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学术
![中国古代学术](https://img.taocdn.com/s3/m/0bd881e9b8f67c1cfad6b830.png)
1-2 百家争鸣的盛况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 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允许其 ‚合者留,不合者去‛,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在‚百家争鸣‛过 程中,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 在一家之中,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场 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
它在摒弃墨子片面崇尚功利的思想和黄老道家反人文主义的性质的同时又吸收了墨道法名诸家思想中的与当前政治需要相符合的因素为己所用这就为自己的?独尊?造成了有利条2董仲舒的目的论哲学思想认为人是目的是中心宇宙的一切都为了人
中国古代学术 思想
1.百家争鸣
1-1 诸子百家
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 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 子》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经》、《庄子》。 墨家:墨子。《墨子》。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等。《孙子兵法》。 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农家:许行。 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 子》。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青年曾游学稷下,盛年 于稷下传学施教,继三游稷下时被尊为‚祭酒‛、‚最为老 师‛,成为稷下学术教育中心的领袖。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使 荀子有条件对各家学说进行批判吸收,而成为融会百家的大学 者。 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兼陈中衡:所谓‚兼陈中衡‛就是一种辨证地、全面地看 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为了防止这种认识偏差的出现,得出正确的结论,荀子提倡 ‚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就是说要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 出来,比较、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再得出结论。
学术思想汇报
![学术思想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3e500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a.png)
学术思想汇报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对学术思想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学术思想是指在学术领域内形成的一种关于问题的认识、见解和思考方式。
它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同时也需要对前人研究的借鉴和批判。
在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我认为学术思想应该是开放的。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故步自封。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同时,开放的学术思想也能够促进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其次,学术思想应该是批判的。
批判思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品质之一,它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的矛盾和不足,进而提出新的思路和观点。
批判性思维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必备能力,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外,学术思想应该是系统的。
学术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
只有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内在联系,把握问题的本质。
同时,系统的学术思想也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学术思想应该是创新的。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灵魂,是推动学术进步的源泉。
在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我们才能够推动学术界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学术思想是学术研究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批判地思考问题,形成系统的学术思想,并勇于创新。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术思想将不断发展,为学术界的繁荣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
![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fc91d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c.png)
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我非常荣幸能够总结我所尊敬的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
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位非常卓越和富有洞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我的研究生涯。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在学术思想方面非常开放和前瞻。
他始终鼓励我们学生进行创新并追逐新的研究领域。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学术进步的关键,只有不断探索和突破现有框架的边界,才能真正取得重大突破。
因此,他常常鼓励我们去挑战传统思维,并鼓励我们在研究中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其次,我的指导老师注重学术的严谨性和深度。
他始终强调在研究中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他教导我们要慎重选择研究问题,并深入地思考和分析。
他还鼓励我们广泛阅读文献,与同行交流和讨论,以保持对学术前沿的敏锐度。
他的严谨和深度的学术要求使我意识到学术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和追求。
此外,我的指导老师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合作。
他相信学术研究需要跨越学科的边界,汇集不同的思想和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他鼓励我们与其他领域的学者合作,并组织跨学科的研讨会和讨论。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使我认识到学术研究需要综合多种观点和方法,从而才能更好地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的指导老师非常注重学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而不仅仅是追求理论的陶醉。
他鼓励我们的研究能够为社会带来实际的影响和改进,并始终将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他的这种实践导向让我认识到学术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发现新的知识,更在于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的指导老师非常关注学术道德的问题。
他教导我们在学术研究中要坚守诚信和专业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和学术规则,不得抄袭和剽窃。
他鼓励我们坚持科学精神和道义担当,促进学术界的诚信和公平竞争。
总之,我的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极富启发和指导意义。
他的开放精神、严谨深度、跨学科合作、实践导向和道德关怀,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学术研究。
学术思想的创新之处
![学术思想的创新之处](https://img.taocdn.com/s3/m/f41d73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5.png)
学术思想的创新之处
1、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在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它的发展中提出了不少关于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原理,涉及到关键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社会学科。
