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队伍内涵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1bdbe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8.png)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内在品质。
内涵发展强调的是学校的内部建设和提升,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规模扩张和硬件建设。
一、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评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内涵发展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德心。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体育素质,提供多样化的艺术和体育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支持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四、学校文化的塑造学校内涵发展还需要注重学校文化的塑造。
学校应建立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应注重传承和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校还应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体。
总之,学校内涵发展是一个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内在品质的过程。
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材。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dd350bb71fe910ef12df8f0.png)
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关于学校内涵式发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目前尚无确切定论。
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全面进步,是更注重人的发展,注重质量提升,注重管理精细,注重文化立校,注重特色和创新,注重可持续的学校发展模式和思路,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本质。
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学校的内涵发展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精心培养,都能成才,”的人才观;确立起“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最适合于他自己的发展”的教学发展观;确立起“以终身学习促进终身发展”的教师发展观,使它成为统领学校全面工作的行动纲领,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使学校的一切行为都能促进人的发展,包括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品位。
二、实施系统科学管理,构建科学管理系统工程学校管理是学校办学思想得以实现和一切办学举措得以落实的保证,要提高学校质量、提升教育品位,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
1.创新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效益,激发办学活力。
实施分管校长领导、年级组长负责的年级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年级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行政一班子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实现过程管理的精细化。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收费公示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形象,保证学校稳步健康发展,实现制度管理的规范化。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职业学校教学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52466a7e01f69e3143329454.png)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内涵是一个学校良性发展的内在力量,我校示范校建设以来一直把学校内涵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
一、强化队伍建设,永葆教师活力搭建平台开展教学竞赛提升教学素质(1)开展说专业说模块说课程说教学项目:“四说”竞赛活动强化教师对本专业认识增强,教师把握对本专业已有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把握与了解,更有利于教师实际,进行教材内容的改革。
(2)开展魅力课堂达标活动,让教师通过听、评、议等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鼓励教师努力进行课堂达标(3)开展课件展评,教师1 制定教师个人提升规划,开展浓学风、严教风,我的课堂我做主活动组织2 分四个学期完自己的发展提升,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色3开展教学交流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职业取长补短。
组织骨干教师去兄弟学校学习,如去平遥现代化职业技术学校等邀请教师举行教学竞赛,邀请深圳道宏教育专家来学校作报告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等,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师的内在动力。
二、规范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果(1)举行“三亮”工作即让教师亮能力向学生亮自己的专业作为,亮成绩(让学生亮自己的教学成绩)亮承诺,向学生承诺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技能。
通过三亮,让教师交给学生一份明白账: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2)构建技能达标体系,明确实训项目内容,建立学生实训项目达标评分表,同时对学生实训项目达标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考核,扎实开展实训教学(3)以实训教学竞赛为理念指导在每个实训项目结束时,通过竞赛方式检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同时对优秀学生进项表彰奖励,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4)强化质量检测建立质量检测中心,定期通过学生问卷、抽测、作品展评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6bde872a7f1922791788e8bc.png)
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尊敬的各位来宾、全体与会代表:今天很高兴有机会站在这里进行交流发言,这是我们土建学院向兄弟学院学习的很好机会,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自上次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土建学院积极引进高水平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努力进行社会调研,明确学科和专业建设目标,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严格学生管理,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专业的专业建设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一、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和专业研讨,明确专业定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在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如何使我们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我们认为,加强社会调研,了解我国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状况,掌握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熟悉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要求,是我们进行专业定位、明确专业特色,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基础。
为此,近几年来,我们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定期进行三方面的社会调研:一是到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学习,了解我国高校专业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二是了解国内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情况,目的是相互交流和学习,寻找自身的不足;三是选择社会基本建设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和毕业生就业较集中的企业,了解他们的业务工作情况和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要求。
在以上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每年都组织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建设研讨会,统一思想,明确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必须走特色建设、培养工程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道路,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增加我校毕业生对社会用人单位的吸引力,提高就业率。
所以,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土木工程专业突出培养学生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组织能力,建筑学专业突出培养学生社会一般工程建筑方案的创意能力和施工图设计能力。
