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也是应对绿色壁垒的有力武器。

我国关于环保的国内法虽然对治污有一定的作用,但应对绿色壁垒还远远不够,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应仅仅是单纯的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还应该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甚至消费过程进行监控,促使企业节约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使之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推动我国贸易的发展。

另外要坚决贯彻“污染补偿支付”和“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谁污染谁买单,使环境成本内在化。

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严格遵守公约,并使国内立法与相关公约互相呼应。

2.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作为WTO成员国,在面对绿色壁垒损害我国贸易利益的事件时,我国要依据WTO规则与有关方面进行磋商,或向相关组织提出抗辩。

这就要求我国能利用WTO的透明度原则积极收集各国的绿色壁垒信息和相关国家对抗绿色壁垒的案例,总结别国经验,一方面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帮助我国制定有效的绿色措施和制裁手段,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绿色壁垒纠纷案,在磋商、调停无效的情况下,我国也可根据WTO有关规定实施贸易报复措施,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国还要培养熟悉WTO 机制的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服务,改变我国企业过去在国际贸易战中消极、不应诉的被动观念,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3.建立环境标志制度,构筑绿色环境标准。

环境标志已成为商品“走出去”的通行证,我国也应切实考察建立环境标志制度的可行性,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使国内符合环境标准的产品能得到相关认证,而对进口商品实施该制度既可以进一步保证进口商品的品质,又可以为我国增加相关收入。

同时,我国还要用相关法律来保障该制度的实施,以确立其权威性、可靠性,构筑绿色保障体系,保护国内绿色产业。

4.开发绿色产品,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所谓绿色产品是指从生产到使用乃至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危害小或无危害,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产品。

刻板印象理解影响及理论研究论文(共3篇)

刻板印象理解影响及理论研究论文(共3篇)

刻板印象理解影响及理论研究论文(共3篇)第1篇:性别刻板印象和谈判绩效的理论研究一、性别与谈判研究的理论方法研究谈判中性别差异基于五种理论视角,即中心谈判者、谈判对手、谈判配对组互动、情景、中心谈判者—情景,这些理论视角的不同主要在于谈判者性别差异与谈判绩效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主要源于研究者对性别差异是由先天造成还是后天造成的观点不同。

1基于中心谈判者的性别差异根据这一观点,男性和女性在谈判的问题上如何应对冲突存在着先天的差异。

持该观点的研究者主要是对男女“中心谈判者”在环境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去考察性别的差异,主要关注的是男女在道德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笔者经过大量查阅文献,发现性别差异的三个主要来源:社会化、自我建构和道德价值观。

从社会化的解释中可以看到,男性在谈判中更善于出价,这是由于男性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和数字天赋。

女性则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理解谈判对手所需的利益,这有助于整合双方的谈判目的,创造共同价值。

对性别差异产生影响的另一个中心谈判者变量就是男性和女性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自我建构理论关注的是相对于能力和行为而言的自我概念。