2、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代表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指导社会的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此外,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多元化”的学术思想,即要考虑不同社会因素,采取多种方式来审视社会变迁的问题,以便形成较全面的认识。
这样能够准确把握客观社会发展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4、马克思主义也注重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把握社会变革,以及帮助弱势社会群体、提升特殊群体的福祉。
特别是聚焦于贫困群体,构建福祉国家,并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
5、另外,马克思主义在市场经济的理论及方法思想也是其独特的创新之处,主张通过竞争机制,提升经济效率,使得市场经济更加有效、动态的运行。
6、就本质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术思想是以全球化的视角,极力争取世界的和谐稳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开拓新模式、推出创新理念,从根本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学术思想——精选推荐
![学术思想——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5a93c2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4.png)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它算得上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学说,它的创始人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和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流派。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论语]成为他的思想的集中反映。
1、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就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
仁者
爱人,推己及人,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道人格的
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
2、孔子由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一套修身达人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观念。
也就是[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孔子的政治思想首先是主张‘正名’,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恢复纲纪,否则‘名
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4、其次是主张统治者‘立信’.即政府要获得人民的信任。
主张用道德教化的办法来
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
5、孔子的教育思想有许多精辟的东西,直到今天仍有继承的巨大的价值。
比如说
因材施教,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第二位儒家大师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
1、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性善’,和‘良知’
2、孟子注重主观精神的修养
3、在仁学理论方面,孟子补充提出了‘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
提出了舍生取义,这使儒家所主张的道德观更加完备。
4、在政治思想方面,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的主张,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突出了。
临床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临床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20bb21d5bbfd0a785673cd.png)
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作者指导老师摘要:笔者于××××-××××年三年中医师承教育期间跟师×××老师时,对指导老师临床经验的整理,探讨老师的主要学术思想特点,以及对老师学术经验的总结研究。
一.学术思想××××老师为人和蔼谦逊,治学态度严谨,在临证时不忘辩证施治,遣方用药剂量精准,主张能少勿多,能简勿繁,能廉勿贵,能外勿内(指外治和内服药物而言),注重中医整体观念,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始终不忘全身,对于许多疾病的诊疗思路往往是突出以外治为首选,如:通过辨证组方,将中药粉碎成散剂,再借助水、酒、热力、透皮剂等通过外敷、灌肠、坐浴结合现代中药离子导入技术等,治疗内、外、妇各科诸多疾病,尤其是在胃肠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施治往往效若孚鼓,而对于肛肠疾病的诊治,则更是得心应手。
本文在总结老师的治疗经验的同时,也可体现出老师重视外治,综合运用,哪个效果好就用哪个,哪个方便用哪个,哪个价廉用哪个,并且时常是针药并重,祖国医学的精髓宝贝,样样都视为珍宝,一样都不丢弃。
老师在秉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继承地发展了中医学,他在对疾病的认识中,特别重视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通畅与否,认为人体机能的正常有赖于气血经络的通畅运行,如果某处或某系统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阻滞不通时,则往往是疾病发生的根源所在,有了这种对病理基础的认识,在辩证治疗时,往往注重于在“通”字上下功夫,时常会惯用一些温通经络(如肉桂、桂枝)或活血通络(如红花、丹参)或泻下导滞通腑(如大黄、枳实)等药物,从而以期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二.临床经验1.自拟灌肠方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腹痛”、“泄泻”“泻痢”等范畴。
本病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理特点,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湿、热、寒、邪毒等侵害机体,后天之本受伤,气血升降失常,发为本病,该病初期以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肝郁脾虚为主要证型,随着病程的逐渐迁延,以致出现脾肾两虚、阴血亏虚。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26314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8.png)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要点:1. 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名老中医注重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调。
中医将身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整和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经络等因素,实现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治疗:名老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将治疗方法和方案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他们注重通过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重视预防为主:名老中医提出“上医治未病”的观念,强调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锻炼身体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他们认为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
4. 注重平衡和调和:名老中医将健康看作是身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和平衡的结果。
他们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内外环境的平衡紧密相关,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因素,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
5. 结合中药和针灸疗法:名老中医注重中药和针灸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合。
中药以其丰富的药材资源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在调节身体机能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则以其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流动的方式,对身体的各个系统产生调节作用。