以此作为我们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本专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进行就业和创业的基础。
多措并举强内涵,队伍建设显成效
![多措并举强内涵,队伍建设显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fcea8da8e518964bcf847ceb.png)
多措并举强内涵,队伍建设显成效作者:刘维成魏君君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20年第4期文 / 刘维成魏君君摘要: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多措并举强化队伍建设,多渠道促进教师成长,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多措并举队伍建设教师成长内涵发展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满足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工作,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娴熟的职业技能,胜任实习指导和传技带徒的“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
一、多渠道促教师业务成长1.以师德建设为主旨,让教师在感召中成长学校以师德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从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入手,做好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
先后修订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方案》《教师业务素质考核办法》《教师“五个一”工程实施办法》等制度,采取“评、聘、培、训、考、引”等方式,着力推进“蓝青工程、骨干工程、双师工程、名师工程”等建设。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教师具有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更有宽阔的胸襟,无私的情怀。
(1)通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为主要成员的中心理论组学习,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学校在教师中积极开展师德宣传活动,与明德传统文化学校合作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组织教师观看《老师》《老师您好》《一生只为一事来》等优秀师德教育影片;定期举办师德教育讲座、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
(3)开展丰富的师德建设活动,建立了由45名教师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慰问孤老、孤儿活动,社区义务送教,“文明交通行”等志愿活动,与海南乡中心校开展捐助共建活动,有10名教师志愿者与海南乡中心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把师德建设融入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4a7d9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69.png)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摘要: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关系到新型复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更与我国教育领域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因而针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应从教师高素质、专业化以及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从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完善方面,确保教师在进行自我能力提升、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充满热情与动力。
同时学校应在资源整合、按劳分配以及良性竞争方面做足功夫,以保证教师的参与兴趣。
关键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针对于教师层面的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这对于教师提升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机遇。
而各地学校在确保教师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改革时,更应当在学校教学制度建设完善、工资福利待遇分配倾向以及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为教师设计更加公平透明、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
同时在教师改革培训方面,应当把教师培训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标准进行有机统一,让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能够通过更多渠道来参与到学校的复合型教师培养计划之中。
一、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内涵建构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1.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提升我国教育整体实力的重要举措。
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方面坚持的原则之一,而对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面对外界复杂因素的干扰下其学习的专注力、创新力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而如何让教师利用好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打造活力高效科学教学课堂的关键步骤。
同时能够让教师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方面,带来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能够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配置,并能够把教师培养成教学水平高、专业素养强以及创新意识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奠定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年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b640c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d.png)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年规划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目标1.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全体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3.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具体措施1. 开展教师培训(1)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确保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组织在岗教师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业务竞赛,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1)引进优秀教育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3)实施“青蓝工程”,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制度(1)完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2)设立教师专业发展基金,支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3)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路径。
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深化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与反馈1. 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
2.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跟踪记录教师成长过程。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cd98f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3.png)