Tannen认为男性是通过对话的互动来寻求独立性。

而女性则寻求亲密关系和一致性,这与自我建构理论观点非常一致。

通过这种差异可以预测男性比女性在谈判中更擅长出价,而女性谈判者比男性谈判者更能够给对方留下积极的印象。

此外,Gilligan将道德价值观点运用到谈判中则可以说明女性和男性在解决谈判中冲突的方式上存在差异性。

如果男性比女性更注重正义的道德,那么他们就会偏向通过是非讨论来解决冲突从而分出输赢。

由于基于利益的方式比基于权利的方式更加具有整合性,更加令人满意,成本代价更小,所以女性在解决冲突时比男性更有效。

2基于谈判对手的性别差异该理论的定位与基于中心谈判者取向几乎完全相反。

该理论假定男性和女性从根本上讲并没有差异,但是他们的谈判对手由于对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期望,从而对待两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这种差异就会影响到谈判的进程和结果。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第五章 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知觉的概 念、特点及其效应,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及特点; 熟悉印象形成,他人知觉,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了解印象管理、策略和辨别。
重 点
1.社会知觉的概念、特点 2.社会知觉的效应 3.内隐社会认知概念及特点
难 点
1.内隐社会认知 2.印象管理的理论
什么是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看见图片的一瞬间
我们的大脑在迅速处理信息: 1.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2.他们可能在做什么? 3.他们的背景及其他?(职业?社会地位? 兴趣爱好?人格特点?)
本章章节纲目
第一节 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二节 社会知觉的特点与效应
第三节 印象管理:控制他人的社会知觉与认知
社会心理学
一看见一东北人,你第一个想到 的形容词是—
社会心理学
填词游戏
1.一提到法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2.一提到英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3.一提到德国人,第一个想到是( )? )? )?
(四)社会认知中的信息加工方式
自动加工
加 工 方 式
控制加工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
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们在遇到新的社会情 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的理解,将情境 中的人或事情进行归类,形成的对人或事物的概 念,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10月27日,针对目 前市场上“橘子内有虫 子”的传言,作为山东 省及其周边重要批发市 场的济南市堤口果品批 发市场,为打消消费者 的顾虑,举办了一场特 殊的“放心橘免费品尝 会”,他们每天拿出 6000斤柑橘供市民免费 品尝,吸引了众多市民 从四面八方竟相赶来。
4月5日,因禽流感流 行人们不敢吃鸡肉产品, 给养殖场和商店带来巨大 的损失,为打消民众的顾 虑,举行免费试吃活动, 在活动仪式上泰总理带头 吃炸鸡食品,以示安全。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综述王沛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兰州 730070)摘要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并且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等方面。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判断潜伏期测量、投射测量等有效捕捉和研究内隐刻板印象的间接测量方法。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内隐种族刻板印象,内隐性别刻板印象,间接测量。

分类号B849: C91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

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己有7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社会文化学、团体动力学和社会认知学派等三个主要学术流派。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都是从意识代码的角度出发对刻板印象进行研究的。

Greenwald(1990)[1]以及Banaji和Greenwald(1994)[2]对刻板印象的直接测量进行了成功的整理。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对刻板印象的间接的、无意识或内隐操作代码的不懈探讨。

1 概述从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3]。

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有必要在意识性认知以外检验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程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所具有的属性中无法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虽然刻板印象研究往往趋向于使用直接或外显测量,不过还是存在一批使用间接测量的研究程式——关于与刻板印象相连的“烙印式”特征(如性别、种族)的研究。

⋅2 内隐种族刻板印象许多研究成功地确立了刻板印象的内隐(自动化)运作原则。

在Gaertner和McLaughlin (1983)[4]的实验中,给被试呈现若干对字母串,当两个都是单词时要求被试回答“是”,其他情况则回答“否”。

他们发现:白人被试对白人-积极单词对的反应比黑人-积极单词的反应快(如黑人-精明、白人-精明)。

而这样的差异在消极特质判断中并未出现(如白人-懒惰、黑人-懒惰)。

大学生内隐职业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内隐职业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采用M i l l i s e c o n d 公 司的专业心理 学软件I n q u i S i t 3 . 0 进行 I A T 实验 ,考 察被试 在 “ 高薪 ”、 “ 低薪 ” 2 个维度 上 的态 度 ,每一 反应 的反应 时及正确 率均 由计算机 自动 记 录 。经过2 O 个心 理学专 业研 究生评 定和筛选 ,最 终确定 了 与 “ 积极 ”有关 的属 性词 :光荣 、杰 出 、成功 等8 个 ;与 “ 消极 ”有 关的属性词 :肤浅 、笨拙 、 自卑等8 个 ,与 “ 高 薪 ”职业 有 关 的 目标 概念 词 :医 生 、律师 、会 计师 等8 种
验I A T 效应 非常显著 ,大学生群体存在 “ 高新; 积极 ,低薪= 消
极 ” 的 内隐职 业态度 ; ( 2 )大 学生 的 内隐职 业 态度 在 性 别和年 级上 均 差异 不显 著 ; ( 3 )大学生 的 内 隐职业 态度 在年 级 间差异 显著 。 【 关键 词 】大 学生 ;职 业刻板 ; 内 隐联 想 测验 1 、 引 言 刻板 印象是 社会心 理学 、认知 心理学领 域令 人瞩 目的 研究 焦 点之 一 ,社会 心理学 认为 刻板 印象是 指社 会上对 于 某一类 事物 产 生的一种 比较 固定 的看法 ,通 常与 种族 ,地 区 ,性别 ,职业 ,年龄 等有 关 ,普遍认 为它 与某 些特征 和 行为 相联 系 。而 从认 知理论 的角 度 出发 ,刻 板 印象可 以定 义为 ( H a m i 1 t o n &T r o l i e r , 1 9 8 6 )“ 一种 涉及知 觉者 的关 于 某个人 类群 体 的知识 、观念 与预 期 的认 知结 构 ”。职业 作 为刻板 印象 的一 项重要 内容 随着 时代 的发展 逐渐 受到 了广

