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bf506dba58fafab068dc0227.png)
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包括视觉心理物理检查(如视力、视野、色觉、暗适应、立体视觉、对比敏感度)、视觉电生理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眼部超声波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七大类。
(一) 视力视力分为远、近视力,是测量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代表黄斑中心凹的视觉敏锐度,正常人视力一般在1.0或以上。
1. 远视力检查法(1) 目的:1) 了解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的视觉敏锐度。
2) 辅助眼科疾病诊断。
(2)用物准备:标准对数视力表、遮眼器、视标指示棒、平面反射镜(用于检查空间小于5米时扩大检查距离)。
(3)操作步骤:1)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m。
如空间小于5m,可使用平面反射镜,距离2.5。
2)先查右眼后查左眼,由上向下指示视标,让被检者在5秒内说出或指出缺口方向。
3)如被检者在5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让其慢慢走近视力表直至看清,按实际检查距离换算后记录。
换算方法为:d/5 X 0.1,d为看清最大视标的距离。
如在2米处能看清最大视标,则视力为2/5X0.1=0.04。
4)如被检者在1米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让其背窗而坐,检查人员在暗背景前伸出手指,指距等于指宽,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并记录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40cm数指。
”5)如被检者在最近距离不能辨认手指数目,检查人员可用手在其眼前慢慢摆动,并记录辩知手动的最远距离,如“眼前手动”。
6)如被检者不能辨知手动,则在暗室中检查其能否感知手电亮光,光定位检查通常检测9个方位,呈“米”字形,用“+”和“-”表示光源定位的阳性和阴性。
如各方位光感均消失,记为“无光感”。
(4)注意事项:1)视力表应有充足的光线照明,使用灯箱视力表时,视力表白底的亮度应达80-320cd/?。
2)被检者眼应与1.0视标在同一高度。
3)戴镜者应测裸眼视力,然后再测戴镜视力和记录矫正眼镜度数。
4)检查视力时应使用遮眼器,用后应消毒。
遮挡眼睛时避免压迫眼球,防止被检眼斜看、眯眼或偷看。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附手绘)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附手绘)](https://img.taocdn.com/s3/m/6fe900166bec0975f565e22a.png)
五、调节反应(BCC)与PFV的关 系
• 调节反应是在双眼同时打开的情况下测量的,所 以也受调节和集合的共同影响。比如:
•
• BCC发现调节超前,这可能是患者有较大外隐斜, 而正融像性聚散PFV比较少,难以维持融像,就 需要增加调节调用调节性聚散来代偿,所以常常 会造成过度调节的表现。
不能维持双眼视而导致复像; •
• 比如该患者测得的正融像性聚散PFV,BO侧的结果是8/10/6(模糊点是8Δ,小于上述 计算)则可能会出现双眼视异常的症状(融像困难、视疲劳);
•
• 如果测得的正融像性聚散PFV,BO侧的结果模糊点远远小于上述计算结果而又没有明 显临床症状的话,需要考虑是否测量错误。
• • PFA(Positive Fusional Vergence),正融像性聚散,测
量的是在保持双眼融像的基础上,双眼能相互向内运动的 最大范围,是双眼正向(会聚)融像的能力。测量时在双 眼前放置BO棱镜并逐渐增加,当融像性聚散用尽后就需 要调用调节性会聚来代偿,此时因为使用了调节,会出现 模糊点;而当调节性会聚也用尽后就无法维持融像而出现 破裂点。
用+2.00D的镜片时隐斜变化为4+12=16exo;用-2.00D的镜片时隐斜变化为4-12=8eso。 •
• 所以,患者的负融像性聚散NFV的BI侧测量的模糊点至少要大于12Δ,才可能通过±2.00D双面镜的 负镜测试。
• • 比如该患者测得的负融像性聚散NFV,BI侧的结果是10/14/11(模糊点是10Δ,小于上述计算)则可
• 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 convergence,NPC),反映的 是双眼能维持融像的集合极限,是双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 的点。
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表
![全套视功能检查流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c2c6471f4afe04a1b171de7b.png)
