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家煌《怂恿》、《活鬼》、《隔壁人家》 乡土写实主义 蹇先艾《水葬》
许杰《惨雾》
台静农《地之子》 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郭沫若《牧羊哀话》、《残春》、《漂流三 部曲》、《行路难》 郁达夫《沉沦》、《银灰色的死》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陶晶孙《音乐会小曲》
浪漫抒情小说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
3、对比的手法 ① 环境——人物的对比 主人公居住的外部环境肮脏、丑陋和女主人公美好、 纯朴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凸现她的高尚品格,并以
之形成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②人物关系前后对比 男女主人公初遇时的审慎、戒备与后来两人的 相互关心、相互依恋形成对比,既自然流畅,符合 生活真实,又很好地制造了悬念,为故事情节的起 伏作了铺垫。
描写之中。
1、主客观结合 作品中,“我”的主观情感抒发,我和陈二妹的命
运及两人间情感关系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由各为
整体,共同构筑起作品的艺术世界。作品的人物形象 和思想感情,在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充 分表现。
2、第一人称叙述
人物形象和故事在“我”的视野中展开。
作者既借之融入强烈的感情,增添作品的抒情色 彩,又为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铺垫基础。故事从我而 出,我所见者、感者可充分展示,而不为我所见所感 者则留给读者去思索回味。所以,作品中人物的心潮 固然是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颇具曲折和幽婉,艺术 结构非常巧妙。
《春风沉醉的晚上》多少也带一点社会
主义的色彩。 ——— 郁达夫《忏余独白》
在郁达夫的创作史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 过渡性的作品。从主题上,他由早期的表现“性的苦闷”
转向表现“生的苦闷”;从题材上,由单一的知识分子
领域扩展到劳苦大众至整个社会;从艺术风格上,也开 始由感伤式的自剖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不久发表《阿Q正传》、《孤独者》等优秀作品。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 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 《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 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 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 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 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学术著作。
“我”和陈二妹的相互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 题。 陈二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对陈二妹的 感怀和珍惜,既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又表 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是
对于人间真情的一首颂歌。
在艺术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既继承 了郁达夫早期的感伤和抒情小说的特点,又 有新的发展:它不再是完全的情感的倾泄, 而是更为含蓄深沉,将强烈的情感寓于客观
《茑萝集》
《达夫游记等》
《郁达夫文集》 12卷本
《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一个小 说集,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的
白话短篇小说集。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
郁达夫小说是以真情实感胜人的,从抒
写私人的真切感受出发,把这种感受扩展为
具有社会意义的情感力量,这是他的一些优 秀小说的重要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百度文库的总结,
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 命运的探讨。
一、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 二、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酒楼上》、《孤独 者》、《伤逝》
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 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 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 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
三十年代,郁达夫对美国 友 人 史 沫 特 莱 说 过 : “ I’m not a fighter,but only a
writer ( 我不是一名战士 ,我
只是一个作家),”但事实证明, 郁达夫既是一个作家,也是一 个战士。
从强烈感伤的“自叙传”到沉静 淡泊的散文化 。
情节单纯 自然朴素 情感真挚
陈二妹
善良、真诚却弱小无助,被压在社会底层,承受着苦难和欺 凌。
她对于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十分痛恨,对于与她一样的受苦
人深为关切和同情。她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既凸现了她心灵的美 好,也客观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剧烈。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
对于社会中“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深刻同情,严正控诉了极度
不公平的社会。
郁达夫的小说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
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积极与消极,希望与失望,健康与病态,明
朗与晦暗紧紧胶着在一起。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受日本“私小
说”影响较大,作品不以情节见长,
疏于结构安排而擅长心理和情绪的宣
泄。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
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沉 沦》
巴金《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之《家》 沈从文《边城》、《阿黑小史》、《龙 朱》、《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京派小说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桥》 萧乾《篱下集》
社会背景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爆发,中国大地分为国
统区、沦陷区及解放区,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
批判现实主义
张天翼《华威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茅盾《腐蚀》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巴金《第四病室》、《寒夜》 黄谷柳《虾球传》
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他从
前也曾是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 但经过太多挫折,发现年轻时的梦想无一
实现,因而也就对一切都敷衍马虎,凡事
不经意起来。作者在吕纬甫身上寄寓了同 情和批判的双重情感态度。
既然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都是鲁迅 自己的经历,那么,鲁迅自己是吕纬 甫的主要模特儿,吕纬甫是鲁迅“事 实的自叙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疑 问的了。
