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目录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籍目录的类型
一、古籍综合目录
综合目录就是以某地区、某时期、某类型所有的书籍为对象编制的目录。
根据目录编纂者及编目对象的不同,主要有国家藏书目录、史志、私人藏书目录、丛书目录、地方文献目录等。
1、国家藏书目录
又称官书目录或官修目录,即“官簿”,是由政府主持对当时尚存的国家藏书进行整理编制的目录。
中国古代的国家藏书目录有以下特点:
(1)著录的古籍全面而丰富,代表了当时国家的藏书水平。
(2)绝大多数采用了四部分类法,与魏晋以后国家藏书按四部陈列相一致。
(3)著录较为详细,多有小序、叙录。
重点掌握:《四库全书总目》
2、史志
史志,指的是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和有些朝代的《国史艺文志》一类目录以及某些政书中的目录。
史志大多由后代史官依靠某一时期所能见到的书籍目录,包括官修目录、私家目录以及其他文献资料编纂而成,所以并非严格的藏书目录。
但史志一直有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
史志可细分三类:正史原有史志叙录、后人补续正史史志和政书史志。
(1)正史原有史志叙录
《汉书·艺文志》1卷。
是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完整的目录。
《隋书·经籍志》4卷。
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并附有道录、佛录,成为六大部类,是现存最早的以四部分类的目录书。
体制承《汉志》,有总序、部序、类序和小注。
《旧唐书·经籍志》20卷和《新唐书·艺文志》4卷均删去了各类小序,但后者有小注,可补史传之阙。
《宋史·艺文志》8卷,开创了写当代史志目录的先河。
《明史·艺文志》4卷,开创史志记一代著述之例。
体例紊乱。
《清史·艺文志》4卷,仿《明史·艺文志》记一朝之著述。
全书严重脱漏,分类混乱。
(2)后人补续正史史志一览
见教材。
(3)政书史志
政书指各种《通志》与《通考》,其中史志有:
《通志·艺文略》8卷,宋郑樵撰。
《续通志·艺文略》8卷,清嵇璜等撰。
《皇朝通志·艺文略》8卷,清嵇璜等撰。
《文献通考·经籍考》76卷,元马端临撰。
《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明王圻撰。
《续文献通考·经籍考》58卷,清乾隆十二年敕编。
《皇朝文献通考·经籍考》28卷,清乾隆十二年敕编。
《续皇朝文献通考·经籍考》26卷,刘锦藻撰。
3、私人藏书目录
也叫私家目录,始见于南朝任昉。
宋代私家目录有了显著的发展,清代私家目录数量最多。
私人藏书目录所著录的多为撰者当时见存书籍,并且是撰者实见实录的,一般著录详细,多有提要,便于读书治学。
其所著录之书,也多能突破正统观念,多录异本,可补国家藏书目录与史志的不足。
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
(1)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3)尤袤:《遂初堂书目》
明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
(1)《古今书刻》上下编,周弘祖编。
(2)《澹生堂藏书目》14卷,祁承han4撰。
(3)《绛云楼书目》7卷,钱谦益撰。
清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
(1)《也是园藏书目》10卷,钱曾撰。
(2)《述古堂藏书目录》4卷,钱曾撰。
(3)《读书敏求记》4卷,钱曾撰。
是第一部研究版本的目录专著,也是第一部善本书目。
(4)《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1卷,毛扆撰。
(5)《士礼居藏书题跋记》6卷,《续编》5卷,黄丕烈撰。
(6)《荛圃藏书题识》10卷,《续录》4卷,《再续录》3卷,黄丕烈撰。
此外还有孙星衍、周中孚、陆心源等人的藏书目录。
4、地方文献目录
是以某一地区有关的书籍为对象而编制成的目录,包括方志中的目录。
地方文献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内容关系到某个地区的著作,一是籍贯属于某个地区或长期居住在某个地区的作者的著作。