全套视功效检讨流程NRA与PRA在视功效检讨中的意义下处方.制订练习计划及解决投诉时做视功效检讨尤为须要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我在现实的工作当中领会很深,碰到过各类各样的情形,比较罕有的是关于调节方面的问题.调节是远近全程目力的基本,只有调节功效好了才干有一个好的全程目力,才干保持两只眼睛的等量同步,才干填补一些小的屈光缺点(例如:某些人有0.50D的远视或近视或散光,但是有优越的调节才能,这些人就不会配眼镜,也可以不配眼镜,因为不影响进修和生涯).而经由过程视功效项目中的四大调节(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反响.调节敏锐度及调节幅度)的检讨最能发明与解决顾客消失是视觉问题.本次就视功效检讨项目中的NRA与PRA展开一次评论辩论,NRA与PRA在现实运用中也具有主要的临床意义.一.NRA的评论辩论NRA即负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放松的才能.检讨时为近距离面前40厘米处,注目视标为最佳目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下拨球镜直至视标变隐约,下拨量即为NRA的值.40厘米处可以或许产生2.50D的调节,那么屈光均衡后做NRA 检讨,假如眼睛可以或许完整放松,那么NRA 的值应为+2.50D.所以,在视功效检讨中NRA的正常值为+2.50D.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某位顾客均衡后的屈光度为–2.00D,顾客戴上–2.00D的眼镜检讨NRA,假如NRA=+2.50D,解释正常.这个正常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给顾客的配镜处朴直确;二是该顾客的调节放松的才能很好.假如NRA=+1.50D呢?解释眼睛不克不及完整放松,晶状体概况还残留有 1.00D的调节,也可以说顾客均衡后的屈光度–2.00D里面有混淆身分----调节消失,导致不克不及完整放松.顾客经由散瞳之后,调节身分去除之后所表示出来的屈光度就应当是–1.00D.验光师检讨NRA检讨的是眼睛的调节放松才能,可以用这个值去评估给出的屈光度是不是合理,等于不是顾客眼睛在调节完整放松的状况下的屈光度.所以,验光师验光时不但要让顾客的眼睛目力正常,还要让NRA正常,如许的处刚刚算合理.正常.妥善.假如顾客的NRA值低于+2.50D,就要为顾客散瞳(先测眼压消除青光眼.法眼压),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要散瞳,去失落调节身分,这是视功效检讨的目标.配镜的目标就是戴上均衡后的眼镜达到清楚.舒适.持久.舒适的第一个指标就是NRA的值正常,眼睛没有调节消失可以或许完整放松.还有一种情形,散瞳前NRA=+1.50D,散瞳后NRA=+2.50D正常了,过几天复检时NRA=+1.50D了,这说清楚明了什么?该怎么来做呢?解释该顾客散瞳后复检前又有调节身分介入了,该顾客易于疲惫.所以,看远的屈光度照样––+1.50D).假如顾客的NRA值高于+2.50D,解释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高了,过矫了,须要从新验光.二.PRA的评论辩论PRA即正相对性调节,代表的是调节储备.检讨时为近距离面前40厘米处,注目视标为最佳目力的上一排视标,双眼同时等量上拨球镜直至视标变隐约,上拨量即为PRA的值.工资刺激调节时可以或许快速的产生一个反响,这种储备越多越好,其正常值大于等于–2.50D.近视眼理论:大量的调节滞后造成了离焦像,离焦像的表示就是在视网膜成像隐约,这种大量的隐约像刺激眼球诱使隐约像变清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近视.假如我们的眼球没有离焦像,视物随时都是清楚的,那么眼球就要有足够的调节储备.例如:一小我有–3.00D调节储备,另一小我有–1.50D的调节储备,那么做同样的近距离工作的话,有着–1.50D的调节储备的人就会觉得眼睛累,因为调节储备太少很快就会用完,视网膜上就会产生离焦像.假如有了隐约像的话,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就意味着眼睛又长度数了;对于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来说意味着眼睛疲惫了,不肯意再浏览了.视近了;对于30几岁的人来说意味着消失了早期老花.验光师在验光进程中,假如检讨到PRA偏低,起首应当熟悉到,假如是青少年儿童,那么度数会增长较快;假如是20几岁到30几岁的成年人,那么视疲惫则会多些;假如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则会是早老花.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则愿望度数增长的慢些.假如PRA偏低,则不克不及给其选择抗疲惫或多核心,因为造成近视增长的原因是调节储备少,调节力气弱在这种情形下让其仅有的少量调节不必则会加倍减弱调节功效,加重PRA降低,加重离焦像乃至加速度数增长的速度.对于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配镜要长戴,无论是远距离看黑板照样近距离看书做功课都要戴镜.看近固然不戴眼镜也可以或许看清楚,但是其PRA较低,假如还有较大外隐斜的话,就会更不轻易调节,由调节引起的调节性聚集就会更低,这时则会动用辐辏,而外隐斜辐辏才能又很差,只有经由过程刺激调节来抵偿看近的外隐斜和调节缺少,最后的成果就是近视加速.所以PRA较低的青少年儿童看远看近都要戴眼镜的,并且还要帮助做一些调节练习,把虚弱的疲惫.虚弱的肌肉力气锤炼出来.上述是对PRA较低的第一个熟悉,第二个熟悉就是轻易顾客投诉,因为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看远清楚没有什么问题,当看近的时刻就会消失看不清楚或者看的不舒畅,这是因为由远到近时可动用的调节力太小了.太弱了,没有足够的力气推却验光师所给出的屈光度.那么有些顾客会说验光师给出的度数过高了,而验光师把度数降低,固然看近清楚了.舒畅了,但是看远清楚度却降低了,这就解释验光师给出的屈光度没有问题,是顾客眼睛的问题,调节力太差的缘故.例如:某位顾客本来戴–2.00D,本次验光–4.00D,远处静态均衡屈光.看近时还须要产生一个调节的力气来中和给出的–4.00D,二者要融会为一体才行.能不克不及施展出来–2.00D的调节力呢?这个时刻看看PRA的值是否足够高?是否有才能接收新配的眼镜.PRA不是足够高,则解释眼睛接收不了,那么要接收练习把调节力练出来,这也是解决顾客投诉的办法.戴镜不舒畅的问题还有一点须要存眷,那就是早期老花.例如:一个28岁的小伙子,远处静态屈光均衡后检讨视功效,PRA=–1.25D,BCC=+1.00D(这种状况应当是40多岁的人才具备的),这种情形该若何处理呢?选择抗疲惫.渐进片照样单光?抗疲惫与渐进片固然配戴起来看近不适症状可以或许减轻或战胜,但是从眼睛健康长远来看是不成取的,年青人的调节力可改良的潜力比较大,是可以经由过程调节练习来改良到和现实年纪相匹配的调节力.所以,有这种症状的年青人建议配单光镜片合营调节练习来解决,如许才干包管眼睛的健康.这就是我在工作中对NRA与PRA的熟悉,把一些在现实工作中在这两方面消失的情形总结.整顿及一些亲身材会与大家分享,愿望从事这个职业的同仁都能熟悉到视功效检讨的主要性,尤其是对NRA与PRA熟悉.检讨与总结。
