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合集下载

第3章《无线电规则》01

第3章《无线电规则》01

第三章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介绍引言我们国内无线电管理工作有一系列的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频率划分规定》等文件。

在国际上无线电业务如何管理?如何规范世界各国使用无线电设备和频率?如何使人类共同拥有的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位置—这一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处理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或地区间的无线电干扰?这些是《无线电规则》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无线电规则》的地位国际电联的基本法—《组织法》第196款规定:在为无线电业务分配频率时,各国主管部门应该牢记,无线电频率和对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必须按照《无线电规则》的规定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在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具有特定地理位置国家的特殊需要的同时,使各国或各国家集团可以公平地使用无线电频率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自1947年Atlantic城大会以来,国际电联通过多次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简称WRC),特别是在1963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上引入空间无线电业务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在国际间管理各种无线电业务的规定,汇编成现行的《无线电规则》,《无线电规则》具有以下基本目标:1.促进公平地获得并合理地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2.保障有足够的频率用于遇险和安全目的,并确保不受有害干扰;3.协助防止与解决不同主管部门的无线电业务之间可能出现的有害干扰;4.促进无线电通信业务经济有效地运行;5.提供并在需要时规划无线电通信新技术;《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联各成员国,根据电联的《组织法》和《宪章》共同制订的契约性法规。

各成员国共同遵守《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联促进世界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无线电波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反之,如果违反《无线电规则》开展无线电业务,受害最大的是违反者。

二.《无线电规则》基本内容当前使用的2001版《无线电规则》是电联在1998版《无线电规则》的基础上,引入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制定的最新规定,并重新编号后出版,是目前生效的最新版《无线电规则》。

《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

《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

《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最新版】目录1.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的概述2.规则的主要内容3.规则的实施及其影响正文【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的概述】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一项关于无线电通信的国际法规。

国际电信联盟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通信和电信业务。

该规则旨在确保无线电通信的顺畅、安全和可持续,为各国提供指导性的技术规范和行为准则。

【规则的主要内容】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频谱分配:规则详细规定了各类无线电业务所使用的频谱范围,并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对频谱进行合理分配。

2.通信技术要求:规则对各类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信号传输、接收灵敏度、干扰限制等方面。

3.频率共享与协调:规则要求各国在无线电通信中积极推进频率共享和协调,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4.无线电监测:规则要求各国建立完善的无线电监测系统,对无线电通信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通信安全。

5.卫星通信:规则对卫星通信系统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卫星轨道分配、通信功率控制等方面。

6.业余无线电:规则对业余无线电通信进行了专门规定,明确了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范围、条件和要求。

【规则的实施及其影响】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的实施对全球无线电通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规则的实施有助于各国在无线电通信方面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为规范,促进国际间无线电通信的顺畅和安全。

同时,规则对频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助于推动全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规则对业余无线电通信的专门规定也有助于培养无线电爱好者,推动无线电通信的普及和应用。

总之,2020 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对于维护全球无线电通信的稳定和安全、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确定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控制标准

如何确定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控制标准

如何确定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控制标准引言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范围内,无线电频率资源是有限的,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标准来确保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本文将从国际组织与标准、国家层面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技术创新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无线电频率的管理和控制标准。

一、国际组织与标准1.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信联盟是全球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织。

ITU制定了《无线电规则》,其中包含了无线电频率的分配、使用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协调和管理各国的无线电频率资源。

ITU还定期召开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并委派无线电委员会负责频率管理和控制等工作。

2.无线电频率的国际标准除了ITU制定的规则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机构在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与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相关的国际标准,如无线电频率的测量方法、信号评估等。

此外,其他组织如国际电子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等也都有相应的标准和指南。

二、国家层面的管理和控制措施1.频谱政策与规划各国在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中,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频谱政策与规划。

这些政策和规划指导着一个国家的频谱资源分配、使用和监控等工作。

例如,某国可以根据不同的无线电需求和公共利益,将频谱分配给广播、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各个业务。

