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交际中的言语歧义

一、言语歧义的提出及其界定

传统研究一般认为,“歧义现象,就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①人们常从语言的本体系统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歧义进行静态分析,虽然这有利于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种种复杂对应关系,但所做分析缺少上下文或一定的社会背景,因此不能对歧义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

文炼先生指出:“歧义是属于言语范畴的,是使用言语材料时产生的问题。”

②这就是说,歧义多是在交际中产生的。从言语交际的视角,运用动态的语言观来探讨言语中的歧义,将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人们运用语言代码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个“编码——发码——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这是一个包含许多矛盾的运动过程,其中交际双方表达和理解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其间“说者往往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传输自己想要传输的信息,听者也很难完全确切地、百分之百地把语言形式‘还原’为它所代表的全部信息,编码和解码只能求其最大限度的近似值。”③这种不能“还原”的程度,信息论称之为“失真度”④。笔者把这种“失真”称为言语歧义,就是在正常的交际过程中,对一些言语片段,在表达和理解方面不一致而形成的言语现象。

交际中有时会出现费解、误解、曲解的情形,它们与言语歧义性质不同。言语歧义是交际双方表达和理解出现不一致;费解是文章的词句或人们说的话不好懂,人们无法作出正确的理解;误解是人们对词语的意义,以及由词语组成的句子的意义无意间作出的偏离原意的错误的理解;曲解是故意对客观事实或别人的话作出偏离原意的理解。由此可见,言语歧义涉及交际双方,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费解、误解、曲解常偏重于受话人一方,它们的产生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多半是因听者对言语信息主观上不理解或错误理解造成的;言语歧义不等于误解和曲解,但曲解和误解能造成言语歧义。

二、言语歧义与语境的关系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所制约,言语交际活动也不例外。言语交际的环境我们称之为“语境”。

语境,这一术语,目前在理解和使用上存在着差异。本文的“语境”是语用学范畴中的“语用语境”,即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是由一系列同语言表达和理解密切相关的主客观因素构成的系统。主要包括:(1)上下文语境。(2)情景语境。(3)社会文化语境。

语境同人们的言语交际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依存,制约着表达者的言语行为和接受者对话语内容的正确理解。交际中的言语歧义,其语言单位本身是明白晓畅

的,歧义的出现是直接由语境中的某个因素的制约或缺失引起的,语境因素是言语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言语歧义的类型

言语交际是由多个不同的话轮组成并通过交际双方轮流说话完成的。根据在一个话轮中交际参与的人数,可以将言语歧义大体分为以下类型。

(一)一对一关系中的言语歧义

在这种交际中,一个说者,一个听者,言语歧义在一个话轮中产生。人类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交活动,是为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从表达目的的角度讲,言语歧义又有有意与无意之分。前者指说者或听者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在特殊语境中有意识地产出的歧义。后者指交际双方由于语境制约缺失无意中产出的歧义。主要有以下类型:

1.说者有意,听者无意

交际中,说者为了某种目的,有意使某一语码信息在特殊语境中编入AB两义,而AB两义在信息结构上有层次差别,A:浅表信息,B:实际含义。听者在解码时因背景知识缺失只理解出A,漏掉说者表达的真义B而生成言语歧义。如:

①雪雁道:“紫娟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 黛玉接了(手炉)抱在怀中,答道:“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红楼梦》第八回)

黛玉借雪雁送手炉有意影射宝玉太听宝钗的话而不吃冷酒的事情。黛玉的话,表层信息是责怪雪雁太听紫娟的话,深层含义却是奚落宝玉。雪雁不知“宝黛因吃冷酒闹别扭”的背景,只能理解到语码的表层信息。

2.说者无意,听者有意

交际中,说者表达的语码信息是明确的A义,一般语境下无歧义,但听者因对说者态度的不满解码时故意曲解为B义。如:

②约翰开车第一次去S城,迷失了方向,半天才赶到某小城。他以为到了S 城,便下车拦住一个小伙子,拍着其人的肩膀急急地问:“伙计,这是S城吗?”小伙子说:“不是,这是我的肩膀。”(《交际与口才》2006.2)

小伙子明白约翰的话是要问路,但因约翰说话急迫又缺乏礼貌,小伙子故意曲解,答非所问。

3.交际双方都有意。有两种常见情形:

(1)交际中,说者明确使用在某一具体语境中仍有AB两义的词语进行编码,语码信息有意强调它的B义,听者明白说者的意思,但有意曲解为A义,从而造成言语歧义。如:

③富兰克林·罗斯福因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他的夫人埃诺莉有一次为他作总统竞选的助选演讲时,某记者问道:“你认为你丈夫的病是否影响了他的精神状态?”埃诺莉稍作停顿后回答:“很高兴有人提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任何经受过巨大病痛的人,对人类的种种问题,必定有着更大的同情心和更深的了解。”(《交际与口才》2006.5)

例中“影响”一词有两种含义:A.正面影响;B.负面影响。记者的提问,用意险恶:病痛一定给罗斯福的精神状态造成负面影响,而这肯定会影响他履行总统职责。埃诺莉利用“影响”一词的多义性化“负面影响”为“正面影响”,指出罗斯福的病痛更利于他履行总统职责。

(2)说者编码时有意使用双关等修辞方式使某一话语同时关涉两方面的事物A、B,通过语表信息A传递潜在信息B,听者解码时透过A解出了B,虽交际双方对语码信息的真实含义都明白,但听者却难以辩白、回复。如:

④强英在喂猪,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回到家里。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骂一句:“死东西,哼呀哼的,看把你们自在的!”两头猪抢食吃。她用勺子敲黑猪,骂道:“再让你这张狂嘴称霸道!”又用勺子敲白猪,骂道:“再叫你这大白脸耍心眼!”(辛显令《喜临门》)

强英一语双关,有意指桑骂槐,用表层骂猪的言语影射听者水莲和仁芳,听者明白强英话语的真意,但她们若与强英争论,强英则可用表层信息来为自己辩护。

5.交际双方都无意,有两种情形:

(1)说者无意中编码时使用在一般语境中无歧义的语句,而在特殊语境下会造成听者的误解,这种歧义的产生,在于说者忽略了某种可能产生言语歧义的特殊语境。如:

⑤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你知道周杰伦吗?”老大哥摇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特别关注》2006.2)

例中“我”说:“你知道周杰伦吗?”指的是“你知道歌手周杰伦的一些音乐作品吗?”一般不易产生歧义,但“我”忽略了老大哥对音乐人周杰伦一无所知这一背景,造成言语歧义。

(2)说者编码时编入的是A义,听者因某种特殊语境因素的影响,解码时无意中理解成了说者所没有的B义,造成言语歧义。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