《20151031视功能检查之Von Grafe 检查隐斜操作及注意事项》
![《20151031视功能检查之Von Grafe 检查隐斜操作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78043322f60ddccda38a0e7.png)
视功能检查之Von Grafe 检查隐斜操作及注意事项利用综合验光仪,在右眼前放置基底向内12棱镜度的棱镜,左眼前放置基底向上6棱镜度的棱镜来分离相同的视标以消除融合进行隐斜视定量检查,是常见的隐斜测试方法之一,被称为Von Grafe(或格雷夫)隐斜检查法。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2)、在右眼前放置12△基底向内的棱镜,在左眼前放置6△基底向上的棱镜。
(3)、令患者注视单个/行视标(6米或40厘米)。
此视标应为患者屈光度较大的一眼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4)、确保患者双眼能同时看到两个物像,且一视标位于右上方(右眼图象),另一视标位于左下方(左眼图象),令患者注视并读出视标。
(5)、测量水平隐斜时,以每秒2△的速度逐渐减少右眼的基底向内的棱镜,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垂直位上对成一直线,上下对齐。
记录此时的棱镜基底方向和度数,然后继续在相同方向改变棱镜的度数,直至视标变成左上和右下,然后反方向旋转棱镜直至视标重新在垂直方向排列成线,记录此时的棱镜基底方向和度数,两次的结果如在3棱镜度以内,则二者求均值,此即为隐斜度数,其基底方向表示隐斜视的类型。
基底向内(BI):外隐/显斜;基底向外(BO):内隐/显斜;0:正位视。
例如在右眼前棱镜为6棱镜,基底向内时,两行视标垂直排列,患者即为6棱镜度的外隐斜;当棱镜的度数为零时,则患者无隐斜;当棱镜的度数为3基底向外时则患者为3棱镜度的内隐斜。
(6)、测量垂直隐斜时,测量水平隐斜时,以每秒2△的速度逐渐减少左眼的基底向上的棱镜,直到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上排成一直线,根据测量棱镜的显示确定隐斜的性质和大小如图:左眼基底向上(BU)―右眼上斜;左眼(基底向下BD)―左眼上斜。
左眼测量棱镜示3△BU表示右眼6△上隐斜,左眼测量棱镜示3△BD表示左眼3△上隐斜。
注意事项:检查的起点一定为双眼能同时看到视标且排列为右上左下,若患者只看见一个视标,检查者应检查患者是否有一眼被遮盖或通过交替遮盖患者双眼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明确两眼物像的空间位置,另外有时患者存在较大度数的外隐斜时,看到的视标可能为左上右下,此时应该加大右眼所放置的棱镜度数。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d0176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8.png)
视功能检查流程详解视功能检查是指通过专业仪器设备对人的视觉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和量化分析的过程。
主要通过对视力、调节能力、眼球运动、眼位、立体视觉等方面的检测,以了解人眼的健康状况和各种视觉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视功能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视觉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辅助措施。
1.病史询问和初步评估:检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眼镜佩戴情况、以前的视觉问题等。
同时,医生会对患者的眼镜进行初步测量,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视功能检查。
2.视力测量:视力测量是视功能检查的基本内容。
常见的视力测量方法包括使用近、远视力表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估。
通过测量患者的视力,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有无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
3.调节能力检查:调节能力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调节功能进行评估。
通过使用调节仪器,医生可以对患者的近距离调节、远距离调节、眼轴调节等功能进行测量和分析。
同时,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以判断患者的调节能力是否正常。
4.眼球运动检查:眼球运动检查是对患者眼球运动功能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让患者追随移动物体的运动或让患者进行眼球运动训练,来观察患者的外眼肌运动情况。
此外,通过眼电图等仪器的使用,还可以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眼球运动数据,如眼球位置、眼震等。
5.眼位检查:眼位检查是对患者眼球位置的评估。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球位置、眼球相对位置和移动方向等,来判断患者是否有斜视、偏视等问题。
同时,医生还会对患者的眼位进行定量测量,以了解患者眼球位置的具体偏移程度。
6.立体视觉检查:立体视觉检查是对患者立体视觉功能的评估。