2.频率分配与授权频率分配与授权是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的核心环节。

各国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分配和授权工作。

频率分配根据各种技术和服务要求,将频谱资源分配给不同的无线电业务。

频率授权则是对使用频率的具体授权,确保各个业务在使用中不会相互干扰。

3.频率监测与干扰处理频率监测和干扰处理是无线电频率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环节。

各国通常会建立频率监测系统,对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如果发现频率使用冲突或干扰现象,相应的措施需要及时采取,确保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体系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体系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电信机构,国际电信联盟不仅有各司其职、权责明晰的下属机构,还通过制定规则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全球无线电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体系文/ 蒋晨晖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国际电联”,英语简称“I T U ”)是联合国的一个重要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长的一个国际组织。

由于新的无线电业务发展迅速,移动通信和未来无线电技术大受欢迎,因此,人们对无线电频谱的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

国际电联通过制定相关规则体系,努力促成技术、业务协议的订立和无线电频谱、卫星轨道位置等全球资源的划分,以创建可靠、不断演进且无缝的全球通信系统。

机构设置与职责国际电联是负责信息通信技术(ICT)事务的联合国主导机构,全球各国政府和私营部门通过该组织共商网络和电信业务发展大计。

其于1865年成立,并于1947年成为专门机构,拥有190多个成员国和700多个部门成员。

国际电联通过设立各电信管理部门和举办国际性会议,使全球无线电业务有序发展。

无线电通信部门根据国际电联《组织法》第1条规定,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特别要“保持和扩大国际电联所有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使用各种电信”。

ITU-R 部门集中负责国际电联的无线电通信工作,其目标是就空间和地面无线电通信业务以及日益广泛的无线电业务(包括极受欢迎的新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一致。

作为无线电领域的核心机构,I T U-R受命于国际电联成员,负责确定数量巨大、范围日广的无线电业务的技术特性和运营程序。

在制定涉及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标准(以“ITU-R建议书”的形式出现)方面,ITU-R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通信局。

作为无线电通信部门的执行机构,无线电通信局由一名选任的主任领导。

主任负责协调该部门的各项事务,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和管理人员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无线电通信局的工作内容有:为无线电通信大会、无线电通信全会和研究组(包括工作组和任务组在内)提供行政和技术支持;负责《无线电规则》和各种区域性协议条款的应用;记录并登记频率指配以及空间业务的轨道特性,同时充实和完善《国际频率登记总表》;就公平、有效、经济地使用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调查并帮助解决有害干扰的问题,为成员国提供建议和意见;负责协调由无线电通信部门拟定的通函、文件以及出版物的准备、编辑和分发工作;就国家频率管理和无线电通信提供技术信息和组织研讨会,并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上与电信发展局密切合作。

国际《无线电规则》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

国际《无线电规则》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

国际《无线电规则》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1. 介绍《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无线电通信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则,对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其中,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是《无线电规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全球范围内的广播业务频率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规定,为各国广播行业的有序发展和国际间的广播频率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的内容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频率范围:表格列出了各种广播业务的频率范围,包括中波广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等不同类型的广播业务频率范围。

(2)国际划分:表格中对各频段的国际划分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国际使用频段和国内使用频段,以及各国间协商确定的共同使用频段。

(3)频率规划:表格中对各种广播业务频率的规划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主要使用用途、频率范围、功率限制等相关参数。

(4)应用范围:表格中还对各种广播业务频率的具体应用范围进行了说明,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广播等不同的广播应用形式。

3. 国际无线电联盟对广播业务频率划分的重要意义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在国际无线电联盟的管理下得到制定和修订,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促进国际间的无线电通信合作: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为各国之间在广播频率的分配和使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依据,促进了各国在广播业务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2)保障广播业务的有序发展:通过对广播频率的规划和划分,可以避免频率的重叠和干扰,保障广播业务的有序发展和运行。

(3)维护广播业务的合法权益: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为广播业务的频率使用提供了合法的权益保障,防止其他业务对广播频率的侵占和干扰。