6. 尊重自然和个体的特点:名老中医尊重自然规律和个体的特点。
他们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关联的,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来指导临床实践。
同时,他们注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每个人的体质和生理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
7. 重视经验传承和反思实践:名老中医注重经验的传承和实践的反思。
他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同时,他们也注重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治疗效果。
总之,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体现了整体观念、个体差异、预防为主、平衡和调和、中药和针灸疗法的结合、尊重自然和个体特点、经验传承和实践反思等重要观点。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医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文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ebdab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6.png)
中医学术思想阐述范文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那些超酷的学术思想。
中医啊,首先它最重视的就是整体观念。
啥叫整体观念呢?就好比你看一个人,中医不会只盯着他生病的那个小指头,而是把这个人当成一个小宇宙。
人体的各个部分那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一个超级精密的机器。
比如说,你脸上长痘了,中医可不只是觉得脸的问题,可能会想到是你肠胃消化不好,或者是最近压力大、上火了,影响到了内分泌,然后反映在脸上。
这就像一个链条,一环扣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看那些老中医给人看病的时候,眼睛就像扫描仪一样,从你的脸色到舌头,再到脉象,把你整个人的状况都摸个透,这就是整体观念的厉害之处。
再来说说阴阳学说,这可真是中医的智慧宝藏。
阴阳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又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白天是阳,晚上是阴;男人是阳,女人是阴;身体的上半部分是阳,下半部分是阴。
它们要平衡了,人就健康得很。
一旦阴阳失调,麻烦就来了。
比如说,你要是阳气太盛了,就像火太大了,可能就会经常口干舌燥、脾气暴躁,这就是阳亢了。
要是阴气太盛呢,人就会老是觉得冷,没精神。
老中医们就像是阴阳的调解大师,用各种中药啊、针灸啊这些方法,把你身体里的阴阳重新拉回平衡的轨道。
就像走钢丝一样,要保持两边的力量均衡。
五行学说也特别有趣。
木、火、土、金、水,这可不是简单的五种东西。
它们对应着人体的肝、心、脾、肺、肾。
而且这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比如说,木生火,就像肝好能滋养心;火生土,心的健康有助于脾的运化。
相克呢,就像金克木,肺气正常的话就能制约肝气太过。
要是五行失调了,那人体就像交通堵塞一样乱套了。
比如说,要是肝木太旺,克制脾土太过了,那这个人可能就会不想吃饭,腹胀难受。
中医就会根据五行的关系来调理,把身体里的这个小生态系统重新理顺。
中医的辨证论治那也是一绝。
这可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模式。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要根据各种症状、体征、病史等线索,来判断你到底是得了什么证。
这个证可不像西医的病名那么直白,它是综合了很多因素的一个判断。
学术思想的概念
![学术思想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f1dd5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9.png)
学术思想的概念学术思想是指在学术领域中对于问题、现象以及理论的思考、洞察和理解的形成的意识和观点。
它是学术研究的中心,代表了一种方法论和态度,是学术界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础。
学术思想是学者对于自身研究领域的认知和追求,也是一种学术追求和创新的表现。
学术思想的形成是在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析,最终得出的学术见解。
它可能来源于对经典著作、理论模型的阅读和理解,也可能源于对实践经验、观察数据的反思和总结。
学术思想是学者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利用科学方法和理论框架去揭示事物内在的规律和本质,从而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学术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术思想是独立思考的产物。
它不受传统观念、权威学说的束缚,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独立的见解。
学术思想具有创造性,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
其次,学术思想是理性思考的产物。
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推理和分析,以确保其思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学术思想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
再次,学术思想是反思和批判的产物。
学者在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对已有的理论和见解进行审视和质疑,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学科的边界。
学术思想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对研究领域的反思和批判。
最后,学术思想是对真理追求的产物。
学者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理论的建构,试图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学术思想对于学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学术思想在学术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术思想为学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通过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学者能够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学术思想推动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学者通过对学科的思考和理论的创新,为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领域。
学术思想的不断迭代和演进,使学科不断地向前发展。
最后,学术思想丰富了学术交流和学术辩论。
不同学者的学术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创新动力。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6b937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2.png)
中医总结学术思想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实践中,中医学家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
这些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对中医学术思想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中医学术思想的核心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阴阳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阴阳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行学说将物质世界的变化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认为宇宙万物和人体都符合五行的特性。
五行之间相互生克相克的关系,可用于分析人体的疾病发生和演变。
中医学术思想强调整体观念。
中医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与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紧密相连。
中医学术思想中的辨证论治就体现了整体观念,即通过观察病人的整体情况,包括望、闻、问、切等方式,分析病人的病理变化,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中医学术思想注重辨证施治。
辨证是中医学术思想的重要方法,指的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表现和症状,进一步分析病人的内在病理变化,并确定病因和病理机制。
施治是指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辨证施治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学术思想强调个体化。
中医学家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同样的疾病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因此,中医学术思想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即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术思想尊重自然规律。