常见的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包括立体视觉图形测量、立体视觉颜色测量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立体视觉能力,如立体视觉敏感度、立体视觉深度等。
7.结果分析和诊断:医生在完成视功能检查后,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和正常值,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或视觉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视功能的检查注意事项
![视功能的检查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345fc4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3.png)
视功能的检查注意事项一、前言视觉功能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感官之一,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视功能的检查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视功能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眼部状况,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视力、色觉、眼位、眼球运动等方面介绍视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
二、视力检查1. 检查前要先了解患者是否佩戴隐形眼镜或眼镜,以及度数是否准确。
2. 在进行远距离视力检查时,应让患者坐直并保持头部静止。
3. 在进行近距离视力检查时,应让患者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4.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光线充足,并避免出现反射影响结果。
5. 如发现患者有屈光不正或斜弱视等情况,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情况。
三、色觉检查1. 色觉测试需要在明亮且无色彩干扰的环境下进行。
2. 测试前需告知患者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在进行色觉测试时,应让患者保持专注,并避免出现视觉疲劳。
4. 如发现患者存在色盲或色弱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类型。
四、眼位检查1. 眼位检查需要在明亮的环境下进行,以便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眼部情况。
2. 检查前需告知患者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让其放松身体。
3. 在进行眼位检查时,应注意观察眼球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4. 如发现患者存在斜视或其他眼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五、眼球运动检查1. 眼球运动检查需要在明亮的环境下进行,以便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眼部情况。
2. 检查前需告知患者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让其放松身体。
3. 在进行眼球运动检查时,应让患者注视特定物体,并记录其眼球运动轨迹等数据信息。
4. 如发现患者存在斜视或其他眼部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
六、总结视功能的检查是眼科医生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进行视功能检查时,需要注意环境、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细节,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视功能检查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视功能检查流程图
![视功能检查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ab4e6ed49649b6648d7476b.png)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一、视功能检查流程:二、视功能检查的控制要点:(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Worth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
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
)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二视标R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
(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
)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
(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R=135偏光,L=45偏光。
R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
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