4. 《无线电规则》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的实际应用根据《无线电规则》中的广播业务频率划分表,各国在国内都会制定相应的广播频率规划和管理办法,以保障广播业务的正常运行。

也会根据国际的广播频率划分表,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播频率的协商和管理,确保各国的广播业务能够有效地协调和共享频谱资源。

第3章《无线电规则》03

第3章《无线电规则》03

第三章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介绍第三部分(3)92.2°E轨位在92.2°E轨位上只有我国使用,最近的是马来西亚在91.5°E上的一个波束。

该轨位有两个复合波束覆盖我国东北、华南和南海区域。

其中一个波束为东北波束,由黑龙江(CHN16800)和辽宁(CHN16600)复合,波束为CHNE-100,覆盖北京、天津、东北地区,频道号为1,3,5,7,9,11,13,15,17,19,21,23,采用左旋园极化。

另一个波束为东南、南海波束CHNF-100,由华北波束(CHN16100)、广东波束(CHN17900)、台湾波束(CHN17500)与南海波束(CHN18000)复合,覆盖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台湾、安徽、福建、海南及南海诸岛,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采用右旋园极化。

我国在东经92.2度轨位下行波束覆盖图(4)122°E轨位122°E为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区使用,在该轨位上还有美国托管的关岛、北亚里亚纳(小岛国)以及老挝。

香港波束(CHN19000)覆盖香港特区,频道号为1,3,5,7,9,11,3,15,17,19,21,23,采用右旋园极化。

澳门点波束覆盖澳门特区,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采用左旋园极化。

(5)我国4个轨位8个下行波束的覆盖情况如下1:我国在 62.0 E 、134 E 、 92.2 E 和122E 轨位下行波束的覆盖图2.我国规划的上行波束及频道中国4个规划轨位共有9个上行波束,除香港2个上行波束使用14GHz 频段外,其余7个波束均使用17GHz 频段,每个波束指配12个27MHz 带宽频道,共计96个频道。

(1)62°E 轨位该轨位的上行波束是两个大波束CHN15400和CHN15500,这两个波束有相同的测试点和波束特性。

第三章《无线电规则》

第三章《无线电规则》

第三章《无线电规则》————————————————————————————————作者:————————————————————————————————日期:第三章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介绍引言我们国内无线电管理工作有一系列的依据,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频率划分规定》等文件。

在国际上无线电业务如何管理?如何规范世界各国使用无线电设备和频率?如何使人类共同拥有的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位置—这一宝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处理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或地区间的无线电干扰?这些是《无线电规则》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一.《无线电规则》的地位国际电联的基本法—《组织法》第196款规定:在为无线电业务分配频率时,各国主管部门应该牢记,无线电频率和对地球静止卫星轨道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必须按照《无线电规则》的规定合理、经济、有效地使用,在考虑发展中国家和具有特定地理位置国家的特殊需要的同时,使各国或各国家集团可以公平地使用无线电频率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基于上述基本原则,自1947年Atlantic城大会以来,国际电联通过多次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简称WRC),特别是在1963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上引入空间无线电业务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在国际间管理各种无线电业务的规定,汇编成现行的《无线电规则》,《无线电规则》具有以下基本目标:1.促进公平地获得并合理地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2.保障有足够的频率用于遇险和安全目的,并确保不受有害干扰;3.协助防止与解决不同主管部门的无线电业务之间可能出现的有害干扰;4.促进无线电通信业务经济有效地运行;5.提供并在需要时规划无线电通信新技术;《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联各成员国,根据电联的《组织法》和《宪章》共同制订的契约性法规。

各成员国共同遵守《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联促进世界无线电管理,维护空中无线电波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反之,如果违反《无线电规则》开展无线电业务,受害最大的是违反者。

解读《无线电规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解读《无线电规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

解读《无线电规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4年第8期文/陆唯群无线电的发现以及无线电技术的日新月异,给地球村的人们带来了各种福利,但其发展环境仍不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唯有对无线电资源利用以及行业规范等“立规”,才能避免“混战”,引领无线电业务健康合理地发展。

