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纪念刘和珍君

版本:新人教版

设计教师:冯杰芳单位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学年级:高一

课时: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及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关键语句,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教读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翻开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的不是眼泪就是血痕,中国政府(反动政府)屠杀中国人(中国妇婴)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扼腕叹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2、新课讲析

a.听录音范读,整体感知文意。(请同学们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b.在课文感知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能对某一个文段理解比较深,情感把握也比较确切,下面哪位同学能把这样的文段给大家朗读一遍。

c.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d.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

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3、检测反馈

注音:噩耗è羽翼yì屠戮lù浸渍zì惮dàn 攒射cuán 尸骸hái 释词:喋血屠戮长歌当哭赁屋寥落桀骜不驯深味欣然殒身不恤洋溢菲薄桀骜赁屋噩耗尸骸攒射积攒浸渍殒身不恤蹂躏

阅读巩固:把握作者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体会,我们发现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悲愤)

2、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学生思考: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写了刘?(3、4、5部分)

1、2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

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

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3、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勺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4、分析刘和珍形象

三个事件:预定《莽原》全年,反抗杨荫榆,参加“三一八”

态度三个词:毅然、黯然、欣然

性格语言:始终微笑,态度和蔼

小结

作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情。

5、重点句分析

a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b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c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检测反馈

二、四部分背诵

五、课后反思

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很难上,我是我们的一致感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置了情感导入法。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一是能够很好地设置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营造一种凉的气氛;二是带领学生进入屠杀和刘和珍的情感世界,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第二课时

我设计了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的这样一个环节。从教学内容上看,我达到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和理清本课思路的目的。这是让我满意的一点,因为这为学生理解课文

打下基础,为第三课时做好了理解层面的准备。但让我非常不满意的事是,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不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这篇课文比较难,我提出问题,由于急切,往往给予学生过多的提示,没能更多的培养学生解读课文的能力,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教学观念的解放是教育解放的前提。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必须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位于学生,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