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和对策
农村产业振兴存在的短板及对策建议 (一)
农村产业振兴存在的短板及对策建议 (一)农村产业振兴存在的短板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农村产业振兴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产业振兴还存在着一些短板,限制了其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农村产业振兴的短板,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一、产业发展方面农村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完善、市场缺乏竞争力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规模化经营能力。
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式,逐步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经营。
2. 优化产业结构。
根据本地资源和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调整或转型现有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优势产业。
如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旅游等。
3. 建立完善的产业链。
尽可能在原生产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创新方面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必须借助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但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 技术更新速度慢。
由于农村科技人员流失、科技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技术创新速度缓慢。
2. 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缺乏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标准和评价体系,导致技术难以产业化。
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1. 增加科技投入。
加大对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市场化运作能力。
2. 多渠道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转移力度,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竞争力的建设。
3. 鼓励技术产业化。
加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推广和信息共享,提高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水平,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技术价值。
三、资金支持方面农村产业振兴的资金支持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面临着资金不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优化政策,为农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政策的不断优化,农村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研究和探讨,寻找合适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农村产业发展的现状1. 传统农业产业化缓慢尽管过去数十年中,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许多农村地区,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
这种模式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效益最大化,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
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单一的农作物或畜牧行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方向。
3. 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逐步提高,但相对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们仍缺少一些先进的科技方法、技术和装备,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优化。
二、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1. 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化升级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需要逐步淘汰。
政府和企业可以大力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培育新型的产业经济体系,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
2. 推动农业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要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必须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发掘全国各地的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提高整个农村产业的综合效益。
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动人才的培育和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机遇都非常广阔,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
农村产业发展的对策必须因地制宜,多角度、长远地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管理与经营模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协调产业链上下游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市场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中国,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流出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资源利用不充分。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依托于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而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二是产业链短板问题。
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农业产业化涉及众多领域的密切合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瘫痪,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全面落地。
三是市场化运作不够成熟。
目前农产品的市场分散化、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分散,还缺乏配套的服务体系,都制约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发展,提升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人口和闲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是健全产业链条。
政府和企业应当深入研究消费市场的需求,协调生产链条关系,加强源头生产和末端流通环节的配合,确保产业链条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是推进市场化运作。
政府和企业应当建立更为完善的销售体系,改变传统的根据经验和人情决策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产品品质和管理水平,凸显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四是培育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和特点,建立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服务平台,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产业服务;积极发掘企业和社会资源,为农业企业传授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坚持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链条质量控制,推进市场化运作,培育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姓名:格桑拉姆班级:农学11-3班学号:********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改变农业效益低下和其在产业结构中附属地位,他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农业存在的各种弊端,如政府行为不当、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生产要素短缺、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及时解决生产要素短缺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农业产业化是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提高农业效益、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实行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促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和经营方式,它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起来的包括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贸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和五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是一个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利益共同体。
①2、意义2.1 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一户单独经营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规模化和市场化,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一方面拆院并院,流转出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业企业生产,防止企业建设侵占耕地资源;另一方面流转耕地,实现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基地、农业公司集中,化零为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村地区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水平。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调研报告一、引言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壮大,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多个领域。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同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一)产业规划不合理部分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
盲目跟风发展热门产业,导致产业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利益受损。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条件差、电力供应不足等。
这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
然而,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和农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资金短缺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广泛。
许多农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
(五)产业链条短多数农业产业化项目只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和初级加工,在精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环节较为薄弱。
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的综合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规模小、实力弱,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有限。
农民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话语权和市场谈判能力,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农民的收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规模经营、市场化运作转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组织水平较低,农民大多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生产力和竞争力较弱。
其次,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突出。
再次,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仍面临较大挑战,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较慢。
最后,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的培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其次,要完善农业生产组织体系,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
再次,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建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要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创新农业金融产品,降低农业融资成本,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减少农民经营风险。
