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
凡是借助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谋取可 共享利益的活动都属于广义的公共活动,包括 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改革和完善,宏观经济政 策的制定与实行,基础设施及公共工程的建设 与管理教育、国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活动。公共性危机是由公 共活动本身所带来的,这也决定了公共性的危 机只能通过公共活动领域自身的改革、转型 来解决。这就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重建 公共活动领域,使公共活动既有效率又不失其 应有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进而实现社会正义和 全面发展。
作为私人自治领域,现代‚公民社会‛是由 以产权交换为核心的市场体系、以公民意识发 展(包括伦理、道德、教育等)为使命的文化体 系及满足个人归属需要的生活体系网络式复合 而成的。在这一复合体中,市场经济系统是公民 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原则是 公民社会本质最根本的规定。显然,对中国这样 一个缺乏‚公民社会‛传统的国家来说,公民社 会的产生,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实践促动。广大国 民普遍具备完整的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和公民 资格是一个成熟的有自治能力的公民社会的必 要条件,但通过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以最大可能 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才是公民社会形成的必 要前提。
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 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其主 要包括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 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 公共场所秩序、群众生活秩序, 网络秩序等等。在当代社会,公 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各国法律中关于‚公共秩序‛的表 述:
大陆法系国家则分别用‚善良风俗‛、 ‚法律之目的‛或‚法律之基本原则‛、 ‚虽属与国家社会有重大关系之情事‛; 普通法系国家常用的是‚公共政策‛、 ‚特殊政策‛或‚法律秩序‛; 在我国的立法中,曾经表述为‚社会治 安‛、‚社会公德‛、‚社会秩序‛、 ‚优良风俗习惯‛、‚国家社会利益‛、 ‚法律的基本准则 ‛。1982年中国《 宪 法》、1986年中国《民法通则》和1991 年中国《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为中国的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 课件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 公共秩序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以来,人类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 手段有多种多样,其中道德和法 律是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领域 越扩大,公共秩序就越复杂,道 德和法律手段的作用就越突出。
教学重点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些 要素中,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 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 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 和谐相处的表现。
知识扩充:
和谐社会: 多元、宽容与秩序化
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 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 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 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 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转型期社会越轨的特征
首先,越轨的利益刚性显著
越轨的利益刚性是指越轨行为主体违规的 目的明确指向为自身获取利益。越轨主体的扩 张利益的冲动使其置社会规范于不顾。而且, 转型时期,更多的情况下,越轨行为是投机性的, 即越轨主体钻新旧体制的空子来谋取利益。对 此迪尔凯姆曾指出“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也自 然地使欲望迅速增长。繁荣愈盛,欲望愈烈。 就在传统约束失去权威的同时,渴望得到的报 酬越厚,刺激就越大” 。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知识扩展:
‚越轨‛、‚越狱‛与 ‚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违反 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 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 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相生相 伴。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或转型社 会中,越轨行为更是大量滋生,普 遍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
“公民社会”、“公共领域”、 “公民 风范”
“公民社会‛是计划经济共同体向市场社会 共同体转型之后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并列的 又一类带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系统。西方典型 意义的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或个人之间的 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 原则‛。除政治国家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等应 该纳入到‚公民社会‛的范围之中。它既包括 市场、自愿性组织、社团、私人领域、公共领 域、社会运动等结构性要素,也包括个人主义、 多元主义、公开性、开放性、参与性等价值性 要素。
1、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 及特征主要表现 2、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3、社会公德的特点与养成 4、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养成 5、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6、与大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几部 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尤其是 《治安管理处罚法》
教学难点
1、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及 特征主要表现。 2、为什么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3、为什么说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 律。 4、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共生活中主 要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
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风范‛被认为是维护 西方自由民主制度,促使其机构有效运作的最低限 度的要求。‚公民风范‛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 行为模式。爱德华· 希尔斯指出:“市民风范同时兼 具个人主义(individualistic)、 地区或集团性(parochial)、整体性(h olistic)三种特质。它关注整体的福祉或 较大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公民风范是个人 的自我意识被他的集体性自我意识部分取代时的 一种行为,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以及市民社会的机 构成为他集体性自我意识的对象‛。可见,公民风 范在本质上以公民社会的集体性自我意识为基础。