本文对无线电行业的两部重要法规进行了详细解析。

无线电从发现到应用,历经了从科学探索到商业实践的短暂而迅猛发展的过程。

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无线电的服务。

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技术,在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制约性的障碍,比如信号干扰、频谱资源稀缺以及专有权等等问题。

为了规范各方在无线电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行为,明确其权利和义务,维护资源的有效、合理、安全利用,国际国内都对无线电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促进无线电行业有序成长。

《无线电规则》及其主要内容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信联盟用来管制无线电通信,调整各国在无线电管理活动中的相互关系,规范其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国际性无线电法规。

《无线电规则》附属于国际电信联盟组织法和公约,与其共同行使对整个电信的管理职能,并对联盟全体会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

《无线电规则》始制订于1903年,随着无线电通信的需要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经过几十次世界性无线电行政(通信)大会的修改和补充,《无线电规则》内容变得越来越详细和复杂。

最新版的《无线电规则》基于2012年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各项决定修订而成。

《无线电规则》的制定主要为了达成以下目标:一、促进公平地获得和合理地使用无线电频谱和地球静止卫星轨道资源;二、确保为遇险和安全目的提供的频率资源的可用性,并确保其不受干扰;三、协助防止与解决不同主管部门的无线电业务之间可能出现的有害干扰;四、促进所有无线电通信业务经济高效地运行;五、提供并在需要时管理新近应用的无线电通信新技术。

现行的《无线电规则》主要内容包括频率、频率指配与规划修改的协调、通知与登记、干扰、行政管理规定、关于业务和电台的规定等内容,共59条。

无线电基础选择题2

无线电基础选择题2

无线电基础选择题21、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有(A B C D)。

A、.地波B、天波C、空间波D、散射波2、为划分无线电频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位于第一区的国家有(ABCD)。

A、英国B、法国C、德国D、俄罗斯3、为划分无线电频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位于第二区的国家有(AD)。

A、美国B、英国C、俄罗斯D、加拿大37,为划分无线电频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位于第三区的国家有(ABCD)。

A、中国B、印度C、日本D、澳大利亚4、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凡在同一地点设置的寻呼发射基站,各发射天线间的水平距离以及发射天线中心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分别不得小于(C)。

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应当加装单或滤波器。

A、8m,6mB、5m,6mC、250m,9m5、GB 6364-8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中规C、TDD/TDMA,TDD/TDMA,FDD/CDMA10、PHS系统使用的频率是______,与3G的频段____矛盾,在今后开展3G业务时,PHS系统____退出所使用的频率。

答案:(B)A、1900MHz – 1915MHz,没有,不必B、1900MHz – 1920MHz,有,必须C、1895MHz – 1918MHz,有,必须11、在串联谐振电路里,谐振角频率为(A)。

A、W0 = 1/(LC)1/2B、W0 = 1/LCC、W0 = 1/2 π(LC)1/2D、W0 = 1/2 πLC12、用频谱分析仪来检测信号发生器的相对谐波含量时,应注意调节频谱分析仪的输入衰减器使其输入信号工作在它的(B)。

否则,将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

A、最大输入电平B、最佳输入电平C、最小输入电平13、就测量方法的分类而言,用频谱仪等选频设备分别测出基波及各次谐波再计算出失真度的方法是一种(B)法。

A、直接测量B、间接测量C、组合测量D、比对测量14、分析表明,方波是由无穷多个( A)谐波所组成。

国际无线电规则2023

国际无线电规则2023

国际无线电规则2023
国际无线电规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和管理的,旨在
规范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

截至目前,最新的国际无线电规则
是2012年发布的《国际无线电规则》(Radio Regulations),而2023年的国际无线电规则尚未发布。

然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惯例,他们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以修订和更新《国际无线电规则》。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期待2023年世界无线
电通信大会将会对《国际无线电规则》进行修订。

在新规则发布之前,我们无法准确得知具体的变化和更新内容。

在等待新规则发布之前,我们可以期待一些可能的变化和趋势。

例如,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领域可能会出现新的频段
分配、频率使用规定和技术标准。