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认知的内隐理论指的是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处理和组织信息的方式。

它是人脑长期积累的,对认知和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内隐理论对于了解人类认知方式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内隐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探究人类行为和言语中的内隐偏见。

二是通过包括测试等方式来研究人类长期认知方式的影响。

首先,人类在面对复杂的信息时,通常会有一些内隐的偏见。

比如,在医院中,医生往往会对患者做出一些预判,比如基于患者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做出某些诊断和预测。

这样的看法或预测往往基于他们的经验和内隐理论,但有时候也可能是错误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内隐偏见进行反思和纠正。

其次,通过测试的方式可以研究人类长期认知方式的影响。

其中,心理测试是一种旨在评估人类思维特征、行为、情感以及认知能力表现的方法。

例如,释放测试、协会测试等都是可以用来探究大脑内隐假设和认知方式的测试。

在教育学方面,教师可以将内隐理论应用于日常教学,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更好地调整和安排教学目标和内容。

此外,在许多领域中,包括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人们通过研究内隐理论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控制一些行为和决策中的偏见和误差。

总体而言,认知内隐理论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形成健康的思维方式都有重要的影响。

内隐理论的分析方法包括探究内隐偏见和测试长期认知方式两个方面,这些方法是更好地研究和评估人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综述_张艳盛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综述_张艳盛

2008年2月第21卷第1期阴山学刊YINSHAN ACADEMIC JOURNALFeb.2008Vo1.21No.1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综述X张艳盛(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摘要:内隐社会认知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当前内隐社会认知主要从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我等方面展开。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得益于间接测量法的发展和完善,当前主要采用启动效应、内隐联想测验、情绪性西蒙任务等方法来开展研究。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自我中图分类号:B84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8)01-0065-04社会认知是指/人对各种社会刺激的综合加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0。

多数学者认为社会认知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社会思维),但这仅仅涉及到社会信息加工的有意识的成分。

1995年Greenwald 提出,从社会信息加工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可以将社会认知划分为外显和内隐社会认知两个方面,所谓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

[1](P4~27)Greenwald(1995)率先从三个方面对内隐社会认知进行研究:内隐刻板印象、内隐态度和内隐自尊,后来Greenwald(2000,200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的方法研究了内隐自我。

[2](P4~27)[3](P1022~1038)从方法论上来看,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得益于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逐步完善的间接测量方法。

本文拟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来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

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内容内隐社会认知是对现有社会认知成果的整合、重构的结果。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内隐刻板印象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内隐刻板印象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内隐刻板印象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史朝兵【摘要】研究应用刻板解释偏差( SEB)理论探究被试对体育运动的性别刻板印象。

研究随机选取江苏财会职业学院会计专业(23人)和财务管理专业(26人)的一年级学生。

研究采用SEB实验流程编制问卷进行研究。

研究结论:结果显示被试对体育运动存在较强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外归因下,被试对男性存在显著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内归因下,被试对女性存在显著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在积极与消极维度上,被试只对积极印象SEB题目存在明显的刻板印象。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rigid interpretation deviation ( SEB) has explored the subjects of 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sports. Research has randomly selected the first grade students majored in accounting (23)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26) in Jiangsu accounting vocational college, and been conducted by using SEB experimental proced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subjects has strong gender stereotypes for sports. In outside the attribution, subjects has existed significant gender stereotypes about men, in internal attribution, subjects has also existed significant gender stereotypes of female,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dimensions, the subjects has existed obvious stereotype only for positive impression SEB questions.【期刊名称】《吉林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4页(P79-81,96)【关键词】刻板印象;内隐体育-性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解释偏差【作者】史朝兵【作者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5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刻板印象是学者们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摘要】:刻板印象的研究历经坎坷,直到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生机毕现,尤其是到了1995年,Greenwald和Banaji率先明确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内隐刻板印象与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一样,成为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内隐刻板印象被定义为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这就帮助人们更加明确地从无意识的层面深刻地理解刻板印象。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占据了将近40年的传统的理论观点,即刻板印象是自动激活的,不能由知觉者的目的和策略所控制和改变的。

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这个观点受到挑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激发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本论文的重要目标是本着科学化和生态化的重要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自行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和地域刻板印象为研究材料,在国内首次应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纸笔测验方法和模糊数学的主次评判方法在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上,设计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刻板印象在无意识层面上的运作机制,如对无意识启动和内隐刻板印象的改变等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构想和研究背景。