代表作品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
王统照《沉思》、《微笑》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庐隐《一封信》、《或人的悲哀》 俞平伯《花匠》等 叶圣陶《隔膜》、《火灾》、《线下》、
人生派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王统照《春雨之夜》、《一叶》、《黄昏》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
王鲁彦《许是不至于罢》、《阿长贱骨头》
1、“看/被看” 《示众》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小说中的“我”外出旅行,回到了家 乡,到了S城,在物是人非的“一石居”
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 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 时,也在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鲁迅又是 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前与身后,都不能 避免寂寞的命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 迅,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 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还需要时间。
酒楼楼上,“我”巧遇了也是归乡的旧同
窗、旧同事吕纬甫。 在酒楼上,吕纬甫向“我”叙说了两
个让人伤感的小故事,一是为小弟弟迁坟,
一是为先前邻居的女儿顺姑送剪绒花。这 两个小故事和吕纬甫的故事相辅相成,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在酒楼上》塑造了辛亥革命后彷徨 乃至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吕纬甫 颓唐消沉,感到人生就像苍蝇绕圈:“停 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了一
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文化批判》等。
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
3、创作特点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 限。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 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 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 求”。后期发生分化,一些作家提倡 革命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呐喊》: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
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1930年1 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 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
《彷徨》: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
1、郁达夫与创造社
新文学开始之初,各种文学社团 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是成立较 早、影响较大的两个文学团体。郁达 夫是创造社的中坚力量。
2、创造社概况 创造社是文学研究会之后影响最大的 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成立, 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 仿吾、田汉等,都是当时在日的留学生,
叙述方法 —— “自叙传” 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 (“我”)与一名青年女工(陈二妹)间的交往故 事。
“我”
既自伤于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的无能为力,又充 满着对纯洁感情、善良人性的珍惜和向往。 社会的黑暗不公,是导致我贫穷没落以至愤世
嫉俗的根源。通过“我”的命运,作品表现出一定
的社会批判主题。
社会背景 :
由于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形成了以“左联” 为核心的左翼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和远离政治和 商业影响的京派文学。
长篇小说居多 茅盾《子夜》、《农村三部曲》、《林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家铺子》 叶圣陶《倪焕之》 民族化小说 主观抒情小说 老舍《猫城记》、《骆驼祥子》、《离 婚》、《月牙儿》、《断魂枪》
接受了欧洲的唯美主义、象征主
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
潮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 给创造社以影响。
从总体上说,创造社作家的创
作方法兼具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侧重表现自我,尊重作家个性,长 于抒情而不注重对客观生活做细致 的描摹。
在叙事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
称,作品有自叙传色彩。创造社较 早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一定意 义上可以说,它为我国现代派的发 展开了先河。
这篇小说描写一对为贫穷所困的男女,
主要要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意味,但也写出人
遇到纯洁的人,欲念会化除。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郁达夫通过它的细腻的艺术描写告诉人们,就在
那寒夜般的社会里,却有一股真诚的、互相关心、相
(胡尹强《破毁铁屋子的希望》)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
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 他又做了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叙述 者“我”与小说人物(吕纬甫与魏连 殳)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
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
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
互驳难的性质。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社会背景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期,几千年来被 奉为正统的旧秩序、道德观念被颠覆,新的秩序、观念 和道德标准尚未建立,“五四”思想启蒙者大多数以西 方文学作品及文艺学、哲学理论作为批判现存社会、探 询社会出路的武器。外国小说和理论的输入也促进了 “五四”新小说的发生、发展。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居多 问题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 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孙犁《荷花淀》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等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到南京求学, 1902年留学日本。1906年在东京开始文学 活动。在日本期间,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 在经历了从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 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 的独立思想。1909年回国。1918年后在北 京、厦门、广州等地任教。1927年后,在 上海从事文学活动。1936年10月19日病逝。
篇小说11篇。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 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故事新编》: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