中医学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因此,中医学术思想主张与自然调和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例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不同的食物和生活方式,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总之,中医学术思想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中医临床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
中医学术思想注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个体化和自然规律,这些思想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老师学术思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0570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8.png)
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在校园教育中,老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维方式。
作为一名老师,我从教多年,有着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教学理念。
总结我的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创新是21世纪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我不仅讲解概念和定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学生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科学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验课上,我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我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认为教育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例如,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参加美术比赛和创作计划,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资源;对于数学方面的天才,我会给予更高难度的题目和挑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最后,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名老师,我相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导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因此,我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充实教育教学知识。
我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积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与同行交流分享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ef8934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7.png)
学术论文的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从本质上讲,学术论文是一种呈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本形式,为研究者提供了通向学术界门槛的渠道。
而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是论文撰写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
学术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学术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研究者要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分析评估,延伸开去,使其深入思考研究结果的重要途径。
学术思想包括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以及不断推进研究领域的能力。
在学术论文中,学术思想是对研究成果自我评估,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究的一种体现。
学科思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科思路表明,一个论文应该遵从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规则。
论文的撰写需要依据对所处研究领域的彻底理解和具体运用。
通过学科思路,研究者可以建立起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规则,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不断推进提供有益的方向。
而在学科元素的影响下,学术思想才能与学科思路产生相互影响、磨合、协调与反馈。
学术思想就是一个研究者进行研究的启发,而学科思路则是一种指导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框架。
学科元素具有领导、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使得学者们能够同质化地进行研究,共同解决常见的学术问题。
同时,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又保持着独立的发展,相互激荡、相互支撑、相互推动。
只有既有学术思想又有学科思路才能使得论文不是单纯地追求语言形式上的优秀,而是要将精神内核和形式美相统一。
孙中山先生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建设民族学问”的讲演提出“必须有工作的研究、有研究的学问,才能存在真正有力的民族学问”。
这正是我们将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联系在一起的最好证明。
学术思想使得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和发现,而学科思路使得论文更具可读性、规范性和友好性。
同时,学术思想与学科思路的统一性和分离性则意味着,学者应该根据他们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来具体表达它们,充分表达和状态相应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在学术论文中,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的结合更是重要,这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遵循“德才兼备”的道德标准。
学术论文在各自领域内披荆斩棘、获得突破的同时,也对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探讨并运用学术思想和学科思路,则更有望改善和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
如何总结学术思想
![如何总结学术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84e656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0.png)
如何总结学术思想学术思想总结学术思想是指学者在接受教育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表达出的一系列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观。
它是学术界对于特定学科领域的权威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和见解的综合体现。
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从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角度进行。
学者在特定学科领域中进行研究时,会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总结学术思想时可以从这些理论框架和观点的核心内容、适用范围以及在该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其次,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从研究方法和技术角度进行。
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会对学者的研究成果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学术思想时,可以对该领域内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其在具体研究中的应用优势和不足。
再次,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从学术价值观和伦理规范角度进行。
学术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对学者的研究行为和成果具有指导作用,也是学术思想的重要体现。