主要是对刻板印象的涵义、心理表征、研究历史、测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并且重点对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包括对无意识心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并且由此提出总体研究构想。

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

前两个实验主要探讨内隐刻板印象的机制,即刻板印象的内隐启动或自动激活、内隐刻板印象与内隐内-外群体偏爱的关系;后四个实验主要探讨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即社会调节、想象、观点采择和压抑的干预作用。

具体如下:实验一以模糊主次评判方法配合语义启动技术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在年龄刻板印象上存在自动激活,而且没有性别差异;用不同性质的启动词来激活与年龄有关的刻板印象,激活后的刻板印象对年龄的判断有不同的影响,而且被试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点,表明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人的判断具有模糊性,主次方法有助于社会认知领域的量化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引言: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或观点的评价或心理倾向。

传统的态度研究主要侧重于外显态度,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直接询问个体的态度。

然而,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往往受到潜意识中的非自觉态度的影响,这就是内隐态度。

内隐态度始终是心理学家关注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一、内隐态度的理论基础1. 非常态度理论:非常态度理论由康普·法索一手提出,认为内隐态度是一种非常态态度。

非常态度是指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在不同情境下可能会有所转变。

比如,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态度可能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常常是不自觉的。

2. 联结性网络理论:联结性网络理论认为,内隐态度是由于特定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度而形成的。

这种联系强度可能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重复经验形成的。

当个体面对某一对象时,激活对象相关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大脑中的联系强度即表现出个体的内隐态度。

二、内隐态度的实验研究1. 隐性联想测试(IAT):隐性联想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衡量内隐态度的实验方法。

该测试通过测量被试对不同概念的关联速度来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态度。

比如,被试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根据字面意思(如“好”、“坏”)分类一系列带有不同属性的符号,其反应时间可以反映被试对这些属性的内隐态度。

2. Priming实验:Priming实验是通过在被试面前暴露特定的刺激来改变被试的内隐态度。

实验中,被试在接受某种任务之前,会暴露于一些与任务无关的刺激,这些刺激可以影响被试在任务中表现出的内隐态度。

比如,被试在进行购买决策任务之前,暴露于与购买相关的刺激,可能会增加被试对购买的积极内隐态度。

3. 脑成像技术研究:近年来,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内隐态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大脑活动与特定内隐态度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大脑的情感区域和认知控制区域在内隐态度的产生和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认知与刻板印象的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知与刻板印象的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知与刻板印象的心理学研究引言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生物,无时无刻都在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判断,形成一定的印象。

然而,这些印象往往会被我们的主观认知和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所主导。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社会认知现象,心理学家们对社会认知和刻板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社会认知的概念和特点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过程。

这一概念包含了对他人的感知、理解、评价等多个层面。

社会认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主观性社会认知是个体主观地对他人进行认知和判断的过程。

每个人对同一个人或情境的认知可能存在差异,受到个体自身的感知、经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快速性在社交互动中,个体往往需要快速地对他人进行认知和判断。

这种快速性使得社会认知常常受到简化和概括的影响,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3. 内隐性社会认知往往是个体无意识地进行的,内化为个体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个体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影响其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影响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基于一些表面特征或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他人进行判断和分类的心理倾向。

刻板印象的形成和影响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先验认知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往往会依据过去的经验和观念来对他人进行分类和判断。

这些先验认知可以是从社会环境中获得的,也可以是个体在个人经历中形成的。

2. 社会归因个体在社会认知中,常常会试图解释他人的行为和情境。

社会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往往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特质,而忽视外界环境的因素。

这种倾向容易导致刻板印象的形成。

3. 自我确认性刻板印象往往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而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人的表现,形成一种自我确认性的循环。

这种循环可以使刻板印象得到强化,进而对他人产生更加固定和片面的认知。

刻板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刻板印象不仅对个体自身产生影响,也对社会整体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社会认知


SC-IAT是Karpinski提出的对内隐联想测验的一种修 正,用来测量和单一态度对象之间的联结强度。 SC-IAT由两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由24个练习测验 和紧接着的72个试验测验(24个测验为一块,共3块) 组成。 在第一个阶段(女性+积极的词),将女性的词语和 积极的词分类在左键,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为 了预防形成反应偏差,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和消极 的词不以相等的频率呈现,而是以7:7:10的比率呈 现。 在第二个阶段(女性+消极的词),积极的词被分类 在左键上,女性的词语和消极的词被分类在右键上。 女性的词语,积极的词和消极的词以7:10:7的比率 呈现。
对IAT测验机制的质疑


