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汪义元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测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全面积公式,并能利用圆锥的侧面积

公式和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

任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亲身

体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知识。除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本节课更注重如何在课

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章第四节第二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了解圆锥的侧面、底面、高、母线等概念,并知道圆

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2)使学生会计算圆锥侧面展开扇形的圆心角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圆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理解圆锥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

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圆锥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实践出真知”的观念;

(2)应用圆锥侧面积展开图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圆锥的初步认识和前两节学过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有关计算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基础上,从圆锥的形成过程描述了圆锥的特征,给出了圆锥的母线、高的概念,指明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而该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圆锥有关面积及计算。针对初中生探求欲望高,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我把此课设计成探索式、互动式的,以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2.了解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会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曲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也就是母线和底面周长和展开扇形半径与弧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演示总结

学习方法

观察交流探究归纳

教具准备

圆锥模型(纸做) 扇形纸片剪刀双面胶、长方形白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及导入。

1、弧长为8∏,半径为16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多少?

2、面积为8∏,圆心角为45°的扇形的半径是?[师]展示问题,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二.检测先学。

1﹑[师]提问题: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圆锥?(出示幻灯片,带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了蒙古大草原,看到了雪白的蒙古包,让学生看到雪白的蒙古包感受到圆锥的存在.)

2、通过预习和图片观察,谈谈你对圆锥的认识?(主要是结构与组成)

3、通过自学,谈你都知道哪些得到圆锥的办法? [生]各述己见、互相补充。[师]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漂亮吗?你能用手上的长方形白纸折叠出这种圆锥形模型吗?”学生先认真观察圆锥形,再尝试用手中的长方形白纸折叠圆锥形模型。(学生制作可能有难度,此时需要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初步尝试、体验,产生悬念,造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老师导入:为了制作这种圆锥形模型,我们首先要对圆锥有个整体认识——结合实物介绍圆锥的底面、侧面、母线、高等概念。(学生边听、边理解、边记忆)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圆锥,但对底面、侧面,尤其是母线、高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到位,在此通过实物对这些概念作一简介,既形象又直观,学生易于接受,这就为后面的探究和推导展开扇形的圆心角公式和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做好了准备。)

让一位学生把老师手上的圆锥形模型沿圆锥的一条母线剪开,然后用双面胶粘贴在黑板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老师在学生动手和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怎样才能制作出这种圆锥形的小帽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主动探索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再次设问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出展开扇形与圆锥的关系(可作几次演示,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出展开的扇形半径、弧长与圆锥的母线,底面周长的关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里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索出展开扇形与圆锥间的内在联系,即扇形半径?圆锥母线,扇形弧长?圆锥底面周长。知道这种对应关系是整节课的关键,这里老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全班各层次学生,尤其是所谓“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建构新知,解决问题

首先,老师给出数量特例,如何制作母线长a=15cm,底面半径r=5cm的圆锥形帽子?

学情预设:(1)学生刚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老师应先引导:“要制作这种圆锥形帽子,首先要画出这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2)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a=15cm,但不知道扇形的圆心角,所以要制作这种模型的关键是求出扇

形的圆心角。(3)老师先鼓励和表扬这些学生,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扇形弧长与圆锥底

面周长的对应关系,再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列出式子:

(设计意图:从新知识的生长点设疑,促进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水平

转化,也为学生探究一般规律,得出公式)

拓展思路。

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a=15cm,r=5cm的圆锥形模型(同桌学生可以合作讨论,

共同制作)。

老师拿着已制作好的a=15cm,r=5cm的圆锥形模型巡视,并作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让学生把制作好的模型套在老师的模型上验证,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和培养实践能力

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老师再进一步设疑:“你能推导出圆心角的一般公式吗?”

首先引导学生去猜想、讨论,老师再对上述特例作适当点拨,使学生领悟。学生再

分组讨论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扇形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推导出公式:

在学生推导完公式后,师生再共同归纳推导方法。

(设计意图:诱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学生的猜想、论证,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

生的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老师再次设问:要制作母线a=15cm,底面半径r=5cm的圆锥形模型需要多少材

料?如何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学生根据条件尝试进行计算,通过讨论,并在老师适当引

导下得出公式:S圆锥侧=πra。

在学生推导完圆锥侧面积公式后,老师引导学生与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加以比较。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半径即为母线长;圆锥的底面圆周长即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弧长。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推导,步步深入,探索新知,再通过与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比较,把新知识真正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例题:例: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成由圆锥和圆柱组成的.如果想用毛毡搭建20个底面积为35 m2,高为3.5 m,外围高1.5 m的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m2的毛毡? (结果精确到1 m2).

老师强调:在解决该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有效数字,而必

须采用进一法,为什么?

进一步提问:如何求有底面的圆锥的表面积。

学生容易得到:S全面积=πra+πr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与应用

学生练习与部分学生板演课本习题:

如果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0π,侧面展开后所得的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求该圆锥

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老师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并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