此外,全球范围内对于无线电频
谱的管理和卫星通信的规定也可能会进行调整。

另外,随着5G技术
的推广和应用,国际无线电规则可能会涉及到对于5G频谱的规划和
管理。

除此之外,国际无线电规则的修订还可能涉及到国际卫星通信、射频识别技术、航空航天通信等领域的规定。

此外,对于无线电通
信中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规定也可能会得到更新和强化。

总之,尽管目前2023年的国际无线电规则尚未发布,但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的修订中看到关于新技术应用、频谱管理、国际卫星通信、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更新和调整。

随着国际电信联盟的不断努力和全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的国际无线电规则必将反映出当前和未来无线电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需求。

itu无线电规则

itu无线电规则

itu无线电规则ITU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和管理的一套国际无线电通信规则,旨在确保全球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和有效性。

这些规则适用于各种无线电通信服务,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航空和海事通信等。

ITU无线电规则的制定是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无线电频谱使用,避免因频谱争用而导致的干扰和混乱。

规则规定了无线电频谱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确保各国在频谱资源上的公平和合理利用。

ITU无线电规则规定了各种无线电服务的频段分配。

不同的无线电服务需要使用不同的频段进行通信,以避免互相干扰。

例如,移动通信服务通常使用特定的频段,而广播服务则使用另外的频段。

ITU 无线电规则规定了这些频段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确保各种无线电服务能够顺利运行。

ITU无线电规则规定了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技术要求。

为了保证无线电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各种无线电设备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

ITU无线电规则规定了这些标准,包括发射功率、频率稳定性、调制方式等方面。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可以确保无线电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ITU无线电规则还规定了无线电通信的协调和管理方式。

无线电频谱是有限资源,各国需要协调其使用,以避免互相干扰。

ITU无线电规则规定了各国之间的协商和协调机制,确保无线电通信的顺利进行。

例如,当两个国家的无线电通信服务需要使用同一频段时,它们需要进行协商,以避免互相干扰。

ITU无线电规则还涉及无线电通信的国际协议和标准。

为了促进全球无线电通信的互联互通,各国需要共同遵守一套国际协议和标准。

ITU无线电规则规定了这些协议和标准,包括国际无线电通信条约和技术规范等。

通过遵守这些协议和标准,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无缝通信。

ITU无线电规则是全球无线电通信的基础,它确保了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规定无线电频谱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ITU 无线电规则促进了全球无线电通信的协调和互联互通。

各国需要共同遵守这些规则,以确保无线电通信的顺利进行。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我有个好朋友叫小李,这家伙可是个无线电爱好者。

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跟我说:“兄弟,今天带你去个超酷的地方,保准让你大开眼界。

”我这人就喜欢新鲜事儿,二话不说就跟着他去了。

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山坡上,那里已经有一群人在摆弄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设备。

小李兴奋地跟我介绍:“这些可都是无线电设备,通过它们,我们能跟很远的地方的人联系呢。

”我好奇地看着那些设备,上面一堆按钮和天线,感觉就像来到了科幻电影里的场景。

这时候,有个大哥走过来,他看起来特别有经验的样子。

他笑着问小李:“小李啊,你这朋友是新来的吧?”小李赶紧点头说:“是啊,大哥,他对这还不太懂呢。

”大哥就转向我,开始给我讲起了无线电的一些基本规则。

突然,设备里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然后一个声音模模糊糊地传出来:“喂,小李,是你吗?”小李兴奋地大叫:“哈哈,是我是我。

”然后他就开始和他朋友聊起来,什么最近发现了新的无线电设备啦,哪里有好玩的无线电活动啦。

我在旁边听着,感觉他们就像两个探险家在分享自己的冒险经历。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是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管理全球通信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

ITU的无线电规则,也称为《无线电规则》,是全球无线电通信领域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之一。

《无线电规则》是ITU制定的一部关于无线电通信管理和无线电频、道和通信条件等方面的准则。

它对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无线电通信相关的规则和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确保无线电通信的安全、高效和互联互通。

