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限元法杆件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有限单元法的形成
在寻找近似解法的过程中,工程师和数学家从两条不同的路 线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有限单元法的形成可以回顾到二十世纪50年代,它的形成直 接得益于土木结构分析中的矩阵位移法和在飞机结构分析中 所获得的成果。
6
• 1954-1955年,J.H.Argyris在航空工程杂志上发表了一组能量原理 和结构分析论文。 • 1956年,M..J.Turner, R.W.Clough, H.C.Martin, L.J.Topp在纽约 举行的航空学会年会上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将矩阵位移法推 广到求解平面应力问题。 • 1960年, R.W. Clough在他的名为“The finite element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元(Finite Element) 这一术语。 • 数学家们则发展了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包括有限差分方法,变分 原理和加权余量法。 • 在1963年前后,经过J. F. Besseling, R.J. Melosh, R.E. Jones, R.H. Gallaher, T.H.H. Pian(卞学磺)等许多人的工作,认识到有 限单元法就是变分原理中Ritz近似法的一种变形,发展了用各种不 同变分原理导出的有限元计算公式。 • 1965 年 O.C.Zienkiewicz 和 Y.K.Cheung (张佑启)发现只要能写 成变分形式的所有场问题,都可以用与固体力学有限单元法的相同 步骤求解。 • 1969 年 B.A.Szabo 和 G.C.Lee 指 出 可 以 用 加 权 余 量 法 特 别 是 Galerkin法,导出标准的有限元过程来求解非结构问题。
10
二、有限单元法基本步骤
(1) 待求解域离散化
(2) 选择插值函数 (3) 形成单元性质的矩阵方程 (4) 形成整体系统的矩阵方程
(5) 约束处理,求解系统方程
(6) 其它参数计算
11
工程问题有限单元法分析流程
12
三、有限元软件和工程实例 有限元软件
有限元软件包括专用的和通用的两大类。 专用有限元软件:桥梁博士Dr. Bridge;Midas等。 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Abaqus;Adina等
1.1.4 边界约束
这根梁3个单元、4个节点、8个自由度,8个方程联立。 5个未知位移分量,3个未知约束反力,共8个未知量, 方程组可以求解。 在未进行边界约束之前,梁的结构刚度方程无法求解, 因为结构还有刚体位移尚未消除。当梁具有足够的约束 时,可以求解该方程组,得出未知位移,进而求出梁的 内力和反力。
引言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有限单元法基本步骤
有限元软件和工程实例
有限元分析学习方法
1
一、有限单元法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有限单元法的概念
有限元:近似求解一般连续域问题的数值方法。 基本思想: 借助于数学和力学知识,利用计算机技术而解决
工程技术问题。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
13
工程实例
(a) 铲运机举升工况测试
(b) 铲运机工作装置插入工况有限元分析
WJD-1.5型电动铲运机
14
(a) KOMATSU液压挖掘机
(b) 某液压挖掘机动臂有限元分析
15
驾驶室受侧向力应力云图
接触问题结构件应力云图
16
液压管路速度场分布云图
磨片热应力云图
支架自由振动云图
17
有限元分析学习方法
21
1.1.2 单元弹性特征-单元刚度矩阵
先分析单个单元上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联系。
e单元i、j节点位移分别为 e单元i、j节点力分别为
e单元的节点位移是一个有4个分量的矢量 e单元的节点力也是一个有4个分量的矢量
22
在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情况下,e单元两段的节点力 {p}e和节点位移{δ}e之间有线性关系,用矩阵表示:
3
数学解释