(1)Karpinski和Hilton提出的环境联结模型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 model)认为IAT反映了 社会文化中两个概念的联结强度而非个体的倾向性,是在 测验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背景知识而非个人真实的信念 (2)Rothermund和Wentura提出了“图象—背景非对 称”理论(piciture-backgroud asysmetric theory),认 为在分类任务中决定反应速度关键在于样例刺激自身的 “突显性”(salient)。陌生或负性的刺激对被试更具 “突显性”——更“图象”化,熟悉且正性刺激相对“背 景”化。在相容任务中,被试只须对两个“图象”作同一 反应,而对两个“背景”作另一反应,只是在区分“图象” 和“背景”,而在不相容任务中的反应就相对复杂,需耗 费更多时间
对IAT的评价


优点: 利用被试的快速反应,有效地降低了意识的监 控作用,即使被试不愿意表露自己内心真实的 想法,通过内隐联想测验也可以揭示内隐态度 和其他的自动化联想 内隐联想测验融合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设 置了相容组和不相容组,并且利用反应时的差 作为测量指标,最大限度地排除了个体本身反 应快慢的影响,减少了个体差异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

刻板印象心理实践报告(2篇)

刻板印象心理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刻板印象,又称刻板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固定、简单化的认知模式。

这种认知模式往往缺乏个体差异的考量,容易导致偏见和歧视。

为了深入了解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刻板印象的实践调查。

以下是对此次实践的调查结果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实践调查的对象为我国某城市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2. 调查内容: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被调查者对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不同群体形成的刻板印象;(2)被调查者自身是否存在刻板印象;(3)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的认知程度;(4)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的态度和应对方式。

3.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被调查者对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不同群体形成的刻板印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不同群体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

例如,认为女性擅长家务、男性擅长工作;年轻人追求时尚、老年人保守;北方人豪爽、南方人细腻;从事技术工作的人聪明、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圆滑等。

2. 被调查者自身是否存在刻板印象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存在刻板印象。

其中,部分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会不自觉地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特征进行判断和评价。

3. 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

约60%的被调查者认为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识别和分类,但约40%的被调查者认为刻板印象会导致歧视和偏见。

4. 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刻板印象持消极态度,认为刻板印象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针对刻板印象,约6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努力克服,通过多角度了解和认识他人,避免陷入刻板印象的误区。

四、实践心得与体会1. 刻板印象普遍存在,需要引起重视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刻板印象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

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

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王沛(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兰州,730070)摘要采用间接测量方法分别探讨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与内一外群体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1)内隐刻板印象是存在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内隐影响的表现;(2)刻板印象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3)刻板印象表现出强烈的/内一外群体效应0。

关键词:刻板印象内隐效应内一外群体效应1问题的提出最近的许多研究表明,有必要在意识性认知以外检验刻板印象的内隐运作程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内隐刻板印象是调节着某个社会范畴成员所具有的属性的无法内省辨认(或不能准确辨认)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1]同时,近来关于刻板化信息表征的另一个研究焦点则是/内)外群体效应0(the inter2out group eff ect))))人们会对与自己无关的群体比所属群体知觉为更加相似、并且更趋向于激发消极的刻板印象的现象。

[2]由于刻板印象加工的内隐性以及内)外群体效应实质上涉及到刻板印象加工机制的独特性这个核心问题,加之对于这两个议题的研究尚处于莫衷一是的阶段,因此笔者试图利用记忆的再认研究范式以及社会认知的间接测量方法来探讨刻板印象的自动化加工抑或内隐加工效应以及刻板印象的内一外群体效应,进而探索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一些更深层面的因素及其加工通路。

2方法211实验材料54张25@15cm的卡片。

其中18张由/大学生0、/建筑工人0两个职业标签分别与9个肯定意义形容词配对的卡片(每张卡片1个词与1个词配对)组成。

另外18张由/大学生0、/建筑工人0分别与9个否定意义形容词配对的卡片(每张卡片也是1个词与1个词配对组成;剩余18张由/大学生0、/建筑工人0分别与9个中性意义形容词配对的卡片(每张卡片也是1个词与1个词配对组成),不同意义的卡片按随机概率排序。