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育智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于以上认识,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强、学历层次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五年发展规划;为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实验课题,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论证,我们提出了“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验研究这一课题;为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促进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求;一、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主体思想、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使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和造就新型教师,结合我校校本实情,进行了积极的尝试;1、新教师培训,打好坚实基础为使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尽快地进入教学角色,我校对新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岗中指导;一是岗前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由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目的使教师快速进入角色,适应教学要求;岗前培训人员达到100%;二是岗中指导;新教师在承接教学任务的同时,与学科骨干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常规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使新教师一年进入角色,二年达到合格,三年进入骨干教师行列;教师中有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庞静、张艳梅、门海涛等教师率先进放区教学新秀行列;2、培训者培训,促进能力提升教学管理人员在自我提高的同时,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培训部举办的培训者培训;通过培训,掌握培训技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走进课改,并解决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月两次的校本培训,教师通过培训者的引领,掌握课改新动态,借鉴名校先进经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3、骨干教师培训,树立学习典型“十五”期间,我校被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有3 人,市级骨干教师8 人,区级骨干教师12人,均参加了培训,现已结业;"十一五"期间重新认定的新一轮省级骨干教师有1 人,市级10人,区级22人;这些骨干教师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对教师成长与发展起着领引作用;如送教下乡活动中的城乡教师同台献艺、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示范课走近新课改引路课等等;数学学科的李文娟被评省数学科教学能手、市学科带头人区级首届名师;关春霞被评为市教学新秀、区学科带头人、区第二届名师;语文学科的王海燕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率先列为高级研修班学阳天员;朱永丽、宋金莲、候红艳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郭小红、宣丽娟、宋玉杰、门海涛、赵丹这些骨干教师被优选为区名师班学员;4、教师岗位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在职教师岗位培训中,我校教师全员参加新一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通过培训,补充了教师本体性知识,丰富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使教师实践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以完善,条件知识得以进一步更新;在培训中,村小教师克服路途较远、严寒酷暑等困难参加学习多次受到好评;褚福莲等八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学员;5、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学科整合结合信息技术的进一步使用,我们从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潜力的四位青年教师承担教师计算机校本培训任务,他们善于钻研,进行自学自悟;一是参加市电教部举办的信息技术学科培训;二是由于各校设施配置不同,有的是借助WHNDOW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有的是用DOS操作系统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通过有效的教研互动,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势,使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也为其它学科信息技术进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骨干教师; 王江锋、初传军两位教师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杨兆明被评为市信息技术教学新秀,巴连余被评为电化教学优秀教辅人员;孟香君老师的课件“环境保护”荣获省课件制作一等奖;杨兆明老师的信息技术说课荣获市二等奖;6、学历提高培训,完善知识体系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提高学历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教师利用假期及时充电,进一步完善更新、知识结构,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构建教研培训体系,促进教师快速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立意高,视野广,观念新,力度大;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素质构建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健;我校遵循省、市、区课改实验工作要求,本着“自主实践、感悟体验”的培训理念,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位和”边实验、边研究、边学习、边总结的教研原则,采取了分层科培训、课题牵动、优化管理等具体措施,让教师在学习、实验、研究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1、结合课题研究,把常规与科研整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我校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创新学习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确立“十一五”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研促课改,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科研上,我们提出了“五个一”的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校科研课题,提出一个子课题小课题,设计一个实施方案,写出一份实施计划、上一节研究体验式公开课、发表一份高水平科研论文;结合小课题实验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举办教师全员性“优质课”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查找不足,修正自我;第二个月开展骨干教师“典型引路课”活动;第三个月实施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同志走进来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第四个月开展学期课堂教学"汇报课"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郭小红、门海涛老师在参加市学具课评比活动中所做的课荣获一等奖;宋金莲、候庆云两位教师参加市、区说课竞赛分获一、二等奖;教师荣获省、市、区教学设计奖32项,取得省、市优秀科研成果223项; 吴永军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十佳”教师,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省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二等奖、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一等奖殊荣;2、优化常规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常规上我们很抓了“四课”;“四课”是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备课包括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备课中我们提出:一是扩大备课阅读量,拓展信息来源,阅读相关资料;二是补充重组教材内容,使教师善于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三是提倡多学科、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学设计,提倡多学科教师合作备课;上课即40分钟时间的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1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探究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发展的精神需求;听课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每周互听课;评课指听课后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教学反思与教学设计这两个环节;3、结合自学自练,丰富教师内涵每学年开学初,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现状,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计划,目的是丰厚教育理论,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教学特色;一是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做到每天书写一板粉楷,每周写一篇钢楷,画一幅简笔画;二是强化教师学科基本功;做到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份教学体会,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三是提升教师文化品位;做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每周背诵古诗两首;教师结合自学自练,补充了自身知识缺陷,丰富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杜宏波、温慧鑫、吴永军、三位教师在市举办的音、体、美学科教师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受到好评;王秀艳老师在市、区举办的英语竞赛中荣获六项殊荣;孙波加省四城区体育研讨会论文获一等奖在大会上交流,所做的课受到好评;教师在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竞赛中都获得了成功体验;三、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形式,它的基本策略有自我反思、集体备课、互动研讨、案例学习、专题论坛和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是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改的关健;为此,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