把一个连续的齿形截面看成一个求解区域,将其剖分成许多三 角形子域,子域内的位移可用三角形各顶点的位移合理插值来 表示。 按原问题的控制方程(最小势能原理)和约束条件,可以解出各 节点的待定位移。对于其他的连续域问题,节点未知量还可以 是压力、温度和速度等物理量。
主要研究内容
近似的求解方法和应满足的条件
36
图示平面刚架26个单元,13个节 点,39个自由度。
如果刚架有n个节点,则有3n个自由度。 以{δ}表示平面刚架的全部节点位移,以{Q}表示平面刚架 的全部节点载荷,两者都具有3n个分量,用位移法分析此 刚架,首先要建立{δ} 与{Q}之间的联系。
37
1.2.2 单元刚阵(相对局部坐标)
平面刚架的每个单元两个节点,共6 个节点位移分量,即6个自由度,相 应有6个节点力分量。
4
发展历史
• 两类典型的工程问题
第一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有限个已知单元体的组合。例如,材料 力学中的连续梁、建筑结构框架和桁架结构。 第二类问题,通常可以建立它们应遵循的基本方程,即微分方程 和相应的边界条件。例如弹性力学问题,热传导问题,电磁场问 题等。
• 两类问题的对比
第一类问题称为离散结构问题。离散结构是可解的,但是求解复杂 的离散系统,要依靠计算机技术。 第二类问题称为连续体问题。可以建立描述连续体问题的基本方程 和边界条件,通常只能得到少数问题的解析解。对于许多实际 的工程问题,需要用近似算法求解。
33
单元刚阵和结构总刚阵均为对称矩阵。结构总刚阵为稀疏阵, 非零元素集中在主对角线附近。 一根梁划分为m个单元,n个节点,则结构分析矩阵位移法的 基本方程有2n个,结构的总刚度矩阵[K]为2n×2n的对称方阵, 是由m个单元刚度矩阵叠加而成。 单元刚阵元素反映出单元发生某种单位节点位移时,单元抵 抗这种变形的能力;结构总刚阵元素反映出结构发生某种单 位节点位移时,结构抵抗这种变形的能力。结构由单元组成, 34 因此,结构总刚阵就应该由单元刚阵叠加而成。
简记为: [k]e为e单元的刚度矩阵,简称单元刚阵。
23
单元刚阵[k]e中任一元素的物理意义
将梁单元的4项节点位移分量另记为u1、u2、u3和u4, 4项节点力分量另记为s1、s2、s3和s4。
当某一项位移分量ul为1,其余位移分量都为0时, 可得到一组节点力。 由功的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
24
A为杆件截面积,l为单元长度,E为弹性模量。
41
由此可得直杆单元轴向变形的刚度矩阵
把 与 合并,可得到平面刚架杆单元在局部坐标 系下的刚度方程。
简写为
42
平面刚架杆单元对局部坐标系的单元刚阵为 为6×6的 对称方阵,且弯曲变形和轴向变形两者间互不关联,两者 不耦合。写成分块形式如下:
43
单元刚阵子块
2
以直齿轮的一个齿为例,为分析其应力分 布,可先求出图中三角形各顶点位移,进 而求解三角形内的应力。三角形就是单元, 顶点就是节点。
物理解释
把一个连续的齿形截面分割成很多小三角形单元,单元之间在 节点处以铰链相连接,由单元组合而成的结构近似代替原连续 结构。 如果能合理求得各单元的弹性特性,可进而求出组合结构的弹 性特性。这样,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给定的载荷作用下, 就可以求出各节点的位移,从而求出各单元内的应力。
19
1.1 直梁
1.1.1 节点位移和节点载荷
一简单的变截面梁,作用有一个集中力Z和一个集中 力偶M,可简化为有3个单元和4个节点的计算模型。
按平截面假设,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截面的位移包 括截面中性轴处的挠度f和截面的转角θ,这两项位 移也就是节点处位移的两个分量。
20
任一节点处位移可用一个位移列阵表示 对应于节点位移,任一节点的载荷也可用一个载荷列 阵表示。 fi和Zi以向上为正, θi和Mi以逆时针为正(坐标轴正向)。 对于划分有n个节点的梁,一共有2n个节点位移分量 和2n个节点载荷分量,分别记为各有2n个分量的矢量 {δ}和{Q} 。非节点荷载要经过处理和转换到节点上去。 为解决直梁弯曲问题,可先求出在全部节点载荷{Q}作 用下引起的全部节点位移{δ},进而在求出单元内的位 移和内力。为此要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 是一个数, 是一个2×2的子矩阵,而0则为一个 行阵或列阵,各包含两个零元素。
44
1.2.3 单元刚阵的坐标转换
不同于直梁结构,刚架结构中不同的刚架单元可能不是共轴 线的,这样将会有多个不同的局部坐标系。为建立整个结构 的刚度矩阵,需要在一个共同的坐标系内建立平衡方程,从 而才能够叠加。因此,在局部坐标系内建立的刚架单元刚阵 应先经过相应的坐标转换,转到共同的坐标系内,才能叠加 起来组成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 xoy为统一直角坐标系,x’oy’为局部坐标系 i节点在局部坐标系中位移为 i节点在统一坐标系中位移为
