为 90°、49°、31°; (2)钻孔长度均为182m,进入煤层顶板垂直深度为100m; (3)孔口开口位置布置在巷道偏向工作面的顶板位置; (4)和巷道中心线夹角为90°的钻孔需要全段地质取芯,详细记录及蜡封; (5)成孔直径为113mm,若不具备条件至少应该在91mm之上。 (6)本工作面的打钻时间为工作面装备完毕,准备回采前(钻场距离工作面内切眼130m), 否则钻场前移至采动影响区域之外。
2015-1-5
相似模拟模型设计
直接顶垮落
老顶垮落后裂隙分布
2015-1-5
工作面推进90m
工作面推进170m
工作面推进210m
工作面推进300m
裂隙的平面分布曲线
2015-1-5
相似模拟结果分析
(1)当工作面推进 20 m 时,采空区上方直接顶垮落, 此时采空区内部孔裂隙度最高。 (2)当工作面推进至 55 m 时,下位亚关键层垮落而主 关键层未垮落,采空区内部孔裂隙度最高。 (3)工作面继续推进至 100 m 时,上位主、亚关键层 全部垮落,采空区中部被压实,采空区中部孔隙度开始变 小。 (4) 当工作面推进至120 m时,采空区内部压实程度 进一步增加,采空区中部裂隙度增量逐渐降低,但是,采 空区靠近工作面煤壁侧和靠近开切眼侧受边界悬顶与支架 的支撑作用,出现裂隙度增量区。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裂隙圈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主要观测站情况
名称 综合移动角 移动角 综合边界角 边界角 充分采动角 最大下沉角 开采影响传播角 拐点偏距 走向(°) 68 70 65 67 下山(°) 70 72 70 73 65 85 90°-0.7煤层倾角 -0.1开采边界采高 上山(°) 74 78 76 79
地表移动角值参数反映了地下开采对地表移动的影响程度、 大小及范围。角值参数与开采方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煤层倾 角、开采厚度、开采深度、采动次数、采空区尺寸大小、地形、 地貌及松散层厚度等有关。根据实测数据分析和计算,综合移动 角、综合边界角、考虑松散层移动角(按45°计算)的移动角和 边界角、开采影响传播角及拐点偏距的计算结果。
2015-1-5
1
项目背景、来源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水体下采煤技术关键为导水裂缝带不波及含水层
地表水
水源
松散含水层 基岩面 基岩含水层
隔水关键层
天 然 构 造 采 动 裂 隙
表土层
弯曲带
微小开裂区 一般开裂区 严重断裂区
导 水 裂 隙 带
导 水 裂 隙 带 高 度
突水通道
冒落带
30KV后 河856线 莲村砖 厂分支 线05号
小 河
金碧瓦业公司
前苏楼板厂
C10
南翼
1# 回
风大
牛 牛牛兴 养殖场
措施巷
巷辅
2胶 20 S1
带
顺
槽
辅
运
巷
35K
V屯 安4 52
运巷
线路 (0 8号 双线 杆)
S1202工
作面
B10
C15
莲村
存龙 奶牛场
小
河
河头砖厂
B15 A22 B16 A20 A15 B18
水体下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关键技 术及应用
汇报人:高 保 彬
河南理工大学
2014年12月
提 纲
一、项目背景、来源
二、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规律的四维探测方法 三、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高度预测模型 四、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采关键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 五、技术成果及工程应用 六、创新点及技术结论
3
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高 度预测模型
2015-1-5
现有经验公式及存在问题
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综放开采覆岩裂隙带计算公式,且经验 公式中往往都用误差 (±3~8m)的形式来反映所在条件下的不确 定情况,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误差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地 质条件差异大,覆岩分类不细,岩体结构特征,工作面生产技 术条件等没有完全反映在预计公式中,加之受当时观测手段和 观测方法的影响,因而,此法往往只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参 考。
A5
小 河
A2 A1 KA2 KA1
40
建 设
小 河
38399000
西莲村砖厂 长治供电分公司 屯留110KV变电站
北 路
38397500
38398000
38398500
38399500
38400000