总结学术思想时,可以对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学术价值观和伦理规范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分析其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学术思想的总结还可以从学者个人背景和学术经历角度进行。
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学者的个人背景、教育经历、学术成就等息息相关。
总结学术思想时,可以通过分析学者的个人背景和学术经历,了解其在特定学科领域中的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以及思想的演变和贡献。
总之,学术思想的总结需要结合学术观点和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学术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学者个人背景和学术经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详细分析和总结这些方面,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力,对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推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2cb49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f.png)
中国文化概论之古代学术思想古代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了诸多学问领域,如哲学、历史、文学等。
古代学术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结束,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学术思想中,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而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主张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为核心,强调人们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倡以道德为基础,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德、才、言、行等多方面的素质。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秩序,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平共处。
道家思想是古代学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道”是宇宙的根本,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注重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个体的自我实现,主张放弃欲望,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道家思想还与医学、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养生、治病的一些方法和理论。
墨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学术思想的一支特殊存在。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强调爱与利益的关系,主张以爱为中心,忠于公义。
墨家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公正,主张实行非攻、非害的原则,反对战争和暴力。
墨家思想虽然在学术上并不如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影响力,却对后来的中国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了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学术思想,如阴阳家、法家和名家等。
阴阳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人相应的关系,研究宇宙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张依法治国,强调国家的权威和秩序。
名家思想则重视才能和声望,认为名誉与实力相辅相成。
古代学术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人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意义、追求人类幸福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不仅是一种理论的研究,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
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古代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学术思想怎么总结
![学术思想怎么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f1fb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c.png)
学术思想怎么总结学术思想是指在特定学科或领域中,学者对于问题的认识、理论构建、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它代表着一个学术界对于特定领域的研究与思考的成果,是一种集体的、持续的智慧积累。
本文将对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学术思想的总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派流派的归纳、学术理论的发展和演变、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思维模式的转变与融合。
学派流派的归纳是对某一学科中一系列相关学者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明确学科的学术流派和各流派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学术理论的发展和演变是指学术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变革和发展,包括理论观点的提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研究其对学科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研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是指学者在研究实践中对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思维模式的转变与融合是指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学者通过交流和思考,将各自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进行整合和交叉,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研究途径。
其次,学术思想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学术思想的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学科的发展。
其次,学术思想的总结有助于激发学者的创新思维和研究灵感,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思路。
此外,学术思想的总结还可以促进学术界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推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和解决。
最后,学术思想的总结需要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归纳。
学者应该关注学术思想的历史研究和发展演变,了解各个学派流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掌握学术思想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把握学术思想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
此外,学者还应该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进一步推动学术思想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学术思想是学术界对于特定领域的研究与思考的成果,对于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学术思想的总结需要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归纳,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激发学者的创新思维和研究灵感,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中医专长学术思想阐述总结
![中医专长学术思想阐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1e0e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1.png)
中医专长学术思想阐述总结中医专长学术思想阐述总结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