(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4.1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
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
(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
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况。
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
视功能
![视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31a101b55270722192ef729.png)
正融像性集合=正相对集合-隐斜度, 负融像性集合=负相对集合+隐斜度。 (外隐斜在公式中用负值表示,内隐斜则用 正值) 例如:测注视40cm目标时有6△内隐斜, 测融合力结果为: BO 20/32 BI 12/18
表明: 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 正向融合力 负向融合力 正融像性集合 负融像性集合
相对集合: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 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 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 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融合力典型值(Morgan)
远距 BI x/5-9/3-5 BO 7-11/15-23/8-12 近距 BI 11-15/19-23/10-16 BO 14/18-28/7-15
正融像性集合(PFC)=正相对集合-隐斜度 负融像性集合(NFC)=负相对集合+隐斜 度 。( 内+ 外-)。
40cm 6eso BI 12/18/15 20/32/16 正相对集合 负相对集合 正向融合力 负向融合力 正融像性集合 负融像性集合
BO
BI破裂点的三棱镜值为负向融合力(负融合 储备力) BO破裂点的三棱镜值为正向融合力(正融 合储备力) BI、BO三棱镜测至出现模糊点时的棱角度 (BI时远距不存在模糊点则为至破裂点值) 此为正负相对集合值(PRC、NRC)。 正负融像性集合(PFC、NFC)即使正、负 相对集合值加减隐斜度值。
测量
将MEM卡粘贴在检影镜上,室内照明为正 常照明。被检者屈光不正完全矫正,测量在 双眼注视下进行 MEM卡放于被检者习惯性阅读距离,指导 其阅读卡上的视标 在其阅读时快速检影,观察瞳孔中央区的影 动,并通过镜片使之中和
如瞳孔区影动为顺动,说明为调节滞后,加 正球镜至中和 如瞳孔区影动为逆动,说明为调节超前,加 负镜至中和 正常量:+0.50D,+-0.50D
万里路 视功能检查流程
![万里路 视功能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0acb8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6.png)
万里路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如下:
1. 问诊:验光之前,验光师会询问患者的常规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电话、职业等。
此外,还会询问患者的屈光不正史,包括视远情况、视近情况、症状年限、疲劳程度等。
配镜目的、配戴眼镜史以及眼病史也是问诊的重要内容。
2. 视力初步检查:用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裸眼视力。
已经配戴眼镜的患者,还要戴上原来的眼镜检查矫正视力。
必要时,要检查近用视力。
3.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通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眼前节的基本情况,检查患者是否患有睑内翻、倒睫、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4. 眼压检查: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查患者眼压,筛查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5. 角膜曲率测定:了解角膜大致状况,对于验配隐形眼镜的患者选择提供依据。
6. 客观验光:通过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仪得出客观验光度数,了解双眼屈光状态的基本情况。
7. 确定验光方式:根据屈光状态、年龄、是否第一次配镜以及眼部健康状况等,决定验光方式,选择散瞳验光或小瞳验光。
需要注意的是,散瞳须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8. 视功能检查:这是视功能检查的核心步骤,包括屈光全矫后用Worth-4点来检查同时视和融像功能,远距和近距水平隐斜的检查,梯度性AC/A的检查,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和正相对调节(PRA)的检查等。
如果需要做全套的视功能检查,可能还需要进行立体视、远距离水平隐斜以及近距离水平融修的检查。
请注意,视功能检查流程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完整word版)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完整word版)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8c8740e076c66137ef061966.png)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二、视功能检查:(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 Worth 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