一、《无线电规则》的制定背景和目的《无线电规则》是在1885年成立的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简称ITU-T)改名为ITU后逐步形成的。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国际间无线电通信的有序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通信协调。

《无线电规则》旨在保障各国的无线电通信自由,促进国际间信息的互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利合作,同时也为各国的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频谱资源。

二、《无线电规则》的主要内容《无线电规则》分为各种题号,包括有关频率、信号种类、电磁兼容性、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规定。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1.频率规定:《无线电规则》中对各类无线电通信的频率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各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能够互不干扰。

2.无线电波的使用:《无线电规则》对无线电波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避免频率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混乱。

3.无线电设备的标准和参数:《无线电规则》对各类无线电设备的技术参数、防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4.卫星通信规定:《无线电规则》对卫星通信进行了规范,包括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等的频率使用、轨道分配和准入规定等。

5.无线电干扰处理: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无线电规则》对无线电干扰的识别、监测和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方式。

《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

《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

《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是一项全球性的法规,旨在规范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使用和管理。

这些规则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无线电通信领域。

本文将介绍《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背景介绍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资源,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一系列的无线电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则和标准不仅涉及到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使用,还涉及到无线电设备的生产和测试等方面。

二、详细内容《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管理和使用规则中规定了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使用和管理,包括频谱的分配、卫星轨道的协调和频率的许可等方面。

这些规则确保了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了频谱和轨道的冲突和浪费。

1.无线电设备的生产和测试规则中规定了无线电设备的生产和测试标准,包括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和合格标准等方面。

这些标准确保了无线电设备的性能和质量,保证了无线电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空间活动的管理规则中规定了空间活动的管理,包括卫星网络的注册、空间物体的追踪和管理等方面。

这些规定有助于保障空间活动的安全和有效管理,防止空间物体对地面通信系统的干扰和威胁。

三、相关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在加速5G网络的建设和应用。

然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无线电频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各国都在加强无线电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例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发布了新的无线电规则,加强对5G技术的管理和支持。

这些新的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障5G技术的顺利发展和应用。

四、个人观点《2020年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是全球性的法规,对于规范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的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电规则》及其航海保障相关条款百年沿革(下)

《无线电规则》及其航海保障相关条款百年沿革(下)

1959年12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第一次对《无线电规则》作了全面修改,发布了《无线电规则(1959)》。

新版规则增加了单工操作、双工操作、半双工操作、特征频率、参照频率、电功率、港埠管制业务、安全业务、太空业务、对流层散射、电离层散射等术语和概念解释;将发射种类中的辅助特征调整为:双边带(无)、减载波单边带(A)、全载波单边带(H)、抑制载波单边带(L)、双独立边带(B )、残留边带(C )、脉冲幅度调制(D )、脉冲编码调制(E)、脉冲宽度调制(F)、脉冲相位调制(G )共10种;将国际频率分配总表上限扩展至40 GHz;规定14-19.95 kHz频段用于固定业务和水上移动通信业务;19.95-20.05 kHz 用于标准频率业务;20.05-70 kHz用于固定业务和水上移动通信业务;70-160 kHz用于固定业务、无线电助航业务和水上移动通信业务;143 kHz为90-160 kHz频段水上移动通信业务的国际呼叫频率;当500 kHz正在用于遇险通信时,船舶电台可使用512 kHz作为补充呼叫频率;保持4 000-23 000 kHz间水上移动业务频段规划不变,为无线电报、双边带无线电话、单边带无线电话、宽频电报、传真、特别传输系统等水上移动通信业务规划国际呼叫频率和工作频率;156.80 MHz为水上移动无线电话业务国际安全与呼叫频率;各国通信管理机构应将156.025-157.425 MHz、160.625-160.975 MHz和161.475-162.025 MHz各频段频率优先指配给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海岸电台无线电报平均发射功率在4 MHz和6 MHz频段不得大于5 kW,在8 MHz频段不得大于10 kW,在12 MHz、16 MHz和22 MHz各频段不得大于15 kW;水上移动无线电通信优先级按从高到低顺序改分为:遇险呼叫与通信、紧急通信、安全通信、无线电测向通信、安全动态通信、船舶动态及气象观测通信、政务电报、请求优先的政务通信、一般业务通信、其他通信,共10个级别;各缔约国气象机构同意共同拟定播发程序,并利用位置最优的电台为相应区域服务;确定国际频率登记委员会内部规则及国际频率总登记表内频率的通知、审查和记录规程。

