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综合标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综合标准化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
3、从个体水平到系统水平是质的飞跃 传统标准化是从无到有,以量的积累为特征的过 程;综合标准化是质的飞跃,以大规模地应用标准来 处理重大问题或复杂系统为特征的过程。当然,没有 量的积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同样,没有质的飞跃量 的积累也就是去了意义。所以,综合标准化是对传统 标准化的超越而不是否定,是标准化方法的新发展, 是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综 第 合 三 标 节 准 化 特 点
在传统的标准化中,特别是在政府直接管理标准化时, 由于受上下机构的影响,总是摆脱不了“多而散”的特 点,经济建设的要求迫使我们必须采用新的方法——综 合标准化。
综合性
目的性
成套性
综合标准化
闭环控制
整体协 调性
敏感性
计划性和风 险性
综合性
综合性产生的原因:二战后经济科技的发展分 工越来越细,几乎每一项标准化目标的实现都需要 系统地(综合地)解决问题或者叫做从整体出发考 虑问题,否则就会因为内耗而浪费资源,降低效率。 综合标准化把整体性作为首要原则,首先确 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分析 对象,确定与目标实现直接相关的要素并对目标 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综合体规划,明 确综合体构成;按照统一的工作计划编制出系统 成套的标准并有组织地实施;经过评价确认达到 了预定目标,才予验收。(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 总而言之,“见树先见林”,综合标准化 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孤立的部分, 所以优于传统标准。
弄清综合标准化对象与其相关要素 之间的关系(功能联系和相关关系)。 将最终产品的目标分解为对各相关 要素的要求(分目标)。 将各相关要素的质量指标体系和最 终产品的质量指标经过系统处理后同时 加以确定。 分解的目标值应能保证实现所确定 的综合标准化目标。 应对各种可能的目标分解方案进行 论证,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一、综合标准化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 二、综合标准化实践了系统论的基本思路 三、综合标准化应用的是系统工程的方法 和技术 四、模块化结构是标准化系统具有动态性
一、综合标准化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
1、标准的个体水平 标准化方法的显著特征就是单个地制定标准。企 业乃至国家标准化的普遍方式就是不断地积累标准, 这种积累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零星、分散、孤立。 2、标准的系统水平 积累标准只是标准化工作的一种方式或表现,绝 不是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我们习惯于把长期积累的、 为数众多、种类齐全的标准视为标准系统,并认定它 具备了系统的全部属性。其实系统的本质在于“一系 列相互有关的要素,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构成的完整 综合体”。
早在1979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要以系 统理论为指导建立“标准系统工程”的构想。综合 标准化虽然至今还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在我国还 未广泛推广应用,但试点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特点表 明它具有系统工程的属性。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是一种对 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综合标准化的系统工程属性表现
4、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实施和评价验收。
(1)组织实施。就是按规定的时间实施标准,实现综合标准化 目标。 实施前的准备:标准宣贯、实施条件准备、工作分工等。 实施后定期对标准审查修订,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综合体。 做好跟踪检查,记录相关数据,反馈相关信息等项基础工 作。 (2)评价和验收。主管部门组织对标准综合体实施效果进行评 价,并对整个综合标准化项目进行验收。 评价内容:标准综合体的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效果(目标 实现程度)。 · 审查文件:相关要素图、综合体标准目录、标准文本、产 品鉴定证书、标准化审查报告、专题科研报告、检验测试报告、 协调机构的总结报告等。
根据系统分析和目标分解的结果,编 制标准综合体规划(草案),明确标准综 合体的构成。 标准综合体规划草案内应包括能保证 综合标准化对象整体最佳的所有标准。 各项标准应进行系统处理,按性质、 范围适当分类,使其构成合理。 规划(草案)通常包括:综合标准化 对象及其相关要素、需要制修订的全部标 准(与主导标准无关的不列入)、最终目 标值和相关要素的技术要求,必要的科研 项目等。
(一)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二)综合标准化的一般程序
(一)综合标准化的基本原则
1、把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作为一 个系统开展标准化工作。 2、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范围应 明确并相对完整。 3、综合标准化的全过程应有计划有组织地 推行。 4、以系统的整体效益(包括技术、经济、 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局部效益 服从整体效益。 5、标准综合体的标准之间,应贯彻低层次 服从高层次的要求。 6、充分选用现行标准,必要时可对现行标 准提出修订和补充要求。 7、标准综合体内各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应 相互配合。
(二)综合标准化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要考虑 和处理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 综合标准化对象和建立协调机构这两个 环节。 2、规划阶段。主要是确定目标 和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 3、制定标准阶段。这一阶段的 内容主要是制定工作计划和建立标准综 合体。
1、准备阶段
(1)选择并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 是综合标准化工作的首要环节。 (2)建立协调机构是综合标准化 有组织进行的保证。
适用就是好标准
计划性和风险性
综合标准化成败的关键是协调和实施两个环节。 为此必须由相关各方组成一个权威性的协调机构,由它 拟定计划、进行协调、组织实施。这是综合标准化成功 的组织保障。在对一个复杂工作进行标准化时,涉及很 多部门的协调,所以他本身就是一个计划过程。
综合标准化也有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周详的 计划不能被认真地执行。当企业开展综合标准化时, 如果涉及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时,可采用合同、协议 等有关法律效力的形式保证计划的实施。
(2)建立标准综合体。协调机构根据工 作计划的要求,组织全部标准的起草和 审定工作,完成标准综合体建设任务。
制定工作守则和必要的规章制度,保证统 一步调、互通信息、协调行动 分头制定的标准要做到技术内容互相协调、 实施日期互相衔接。 分解的目标值均应在相应标准的有关指标 中得到保证。 可通过必要的实验验证对工作计划和标准 内容局部调整,并根据验证结果对标准综合体 的全部工作进行总结。