5、丛书目录
丛书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或属同一作者、或属同一学科,或属同一时代,或属同一地区),采用相同的物质形式(同一版式,同一装订),编集多种单独的著作并冠以总书名的系列书籍。
明清之际,辑刻丛书之风盛行,丛书目录的编撰应运而生。
见教材。
二、古籍学科目录
学科目录专门著录某学科的书籍。
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我国就出现了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学科目录——杨仆的《兵录》(亡佚)。
1、经籍目录
刘歆的《六艺略》著录即以经籍为主,包括史籍。
东汉末年,郑玄作《三礼目录》,仅就三礼篇目,为之提要,可称是经籍目录的萌芽。
清朱彝尊的《经义考》是其代表。
2、诸子学目录
现存最早的诸子学目录是宋高似孙的《子略》4卷。
全书先录书名,次概述内容得失,末录诸家评论,共著录37家。
此外晚清王仁俊有《周秦诸子序录》,搜罗子书比较完备。
近人胡韫玉有《周秦诸子书目》1卷。
陈钟凡编《诸子书目》,共辑录周秦至元明各代诸子书目144家,尤为完备。
近人严灵峰编《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6册,更有后来居上之势。
3、史籍目录
各代虽有史籍篇目和史目的专目(最早见于著录的史籍目录有唐杨松珍《史目》),但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史籍目录是宋高似孙的《史略》6卷,分类著录历代各种史书,但体例比较庞杂。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籍目录,是清乾隆五十二年至嘉庆三年间章学诚初撰,道光二十五年、二十六年潘锡恩组织增订完稿的《史籍考》300卷,惜其于咸丰六年毁于火灾。
但章学诚所撰的《论修史籍考要略》《史籍考释例》《史籍考总目》,尚存《章氏遗书》中。
从中可知此书分制书、纪传、编年、史学、稗史、星历、谱牒、地理、故事、目录、传记、小说等12部,次分55目,分类颇为精密,论述也颇多发明。
4、文集目录
《七略》有《诗赋略》,记载文学作品。
曹魏以后文集大量出现,所以,南朝刘宋时王俭编《七志》,将《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赋略》改成《文翰志》。
梁阮孝绪《七录》又改名为《文集志》。
到《隋书·经籍志》径称文学书籍类目集部,此后沿用至今。
5、释道书目录
略
三、古籍特种目录
特种目录是为某种特定需要而编纂的,与学科目录专收某种专门学科的书籍不同,它可以为同一目的把不同学科的文献目录都组织在一起。
1、推荐书目录
也叫举要目录或导读目录,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围绕一个专门的目的,对有关文献加以选择,推荐给读者的一种目录。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7),湖北学政龙启瑞为指导诸生参加科举考试而编撰的《经籍举要》,是一部较早的推荐书目录。
最著名的推荐书目录是张之洞(1837—1909)的《书目答问》。
收书2200多种。
1930年,范希曾(1901—1930)作《书目答问补正》。
纠正原书的一些错误,并补注原
书出版后新刊的版本,补收一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共1200种。
2、禁毁书目录
著录被统治者销毁或禁止的书籍的目录,称禁毁书目录。
《宋史·艺文志》载《禁书目录》1卷,这是我国禁毁书目录于记载的开始。
3、阙佚书目录
著录阙佚的古籍的目录。
王俭《七志》,对照刘歆《七略》和《汉书·艺文志》、魏《中经薄》,编所阙之书为一志。
阮孝绪作《七录》,也编亡佚书为一录。
现存最早的阙佚书目录,是《隋书·经籍志》著录的《魏阙书目录》,可能是北魏孝文帝为向南齐明帝借书而令人编写的。
此后宋代、清代都有阙佚书目录。
4、鬻贩书目录
鬻贩书目录是为推销书籍而编制的一种书目,多为出版商人所编。
明代就有了。
5、引用书目录
是著录某一著作或其注中所引用的书籍的目录,藉以考见其史源。
始见于宋代。
包括为自己著作编引用书的目录和为他人著作编引用书的书目。
6、个人著作目录
7、目录之目录
将各种目录按一定的方法编纂起来,就是目录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