《无线电规则》及其航海保障相关条款百年沿革(上)

《无线电规则》及其航海保障相关条款百年沿革(上)

《无线电规则》现为《国际电信联盟公约》附则之一,是各成员国共同协商制订并承诺遵守的,由国际电信联盟颁布实施的世界无线电频谱规划及频率指配管理、无线电台站管理、无线电设备管理、无线电干扰及防治管理的国际法规,至今已有115年历史。

1837年9月,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有线电报机,并传送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由此开启人类“电信”发展的历史。

1865年3月1日,世界首届国际电报大会在法国巴黎大厦召开,20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国际电报联盟(国际电信联盟前身)成立。

5月17日,大会通过并签署了世界首部《国际电报公约(1865,巴黎)》,确定了国际有线电报通信业务规则,将德国作家和音乐家盖克发明的编码体制规定作为有线电报国际通用电码,定名为国际莫尔斯电码,莫尔斯有线电报由此成为世界首项国际电信业务。

1868年,首届国际电报联盟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将总部定在波恩。

1885年,国际电报联盟开始负责起草并管理国际电话通信业务规则。

1899年3月,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成功实现跨越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通信,标志着无线电技术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此后,各国商船和军舰相继安装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技术在水上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1903年8月,国际电报联盟在柏林召开预备无线电会议,研究探讨无线电报国际通信规则等问题,编制了无线电报业务规则草案24条,以待后续会议审核。

1906年,世界首届国际无线电报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27个国家派代表出席。

同年11月3日,大会通过并签署了世界首部《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06,柏林)》及其附则,此即《无线电规则》的前身。

该公约首次提出海岸电台、船舶电台等术语和概念解释,规定装设无线电台必须首先获得各缔约国政府颁发的执照,各国间应相互通报本国无线电台名称及其详细信息;无线电报只能用于船舶电台与海岸电台间的公众通信;海岸电台应通过专用线路接入陆地有线电报系统;任何电台不得干扰其他电台正常工作;所有无线电台应绝对优先处置船舶遇险呼叫,并按船舶要求采取必要行动;无线电报资费包括海岸费、船舶费和线路费三部分,按字收费;依循《国际电报公约》原则,将无线电报分为国际电报、服务电报和私人电报三类,对缔约国政府电报实行免费;设立国际电报部(The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telegraphs)负责搜集、整理、出版与无线电报相关信息,审查公约或规则修改建议,发布被采纳修正案等事宜。

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修订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修订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修订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佚名【期刊名称】《China Standardization》【年(卷),期】2024()1【摘要】Member stat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agreed on revisions to the global treaty governing the use of th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both on Earth and in space,at the close of the 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23(WRC-23)on December 15 in Dubai,United Arab Emirates.The agreement on updates to the Radio Regulations identifies new spectrum resources to suppor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eepen global connectivity,increase access to and equitable use of space-based radio resources,and enhance safety at sea,in the air,and on land.【总页数】4页(P52-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相关文献】1.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对卫星业务规则的修订2.走向国际舞台参与规则制订——2015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中国代表团参会掠影3.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有效维护国家权益--近年来我国积极参加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4.我国代表团参加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顾问组第30次会议5.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委员会委员程建军:积极寻找最大公约数各国共同制定《无线电规则》很必要也很重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tu无线电规则

itu无线电规则

itu无线电规则ITU无线电规则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简称ITU)制定和管理的一套无线电通信规则。

该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全球无线电通信的有序运行,促进国际间的无线电频谱利用和协调。

