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摘要:滨城区教研室组织了一次音乐课同课异构活动,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研究交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展示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在评课过程中,大家对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不同思想的碰撞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使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个人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色彩声音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65
此次活动将极大推动我区的音乐教学,为以后音乐教学中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思路,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1 用色彩和声音来吸引学生,将课堂变的丰富起来
在音乐教学中,与课本配套的课件及网络影音资源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特别是和新教材配套的课件光盘,对于一些电脑技术不高的老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多媒体设施随时都可以将动听的音乐、漂亮的画面、优美的歌声进行展示,所以学生时刻能够直观地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可使学生大大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而在音乐欣赏中
丰富和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2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音乐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
单纯的音乐是很抽象的东西,是很难理解的。但音乐一旦被赋予了一定的情节后,便立即变得形象和鲜活起来。如,在上初中九年级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首先从讲故事入手,先让学生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有关“梁祝”的故事情节,并通过学生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把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按“梁祝”音乐发展的顺序写在黑板上,当完成这一步后,就及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如果用音乐来表达这个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然后让学生看黑板的故事梗概:鸟语花香的仙境—相遇—结拜—共读共玩—长亭惜别—英台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化蝶,再问:同学们,如果我们用音乐表达“梁祝”的故事,每段音乐应该是什么的样情绪?音乐的速度应该是怎么样的?音响应该什么样子?问题刚一提出,便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通过小组代表发言、讨论,大家都对某一故事情节用音乐来表达时音乐的情绪、速度、音响等意见达成一致、且学生想象的音乐与梁祝原音乐差不多时,笔者便开始播放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去感受一下刚才所说的音乐速度啊、情绪啊、音响啊等等是不是与自己所想象的一样,经过这个环节后,本来一节很枯燥的音乐欣赏课立即变得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了音乐的情感,还领会到了速度、音色、力度对表达音乐情感的作用。
3 音乐欣赏要有“套路”,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欣赏习惯”
音乐欣赏课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但笔者认为也应该有一定的“套路”,经过近几年的摸索,笔者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了以下的模式。第一步,音乐创作背景简介,初听全曲。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乐曲创作的背景作一个大致的简介,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文化倾向或背景思维去听完全曲。在此过程中一般完成以下几个问题: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听到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让你印象最深
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完成对乐曲情感大致的分析,并对乐曲有了初步的感受。每二步,继续欣赏全曲。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感觉这首乐曲应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情感变化、速度对比、还是音色变化等)?第三步,分段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各部分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某段音乐进行创造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和实际,让他们说一说在我们听过和学过的音乐中哪些音乐与此相类似,也可进行展示和表演,达到拓展欣赏的目的。第四步,全曲欣赏,完整体验乐曲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 在音乐欣赏前,先要熟悉乐曲的“家”,并对它的“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即把音乐放到它原来的环境中去欣赏
当我们欣赏一首乐曲而不了解音乐创作时的情感背景,想充分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东西是很难的。同样,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
教学还是欣赏教学,之前了解作者及作品创作的背景或者相关的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欣赏一首乐曲之前,一定要做好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地域相关文化的铺垫,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及民族风情,以便对音乐进行欣赏时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如《玛祖卡舞曲》,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玛祖卡是发源于三种三拍子的波兰乡村舞曲,其节拍重音出常落在第二拍上。玛祖卡舞在波兰民间流传甚广,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了大量的玛祖卡舞曲,用来表现祖国的民俗风情和波兰民族的精神气质,用它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肖邦生活的年代,正值波兰处于沙俄、奥地利、普鲁士的压迫之下,肖邦在许多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波兰人民对自由的渴望。了解了这些,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和音乐的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 让学生说话,百家争鸣,正确引导
对于同一首乐曲,我们每个人听到后都有自己的感受,对音乐形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何况是抽象思维还不是很强的中学生,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应该更具多样性。所以,听完一首乐曲后,学生会在情感上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与情感共鸣,会对乐曲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这时要让学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这时我们当老师的应该积极肯定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对他们不同的意见进行及时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达成共识,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能引起学生对
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有所感悟,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能为学生热爱艺术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就是一堂成功的欣赏课了。
作者简介:贺建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山东滨州 25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