表4-1 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的区别
方面
出发点 目的性 目标性
一、综合标准化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 针对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问题 针对个别、具体问题
明确、集中(众多标准为达到一个目的) 有总目标和分解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有目的,但互不相同 个别标准有目标,但标准间无目标关联
2、规划阶段
--------主要是确定目标和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
规划的编制通常要遵照如下的程序和要求:
一、综合标准化的对象的系统分析 二、目标分解 三、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草案) 四、对标准综合体规划(草案)评审
· 找出所确定目标的相关要素,明确综合标 准化对象与相关要素以及相关要素之间的内在 联系与功能要求。(通常从结构、工艺、使用 等方面加以明确) · 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的范围。 这个范围决定了综合标准化的深度,它直接关 系到参与方(部门、单位)的多少、工作量大 小以及所需时间和经费。深度把握适当,既不 过深、也不过浅,对工作成败有一定影响。 绘制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相关要素图或给出 文字说明,反映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 的整个系统的构成情况以及各层次间的隶属关 系。例如,电扇产品(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相 关要素图,如图1所示。
二、综合标准化的定义
中国国家标准(GB/T12366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给综合标准化的定 义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标准综合体,并 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
这个定义突出地强调了综合标准化的要点: 有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与对象相关的要素)、建立 标准综合体并全面实施。 这里所说的“相关的要素”(相关要素),是指“影响综合标准化对象 的功能要求或特定目标的要素”。 这里所说的“标准综合体”即“综合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按其内在 联系或功能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形成的相关指标协调优化、相互配 合的成套标准”。
三、综合标准化在中国
上个世界80年代苏联开展综合标准化的做法和经验传入中国,为了探索 在中国开展综合标准化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实施具有中国特点的 综合标准化,原国家标准局于1983年组织了综合标准化试点。试点课题于 1986年前后陆续结束,并收到了较好成效。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彩色电视机 为代表的综合标准化项目。
闭环控制(全过程管理)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主导的标准化,有 两个通病:一个是标准质量不高或水平不高;一 个是重制定、轻实施、无反馈。属于开环管理。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价标准质量或 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即应用的结果或效果。未 经实践检验是无法评定其质量的,因为标准是要用 的,不是给人看的,所以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仅要 通过标准综合体规划,明确要制定哪些标准,而且 要通过目标分解,将总目标细化分配给每一个具体 标准,这就使标准的制定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从而使提高质量和水平有了方向。
整体协调性
标准是协调的产物,任何一个标准产生之前都 必须经过协调。协调的目的,从技术层面上讲是要 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定的标准与现行标准之间的矛盾 和冲突,最大限度地互相兼容、互相配合、互相适 应。这才能在应用这些标准时做到无缝连接,产生 1+1>2的系统效应。 优点:纵观大局,减少了协调难度,比较高效, 克服了制定单个标准首不顾尾的缺点。
第四讲
现代标准化方法
——综合标准化
一、综合标准化的由来
1、 综合标准化是一种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方法,是苏联标准化工作者 于20世纪60年代的创造。 2、最初的综合标准化思路 变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变零散地制定为成套地制定,综合地、系统地解决问题。
第 一 节 综 合 标 准 化 概 述
成套性
由于综合标准化制定的是综合标准,所以就不得 不考虑其他因素而只制定一个标准,标准的成套性就 是必不可少的了,在限定时间内制定一整套标准,这 叫做标准的成套性。
方法: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找出相同或者相近的
对象进行成套标准的研究。
优点:成套标准化的方法在为各种生产对象、建筑物、 重大设施、服务项目和基本生产单位规定相互联系的 技术参数时,不仅非常有效,而且能在很短时间内大 规模地实现标准化。
敏感性
如果按照同一目标建立了一个协调的标准系统。那么 它一定是一个标准敏感的综合体,即其中的任一标准的变 更必将明星爱你地影响到整个综合体,要求综合体作出反 应——对其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这就是综合标准的敏感 性特征。 原因:系统是整体协调的有机整体,各个因素—标准化系统工程
评审目的:确保规划切实 可行并认定其为正式规划。 评审内容:能否确保最终 目标、标准是否配套、总体是 否协调
3、制定标准阶段
(1)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工作计划确定 应制修订的标准以及相关的要求。
根据相关要素图或功能系统图(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等,审查其各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是否有相应标准 (规程)、标准(规程)是否协调适用、是否需修订或增 订?确定需修订或增订的标准及要求,形成计划任务书。 根据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各标准的制修订时间 和顺序,纳入各级标准的制修订计划。 工作计划应包括标准名称、标准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使用范围、与其他标准的关系、项目承担单位与负责人、 参加单位与参加人员、起止时间等。
目 标 性
必要性:标准化的目的和目标非常具体、非常明 确,相关的活动才能有所遵循、有所依据,即为保证 目标实现制定相关标准。如果没有目标或虽有目标但 不明确,则为保证目标实现的相关标准便无法制定。 ① 观察: 综合标准化不仅一开始就确立明确的目 标作为主攻方向,而且要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② 行动:根据分解的结果,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 将各个分目标落实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任务中。明 确的目的和量化的目标将引领综合标准化的全过 程。 ③ 反馈:直到全部工作结束进行总结验收时,还 要考虑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依此来衡量工作的成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