中医专长的学术思想涵盖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等方面,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中医专长学术思想的核心。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包括了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还包括了气、血、津液等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和谐依赖于各种生物力量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因此,中医专长强调了调整人体整体平衡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身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中医的看法中,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都是整体观念下的一部分,不能把问题拆分开来单独考虑。
中医专长的学术思想还包括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方法。
中医诊断强调望闻问切,即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外在表象来了解病人的内在病理状态。
中医专长认为,气血运行的异常会表现在病人的脉搏上,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异常,面色的改变可以反映病理的表现。
通过综合观察这些病征,中医专长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病因,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中医专长的学术思想也强调了治疗的原则。
中医治疗强调调整人体的自愈能力,通过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功能的恢复。
中医专长注重病因辨析,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因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的看法中,病人的体质和环境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很大,因此,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专长的学术思想还包括了药物运用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物学强调药物的整体性和经验性。
中医专长认为,药物的性味、归经等特点对治疗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药物可以产生不同的疗效。
中医的药物运用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药物组合的搭配。
中医专长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状选择合适的药物,通过调配药方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医专长学术思想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专长的独特学术思想体现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等方面,强调个体化治疗和药物整体性。
中国现代学术思潮的演进与方向
![中国现代学术思潮的演进与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9ad3d5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a.png)
中国现代学术思潮的演进与方向自19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思潮逐渐与世界接轨,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变。
从“弃传统,求西方”到“弘扬本土,求创新”,中国学者在一次次摸索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研究领域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和应用科学等多个领域,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当前现实的层面,简要概述中国现代学术思潮的演进与方向。
一、学术思想的演进历程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历经多次风雨,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到近代的现代化运动,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在探索自己文化的同时,也渴望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
自唐朝至清末,中国学术思潮逐渐向西方学术体系靠拢,进入了运用西方科学、哲学等知识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李约瑟、王国维等,他们在融合中西文化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同样,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1919年,中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一次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
在这次运动中,一批中国青年学生发出了“向传统文化说不”的口号,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缺陷和弊端提出了质疑。
一些思想家如胡适、陈独秀则将目光投向西方,试图从西方的文化、哲学、经济等方面来推动中国文化的自我改造和更新。
毛泽东时代,中国学者和思想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研究,探寻中国现代化的路径。
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学术研究活动被叫停,整个社会也陷入了混乱和动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学术探索和建设。
在经历了许多试错之后,学者们呈现出了新的学术思想,将更多关注点放在了本土文化的发掘和挖掘上。
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哲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斯巴达克、李泽厚、余秋雨等学者和思想家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潮。
二、学术思想的当下状况当前,中国的学术思潮已具有相当多样性和多元性。
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学者开始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航天、海洋科学等领域深入探索。
在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们则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社会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当代社会和政治议题的关注更是愈发强烈。
如何总结论文学术思想
![如何总结论文学术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bf98b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c.png)
如何总结论文学术思想论文学术思想(Academic Ideas in the Paper):总结与思考论文的学术思想是指论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论文展示的独特理念、理论或观点。
对于一篇优秀的论文来说,其学术思想应当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影响力,能够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首先,一篇论文的学术思想应当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
学术思想的创新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对象的创新认识,即提出了新的观点或理论,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二是对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即运用了新的数据收集、分析或建模方法,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其次,学术思想应当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学术思想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准确的数据基础上,且能够通过论证和验证,使得学术界得以接受并认可。
科学性要求学术思想的构建过程合理、可操作,研究结果可被重复验证,并能够解释和预测实际问题。
最后,学术思想应当具有影响力。
影响力是论文作者期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对学术界或实践领域产生积极影响的目标。
影响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是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为实践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启示,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在总结和思考论文的学术思想时,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首先,论文的学术思想能否满足学术界对于创新性、科学性和影响力的要求。