其中,用以构成词对的形容词是通过从预测被试对于大学生和建筑工人的印象而得到的形容词集合中挑选出来的。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与特定性别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导致某些职业常常被认为适合某一性别从而影响职业的选择和发展。

现有研究表明,女性较少选择STEM领域的职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领域被认为是“男性为主导”的领域,女性可能感到难以进入或者享受不到同等待遇。

另外,男性该做主管、领导或者高薪职位的印象,也可能阻碍女性在职业中晋升。

因此,需要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及其对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影响。

具体问题如下:1.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否存在?2.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有何体现?3.性别是否会影响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三、研究方法本研究计划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获取受访者对不同职业的性别关联性的主观印象,旨在了解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1.选取不同职业类型的相关直觉措辞2.在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部分直觉措辞,要求受访者按照这些措辞对职业与性别的联系进行打分。

3. 根据受访者对不同职业与性别的打分情况,判断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情况,分析其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对于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该研究可以提供更多实证数据,进一步推动公平性别职场的建设,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还可以为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扩大相关研究领域和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五、研究限制1.由于在线问卷只能获取主观评价,不能得到真实的行为结果指标,因此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受访者的个人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差异,都有可能影响其对职业性别印象的认知。

3.样本的纳入和筛选可能也会影响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六、参考文献1. Woo, H. D., & Cuddy, A. J. (2015). 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across cultures: Towards universal similarities and some dif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4(1), 1-21.2. Kray, L. J., & Thompson, L. (2005). Gender stereotypes and negotiation. Group Decision and Negotiation, 14(2), 291-308.3. Heilman, M. E., Wallen, A. S., Fuchs, D., & Tamkins, M. M. (2004). Penalties for success: Reactions to women who succeed at male gender-typed task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9(3), 416-427.。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是一篇探讨人类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特别是刻板印象形成与影响的深入研究。

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背景,深入剖析了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证研究了刻板印象对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内隐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指出这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无意识地、自动地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和评价的心理过程。

接着,文章详细阐述了刻板印象的定义、特征和形成过程,指出刻板印象是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重要表现,它通常基于个体对某一群体或类别的固有印象和偏见,进而对新的个体或事件做出快速、简单的判断。

在理论介绍之后,文章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深入探讨了刻板印象的影响。

这些实验涵盖了不同的社会场景和群体,包括性别、种族、年龄、社会地位等,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个体的知觉、判断、决策和行为。

文章还深入讨论了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指出其既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认知效率,也可能导致偏见、歧视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文章总结了内隐社会认知和刻板印象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建议。

这篇文章不仅为我们理解人类内隐社会认知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消除刻板印象、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刻板印象的理论框架刻板印象作为一种深层次的社会认知现象,其理论框架基于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刻板印象被视为一种快速、自动的信息处理过程,人们通过类别化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信息简化,形成对某一群体或个体的固定认知。

这种认知一旦形成,便会在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中产生深远影响。

社会心理学视角则强调刻板印象的社会功能,认为它是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快速适应和互动的一种策略。

刻板印象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判断他人的社会角色、行为预期和情感反应,从而减少社交成本和提高互动效率。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1.引言刻板印象是指过去经验影响人们把某一品质归因于某一社会群体或阶层,但是人们自身并没有内省地识别(或不能准确地识别)这一过去经验(Greenwald & Banai)。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典型内隐刻板印象,Jacoby,Kelly,Brown,和Jasechko(1989)曾运用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证明在名声判断中存在内隐记忆操作。

后来Banaji和Greenwald对Bacoby等人的实验程序进行改进,运用信号检测论研究也发现被试对男性姓名的判断标准低于对女性姓名的判断标准,即在性别上倾向于将男性视为更著名一些,表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

Devine(1989)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刻板印象中既包含意识的成分又包含无意识的成分,且这两部分是各自独立操作的。

Banaji和Greenwald也在研究中发现,内隐的和外显的性别刻板印象是相互分离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大学生族群中,女性变强是一种普遍存在并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正常现象,这些都使外显性别刻板印象发生了变化。

但人们的性别角色概念是否真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必须通过对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测量来探究。

由于内隐社会认知是一种自动化的认知过程,它与其他自动化认知过程不同之处在于:被试没有意识到先前经验对自己的行为或判断产生了影响,一旦被试意识到这一影响,内隐效应就会消失或发生翻转。

