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1.5分)下列叙述中一定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粮食酿酒C.活性炭净水D.氮气作保护气
2.(1.5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下列关于硝酸铵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含4种元素
B.氮元素化合价是+1价
C.氮、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4:3
D.氮肥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滥用
3.(1.5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加锌粒
B.
点燃另一酒精灯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4.(1.5分)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1.5分)下列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若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或抽油烟机
C.pH大于5.6的雨水为酸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
6.(1.5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B.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大于b
C.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至t2℃之间b的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7.(1.5分)梳理化学知识是学习化学的一个主要方法,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B.保护环境
利用熟石灰的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利用氧化铝薄膜的致密性防止铝被腐蚀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安全常识D.营养物质
进入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面粉加工厂要严禁明火
炒菜时,食用油着火要立即用水浇灭
缺钙易患坏血病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糖类和油脂可以提供能量
A.A B.B C.C D.D
8.(1.5分)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滤纸上可能含有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9.(1.5分)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NO3、NaCl、K2SO4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D.FeCl3、Na2SO4、KCl
10.(1.5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A.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分数)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11.(10分)(1)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②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
③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④实验F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12.(8分)一瓶无色液体A,含有NaCl、NaOH和Na2CO3中的两种:一包白色粉末B,含有CaO、Ca(OH)2和CaCO3中的两种.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A 和B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1)液体A中一定含有(填名称,下同),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2)写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类型能发生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填一种).
(3)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通常检验气体D的方法是.
(4)同学们分析发现:假设溶液A滴加适量,若滤液2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
13.(7分)有一种含碳酸钙的特殊纸张.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40g碎纸样品.分别在4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烧杯烧杯烧杯烧杯
加入样品的质量/g1*******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 1.76 2.64 2.64
(1)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1.5分)下列叙述中一定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粮食酿酒C.活性炭净水D.氮气作保护气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干冰升华、活性炭净水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解:A、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净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5分)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下列关于硝酸铵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含4种元素
B.氮元素化合价是+1价
C.氮、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4:3
D.氮肥硝酸铵能与碱性物质滥用
【分析】A、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硝酸铵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B、硝酸铵中,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故说法错误;
C、硝酸铵中氮、氢、氧原子个数比是2:4:3,故说法正确。
D、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加碱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产生,从而降低肥效,因此硝酸铵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铵态氮肥的性质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1.5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向试管中加锌粒
B.
点燃另一酒精灯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来分析即可;B、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C、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D、根据稀释浓硫酸时要“注酸入水”分析即可。
【解答】解:A、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
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故B错误;
C、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C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考查固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和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4.(1.5分)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D.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
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中反应类型.
【解答】解:A、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共四种物质,此说法正确。
B、图示中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此说法错误。
C、因为该反应中是三种化合物,一种单质,故此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5.(1.5分)下列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铝锭难被压缩,因为铝原子间没有间隙
B.若家中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或抽油烟机
C.pH大于5.6的雨水为酸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
【分析】A、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分析;
C、根据酸雨的pH小于5.6进行解答;
D、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铝锭难以压缩,不是铝原子之间没有间隔,而是说明铝原子之间的间隔较小;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爆炸的危险,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可能会引起爆炸,故做法错误;
C、酸雨的pH小于5.6,故说法错误;
D、煮沸会将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离子的转化为沉淀,降低水的硬度,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安全,无论在实验时,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切记安全第一.
6.(1.5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b的大
B.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大于b
C.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1℃至t2℃之间b的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大于b;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t1℃至t2℃之间b的曲线以下区域为a、b 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因为线下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大于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t1℃时,a、b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t1℃至t2℃之间b的曲线以下区域为a、b两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是正确的,因为线下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1.5分)梳理化学知识是学习化学的一个主要方法,下列正确的一组是()A.性质与用途B.保护环境
利用熟石灰的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利用氧化铝薄膜的致密性防止铝被腐蚀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安全常识D.营养物质
进入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
面粉加工厂要严禁明火
炒菜时,食用油着火要立即用水浇灭
缺钙易患坏血病
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糖类和油脂可以提供能量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解答;
C、根据化学安全知识解答;
D、根据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A、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利用熟石灰的碱性改良酸性土壤,正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正确;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利用氧化铝薄膜的致密性防止铝被腐蚀,正确;全部正确;
B、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正确;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正确;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污染空气,不正确;不全部正确;
C、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进入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正确;面粉加工厂要严禁明火,正确;炒菜时,食用油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不正确,不全部正确;
D、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错误;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构成,正确;糖类和油脂可以提供能量,正确;不全部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难度不大,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完成此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8.(1.5分)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滤纸上可能含有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氧化铜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解答】解: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生成的硫酸铜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硫酸的量不固定,不一定把铁和氧化铜全部反应掉,所以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铁的量不固定,所以无法确定与硫酸铜的反应程度,故滤纸上可能有铜,滤液中可能有硫酸铜,分析选项,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9.(1.5分)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HNO3、NaCl、K2SO4B.KCl、NaOH、CuSO4
C.BaCl2、NaOH、H2SO4D.FeCl3、Na2SO4、KCl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否生成水、气体或沉淀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并根据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来解答,则注意Cu2+、Fe3+等在溶液中都呈现出一定的颜色.