其次,我们可以思考论文的学术思想对于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是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否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领域的关注和讨论。
最后,我们可以从论文的学术思想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术思想的质量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论文的学术思想是论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论文展示的独特理念、理论或观点。
一个优秀的学术思想应当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影响力,能够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对于作者而言,在总结和思考学术思想时,要考虑是否满足学术界的要求,思考其对学科领域的推动作用,并从不足之处寻找提升的方向。
中国学术思想变化总结
![中国学术思想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2f8ec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5.png)
中国学术思想变化总结中国学术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到现代中国的科学哲学,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对于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深度反思和变革。
本文将从古代思想、近代改革、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学术思潮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变化进行总结。
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人伦道德和治国理政。
儒家追求“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与和睦,倡导推崇圣贤和礼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
此外,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追求“无为而治”,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
然而,传统中国学术思想对于科学与知识的发展相对保守,崇尚传统并限制了学术思考的多元性。
近代改革时期的学术思想变化主要是在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中国学者开始学习西方科学和哲学思想,并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学术传统中。
他们试图通过接纳外来的知识以及对传统思想的反思,推动思维方式和学科体系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一些新的学派和思潮如“求实学派”、“新文化运动”等兴起,倡导实证主义、民主和科学精神。
这种思潮变化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学术思想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背景和条件。
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科学技术和知识的需求逐渐增长,并对学术思想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学者开始更加重视科学研究和创新,尝试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发展的学术思维方式。
这一时期,中国的学术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学科门类的丰富和多元化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代中国的学术思潮变化多样丰富,表现出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一方面,中国学者进一步融入国际学术界,借鉴和吸收国际学术思想成果,拓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也在探索自身的学术特点和优势,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的学术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学术思潮和主张。
例如,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价值观研究、中国人文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兴起,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思想和创新思想学术思想和创新思想 (1)【资料1】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的类型?(宋圭武) (2)【资料2】创新思想 (3)【资料3】什么是科学思想?(蒲幕明) (3)【资料4】科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袁正光) (3)【资料5】什么是创新?(姜小光) (4)【资料6】什么是创新能力?怎样获得创新能力?(姜小光) (4)【资料7】创新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马灵玲) (6)【资料8】从《毛泽东选集》中看出毛泽东思想(顾红静) (7)【资料9】科技创新中的真理观与价值观(孙国际) (7)【资料10】科学精神是什么?(张泽院士) (9)【资料11】科 (9)【资料1】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以及创新的类型以及创新的类型以及创新的类型?(?(?(宋圭武宋圭武宋圭武))什么是创新?创新既是思想的创造,也是思想的创造成果。
创新主要有三种类型:思想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
思想创新是最广义的一种创新;科学创新是思想创新在科学上的扩展;而技术创新属于实务型创新,其深层的背景是思想创新和科学创新。
对于三种类型的创新而言,思想创新是基础性的,科学创新是方法论的,而技术创新则是工艺性的。
三者属于不同的层次和范畴。
宋圭武认为,专制集权制度是导致中国缺乏创新的总根源。
第一,专制集权存在的不合理性必然要极力压制社会的思想创新和科学创新。
在集权制度下,思想只能是一元的,科学只能成为统治者的奴婢,否则,就没有思想和科学存在的余地。
同时,集权体制也为消灭思想异己提供了一种体制保证。
第二,专制制度下等级制的财富分配原则也不利于创新。
这种等级制的财富分配依据是:级别和权力。
级别越高,权力也就越大,相应分配到的社会财富也就越多。
这种等级制度最终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两极结构:一极是少数人有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另一极却是大多数人只能维持在生存线上。
其结果是:对于占有大量社会财富的少数人,虽然有创新的实力,但他们却没有创新的动力,同时这些少数人更害怕别人创新;对于大多数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们,虽然有创新的需求,但没有创新的能力。
第三,在专制集权体制下,由于不能形成有效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从而技术创新的收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这也直接减弱了创新的动力。
第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由于权力的收益最大,导致人们将各种资源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权力的争夺上,而不是投入到创新上。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1964年10月生,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
现为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经济理论和乡村发展及中国经济改革等方面。
在《光明日报》、《农业经济问题》、《战略与管理》、《中国农村观察》、《经济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5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
【资料来源】宋圭武. 宋圭武:中国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摘自国际金融投资网/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82&ArticlePage=1【资料2】 创新创新思想思想创新思想,是指创造主体在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开发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创立新思想的创造思维活动。
【资料来源】CNKI 概念知识元库【资料3】 什么是科学思想什么是科学思想?(?(?(蒲幕明蒲幕明蒲幕明))在科学发展史中,可以说出几个改变了科学面貌的有重大突破性的科学思想。
爱因斯坦的时空不变性,Heisenberg 的测不准原理,Watson 和 Crick 作为DNA 结构和复制基础的碱基互补原理---这些思想清晰地反映了某位科学家在特定时刻独特的富有原创性的洞察力。
但是绝大多数的科学思想是很难追根寻源到某一人。
多数科学家的“科学思想”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综合了别人的想法——从通过读别人的文章,聆听会议的报告,或者与同事及学生讨论中得到的。