策略,依据我校校本实际,开展校本培训活动;1、自我反思—促进教师能力提高教师用批判、审视的眼光,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阶段,对教育问题的反省、思考,探索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与整理,从而促进自己观念转化,能力提升;要求教师每月写出一份教学反思,写出自己的行为记录学生分析、策略分析、亮点分析,得出经验的积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在这一活动中,青年教师进展很快;如郭春红、张兴波、寅丽娟等青年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集中反馈,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快速提高,今年有13人参加了市、区教学新秀、能手评比;2、集体备课—促进教师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主要突出交流与反思;程序是个人备课、集体议课、专人整理、反思修改;每学期中心校范围内举办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具体由教研组长负责按集体备课程序进行,备课结束后要向教导处进行汇报;为避免集体讨论和交流流于形式,中心校教学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在集体备课中认真准备,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的教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在这一活动中,受益最深的是村小教师,因为他们每学年只有一个班,平时没有机会与同学年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集体备课是同学年组共同研讨的最好时机;3、互动研讨—促进教师优势互补互动研讨是围绕典型课例进行的,突出教师参考的培训形式;环节:集体听课—分组讨论—大会交流—专家分析—总结评估等环节进行;互动研讨的重点是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互动研讨按不同的学科每两月开展一次,教师在互动研讨中,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内在潜力,使教师间经验得以互相借鉴;4、案例学习—促进教师经验积累为更好地开展案例学习,培训者注重收集典型案例,引导教师定期“讲述自己的故事”,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通过案例解读、课件演示、角色转换、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参训教师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培训者对案例要做全面、深刻和点评;即要把优点说够,要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鞭策;5、专题论坛—促进教师能力提高专题研讨的内容主要基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对于个性的问题由学年组间探究解决;对于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由教研组协调研究解决;这种专题性论坛促进教师围绕专题查阅大量资料,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通过调研访谈、同伴质疑,促进教师共同提高;6、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功效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课题研究中有意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教师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步骤是:问题—设想—尝试—总结—反思;提倡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确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校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开展的一种尝试性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通过反思修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修正;四、学习型团队建设再思考一校本培训,注重实效,以评促变培训思路:1、把校本培训做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2、科学规划今后五年校本培训规划与计划;3、在中心校范围内全面启动,抓点带面;4、抓住校本培训的关健环节,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具体做法:一是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和战略构想的原则下,指导和帮助教师确立自我提高计划;二是组织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活动,人人都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三是组织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四是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创新;五是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六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必备条件:一是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学校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三是要有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四是骨干教师和先进教育设施;五是建立培训管理的激励机制;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一是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敬请区教研室人员,来校进行调研,以促进我校拉近城乡距离,跟随时代发展需求;二是开展与名师互动活动送教下乡;通过观摩名师班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借鉴他人之长,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三是与区内学校开展校际间活动,下属分校能够与市内学校结成对子,帮扶弱势学校,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四是发展的有潜质的骨干教师与区内名师建立师徒关系,借名师效应,名师引领,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五是与市小学教研部经常性沟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使教研活动、师资培训向弱势学校、弱势群体倾斜;目的是快速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三激励机制,发挥潜质,创造机遇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充分用好教师30%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成绩突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在评优、晋级、提升给予优先考虑;一是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二是引导教师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三是鼓励教师勇挑重担,多做贡献;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四自我剖析,正确引导,营建氛围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领引教师快速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并依据学校实际,进行自我剖析,制定出有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氛围;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敏;收获,让自己更加充实;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团队建设承担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教师也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智慧、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经验走向科学与艺术,最终实现了教师发展质的飞跃;随着市区的南移,江南新区的建设,我校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建立有效教师培训导向、激励、保障机制,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给教师创设施展才华的机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篇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e6db6b08a1284ac85043d8.png)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篇(1)发挥教学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1.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引领作用,在学科骨干教师带动下进1步完善听评课制度,抓实教研组内说课、听课、评课工作,校内“交换课”赛课等活动常态化,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效,通过观摩、对照、分析、评价,真正实现课堂的优良高效。
2.以省市级各级各类评比展现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基本功比赛、骨干教师教学展现课等情势多样的教研系列活动,拓展交换空间,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力促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不断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通过展开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活动,以帮带学,增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4.坚持开放式办学,重视加强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兄弟学校及省内外教改名校的交换、合作,真正“请进来”“走出去”,有效借助外部资源和气力,拓宽老师们的眼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打造1流教师队伍。