总之,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同时,农民要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2023关于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业产业化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西吉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42万亩,种植马铃薯120万亩;牛、羊、猪、禽存栏7074万头,出栏6775万头,肉类总产量11万吨,优质牧草留床面积7615万亩,实现牧业总产值21亿元;设施农业及西芹总产值21679万元;新建拱棚14598亩,维修日光温室224座,设施农业投入生产17265亩;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9797亩,其中:拱棚37397亩,日光温室2400亩;完成旱作节水农业覆膜保墒面积1633万亩。
马铃薯总产在180万吨以上,全县农民人均马铃薯产业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55万个羊单位,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木业总产值3.6亿元,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到350元以上;西芹实现总产14万吨,西芹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西芹产业纯收入达到180元;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保墒面积23.8万亩,实现农牧业总产值14.4亿元。
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成自治区级现在农业示范基地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个,农牧业科技示范点40多个,全县共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
全县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33个,生产单位21个,产量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2.2亿元。
全县绿色产品生产企业2家,绿色产品产品数2个,绿色产品产量达到53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西吉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论从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满足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要求来看,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区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比较困难。
产业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对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建设有很大的局限性。
就拿马铃薯来说,尽管走向了国内、国际市场,首先高品质的产品数量如果满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创汇增收的前景也就不会很乐观。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开发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的人工劳作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方式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波动大,难以满足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产品品种。
这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 市场开发不足吉林省农产品市场开发较为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渠道和渠道建设,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益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二、对策研究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解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水平。
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推动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和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可以加强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势的研究,提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3. 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加强市场开发建设是解决市场开发不足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建设健全的农产品市场渠道和网络,推动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融合,提高销售效率和覆盖面。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和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益,激发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是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相互联系,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1. 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农业生产成本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由于土地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
2. 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农产品无法进行深加工,只能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难以提高附加值。
这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 农产品营销渠道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并不畅通,很多农产品只能通过中间商来销售,农民面临着销售渠道狭窄、价格不稳定等问题。
这导致农产品价格难以控制,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4.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土壤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滥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不仅损害了农产品的口碑和市场信誉,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对策探讨1.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了解决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2. 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是解决农产品加工不深入的关键。
我们可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的提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待加强。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仍然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资源利用低效等问题。
2.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但我国农业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产品仍然处于原材料状态,无法增加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
3.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但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中间环节过多、成本过高等问题。
4.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
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没有形成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1.加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区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发展规模经营、专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2.加快农产品加工升级。
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竞争力。
3.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和流通体制。
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化的宣传和培育,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进步。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技能素质。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了推动措施以及可能取得的成果。
通过观察研究,得出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加深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认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研究意义、发展现状分析、问题分析、对策建议、推动措施、成果预期、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现状问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生产环节管理不到位、农药残留超标、肥料过量施用等原因,部分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消费者信心不足。
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低。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四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十分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加以解决。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本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脉络,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今后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本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的全面调研和分析,可以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为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战略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必要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对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科技含量不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开发不畅则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类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要拓展市场渠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本文旨在探讨以下几点目的:1. 分析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2. 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3. 提出可行的对策研究,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4.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油料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种植和养殖业态。
这种单一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气候影响,降低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问题二:科技含量不高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缺乏创新和改进,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提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从传统的分散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转型,涉及的范围包括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土地流转困难农业产业化需要规模化经营,而规模化需要土地流转。
然而,在当前的土地承包制度下,由于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合同属于家庭经济合同,无法有效地保障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资产地位,从而导致农业规模化难以实现。
解决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产业化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市场、仓储设施等。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规模化经营。
2、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应逐步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土地经营者等作为土地受益者之间的三权分立,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收益权、土地所有权的界限,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