S1202工作面开始回采时,在S1202工作面上布置三条 观测线,即两条走向线和一条倾向线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2015-1-5
2015-1-5
动态注水试验直观图
钻孔电视部分观测图
10~13m 65~68m
32~37m
40~43m
50~53m
53~56
55m
65~68m
70~76m
78~80m
85~88m
钻孔电视观测部分数据分析
在所统计的 59 条裂缝中,倾角小于 30°的裂隙占12%,倾角为30°-39°的 裂隙占 11%,倾角为 40°~ 49°的裂隙 占 34% ,倾角为 50°~ 59°的裂隙占 16% , 倾 角 为 60° ~ 69° 的 裂 隙 占 18%,倾角为 70°~79°的裂隙占 5%, 倾角为 80°~90°的裂隙占 4%。 在所统计的 59 条裂缝中,裂隙的宽 度主要为小于20mm的,其中小于20mm 的裂隙占总数的 69%, 20-25mm的占总 数的 12% , 25-30mm 的占总数的 9% , 30-35mm为6%,35-50mm的为4%。
采动裂隙直接导通含水层突水实例
地表水或含水层
煤柱
上工作面
采动裂隙
下工作面
例如: 广东兴宁大兴煤矿,下层煤开采时, 采动裂隙扩展破坏了上层煤开采所留设的防水 煤柱,导致特大突水,死亡123人。
2015-1-5
2000~2007年煤矿重特大突水死亡事故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总计 事故次数 9 38 93 92 61 104 38 38 473 死亡及失踪人数 98 176 387 424 254 593 267 423 2622
2015-1-5
地表水体下采煤特征
地表水
水源 隔水关键层
天 然 构 造 采 动 裂 隙
松散含水层 基岩面 基岩含水层
水体底面与煤层之间应有相应厚度的 隔水关键层,才能实现水体下安全采煤, 如果隔水层较差,开采上覆岩层变形和破 坏后形成的“两带”高度对安全生产影响 重大,一旦导水裂隙带波及水体,水体将 成为开采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水源,增加矿 井的排水压力,甚至造成突水淹井事故。
2015-1-5
分段注水部分观测数据
原岩注水试验直观图
注水量前后明显增多,说明钻孔内部已 经产生了较多的裂隙;数据表显示的注水量 在 20 米与 25 米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说 明此处可能是采空区上部与联络巷的分界点; 在 40 米到 55 米之间的注水量最大,且相差 甚 小 , 而 过 了 54.5-55.5米后注水量明显下 降,说明冒落带与裂隙带的分界点可能就在 此54.5-55.5米左右。 冒 落 带 在垂直方向上 则在31.26-31.83 之间;在通孔的过程中, 当通到 50 米左右时会有水流下,可能在 50 米产生了坍塌,堵住了水流,说明在 50 米 处钻孔变化比较严重,且注水量此处也比较 高,说明此处的裂隙比较密集;
2015-1-5
4#
KC2 C1 C2 KB1 KB2
屯留建材厂 屯留焱 瓦业公司
30KV后 河856线 莲村砖 厂分支 线01号
S1201
S1201
1 20 S1
14 #
S1201 S1201
B1 B2
鼎信砖厂
C5
B5
2 20 S1
35KV屯 张11#( 456线 路)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S1202
35KV屯 张10#( 456线 S120 路) 2
突水通道Biblioteka 突水2015-1-52
采场覆岩内裂隙动态发育 规律的四维探测方法
2015-1-5
四维探测法概念
通过钻孔轨迹测量仪、钻孔电视系统以及双端封堵压水侧 漏系统观测工作面在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稳定后的覆岩 裂隙发育的时空上的动态规律。
开采前
四 维
钻孔轨迹测量仪系统
开采中 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 开采后 三全孔内电视系统 稳定后
采动前
采动后
2015-1-5
4
复合顶板厚煤层综放安全开 采关键技术和安全保障体系
地表移动特征
38397500
S1201 S1201
S1202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站对比图
38398000 38398500 38399000 38399500 38400000
37
田丰公园
KC1
河
S1201
4024500
模拟观测过程
利用数字全景钻孔彩色电视观测系统、双端封堵压水侧漏系统、钻孔 轨迹测量仪系统,不仅能够准确把握覆岩破坏高度,而且可以对采动覆岩 的裂隙产状、裂隙宽度等参数进行探测并定量化的数字化处理,且能够提 供裂隙参数的计算、统计与分析。
开采层 S1202 回风顺槽 S1202 进风顺槽
技术原理示意图
突水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2015-1-5
项目背景、来源
目前覆岩裂隙发育主要探测方法
存在问题
冲积层
钻孔工程量大;
基岩
工农关系难处理; 探测裂隙书目少;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