(2)以集体备课、上课作为增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抓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
学校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以“导学案”为载体,以“交换课”为平台,扎实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充分利用每周1次的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老师们展开深度主题教研,抓实教研活动的每个环节,力求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每阶段活动有成果。
2.为进1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专门制定《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流程制定模板》,每周教研活动重点完成3大主题,即学案研讨、“交换课”研讨、中高考试题研讨。
通过扎实展开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最大限度地发掘集体智慧,有效增进备课与上课的1体化,增进了备课与教研的有机结合,教研活动不但是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样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3)强化教学进程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技能的突破口1.夯实基础,增进发展。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a2b2d89b9d528ea81c7796b.png)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升幼儿园的内涵发展【关键词】教师素质;培训;提升;幼儿园;发展一、师德为先打造教师团队1.把好教师的招聘关幼儿园为了广纳群贤,建立了有利于发掘、吸纳优秀教师的招聘考核制度。
设立专项师德考核项目:一是编制统一的考卷:例如: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教育行为的测试;二是教育案例分析;三是教师进班后考察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及教育行为。
2.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学习培训(1)阅读引领师德教育。
我们为教师的推荐多种类型的书籍:例《爱的小哲学》、《童年的秘密》、《萤火虫的光》等书籍为师德培训拓展了空间。
教师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既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也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教育观念。
(2)借助影像感悟师德教育。
利用电影、电视影像的效果,产生心灵的碰撞,感悟师德教育。
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春分化雨》、《看上去很美》等。
(3)主题学习下的师德培训。
每学期开学提出师德学习主题。
例“爱的故事”,开展的形式有美文分享、经典诵读、主题演讲、主题沙龙、主题摄影展等活动。
二、加强培训制度建设出台《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幼儿园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开园至今我们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职后学历进修,并制定了人性化的在职培训管理制度,给与进行与工作相关专业教师,享有适当的培训费及考试假期,不影响工资待遇视同正常上班。
所有这些,对教职工都能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量促使我们把幼儿园当成了自己的家和精神支柱。
四、制定不同层面培训计划,促教师专业成长1.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磨练青年教师教师的成长像幼儿一样,也需要积极的温暖的环境,使工作更有成效和更富创造力,使自己能继续学习和发展。
在组织教师对《指南》的学习中发现,针对不同教师要提出不同的发展方案和要求,使教师的培养就如同“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一样,让每位教师在其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
加强自身内涵发展,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关于当前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点滴建议
![加强自身内涵发展,促进专业化水平提高——关于当前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点滴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8c48ee7aeaad1f346933f24.png)
教 师成 长 过 程 应该 是 一 个 总 结 经 验 、 捉 问题 、 思 实 践 的研 究 捕 反
过程 ,是教师对 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 为以及 由此产生的结果进
行 审视 和 分 析 的过 程 。通 过 研 究 反 思 , 师 能 不 断更 新 观 念 、 教 改
善行 为、 提升水平 , 进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反思 ,
、
思 想 道德 内涵
首先 , 教师要 “ 爱教育 ”将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 改革开放 以来 , 经济 的大潮 冲击 着每一个 角落 , 五彩 缤纷 的社会 中 , 名利 金钱等 的诱惑很 多 , 作为一名合 格 的教 师要耐 得住寂 寞 , 坐得住 冷板凳 , 要有一种 “ 为伊 消得人憔悴 , 带渐 衣 宽终不悔” 的崇高 的教育境界 , 安贫乐教 , 兢兢业业 , 无私奉献 ,
劳乎?忠之 , 能勿诲乎?” 夏口尊说 :没有情感 , “ 没有爱 , 也就没 有教育 。” 别林斯基言 ,爱是鉴别教育 的尺度” 苏霍姆林斯基 “ ; 更是 “ 把整 个心灵献给孩 子” ……古 今 中外 的教育家们 教育思 想 有所不 同 , 教育风 格各有 千秋 , 有一点 是共 同的 , 就是 但 那 “ 的教 育 ” 教 师爱 学 生 是 搞好 教育 的 出发 点 ?所 以 , 师 应 把 爱 。 , 教 爱学生作为基本 的教育素质。教师爱学生就不会对后进 的孩子 置之不理 , 而是细心捕捉其 闪光点 , 助其发展 ; 教师爱学生就不
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 自主性 和创造性 ,而且还可 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 的愉悦 ,提升 自 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 品质 ,从而使教 师体会到 自己工作的价值 和生命的意义 。 我国很多知名的教育人士 , 如霍懋征 、 于漪 、 魏书 生等等 , 在教育教学 的过程 中, 都是很注重研究和反思 的 , 最终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先进的宝贵的教育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b4b4d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d.png)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离开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就失去了最可靠的支持。
因此,教师必须海纳百川,博学多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方法。
近年来,我校聚焦高效课堂,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以业务学习为前提,以教研教改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通过师徒结队、同伴互助、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评教赛讲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以业务学习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专业提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首先,学校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 123”理念,即围绕一个中心〔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狠抓三个提高〔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把“三个结合”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摘记笔记和撰写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学理论、强素质、练内功、精教艺;要求教师每天坚持“八个一点”学习一点、记录一点、体会一点、研究一点、实践一点、反思一点、改良一点、提高一点;倡导教师每学期坚持“六个一”学习活动,即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观看一堂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视频,每月阅读一份教育杂志,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学期精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优质教研论文。
其次、为教师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全体教师树立了“学习是生活、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和“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的理念,形成了“你在学、我在学、他在学”的学习氛围;大家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网络学,向专家学,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部分教师还参加了学历进修培训。
第三、用制度作保障,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研教改、教学质量纳入考核系列。
