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终极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用来表现、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量时,就执行着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

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

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

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这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

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1)扩大商品流通

2)节约现金流通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

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货币层次

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现金和存款都是货币,并根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给出了不同

层次的货币定义。

所谓狭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先进、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流通量商品价格需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流通中现金

0M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01M M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12M M L

M M +34=是广义货币。和被称为狭义货币,

和其中,3210M M M M 是指流动性资产。是最广义货币,其中的L M 4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

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货币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通速度)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一般情况下,货币存量大时,货币周转速度较慢;货币存量小时,货币周转速度较快。)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量看作是实现的交易总额,而把货币存量看作是某个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如果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就是金本位制度。用白银就是银本位。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铸币。

本位币的基本特征:本位币的基本特质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本位币的铸造和流通规定: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

2.本位币可以无限法偿。

3.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

4.可以自由输出入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辅币与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铸造辅币一般用不易磨损的铜、镍、铝等贱金属。辅币按照其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国家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有三个规定: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2.规定辅币有限法偿。

3.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四)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以及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其用途有三:①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②作为扩大和收缩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③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纸币制度下,准备金制度的主要作用只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其他两个作用已消失了。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信用的要素

1、信用的主体:盈余单位(债权人)、赤字单位(债务人)

2、信用的客体:实物(商业信用)、货币(银行信用)

3、信用的条件:期限、利率

4、信用的载体:信用工具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受企业生产周期的限制。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一、地位作用不同

二、规模及稳定性不同

三、商业信用的直接性、银行信用的广泛性

四、主体不同

五、标的物不同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了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0世纪以来,银行信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不断扩大。

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活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的金融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