28
每个矢量方程为两个代数方程,共4个方程,反映出 4个节点力分量和4个节点位移分量之间的弹性联系。
29
1.1.3 单元的集合与单元刚度矩阵的叠加
单元刚度方程 图示梁共3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如上的方程
30
以节点2为例,单元(1)和单元(2)在节点2处相连,梁有静变形时, 节点2上的受力应该是相互平衡的。
e单元长l,弹性模量E,截面惯性矩J 当u1=1,ui=0 (i=2、3、4)时,根据梁的变形公式(刘鸿文 材料力学,上册,p224)或矩阵位移法 李廉锟 Leabharlann Baidu构力学
-
可求出 由平衡条件
25
当u2=1,ui=0 (i=1、3、4)时,
26
类似的,可以求出单元刚阵中的其他元素,单元刚阵为
27
在有限元分析中,通常可将位移、力和刚阵按节点分块
7
• 我国学者的贡献
– 陈伯屏(结构矩阵方法) – 钱令希(余能原理) – 钱伟长(广义变分原理) – 胡海昌(广义变分原理) – 冯康(有限单元法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期,冯康等人在大型水坝应力计 算的基础上,独立于西方创造了有限元方法并最 早奠定其理论基础。--《数学辞海》第四卷
8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路
• 将连续体分割成有限个分区或单元 • 用标准方法对每个单元提出一个近似解 • 将所有单元按标准方法组合成一个与原有系统近似的系统。
9
有限单元法方程的三大类型(按其推导方法分):
(1) 直接刚度法(简称直接法): 根据单元的物理意义,建立有关场变量表示的单元 性质方程。 (2) 变分法 直接从求解泛函的极值问题入手,把泛函的极值问 题规划成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求其近似解的一种计算 方法。 (3) 加权余量法 直接从控制方程中得到有限单元法方程,是一种近 似解法。
为分析方便,采用如图局部坐标系, 沿杆轴为局部坐标轴x’,另一坐标 轴y’ 逆时针旋转90°垂直x’轴。
节点线位移为轴向位移Δ和横向挠度f,分别对应轴力T和 切力q,截面转角θ和弯矩m与直梁单元相同。
38
设任一单元e,两个节点为i、j,在局部坐标系内,6个节 点位移分量和6个节点力分量可用列阵表示。
称单元节点位移,
称单元节点力。
易知,在局部坐标系内,在小变形情况下,轴向位移Δ只 与轴力T有关,弯曲位移f、 θ只与弯曲力q、 m有关。因 此,可分别建立轴向变形与弯曲变形的单元刚度矩阵来 分析单元位移与受力的关系。
39
弯曲变形
和直梁
一样。
40
轴向变形 在弹性范围内,轴向变形和载荷成正比关系。
根据刚度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和直杆拉伸理论可求出 中的各元素, 当Δi=1, Δj=0时, 同理,
根据节点2的平衡条件,可得
简写为:
31
由连续性条件 节点3同理可得: 节点1、4只连接一个单元,节点载荷就等于节点力。
32
将上述4个式子合并可得:
简写为:
单元刚阵为4×4的方阵,在叠加成8×8的结构总刚阵时, 要把具有相同下标的刚阵元素或子矩阵相加在一起,因 此要把4×4的单元刚阵扩大成8×8的方阵。
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涉及力学原理、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几个方面,诸方面互相结合才能形成这一完整的分析方法。 对于不同的结构,采用的单元是不相同的,但各种单元的分析方 法又是一致的。掌握一种典型结构(如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 法,就可以举一反三,推广到各种结构。
18
第一章 杆件结构
1.1 直梁 1.2 平面刚架 1.3 空间杆结构
35
1.2 平面刚架
1.2.1 单元与节点
平面刚架在平面内承受载荷,并发生变形。当载荷都集中在 节点上时,可将每根杆件看成一个单元,各杆件的交点作为 节点。图示平面刚架26个单元,13个节点。 每个节点的位移有三项,水平位移u,铅垂位移v和截面转角θ。 节点位移列阵为:
相应每个节点的载荷也有三项,水平力X,铅垂力Y和力偶M。 节点载荷列阵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