通过制度的完善,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产生了竞争机制,大家“坐下来学习,静下来反思,沉下去研究”,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升。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愿景 丰富学校内涵建设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愿景 丰富学校内涵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49724c1df111f18583d05af0.png)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愿景丰富学校内涵建设市六中杨杰我们走进新课程,经过“头脑风暴”的洗礼,深知学习,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是教师成长的途径,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师专业成长主要依靠校本培训,继续教育考核等集中的、共同的、共性的学习方式。
学校为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千方百计地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创设氛围,使教师固有的读书能力,读书习惯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自觉、自愿的发展自身专业的道路。
各个学校在发展剖析自我优势,想方设法谋求特色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这其中我以为“教师专业发展愿景”,对教师的自我发展定位与丰富学校内涵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强化学习型组织在共同成长中进步我认为每一个教师不断的学习——进步——发展是丰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丰富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学校在管理上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与专业引导。
由过去共同的、公共的构建学习型学校,转变为一个对学校对教师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的结果,教师个人在学校发展特色前提下,设计一般以三年为一周期的发展“愿景”规划,使学校内涵建设和教师个人专业有机结合共同和谐的发展,使教师个体发展成为丰富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集体的、合作的,有特色的学习氛围,由此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有效的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学习机制。
学校则以关注教师的成长需要为根本出发点,立足于满足教师各方面的发展需求,注重营造宽松自如的成长氛围,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将实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利于学校特色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强化学习型组织构建,主要对象是教龄在4-15年内的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最具有可塑性,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需要进一步提升他们专业成长的能力。
二、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定个人“愿景”内容,学校是每个教师学习进步成长发展的环境,学校的内涵建设越丰富,为教师提供的个人发展空间就越广阔。
学校的内涵建设,如:学校的管理的总体规划、教育教学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特色、教科研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等,对教师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设置“教师专业发展愿景”的相应内容,应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据相关资料,以及发展需要,从师德水平,教科研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对教师的“愿景”设置提出具体要求。
教育强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要求——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学术报告
![教育强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要求——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学术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25de7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c.png)
24研究教育强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与新要求——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学术报告张志勇 李婉颖 何赵颖 |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9月3日-4日,民进中央主办的“2023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助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论坛设置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数字素养”等5个具体议题。
21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和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透过专家学者的发言,笔者梳理了相关观点和思想,以期给学界带来启发。
深刻认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高质量教育离不开高质量教师。
今天,必须把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置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之下。
就这个话题,两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置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目标、当前我国人口变动趋势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队伍素养提出的新挑战之下进行综合考量。
二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高质量教师供给不足是我国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教育的全局性变革,既要重建教师教育新体系,又要创新教师培养新模式,还要探索教师治理新机制。
深刻认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内涵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个话题分享了思想和观点。
一是当前教师队伍出现的部分问题表现为师德师风问题,而实质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则是教师能力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授知识方面的素养和水平比较适应学生学习,但教师的整体育人能力、立德树人能力,却面临重大挑战。
二是阐述了“大先生”的由来,主张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助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这为人们认识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三是将具有完人境界、人文情怀、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大先生”,作为新时代教师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其现代性提升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标志。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281231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3.png)
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的措施我校现有教师17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15人,学历达标率100%。
都是小学高级职称,共有3名专职教师〔2名体育、1名音乐〕。
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创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环境,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
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
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开展。
我校屡次请区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每次教研活动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专家对课的精彩评析。
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
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开展。
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开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开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开展。
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3〕、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5f3af5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5.png)