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 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 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
)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2。
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二视标 R 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 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
(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
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R 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 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
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
(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 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
眼位检查:4.1 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
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
(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4.2 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
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R=垂直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况。
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
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 3—5s。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d54cb705ef7ba0d4b733b63.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Worth四点试验【适应证】适用于检查单眼抑制和主导眼。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受试者戴红、绿互补眼镜,右眼为红色,左眼为绿色,观察33cm和6m处的四点灯。
2.四点灯一个红色,两个绿色和一个白色。
3.如受试者看到四个灯,说明有双眼单视;若为2红2绿,说明右眼为主导眼;若见3绿1红,说明左眼为主导眼;若仅见2个红灯或3个绿灯,说明有单眼抑制;若见5个灯,说明有斜视及复视。
【注意事项】如果受检者理解能力差,则检查结果不可靠。
二、4 三棱镜试验【适应证】适用于检查中心抑制性暗点,微内斜视。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嘱受检者注视33cm处的点光源,将底向外的4∆三棱镜迅速放置于一眼前,观察双眼的运动情况。
2.正常情况下,当三棱镜底向外放于一眼前时,此眼轻度内转,对侧眼则同时轻度外转(共轭运动),然后再以同样幅度内转(融合运动)。
3.若对侧眼有第一个同向运动而无第二个融合运动,说明对侧眼有黄斑中心凹抑制性暗点存在。
4.若放置4∆三棱镜后双眼均不动,则同侧眼本身有抑制性暗点。
5.把三棱镜放在另一眼上,重复检查一次。
【注意事项】如果患者不能合作,或融合功能差,则会有假阳性结果。
三、红玻璃试验【适应证】对于斜视而无复视者,可发现抑制及抑制深度。
【禁忌证】无。
【操作方法及程序】1.嘱患者注视33cm处光源,询问见到几个光点。
如果只看到一个光点,则在注视眼前逐渐增加红玻璃的密度,直至出现复视,即看到一白一红两个光点为止。
内斜视者有同侧复视,外斜视者有交叉复视。
抑制的深度可用注视眼前红玻璃的密度来表示。
2.斜视者如只见到一个光点,说明有单眼抑制或异常视网膜对应。
鉴别方法:将一底向上6 三棱镜置于斜视眼前,如两光点呈垂直排列,则为异常视网膜对应;如仍只见一个光点,则为单眼抑制。
【注意事项】一般应在暗室或半暗室中检查。
四、Bagolini线状镜检查【适应证】用于检查双眼视功能。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5000b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2.png)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是眼科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眼睛各项功能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和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视功能检查流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视功能检查的第一步是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眼科检查的基础,也是最
常见的一项检查。
通过让患者分别用左眼和右眼观看视力表,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情况。