3、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土地流转政策,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转岗创业的支持和扶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改进土地流转的运作机制。
二、生产环节不规范在生产环节中,存在管理和技术上的迷失,比如肥料、农药使用不当,有机化肥替代化学肥料效果不好等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力减弱等问题。
1、加强监管。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检查力度,惩治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行为,打击生产不规范的现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度。
2、加强宣传。
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普及科学的耕作、种植管理技术,推广绿色、有机的种植方法,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生产管理水平。
3、鼓励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流通环节不畅通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不畅通,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其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黑龙江省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特色农产品如大豆、玉米、水稻等产量不断增加,畜牧业规模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_____、_____等。
这些企业通过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黑龙江省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广了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市场体系日益完善。
建设了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加强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二、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农业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仍存在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导致农业综合效益不高。
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存在订单违约、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受益程度有待提高。
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由于甘肃地处内陆地区,自然资源相对有限,水资源稀缺,土地资源贫瘠,气候条件艰苦。
这给农业产业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肃可以采取多种对策。
一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造农业产业化良好的生态环境。
另一方面,鼓励科技创新,培育适应甘肃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业新品种。
其次,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着规模小、产能低下的问题。
相比于东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甘肃的农业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产能低下。
这主要是由于甘肃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农业技术含量不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原因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肃应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术素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出。
第三,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
甘肃的农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
这主要是由于甘肃的农业生产形式依然以小农经营为主,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甘肃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甘肃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产销对接,发展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第三,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树立甘肃农产品优质的形象。
此外,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推广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
甘肃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交通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甘肃还应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推广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首先,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趋势明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已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农业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产业化的覆盖面也逐渐扩大。
其次,农业产业化模式不断创新。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农业的发展模式。
从“公司+农户”的农业合作社模式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再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的完善,不断涌现的新模式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农业产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得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然而,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均,各地农业产业化水平差异较大。
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较好,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农业产业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排放农村产业污染等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直接威胁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后,农民参与意识不强。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农民对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则了解不够,参与意识较弱。
这导致了农业产业化在部分地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效益不稳定。
针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潜力。
其次,强化科技支持。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引导农业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品牌化发展。
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巫溪县位于四川省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处川东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随着巫溪县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逐渐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1. 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巫溪县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储运、销售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2. 专业化程度不高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体,生产水平、规模较小,产量不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3. 市场开发不充分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满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发成为制约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手段,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5. 资金投入相对紧缺巫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资金渠道相对紧张,加之农民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不足,资金投入相对滞后。
二、对巫溪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巫溪县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加强交通建设、提升农村物流水平,改善市场、仓储等设施条件,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2. 推动产业协作发展鼓励巫溪县特色农产品生产者组成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推动产业协作发展,通过统一生产、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和竞争力。
3.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巫溪县特色农产品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集市等多种形式,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是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1.贸易市场基础设施落后,销售渠道、信息不畅。
2.农民投入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认为投入与产出、收益关系不大,加上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认识不高,得过且过,仍用传统方式耕作。
3.部门服务不够。
乡镇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技术、信息的传递不畅,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科学,规模效益差。
4.科研人、财投入严重不足。
农业科研投入资金非常有限,几乎停留在文字上,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知识老化。
5.产业化不平衡,订单生产品种较少。
在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过程中,大宗产品销售缺乏保障,容易出现滞销、贱价现象,影响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和完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政策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和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针政策。
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农业产业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分析研究,制定和完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
有关部门要对龙头企业资金、项目、税收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新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及时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营造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2.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
财政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
建议财政要新增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落实上级投资项目配套资金。
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应按每年财政增长的比例同比递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农学院班级:农学一班姓名:李凯旋学号:201041529129 课程论文题目: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和对策课程名称:农业推广学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2012年 9月 5日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和对策学生:李凯旋(农学院农学一班,学号211041529114)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研究报告指出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摆在全区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市场经济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路桥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纵观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拥有一支面广量大、以农民购销户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大军路桥农民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信息优势,利用多年经商经验,走南闯北,开拓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有的自产自销,有的联户销售,有的则实行产销两地合作购销。