【解答】解:A、三种物质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且在水溶液中都是无色的,故A正确;
B、NaOH、CuSO4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B错误;
C、BaCl2、H2SO4能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C 错误;
D、FeCl3在水溶液中为黄色,得到的不是无色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学生应能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来理解物质能否共存,还应熟悉常见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颜色、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
10.(1.5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表示正确的图象是()
A.
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分数)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分析】A、根据酸溶液稀释pH的变化解答;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解答;
C、根据水中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解答;
D、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和反应的速率解答.
【解答】解:A、酸溶液加水稀释pH不会大于等于7,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开始时的pH应该是大于7,错误;
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锌反应的速率大,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化学实验与图象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25分)
11.(10分)(1)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图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100mL(选填“10mL”,“50mL”或“100mL”)量筒.
②指出图中的一处操作错误:称量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③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DACEB.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b酒精灯.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
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A C.
④实验F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红磷量不足.
【分析】(1)①量取液体时,选择量筒时要遵循:量程应该大于或等于量取的体积;
②称量时,左盘应该放被称量物,右盘应该放砝码;
③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取出药品进行称量,量取液体倒入烧杯中,再进行溶解;
(2)①根据仪器名称解答;
②根据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给固体加热装置解答;
③根据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解答;
④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五分之一,可从①红磷不足量;②装置的这气密性不好③装置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来分析.
【解答】解:(1)①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00g×10%=90g,则需要水的体积是90mL,因此应该选择100mL的量筒.
故填:100mL.
②图中操作上的错误是:称量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故填:称量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③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是:取出氢氧化钠,进行称量,再量取水,再把氢氧化钠和水转移到烧杯中,进行溶解.
故填:DACEB.
(2)①仪器a为铁架台;b为酒精灯;答案:铁架台;酒精灯;
②氯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发生装置是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答案:B;
2KClO32KCl+3O2↑.
③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大密度大;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答案:AC.
④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红磷中含有能燃烧生成其他气体的杂质.故答案为:①红磷量不足;
②装置气密性不好;③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2.(8分)一瓶无色液体A,含有NaCl、NaOH和Na2CO3中的两种:一包白色粉末B,含有CaO、Ca(OH)2和CaCO3中的两种.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A 和B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1)液体A中一定含有Na2CO3(填名称,下同),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CaCO3.
(2)写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类型能发生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填一种).
(3)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通常检验气体D的方法是将D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
(4)同学们分析发现:假设溶液A滴加适量,若滤液2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NaOH.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固体B中一定存在碳酸钙,固体C就是碳酸钙,滤液1中就只有氢氧化钙,液体A会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所以液体A 中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液2中含有氢氧化钠,无色液体A中含有两种物质,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滤液2中的溶质也有两种,只有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固体B中一定存在碳酸钙,固体C就是碳酸钙,滤液1中就只有氢氧化钙,液体A会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所以液体A 中一定存在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液2中含有氢氧化钠,无色液体A中含有两种物质,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滤液2中的溶质也有两种,只有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所以
(1)通过以上推断可知,液体A中一定含有Na2CO3,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CaCO3;
(2)所以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该反应类型能发生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3)气体D是一种常见的气体,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通常检验气体D的方法是将D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
(4)因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假设溶液A滴加适量,若滤液2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NaOH;
故答案为:
(1)Na2CO3,CaCO3.
(2)Na2CO3+Ca(OH)2═CaCO3↓+2NaOH,生成沉淀.
(3)H2O+CO2═H2CO3.将D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变浑浊,则证明为二氧化碳.(4)Na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
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3.(7分)有一种含碳酸钙的特殊纸张.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40g碎纸样品.分别在4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烧杯烧杯烧杯烧杯
加入样品的质量/g1*******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 1.76 2.64 2.64
(1)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3.36g.
【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烧杯中稀盐酸每增加10g,生成的气体就增加0.88g,则烧杯③中气体质量为2.64g,而烧杯④中的气体质量也是2.64g,则说明烧杯③中样品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2.64g代入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利用总质量守恒来计算溶液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样品质量一定时,盐酸的质量每增加10g,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就增加0.88g,由烧杯③和④中数据可知,烧杯③中恰好完全反应,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64g
x=6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60%
(2)根据总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6g+40g﹣2.64g=43.36g
答案: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0%
(2)43.36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准确把握信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