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职业操守。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合作氛围。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学科交叉和深度合作,促进跨学科教学和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领,帮助他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七、加强对退休教师的关爱和引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fda5661b84ae45c3b358cd9.png)
从自我发展方面谈如何更好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要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主要是要解决教师如何做到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实现自我造就,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
从学校的层面讲,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地。
从教师个人的角度讲,教师个人的角度是主观因素,尤显重要。
教师要真正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还要靠自身不断努力,实现自我造就、自我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那么作为校长,怎样做才能带好一所学校呢?首要的就是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长引领给教师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使之成长成熟。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工作者,我也在常常思考:在现有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应当如何克服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激励教师通过个体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通过实践我认为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从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个层面进行管理和实践,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化发展,主要指教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应当通过不断的专业化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技能与专业道德,从而实现增进从师任教素质,成为一名称职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专业化”的概念中,应该是要求教师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熟练的教育技术,即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及教学能力的专业化。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的过程。
这个过程既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一定的理论,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二、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122df7b33687e21af45a9ac.png)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吴颖民:如何促进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健康地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七个化是什么?原创 2019-03-15 吴颖民未来教育家杂志编者按 2019 年 11 月 23 日,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800 余位专家和代表共商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面临着时代转型、教师专业化内涵发展的新需求。
如何理解与重构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如何让校本研修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双赢、教师培训者需要具备何种能力、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撬动教师培训与发展的支点?这些问题成为破解我国教师培训与发展事业难题的关键。
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教育学会领导、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齐鲁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起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吸纳多家高等院校、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院)等从事教师培训的专业单位以及个人,组建公益性、合作性的行业协作平台。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表示:联盟将以成就教师培训者的专业梦想为宗旨,致力于为教师培训1 / 12者创设相互学习、研讨的学术交流机会,共同探索教师培训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路径。
联盟性质:公益性的合作性、专业性教师培训行业协作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与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针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问题,整合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资源流通的机制,为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创造交流的机会,探索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与路径。
强化教师职业发展 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强化教师职业发展 促进学校内涵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05808a03bb68a98271fefa83.png)
s nfa c f rf s nl ee p et fecigs fadp tfradtem jr otn n e os o c i ete o1 i icne o si a dvl m n o t hn a us o r a net adm t d he a. gi op e o o a t n w h oc s h ta v h g
学 校根据 教育部 财政部 《 关于实 施高等学 校本 科 教 学质 量 与教 学改 革 工 程 的意见 》教 高 [07 1 ( 20 ] 号) 、教育 部 《 于进 一 步深 化本 科 教 学改 革 全 面 关 提 高 教学质 量 的若 干意 见》教 高 [0 7 ( 20 ]2号 ) 和 山东 省学 位 委 员 会 L东 省 教 育 厅 《 于 印 发 山东 L I 关 省 “ 教强 省 ”行 动计 划 的通 知 》 鲁学 位 [0 6 高 ( 20 ] 9号) 等文 件精神 及要 求 ,结合 我校 发展 需要 ,山
K e wor y ds: isiu in fhg rl a i ;ta hig saf rf s in e eo n t to so ihe e r ng e c n t f;p oe so ald v lpme t t n n
一
、
教师职 业发 展的意 义
则 是科学 研究 的基础 。
LI Z n —l U he g — n i
(h n o gUnv ri fFn n eJ Na 5 0 4 S a d n iest o i a c i n2 0 ) y 1
Ab t a t T a h n s f c n tu t n i t e a e fr i r vn e c ig q ai .T i a e l srt s h e e s y a d sr c : e c i g t o sr ci s h b s o mp o ig t a h n u l y h s p r i u t e t e n c s i n a o t p l a t
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781d162ea5e9856a5612602e.png)
、
一
作。 只有这样 , 教师才能在搭建 的平 台中成长 , 在少先 队辅导 、 班主任 、 教研组长 、 备课组 长 , 至学校 中层 甚 等重要 岗位 中不断成长 。 三、 制订发展 目标 , 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 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 向和激励作用 。明确 的 、 有价值 的 目标能诱发人 的动机 和行 为的产生 , 并指 引 人的活动方 向。 学校认识 到“ 只有教师会思考 了 , 能 才 教出会 思考 的学生 。 只有 教师会 制订 自己的发 展 目标 了, 才能引导学生制订 自己的学 习发展 目标 ” 学校指 。 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 长五年发展规划 , 让每一 位青年教师设计 自己的发展蓝 图 , 明确个人 的 发展 目标 , 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 , 有 个人成长 目标 。 教 师能结合 工作实 际 , 结合 学生发展 实 际 , 出适合 自 提 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 ,选择符合 自己的发展方 向。 学校要求在制订发展 目标 的基 础上 ,更要落实行 动 , 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 成长档 案。 档案的建设使 青年教 师 的成长积淀更加丰厚 , 现了青 年教师的教学 实践 体 过程 , 助于青年 教师 明确 自己的发展 方 向 , 有 形成 个 性 的教学风格和思想 , 为成长 为名师 打下坚实基础 。 四、 提升专业技能 , 加快 青年教 师成长 的速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对教师 的专业 化水 平也提出 了更高要求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 知识 、 有学 问的人 , 而且 是有道德 、 理想 、 有 有专业 追 求 的人 ; 不仅是 高起点 的人 , 而且是终身学 习 、 不断 自 我更新的人 。 因此 , 作为教师 , 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 时对 自己的专业 结构 、 育教学 技能 进行调 整 , 教 必须 在实践 中不 断学 习 、 究和反思 , 研 必须对 自己的知识 、 能力与经验进行 整合 。这是教 育发展 的时代需要 , 是 教师 自身发展 的需要 ,也是学 校生存和发展 的需要 。 学校非常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 技能。 1 . 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 研, 立足 于解决 实际问题 , 要求注重过程 , 注重 实实在 在 的成效 。在研 究课题 中, 学校把 申请 的大课 题具体 细化 为方便操 作 、 解决 实际 问题 的小课题 , 以切实 突 出课题研究 的有 效性 , 在行动 中解决 自己在教 育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强化队伍内涵建设