作的小说8篇。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
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 和批判。
许杰《惨雾》
台静农《地之子》 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郭沫若《牧羊哀话》、《残春》、《漂流三 部曲》、《行路难》 郁达夫《沉沦》、《银灰色的死》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陶晶孙《音乐会小曲》
浪漫抒情小说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
3、对比的手法 ① 环境——人物的对比 主人公居住的外部环境肮脏、丑陋和女主人公美好、 纯朴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比,凸现她的高尚品格,并以
之形成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②人物关系前后对比 男女主人公初遇时的审慎、戒备与后来两人的 相互关心、相互依恋形成对比,既自然流畅,符合 生活真实,又很好地制造了悬念,为故事情节的起 伏作了铺垫。
描写之中。
1、主客观结合 作品中,“我”的主观情感抒发,我和陈二妹的命
运及两人间情感关系的客观描写,相互映衬,由各为
整体,共同构筑起作品的艺术世界。作品的人物形象 和思想感情,在这种主客观结合的艺术氛围中得到充 分表现。
2、第一人称叙述
人物形象和故事在“我”的视野中展开。
作者既借之融入强烈的感情,增添作品的抒情色 彩,又为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铺垫基础。故事从我而 出,我所见者、感者可充分展示,而不为我所见所感 者则留给读者去思索回味。所以,作品中人物的心潮 固然是波澜起伏,故事情节也颇具曲折和幽婉,艺术 结构非常巧妙。
《春风沉醉的晚上》多少也带一点社会
主义的色彩。 ——— 郁达夫《忏余独白》
在郁达夫的创作史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是一篇 过渡性的作品。从主题上,他由早期的表现“性的苦闷”
转向表现“生的苦闷”;从题材上,由单一的知识分子
领域扩展到劳苦大众至整个社会;从艺术风格上,也开 始由感伤式的自剖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1918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同年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不久发表《阿Q正传》、《孤独者》等优秀作品。 从190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人之历史》, 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热风》、 《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 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 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集外 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 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 拾遗》等16本杂文集和书信集《两地书》。此外, 还写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学术著作。
“我”和陈二妹的相互关系又进一步深化了作品主 题。 陈二妹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我”对陈二妹的 感怀和珍惜,既歌颂了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又表 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蕴,是
对于人间真情的一首颂歌。
在艺术上,《春风沉醉的晚上》既继承 了郁达夫早期的感伤和抒情小说的特点,又 有新的发展:它不再是完全的情感的倾泄, 而是更为含蓄深沉,将强烈的情感寓于客观
《茑萝集》
《达夫游记等》
《郁达夫文集》 12卷本
《沉沦》是郁达夫的第一个小 说集,也是新文学运动以来最早的
白话短篇小说集。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
郁达夫小说是以真情实感胜人的,从抒
写私人的真切感受出发,把这种感受扩展为
具有社会意义的情感力量,这是他的一些优 秀小说的重要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2、对辛亥革命经验教百度文库的总结,
以及对改造国民性问题的关注。 3、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 命运的探讨。
一、农民:《阿Q正传》、《祝福》、《风波》 二、知识分子:《孔乙己》、《故乡》、《在酒楼上》、《孤独 者》、《伤逝》
平常爱读美满的团圆,或惊奇的冒险,或英雄伟绩的,谁也不会愿意 读《呐喊》。那里面有的只是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你天天在屋子里在 街上遇见的人,你的亲戚,你的朋友,你自己。……然而鲁迅先生告诉我 们,偏是这些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人事里含有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张定璜,《鲁迅先生》,1925年
三十年代,郁达夫对美国 友 人 史 沫 特 莱 说 过 : “ I’m not a fighter,but only a
writer ( 我不是一名战士 ,我
只是一个作家),”但事实证明, 郁达夫既是一个作家,也是一 个战士。
从强烈感伤的“自叙传”到沉静 淡泊的散文化 。
情节单纯 自然朴素 情感真挚
陈二妹
善良、真诚却弱小无助,被压在社会底层,承受着苦难和欺 凌。
她对于剥削压迫她的资本家十分痛恨,对于与她一样的受苦
人深为关切和同情。她的情感和价值取向,既凸现了她心灵的美 好,也客观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剧烈。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达了
对于社会中“被欺凌与被侮辱者”的深刻同情,严正控诉了极度
不公平的社会。
郁达夫的小说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
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积极与消极,希望与失望,健康与病态,明
朗与晦暗紧紧胶着在一起。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受日本“私小
说”影响较大,作品不以情节见长,
疏于结构安排而擅长心理和情绪的宣
泄。充满感伤情调,笔调自然,语言
清新,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
《沉 沦》
巴金《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之《家》 沈从文《边城》、《阿黑小史》、《龙 朱》、《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京派小说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桥》 萧乾《篱下集》
社会背景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爆发,中国大地分为国
统区、沦陷区及解放区,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
批判现实主义
张天翼《华威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茅盾《腐蚀》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巴金《第四病室》、《寒夜》 黄谷柳《虾球传》
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他从
前也曾是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 但经过太多挫折,发现年轻时的梦想无一
实现,因而也就对一切都敷衍马虎,凡事
不经意起来。作者在吕纬甫身上寄寓了同 情和批判的双重情感态度。
既然小说中的主要情节都是鲁迅 自己的经历,那么,鲁迅自己是吕纬 甫的主要模特儿,吕纬甫是鲁迅“事 实的自叙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疑 问的了。
代表作品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
王统照《沉思》、《微笑》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庐隐《一封信》、《或人的悲哀》 俞平伯《花匠》等 叶圣陶《隔膜》、《火灾》、《线下》、