2、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 《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将北欧小国芬兰列为全球最具年度 竞争力国家,这是芬兰第三次名列 第一。作为一个气候寒冷、人口稀 少、资源贫乏的小国,其竞争力超 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 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公共环 境、高效的公共机构和完善的公共 秩序。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4、1995年,江苏县级城市张家港成 为全国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典 范。 2005年,张家港再次入选全国首批 文明城市,也是入选城市(区)中唯一一个 县级城市。在张家港,道路通畅,没有 占道经营的摊位、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和 乱七八糟的广告‚牛皮癣‛;公共场所 听不到污言秽语,看不到打架斗殴;街 道上没有痰迹、烟头、纸屑、垃圾。这 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 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 重要标识。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 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 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 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不仅带来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 大流动,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 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 共生活的重要性愈发凸现。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内在要求现代社会本 质上应该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 民社会‛与之相适应,因为‚公民社会‛的一个 突出特征,就是需要并在自身不断地创造着大规 模、深层次的气象万千的发达、健康、积极向上 的社会‚公共生活‛。 但事实上,在当代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结构的利 益交往格局所塑造的却是一种公民社会的私人生 活空间,这种私人生活空间虽然是自主的,在文化 伦理与价值观上却是不自足的,它需要组织和联 结,需要遵守普遍的外部规则,才能成为‚公共领 域‛,才能获得社会制度与伦理观念上的指导,也 只有这样,市场体系才能得到真正良性的扩展。

ຫໍສະໝຸດ Baidu
秩序是一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 式的社会固定形式,是人们的生产 关系和交往活动的必备条件。 社会关系总是表现为各种制度, 如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法律制度等。人们只有遵守这些制 度和规范,才能使社会生活表现出一 定的秩序。 ‚公共秩序‛一词具有多种涵义, 有时指一种法律状态,“1”有时则 指一种法律制度。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宽容的社会、 秩序化的社会。
多元社会是一个现代概念。一个社会只有经过充分 分化,社会不同集团之间能够彼此相互包容、平等相处, 才能称为一个多元社会。多元社会是一个非排他性的生 活世界。 多元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多样性,存在差异;不 可避免地存在矛盾、纷争、冲突。要承认、接受并且欣 赏差异,要调和矛盾,解决冲突,需要‚宽容‛精神。 容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容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 对于异己的观点表现出开放的心态,是宽容的基本特征。 维护真理,捍卫民主是宽容的底线原则。 要守住宽容的底线,必须有理性的社会秩序。任 何群体和个人都应当自觉地从公共利益的大局着眼,依 此构筑一个真正有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和谐社会。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 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 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 便无法正常运行。
列宁曾经说过,即使在阶级对抗 的社会里,也存在着‚数百年来人 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 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 活规则。‛[1]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 对公共生活秩序化的要求就越高。 [1] 《列宁选集》,第3卷,第247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为一个典型、完整意义上的公民社 会,必然具有下列四大特征: 社会结构的有机性、 社会行为的互动性、 社会要素的团体性、 社会生活的开放性。 而确保公民社会正常、稳定有序运行的, 是与上述特征相适应的五大人文价值及 其相应的制度架构,即个人自由、经济自 主、政治民主、国家法治、文化多元。
“公共领域‛的概念来自哈贝马斯,其 所指相当宽泛。尽管《公共领域的结 构转型》一书就像英译本副所标示的 那样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在 该书的序言中,哈贝马斯同样强调了另 外两种‚公共领域‛,即‚历史发展过 程中似乎遭到压制的平民公共领域‛ 和‚工业社会依靠赢得公民投票维持 的高度专制的公共领域‛。
其次,越轨主体的群体性
转型时期的集体越轨较之个人越轨明显。 一是行为主体规模大、人数多;二是主体中个人 行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暗示或激 励;三是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无论正反社会功能 都十分强烈。集体越轨可以分为有组织性和无 组织性的。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人类自身的条件决定了人类生活只 能是一种社会生活。社会所具有的基本 功能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分工和协 作的有序的场所。有序性及其所呈现的 秩序使个人活动得以可能,从而也使社会 生活得以可能。社会秩序对于社会中的 个人来说,具有普遍必然性。正是人的社 会性决定了秩序对人的必要性,秩序同物 质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一样,也是人类的 基本生存需要或利益要求。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 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知识扩充:
1、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政治‛ 2、‚公民社会‛、‚公共领 域‛、 ‚公民风范‛的概念
古希腊人把公共生活视为人所必须承当 的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这一认识在亚里士多德的 笔下表现得十分明显。他提出:“城邦为若干家 庭和[若干家庭所集成的]村坊的结合,由此结合, 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这些就是我 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这句话表达了 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政治普遍善的认识。在亚 里士多德看来,人们被整体地结合进由立法所规 定的城邦制度,人们只有组成城邦才能形成有意 义的生活,这样的制度必定是至善的。‚人天生 是个政治动物‛的表述是指,人(指自由成年男 性)从天性上来说是政治动物,人生而涉入政治 从而注定要过城邦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