一、建设背景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是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现有在校生8100人,教职工454人,其中专任教师363人。
近年来,面对学校师资队伍“三多三少”的现状(教师总数多、青年教师多、文化课教师多,专业教师少、“双师型”教师少、品牌教师少),学校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着力强化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
二、建设思路
学校坚持“师德为本,师能为重”的建设理念;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强化实践、总体提升”的建设思路;将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的优秀教学团队,实现师资队伍专业化、“双师化”、信息化及品牌化,作为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管理干部三支团队;推动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四项改革,全力实施了“ 41245”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段式十二级、师资队伍建设的四项措施、五项工程)。
三、建设经验
1.四项措施
(1)立足基础,明确思路。
紧紧围绕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
能力、实习实训指导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明确队伍建设思路并全力推进落实。
(2)联系实际,规划方案。
注重顶层设计,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段式十二级教师专业生涯序列,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目标、有方向。
(3)完善机制,强化管理。
建立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到部门、具体责任人及具体任务。
完善了刚性管理、活性激励、柔性服务三类制度,强化教师管理,激发队伍活力。
(4)多途径打造品牌教师队伍。
通过引(引进优秀教师,充实骨干教师队伍)、聘(聘请职教专家、名师、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到校讲学授课)、送(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高层次专题培训、深入行业企业培训)、带(校内名师、学科带头人引领带动)、辅(教学评估督导组、专业部、学科中心、备课组开展课堂教学集体研讨和
指导)、培(邀请专业培训团队到校特训、开展校本培训)、赛(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等多渠道、多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综合能力。
2.五项工程
(1)师德建设工程。
面对大批初中没学好、高中上不了、就业年龄小的学生,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坚持“成人、成长、成才、成功”并重的教育原则,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为宗旨,将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
一是建立健全并落实了师德师风考核、学习教育、奖
惩和责任追究4项制度。
二是着重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出现问题的教师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选树“师德先进个人” “学生最满意教师” “最美教师”三类先进典型,鼓励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
四是开展事迹报告会、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表彰大会等多种师德教育活动,以活动带培训、促成长。
(2)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面对学校35岁以下教师占60%勺现状,学校重点对入校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加强指导培养,制定了“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培养规划,要求过好“三关”(班主任关、教学常规关、课程辅导关),上好“三课”(第一年入门课、第二年汇报课、第三年出徒课)。
同时开展了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教学基本功系列专题讲座、比赛,并大胆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高层次比赛,使其在实践竞技中得到综合提高,尽快脱颖而出。
近三年,学校共有近百名青年教师在各级教科研活动中获奖。
15人参加了国家、省级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教师风采、班主任素质大赛等,荣获2个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8个省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3)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学校将市级“四个一”工程与校内“名
师工程”相结合,通过出国研修、参与国培省培、外出参观学习、参加高层次培训、开展校本培训等形式,对骨干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培训,全力打造品牌教师。
(4)“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岗位
需求,因此,职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必须具备岗位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
针对发展需要,学校结合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
第二,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培训考试。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课题研究、行业企业技术服务、实训课程开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企业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训实习指导能力。
第四,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同时培训校内师资。
第五,制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教师通过企业挂职、中短期专业培训、现场实习指导、参与企业项目实战以及联合研发新技术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系统掌握业务流程,强化操作技能,并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第六,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办法》和《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办法》,在评职评先中向“双师型” 教师倾斜,在绩效考核中提高奖励系数,搭建双师名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平台。
对教师或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予以重奖。
(5)管理团队建设工程。
学校从思想引领入手,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各级各类管理专题培训,在行政例会上开展分享学习活动,强化学习意识,更新管理理念;借助专业培训团队对干部进行了
特训;出台干部综合评价办法和管理创新奖励办法,全方位提升干部
创新管理、策划规划、落实执行、督导监测和协调服务5项能力。
四、建设成果
1.教科研成果丰富
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58名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级专家、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科研标兵等;1000多人次在作课、说课、技能大赛等各类教学竞赛、技能比赛中获奖,特别是苏敏等6位教师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说课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河北省一等奖的突出成绩,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完成了26门优质核心课程、42本“岗学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培训系列读本、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岗位教学案例的开发,有3本教材在河北省中职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获奖,15项课题荣获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
2.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学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大幅提高。
390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20个团体一等奖、7个团体二等奖,个人荣获68金94银135铜。
3.示范作用更加凸显
百余名教师承担了省市级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督导、教育教学活动指导、规划教材编写、教师竞赛评委等任务;20余人在各级各类会
议上做经验发言;11人分别担任了市中心教研组主任和副主任教研员;还先后接待了120多所兄弟院校5000余人到校学习交流,在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骨干、示范、引领的作用。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永恒的课题,绝不可有一日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