本文将从ITU无线电规则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ITU无线电规则的背景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国际间对无线电频谱的管理和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协调各国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国际电信联盟于1906年成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无线电规则体系。

二、ITU无线电规则的目的ITU无线电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全球无线电通信的有序运行,促进国际间的无线电频谱利用和协调。

它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无线电通信的正常运行,避免干扰和冲突;促进国际间的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推动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三、ITU无线电规则的内容ITU无线电规则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频率分配:规定了不同无线电通信业务和服务的频率使用范围,确保各种通信系统之间的频率不会发生冲突。

2. 频率规划:根据不同的无线电通信需求和技术发展,制定了全球范围内的频率规划,以确保无线电频谱的有效利用。

3. 功率限制:规定了不同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系统的发射功率限制,以避免对其他通信系统造成干扰。

4. 业务分类:将无线电通信业务和服务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广播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无线电导航业务等,以便进行更精确的频率管理和协调。

5. 协调机制:建立了国际间的协调机制,包括频率协调会议和频率协调工作组等,以解决频率分配和利用中的冲突和争议。

四、ITU无线电规则的应用ITU无线电规则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无线电通信技术和应用,包括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导航定位、航空通信等。

各国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和业界组织在无线电频谱管理和无线电通信规划中,都需要遵循ITU无线电规则的规定和指导。

无线电规则

无线电规则

第三章国际电联《无线电规则》介绍
第二部分
(四)BSS规划中我国资源的基本情况
在现行规划中我国争取到了4个卫星轨位位置,每个轨位2个下行波束,每个波束12个27MHz带宽的频道,即共有96个27MHz带宽频道,具体情况如下:1.我国规划的下行波束及其频道
(1)62°E轨位
共用62°E轨位的是我国与阿尔巴尼亚(一个小波束),我国在该轨位的两个波束覆盖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西藏地区。

其中一个为西藏波束(CHN15500),覆盖西藏地区,频道号为1,3,5,7,9,11,13,17,19,21,23,采用左旋圆极化。

另一个为西南复合波束CHNA-100,由新疆波束(CHN15400)与甘青宁波束(CHN15600)组成,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24,采用右旋圆极化。

(2)134°E轨位
在134°E轨位上,我国与瑙鲁(南太平洋一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共用。

我国在该轨位上的两个波束覆盖我国中部地区。

其中一个为中南复合波束CHNC-100,由云南四川波束(CHN15700)与原中南波束(CHN15900)复合,覆盖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地区,频道号为1,3,5,7,9,11,13,15,17,19,21,23,采用左旋园极化。

另一个为华北波束(CHN15800),覆盖河北、山西、内蒙、陕西、河南地区,频道号为2,4,6,8,10,12,14,16,18,20,22,采用右旋园极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
联合国下设的专业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根据不同的用途将全世界所有无线电通信分为若干种业务,业余电台属于其中的”业余业务”。

 名词与定义
业余业务: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系指经正式批准的,对无线电技术有兴趣的人,其兴趣纯系个人爱好而不涉及谋取利润。

卫星业余业务:利用地球卫星上的空间电台,有着与业余业务相同用途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关于业余业务
如果有一个有关国家的主管部门正式通知反对这种无线电通信。

就应该禁止个别国家业余电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当允许在个别国家的业余电台之间传输的时候,应当使用明语,并限于传送有关试验方面技术性的和谈论个人特点的消息。

由于其不重要,求助于公众电信业务不是有道理的。

绝对禁止使用业余电台为第三者传送国际通信。

前面的规定,通过各有关国家主管部门的特别协议可以修改。

任何人请求领取使用业余电台设备执照,都应该证明他能够准确地用手发和用耳接收莫尔斯电码信号组成的电文。

但是,在专门使用30MHz以上频率的电台的情况下,有关主管部门可以不坚持这种要求。

各主管部门应该采取象鉴定这样一类的必要措施来验证希望使用业余电台设备的任何人员的操作和技术资格。

各业余电台的最大功率由有关主管部门考虑值机人员的技术资格和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