因此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都选用间接测量的方法。

本实验采用基于内隐记忆的“瞬间成名”测试来揭示在记忆错觉表象下的性别刻板印象这一内隐社会认知因素。

实验假设被试对不同性别人名的判断标准存在显著差异,且被试性别与人名性别间存在交互作用。

2. 实验方法2.1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双盲法,由主试告知被试将参加的是记忆实验。

实验为2×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1)被试间变量:被试性别(男生/女生)2)被试内变量:人名的性别(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因变量:被试对人名是否为识记过的著名人物做出的判断2.2 被试选取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中抽取男女生各5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一、本文概述《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假设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刻板印象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框架的构建出发,阐述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本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模型在不同领域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文章首先将对刻板印象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将详细介绍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发展历程、核心概念和主要假设。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分析该模型在各个领域实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

还将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刻板印象的本质和影响机制,为消除刻板印象、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希望本文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关注刻板印象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tereotype Content Model, SCM)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试图解释人们如何形成和维持对他人或群体的刻板印象。

SCM理论假设刻板印象主要包含两个维度:热情(warmth)和能力(competence)。

热情维度与个体的道德品质和社交动机相关,如友善、真诚、道德等;而能力维度则与个体的智力和技能相关,如聪明、有才华、高效等。

SCM理论假设认为,人们对不同群体或个体的刻板印象主要围绕这两个维度进行构建。

例如,对于某些群体,人们可能认为他们热情高涨但能力欠缺(如老年人或某些文化群体);而对于另一些群体,人们可能认为他们能力出众但热情不足(如某些职业群体或社会精英)。

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影响人们对他人或群体的认知和评价,还可能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SCM理论假设进一步指出,刻板印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对城乡居民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

大学生对城乡居民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

大学生对城乡居民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摘要】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来探究大学生对城乡居民的内隐刻板印象。

结果:相容部分的平均反应时与不相容部分反应时差异显著,得出结论:(1)大学生的城乡内隐刻板印象存在。

(2)大学生的性别对城乡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来源却极为显著。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城乡刻板印象1.前言内隐刻板印象即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蓬勃发展,随着研究方法的演进,内隐刻板印象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蔡华俭等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大学生的性别学科刻板印象进行研究,发现存在性别一学科刻板印象。

不同城市的居民存在着迥然不同的刻板印象,有些是符合人们以往熟知的印象,有些则是新产生的。

连淑芳等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一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工具,证明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连淑芳,2005)。

王沛研究发现,被试更倾向于将建筑工人与消极词汇联系起来,将大学生与积极词汇联系起来(王沛,2001)。

目前,内隐刻板印象研究得比较多的有:性别刻板印象、种族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年龄刻板印象等。

但是对中国城乡两个社会阶层的刻板印象研究少有涉及。

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虽然逐步放宽甚以至淡化,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乡镇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减少,农民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同。

但是,人们即使表面上认同了城乡的平等地位传统的城乡刻板印象却依然内隐地存在,并且对人们的日常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人口的流动越越频繁,在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中,城乡刻板印象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而且综合上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虽然内隐刻板印象自提出以来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青睐,但对于城乡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摘要:隐性社会认知是一种社会知觉的了解,它具有质量更高和更细节的描述能力,检测到更多的社会信息。

该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识别有关社会认知的内容,并为评估相关变量提供良好的基础,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找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社会认知。

本文旨在讨论一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方法,它以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包括实验和前瞻性调查。

首先,心理实验可以检测到社会认知的变化;其次,前瞻性调查可以分析每个个体的社会认知发展,并且能够了解潜在的影响因素。

最后,还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和前瞻性调查的数据来得出结论,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认知。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实验;前瞻性调查1. 绪论社会认知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社会认知认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这就需要人们拥有充足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帮助他们正确地判断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讨论一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其中心理实验和前瞻性调查是检测社会认知变化的两个主要方法。

2. 心理实验心理实验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可以精确地检测出社会认知的变化,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地探讨相关变量。

心理实验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虚拟现实实验,以及各种社会认知实验,比如社会认知记忆实验,社会态度实验和社会行为实验。

例如,社会认知记忆实验可以测量个体的记忆能力,以及他们如何根据社会环境来提取信息;社会态度实验可以测量个体对某一社会态度的态度变化;而社会行为实验可以测量个体对社会情境的反应,以及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行为。

3.前瞻性调查前瞻性调查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社会认知研究方法,它具有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优势,能够了解每个个体的社会认知发展,并且能够了解潜在的影响因素。

