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美丽转身的精彩瞬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美丽转身的精彩瞬间

——由《慈母情深》所想起

奉化市尚田镇校王芙蓉

摘要:有的人说:“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学习的方法。”有的人说:“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两句话提醒我们该怎么样去上语文课。精读文本,把握训练点,设计有效练习,是我们上好语文课的根基。既让学生在语文课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先找准语言训练点,再“言意兼得”的训练设计,此乃就是所谓的“教语文”的课堂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本解读训练点言意兼得

茶余饭后就会翻阅《语文教学通讯》这本杂志,吴忠豪老师写的一句话:“语文课不是讲课文,而是应该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林春曹老师的“言意兼得”的阅读课教学理念。两者的教育理念我把它揉合在一起,在我的头脑中立刻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感触颇深。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平淡乏味,在沉闷的课堂气氛中,怎么就没有一丁点的精彩瞬间呢!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少精彩片段,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索然无味?因为我们的课堂天天重复着“老师个人秀”的舞台。教学语文课,只讲文章内容,不讲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只是自圆其说,没能让孩子们真正地参与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来,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跟随着。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自觉地做到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为什么不能把这个认识事物的规律,迁移到我们对文本的处理和把握上来呢!一句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应重讲内容轻教学习方法了。接下来,我就接着我们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结合《慈母情深》和“轻讲内容重教学习方法”以及“言意兼得”的处理文本策略,谈谈我的一些思考,愿跟大家商榷。

一、反复研读文本,寻找文本中所隐藏着的“训练点“

要说我们研修活动中搞得最火的课堂调研形式,那要算“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了。这个课堂教研模式的出现,给我们呈现了形式各样、精彩纷呈的课堂。此时,我思量着,谁的课堂呈现更合乎我们的口味呢?打个恰当的比方,我们就是一位服装设计师,手里拽着一块同样的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裁剪出各式各样的服装来。不过我们的要求高于设计师,不仅要裁得好看,让孩子们喜欢,而且还要有价值性。一块布从哪里开始裁,最恰当?这时,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一个要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开始入手,这样才能够裁得一件又好看又有价值性的衣服。那个最佳位置,就是我们反复研读文本后,要寻找的隐藏在文本中的一个切入点,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一定要仔细揣摩,慧眼识文,找到文本中的“训练点”,为设计一节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设计而牵好头。不是说,牵一字动全文嘛!那么我们在熟读文本后,该如何找到这个“训练点”呢?

1、寻找文本的主线,把文本中的“训练点”串联。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样的文章一定是编者精心挑选过的,不仅语言有特色,谋篇布局、情感体验都是有一定的特性,就看你是不是在研读的文本的时候,细心地发现隐藏着的奥秘。

(1)通过课题,寻找主线。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教学主线,我们不难看出就是以“情深”为主线,不管是文本中的某句话,某个段落或者某个有规律性的“……”的出现,不都是围绕“情深”来展开的吗?“情深”就是一条绳子,把以上这些训练点一一串联起来。例如:在此节课上,教师先用古诗《游子吟》来引出本课的课题。

片段:诗人的这首诗表达了母亲对自己孩子深深的爱,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有关这类文章《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点评:万事开头难!我们常常这么说。的确,我们要上好一节成功的教学课,课题恰到好处、水到渠成的引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就以《慈母情深》为例,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们确定的主线就是“情深”二字。这两字贯穿着课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和每一段文字。我们的最后定位在:通过研读描写母亲的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来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体会情深,不是简单地讲解内容就能感受,那么就要我们教师铺路引领他们去字里行间深切感受。教学情景的创设,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需要我们老师放飞思想,灵转玉手,去缔造能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的教学气场。虽然,我们的周老师带给孩子们一首描写母爱的古诗《游子吟》,表面上看确实跟本课的文章主题相紧扣,但是,在朗读古诗后,短短几分钟根本没有把孩子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唤醒,孩子们的情感没有得到共鸣。我认为,我们的引出课题部分不能简单的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为了引出文本的内容而准备。我们引出课题的资料,不仅为引出课题做铺垫,这是知识铺垫,同时我们缺少了情感的铺垫。有时一个恰到好处的相关资料,会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那么那我该如何抓住隐藏在课本中的情感体验来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呢?

幻灯出示一段有关母爱的感人片段,让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来。

A\出示课题《母爱情深》,读了课题有何感想?

B\深情地读一读课题。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请你说说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情深)

C\你能说一说有关情深的词语吗?(情深似海)谁能练习文章,说说谁对谁情深似海?

D\课文为了写出母亲对儿子的情深似海,母亲为儿子做了一件什么事?或者说课文中是什么让给我们见证了母亲的情深似海?

E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引出文本的片段设计,不仅让课堂的气氛得到了渲染,而且让学生为了学习文本,做好了情感铺垫。

(2 )通过文中的某个词、某一句话,寻找主线。

片段:让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做做批注,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母亲?

点评:在总结本篇课文讲述了母亲辛苦工作为了给我买一本《青年近卫军》的事。此时,周老师的提问是否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说,“同学们,通过文本的阅读,让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呢?文本中的哪些片段让你深深体会到的呢?让学生有一个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的反馈检查。接着就可以提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一个母亲呢?(再让学生去寻找描写母亲的句子,老师概括,作者是通过动作、语言和外貌来写母亲是一个对儿子十分疼爱的人。)这样写的好处有3点:1、我们在让孩子读通了文本后,应该让他们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不仅是对全文事件的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