同时,还可以进行散瞳验光,了解患者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为后续的验光配镜提供参考。
接下来是眼压检查。
眼压是指眼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眼内压力是稳定的,但
是如果眼内压力过高,就可能出现青光眼等疾病。
通过眼压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内压力异常,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
随后是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通过眼底镜观察眼底的情况,包括视神经、视网
膜和脉络膜等部分。
通过眼底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眼部血管情况、视网膜情况和视神经情况,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最后是眼位检查。
眼位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眼球的转动和眼球的位置,了解患
者的眼球肌肉协调情况。
通过眼位检查,可以发现斜视、麻痹性斜视等问题,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综上所述,视功能检查流程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和眼位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眼部情况,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和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1d93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a.png)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的视觉功能和眼睛健康状况。
下面是一般视功能检查的流程。
1. 眼睛历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眼睛健康的历史,包括视觉问题、近视或远视等。
还会询问病人家族中是否有其他眼部疾病的病例。
2. 视力检查: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
通过要求患者读取不同大小和距离的字母、数字或图表来进行测量。
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
3. 屈光度测量:医生会使用自动近视度数计来测量患者的屈光度。
患者需要专注于一个准星,医生会调整仪器直到患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图像。
4. 眼压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叫做非接触式电子眼压计来测量患者的眼压。
这是评估患者是否患有青光眼的重要步骤。
5. 视野检查:医生会使用自动视野测试仪来评估患者的视野范围。
患者需要凝视一个点并报告他们能够看到何种程度的边缘视觉。
6. 色觉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色盲测试来评估患者对不同颜色的辨识能力。
这通常涉及观察和区分不同颜色的数字或形状。
7. 眼底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被称为眼底镜的仪器来观察患者
的眼睛内部。
这可以让医生检查视网膜、视神经和其他结构是否正常。
8. 瞳孔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瞳孔扩张剂的药物来扩大瞳孔,以便更好地查看眼睛内部。
这有助于检测任何潜在的问题。
以上是一般视功能检查的流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其他测试项目可能会被包括在内。
视功能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许多眼部疾病非常重要,因此定期接受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视觉问题或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来说。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https://img.taocdn.com/s3/m/1c971d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8.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双眼视功能检查-立体视觉检查(Titmus等)---1.适应症1.需定量检查立体视锐度的各类人员。
2.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患者。
3.眼球震颤者。
4.某些手术后,如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角膜屈光手术后。
5.视疲劳者。
6.司机、显微外科医师、运动员和特种兵。
---2.禁忌症:因精神因素或其他全身疾病不能配合者。
---3.注意事项:受检者有屈光不正时要先予矫正。
---4.操作步骤演示:1.Titmus立体视检查图 (蒂特马斯)(1)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
(2)检查距离为40cm。
(3)受检者戴偏振光眼镜,观察图案。
① 定性检查图:有立体视者能感知苍蝇翅膀高高浮起。
② 定量检查图:动物图、圆圈图。
2.TNO立体视检查(1)检查距离为40cm。
(2)红绿眼镜分离双眼。