前瞻性调查要求研究者先设定一系列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最后根据调查答案来评估与社会认知有关的社会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摘要】:刻板印象的研究历经坎坷,直到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才生机毕现,尤其是到了1995年,Greenwald和Banaji率先明确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内隐刻板印象与内隐态度、内隐自尊一样,成为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内隐刻板印象被定义为调节某一社会类别成员的属性的不能内省辨别(或不能准确辨别)的过去经验的痕迹。

这就帮助人们更加明确地从无意识的层面深刻地理解刻板印象。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占据了将近40年的传统的理论观点,即刻板印象是自动激活的,不能由知觉者的目的和策略所控制和改变的。

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这个观点受到挑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由此激发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本论文的重要目标是本着科学化和生态化的重要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自行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和地域刻板印象为研究材料,在国内首次应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纸笔测验方法和模糊数学的主次评判方法在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上,设计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刻板印象在无意识层面上的运作机制,如对无意识启动和内隐刻板印象的改变等问题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构想和研究背景。

主要是对刻板印象的涵义、心理表征、研究历史、测量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并且重点对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包括对无意识心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介绍,并且由此提出总体研究构想。

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

前两个实验主要探讨内隐刻板印象的机制,
即刻板印象的内隐启动或自动激活、内隐刻板印象与内隐内-外群体偏爱的关系;后四个实验主要探讨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即社会调节、想象、观点采择和压抑的干预作用。

具体如下:实验一以模糊主次评判方法配合语义启动技术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在年龄刻板印象上存在自动激活,而且没有性别差异;用不同性质的启动词来激活与年龄有关的刻板印象,激活后的刻板印象对年龄的判断有不同的影响,而且被试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点,表明内隐刻板印象的存在;人的判断具有模糊性,主次方法有助于社会认知领域的量化研究,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实验二以地域刻板印象和地域内-外群体偏爱的两种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通过它们之间的相关研究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刻板印象和内群体偏爱的内隐效应明显地存在;上海人的内隐效应大于外地人,外地人仍具有一定的内隐效应但也显示具有一定的内隐偏爱;上海人与外地人存在着内群体偏爱,值得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3届博士学位论文意的是外地人还有一定的对弱势的认同,具有外群体偏爱;实验证明我们设计的IAT纸笔测验版本是可行的,优点是高效、经济、方便和实用。

实验三以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IAT为实验材料和测量工具,安排不同的主试主持实验。

研究表明:男性被试在女性主试条件下比在男性主试条件下,呈现较轻的内隐刻板印象,而女性被试无此现象,说明社会调节作用对男性被试有显著的影响;在不同主试条件下男女被试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效应;实验再次证明IAf纸笔测验版本是简便可行的。

实验四通过对三种想象条件下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的IAr的结果的对比进行实验。


究表明:反刻板印象想象策略的干预效果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反刻板印象想象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

实验五通过观点采择组和控制组之间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的IA T的结果的对比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观点采择策略的干预效果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一职业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观点采择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

实验六通过压抑组和控制组之间性别刻板印象的IAf的结果的对比进行实验。

研究表明:压抑策略的干预效果相当的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压抑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我们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IAT是可行的:要彻底消除刻板印象,改变社会本身、改变文化环境也许是一个最艰苦和最好的办法。

第三部分为总体讨论。

结合本研究背景,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和归纳,表明:刻板印象是自动激活的,内隐激活能影响外显的判断:刻板印象具有内-外群体效应;自动化是有条件的,内隐刻板印象具有一定的可控制性和适应性;随着方法的不断进步,该领域研究将更加多姿多彩。

【关键词】: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内隐刻板印象内隐联想测验语义启动技术心理表征内-外群体偏爱社会调节想象观点采择压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42
【目录】:中文摘要4-6ABSTRACT6-8第一章总体构想和研究背景8-45一、刻板印象的涵义探索9-13二、刻板印象的心理表征13-16三、刻板印象的研究溯源16-22四、刻板印象的测量方法22-33五、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33-45第二章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45-84一、刻板印象的自动激活及其对年龄判断的影响之实验研究45-52二、内隐刻板印象与内-外群体偏爱的关系之实验研究52-60三、社会调节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之实验研究60-68四、想象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之实验研究68-73五、观点采择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之实验研究73-77六、压抑对内隐刻板印象的影响之实验研究77-84第三章总体讨论84-95一、关于内隐刻板印象之涵义84-86二、关于内隐联想纸笔测验之应用86-89三、关于内隐刻板印象之影响因素89-95参考文献95-102附录102-104致谢10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