蓬街镇是我区的主要蔬菜基地,拥有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年产量近6万吨。
除了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外,该镇农民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寻找市场拓展销路,网络覆盖华东地区。
金清镇充分发挥海涂广、河塘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年销售总收入高达3亿元。
据统计,目前全区农产品产销专业户高达1.1万户。
这些专业购销大户成为我区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二)培育了一批档次高、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从90年代后期开始,路桥各级政府将培育发展农产品产销基地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种植水果、蔬菜、花卉,发展畜禽、水产品等,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如蓬街、峰江等地建起了近万亩葡萄生产基地,总产量超过1.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
金清镇建起若干个规模化淡水养殖场,每年向市内外市场提供各类水产品1.2万吨,年成交额突破2亿元。
此外,桐屿的枇杷、蓬街的蔬菜、峰江的杨梅和花卉等基地亦颇具规模,产品不仅满足了当地市场的需求,而且远销杭州、上海等地,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起一批以专业市场为骨干、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农副产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是实现农业社会再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产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路桥农副产品市场逐渐增多,并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至2007年,全区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到40多个,年成交额突破15亿元。
如路桥的副食品批发市场、路桥果蔬市场、路桥粮油批发市场、金清水产品市场,年交易量均超过1万吨,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农民购销队伍的建立和市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农产品销售,并逐渐进入全国性的大市场、大流通,销售网络覆盖10多个省市。
二、农业产业化问题和对策但是,在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产业化来自于农村干部群众的实践创造,其认识有一个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当前,我区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部分干部群众对农业产业化的含义、地位、作用等了解甚少,他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主导产业和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但大多数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步人云亦云,处于盲目自发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全面发展。
(2)有的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不了解农业产业化对于实现农业第二步飞跃的重要意义,对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没有认真的研究,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是积积去想办法解决,而是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导致运行机制的研究探索滞后,更谈不上把推进产业化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去研究、去探索、去推进。
(3)不少部分对农业产业化缺乏深刻理解,有的对“龙头”理解过宽,把一些小型加工厂甚至个体作坊看作“龙头”企业。
有的对“产业”理解片面,把在乡镇甚至是一个村里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生产项目也看作“产业”。
这些片面认识的存在,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内部体系发育滞后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从最近几年外地和路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看,与此相对应的是主导产业、商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的状况决定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状况。
当前“三大要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主导产业零星分散。
“产业”原作为工业用语,是与社会化.大规模联系在一起的。
在目前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体的经营体制下,只有把个体经营凝聚到一起,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的生产行业,才能被称为“产业”或“主导产业”。
农业产业化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以在当地国民总值、农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基本特征。
目前,路桥一些地方的“主导产业"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有的镇(街道)甚至还确定了几个主导产业。
由于重点不突出,依然是小规模生产,单个的农户仍然处于盲目经营状态,农产品不能做到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很难进入大流通。
(2)商品基地规模小。
农业商品基地建设是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产业化要求适度规模经营相矛盾的最有效的途径。
最近几年,路桥虽然组织实施了畜牧、水果、蔬菜、海塘养殖等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但大多数仍然是小农式经营,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差,商品率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生产方式的继续。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
一是大龙头少。
近几年虽然兴办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大多数是年产值只有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的小型企业。
由于规模小,开拓市场能力差,不仅企业自身不能快速发展(有的甚至处于亏损停产状态)也很难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形式单一。
目前路桥的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是初级农副产品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相对较少,致使农业资源难以实现深度开发和多次转化增值,产品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既影响了农民收入,也影响了农业发展。
三是功能不能够完善。
农业产业化要求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必须既是生产流通的载体,也是服务调控的载体。
而路桥大多数龙头企业实际上只起到一定的流通作用。
服务调控职能还无从谈起,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带动作用。
(三)运行机制不完善农业产业化“三大要素”——主导产业、商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运行机制把三者连接起来,近年来,虽然在各地方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因素。
(1)管理体制不适应。
现有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仍然是职能分散,条块分割,业务部门强调垂直领导,地方则要求横向联合,各有各的“顶头上司”,各有各的“尚方宝剑”。
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和综合协调机构,管理上相互掣肘,调控力量相互抵消,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内耗。
(2)政策法规不配套。
实施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如龙头企业的扶持、管理,产业化组织的审批、信贷,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协调等等,都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准绳。
目前,国家、省、市尚没有制定和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
(3)内部利益调节机制不完善。
龙头企业与商品基地及农户尚未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当某一种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农民将其拿到市场上去卖高价,龙头企业因得不到充足的原料“吃不饱”而使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当某一种产品在市场滞销时,农民只好去找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又不能很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拒收拒购、压级压价、拖欠贷款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同时,部分龙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自我积累和长远发展,既不注重扩大规模,又没有建立市场风险基金,一旦市场发生波动,整个产业体系就会因缺乏风险共担的机制和自我保护能力而解体。
(四)发展环境不宽松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生事物,它的羽翼还不够丰满,筋骨还不够健壮,还需要社会大力保护和扶持。
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环境还不够宽松,主要表现在:(1)组织领导不够得力。
区、镇(街道)两级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尚不完善对产业化进行指导、协调、研究和探索,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产业化实施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一些镇(街道)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规划。
(2)市场体系的不够完善。
就时常体系而言,农村集资市场覆盖率低,设施配套差,流通服务组织薄弱,农民自产的产品还得靠自己寻找出路。
就服务体系而言,服务内容比较狭窄,手段落后,尤其是对产后服务显得更为薄弱。
(3)扶持措施不落实。
国家扶持资金向产业化倾斜力度不够,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因财政困难难以即时足额到位,集体经济薄弱,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的对策(一)提高认识,转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方式首先,要深刻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市场农业自我积累、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一种基本经营方式,是多元参与者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从发达国家及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的典型看,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具体地表现为: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
其次,转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方式。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已对各国支持农业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长远考虑,政府对农业,尤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应加大在农业科技教育、信息服务、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采取切实措施,抓好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要选准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
选择开发项目时,要搞好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切忌盲目“跟风”。
必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及方案,切忌盲目趋同,重复建设。
二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素质。
一方面各级政府在金融、税率等方面给予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要对这些农业企业进行筛选,对要扶持的龙头企业也要坚持技术水平高起点,组织制度要创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使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化企业。
三是抓好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是在选准农产品开发项目基础上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物资、人才等,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开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三)以利益为纽带实现经营一体化,加强风险管理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或模式,一定要正确处理好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通过合同契约方式,规范约束各方的经济行为,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和谐共处,保证一体化经营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