人生派小说
《潘先生在难中》
王统照《春雨之夜》、《一叶》、《黄昏》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
王鲁彦《许是不至于罢》、《阿长贱骨头》
1、“看/被看” 《示众》
“吃/被吃”的情节模式
《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祝福》、 《孔乙己》、《肥皂》、《长明灯》、《铸剑》
2、“归乡”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模式
《祝福》、《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
小说中的“我”外出旅行,回到了家 乡,到了S城,在物是人非的“一石居”
他与本世纪的所有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 与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发展的同 时,也在关注与思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对于他的时代与民族,鲁迅又是 超前的。他因此无论身前与身后,都不能 避免寂寞的命运。我们民族有幸拥有了鲁 迅,但要真正理解与消化他留给我们的丰 富的思想文化(文学)遗产,还需要时间。
酒楼楼上,“我”巧遇了也是归乡的旧同
窗、旧同事吕纬甫。 在酒楼上,吕纬甫向“我”叙说了两
个让人伤感的小故事,一是为小弟弟迁坟,
一是为先前邻居的女儿顺姑送剪绒花。这 两个小故事和吕纬甫的故事相辅相成,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在酒楼上》塑造了辛亥革命后彷徨 乃至没落的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吕纬甫 颓唐消沉,感到人生就像苍蝇绕圈:“停 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了一
先后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
《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
《文化批判》等。
1929年2月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
3、创作特点 创造社的文学活动以1925年为界 限。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 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 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 求”。后期发生分化,一些作家提倡 革命文学。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呐喊》: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
说14篇。1923年8月初版原收15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1930年1 月第13次印刷时,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后改 名为《补天》,收入《故事新编》)。
《彷徨》: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4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
1、郁达夫与创造社
新文学开始之初,各种文学社团 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是成立较 早、影响较大的两个文学团体。郁达 夫是创造社的中坚力量。
2、创造社概况 创造社是文学研究会之后影响最大的 一个文学社团,1921年6月在日本成立, 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 仿吾、田汉等,都是当时在日的留学生,
叙述方法 —— “自叙传” 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一位知识分子青年 (“我”)与一名青年女工(陈二妹)间的交往故 事。
“我”
既自伤于知识分子面对社会的无能为力,又充 满着对纯洁感情、善良人性的珍惜和向往。 社会的黑暗不公,是导致我贫穷没落以至愤世
嫉俗的根源。通过“我”的命运,作品表现出一定
的社会批判主题。
社会背景 :
由于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形成了以“左联” 为核心的左翼文学、商业化的海派文学和远离政治和 商业影响的京派文学。
长篇小说居多 茅盾《子夜》、《农村三部曲》、《林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家铺子》 叶圣陶《倪焕之》 民族化小说 主观抒情小说 老舍《猫城记》、《骆驼祥子》、《离 婚》、《月牙儿》、《断魂枪》
接受了欧洲的唯美主义、象征主
义、表现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思
潮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也 给创造社以影响。
从总体上说,创造社作家的创
作方法兼具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侧重表现自我,尊重作家个性,长 于抒情而不注重对客观生活做细致 的描摹。
在叙事方式上,多采用第一人
称,作品有自叙传色彩。创造社较 早接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一定意 义上可以说,它为我国现代派的发 展开了先河。
这篇小说描写一对为贫穷所困的男女,
主要要表达的是人道主义的意味,但也写出人
遇到纯洁的人,欲念会化除。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郁达夫通过它的细腻的艺术描写告诉人们,就在
那寒夜般的社会里,却有一股真诚的、互相关心、相
(胡尹强《破毁铁屋子的希望》)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
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 他又做了这样的尝试:小说中的叙述 者“我”与小说人物(吕纬甫与魏连 殳)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
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化,于是,全
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相
互驳难的性质。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社会背景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期,几千年来被 奉为正统的旧秩序、道德观念被颠覆,新的秩序、观念 和道德标准尚未建立,“五四”思想启蒙者大多数以西 方文学作品及文艺学、哲学理论作为批判现存社会、探 询社会出路的武器。外国小说和理论的输入也促进了 “五四”新小说的发生、发展。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居多 问题小说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 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孙犁《荷花淀》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等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到南京求学, 1902年留学日本。1906年在东京开始文学 活动。在日本期间,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 在经历了从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社会、思 想、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 的独立思想。1909年回国。1918年后在北 京、厦门、广州等地任教。1927年后,在 上海从事文学活动。1936年10月19日病逝。
篇小说11篇。鲁迅先生自己说,《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 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故事新编》: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2年至1935年间创
作的小说8篇。对神话、传说及历史“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古为今用,针砭流俗,讽刺世事。
1、对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 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