【资料来源】蒲幕明. 科学思想和知识产权[J]. 人与医学,2005/humed/5/050815kxsxhzscq.htm【资料4】 科学思想科学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的核心是什么的核心是什么?(?(?(袁正光袁正光袁正光))科学思想是科学家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念,及其坚持和实现这种观念的精神。
科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伟大意义在于,科学思想并未停留在自然科学或少数科学家的范围,而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了人类的现代文化。
其中,科学思想是人类进入理想社会的标志,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科学一旦到了思想阶段,就无法停留在自然科学的禁区内,否则,科学思想将被冥灭!科学思想包括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两个方面。
科学观念的核心是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
科学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认识,我们叫作“规律意识”。
人类可以认识规律,并把规律上升为科学,用以指导人们的行动,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之为“理性精神”。
在科学时代,人类已经聪明到这样的程度,干什么事情,先弄清事物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科学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
也就是说,人类的行为模式已从过去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向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
比起事事从经验出发,走一步看一步,往往事倍功半,少走弯路、错路。
这就是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高效率发展,高速度前进的根本原因。
科学精神,则是坚持和实现科学观念的一种勇气,透着一种敢于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人格,体现着现代人的一种性格、心理和气质。
科学精神包括探索精神、实证精神、原理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普及吗?种植柑桔和蔬菜的技术,有必要在城市公民中普及吗?显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
而真正需要在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普及的是科学思想,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是我国科普的关键所在。
【资料来源】白晓丽. 培养和普及科学思想——访著名的STS (科学、技术和社会)、知识经济专家袁正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的数学科普专谈文章/file/200302205093.html【资料5】 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姜小姜小姜小光光)根据2007年博鳌论坛的有关定义,创新本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发明或专利密不可分。
但“专利只有被引入到经济领域,创造了价值,才能称其为创新”。
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在2004年向美国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只有那些能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标准之举,才能被称之为创新。
由此看来,正是创新,才驱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对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功莫大焉。
创新不仅包括了科技创新,而且不容置疑地包括了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姜小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
【资料来源】姜小光. 《创新改变世界》读后感,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网站的征文活动的刊载文章/tbzt/xxxdzz/zwhd/201007/t20100721_2908333.html【资料6】 什么是创新能力什么是创新能力??怎样获得创新能力怎样获得创新能力??(姜小光)创新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指产生某个以前不存在东西的能力。
这个东西可以是一个产品,也可以是一个过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
当我们发明了某个以前未曾存在过的东西,发现个存在于其它某处但你没有意识到的东西,或为做某事发明了一个新过程,把一个现存过程或产品重新应用于一个新的或不同的市场,或者开发了一个看问题的新方法(产生一个新观点),甚至改变了别人看问题的方式时,我们都在显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想具有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先拥有创新思维。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才是创新思维呢?事实上,创新思维就是生成新观点时我们所使用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它经常是两个未曾合并过的观点的交集、重叠或合并。
我们通常所说的头脑风暴,实际上就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
通过与别人的观点产生交锋,通过接受教育、培训和开发自我意识来增强我们调查、质疑和分析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培养起自己的创新思维,从而让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有力工具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永恒动力。
上述创新改变世界的巨大作用,以及创新能力和思维硕果累累的例子,在《创新改变世界》一书中俯拾即是。
比如在吴文俊老先生的数学研究生涯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他在1958年理论结合实际,在自己原先领先但业已落后的领域引入博弈论,才在两种思路的启发下,开创性地用示嵌类方法解决了当时集成电路布线的难题,并采用拓扑学思路为自己今后的代数几何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新方法,甚至是新动力…”;也是由于吴老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源于古希腊的公理化的数学有完全不同之处,他才在两种思维的交锋和对照下,“终于找到了立足国内、不受国外影响的中国自己的道路,或者说是源于中国古代数学的机械化数学”。
李振声院士利用学科间交叉、渗透与融合,产生创新思路,从而才成功创设了“提高小麦个体与群体光合效率及光合产物优化分配”项目;艾国祥院士善于总结科技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论思想,急国家战略所需,最终在人造卫星通讯导航系统的研发周期和经费投入效率上赶超欧美,并“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的多通道太阳望远镜,使我国太阳物理研究跨入世界领先地位”;陈锡康先生面对国家要求精准预测全国粮食产量的新问题,鄙弃了传统上以气候因子为主导元素的旧思路,改而采用新的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和自然因子作用,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进行预测,从而满足了国家要求,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发现……。
凡此种种说明,要想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有所成就,我们就必须向《创新改变世界》一书中的15位院士和陈锡康等3位研究员学习,学习他们敢于创新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以期为中国科学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资料来源】姜小光. 《创新改变世界》读后感,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网站的征文活动的刊载文章/tbzt/xxxdzz/zwhd/201007/t20100721_2908333.html马灵玲)(马灵玲)创新与基础知识的关系(【资料7】创新与基础知识的关系诚然,做学问好比盖房子。
要盖高楼,地基非常重要;同理,要产出丰厚的成果,就离不开学问基础,任何创新都不可能凭空。
基础越广博、深厚的人,他的思路会越开阔,他才能有新的视角、新的问题解决方法,才能有新材料来支撑他的创新观念。
反之,一个基础很薄弱或知识面很窄的人,不可能有宽阔的思路;没有宽阔的思路,就很难创新。
创新是目的,但我们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凭空创新的结果很可能是制造学术泡沫。
如何打好基础呢?昆明动物所副所长张亚平院士说,从事科学研究,不能单纯追求文章数量,而要耐心地积累,尽可能静下心来开展一些更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形成系统性工作,并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中寻求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