(3)共有7块检查板,为随机点图。
板1~3用于定性检查,板4用于测定有无抑制及抑制眼,板5~7用于定量立体视锐值。
3.Frisby立体视检查(1)由3块厚度不同的测试板组成(6mm、3mm和1mm)。
三块板的视差分别为340″、170″和55″,通过调整距离可改变视差,最大视差为600″,最小视差15″。
(2)检查时受检者头部与测试板平行。
(3)检查距离通常为40cm。
4.随机点立体图(颜少明、郑竺英编制)(1)检查时戴红绿眼镜。
(2)检查距离30~40cm。
(3)可测定立体视锐值、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
5.同视机检查(1)调整下颌托及瞳距,使双眼视线与同视机镜筒的高度相平行。
(2)用同时知觉画片分别检查主观斜视角及客观斜视角。
两者近似或相同时表明存在正常视网膜对应。
(3)有正常视网膜者,在融合点位置放置随机点立体图画片。
主导眼放标准画片,检查有无立体功能及立体视锐值。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20.角膜地形图检查课件(实操)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20.角膜地形图检查课件(实操)](https://img.taocdn.com/s3/m/231a91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7.png)
任务7 角膜地形图
角膜地形图检查
课程:《眼科与视功能检查》
主讲人:
角膜地形图检查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角膜地形图 检查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 检查者准备:检查者着装整洁。 2 被检者准备:被检者进入实训室。 3 用物准备:角膜地形图仪、酒精棉球。 4 环境准备:低照度视光实训室。
角膜地形图检查
角膜地形图 检查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核对被检者姓名。 2.嘱检查者取舒适坐位,用酒精棉球消毒下颌托。 3.将下颌放在下颌托上,用头带固定好头位,让检查者 的眼睛注视角膜地形图仪的中央固定灯光,而后进行 检查。 4.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患者角膜中央的屈光力大,而下方 角膜比上方角膜明显陡峭,或上方角膜比下方角膜明 显陡峭,则属于异常的结果,需考虑存在圆锥角膜的 情况。
角膜地形图检查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角膜地形图 检查
操作前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对于严重干眼症或长期戴隐形眼镜等 角膜接触镜的患,需摘掉眼镜2周以上, 才可进行检查。 2. 对于配戴比较硬性的接触镜,则需 停Leabharlann 4周以上才能进行检查。谢谢观看
眼睛视功能基本检查课件
![眼睛视功能基本检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20d0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c.png)
06
视网膜:感光细胞,接收光线,形成视觉信号
07
视神经:将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08
玻璃体:透明,填充眼球,支撑视网膜
视觉形成过程
光线进入眼睛,通过角膜和瞳孔
01
光线在晶状体聚焦,投射到视网膜上
02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光线,产生电信号
03
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形成视觉图像
04
视觉功能检查的意义
色觉检查:使用色觉检查图,检查患者对颜色的辨别能力
屈光度检查:使用屈光度计,测量患者的屈光度,以确定是否需要配戴眼镜
立体视觉检查: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患者对物体空间位置的感知能力
2
3
4
1
屈光度检查
2
屈光度检查方法包括验光仪检查、电脑验光仪检查和散瞳验光等。
3
验光仪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镜片上的图像来判断屈光度。
早期发现视力问题: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及早治疗和矫正。
指导治疗和矫正:通过检查,可以指导治疗和矫正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视力下降:通过检查,可以了解眼睛的视觉功能变化,预防视力下降。
评估视觉功能:通过检查,可以评估眼睛的视觉功能,了解眼睛的健康状况。
检查项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在不同距离下的视力情况
1
屈光度检查是测量眼睛的屈光度,以确定眼睛的屈光不正程度。
5
散瞳验光适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屈光度。
4
电脑验光仪检查是通过计算机分析眼睛的屈光度,快速准确。
眼压检查
眼压计:用于测量眼内压力的设备
非接触式眼压计:通过空气脉冲测量眼压,无需接触眼睛
接触式眼压计:通过接触角膜测量眼压,需要滴入眼药水
视功能检查流程范文
![视功能检查流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14e45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d.png)
视功能检查流程范文
1、开机检查
在维护电视的第一步操作是开机。
插上电源,按下电源按钮,看到的
显示电视是否正常显示,检查是否有显示和声音,可以看到屏幕上的画面
是否清晰,发现任何异常再做进一步检查处理。
2、检查电视遥控器
检定电视遥控器的功能,按动遥控器的每一个按键,检查它们是否正
确运作,如果其中一个按键无法正常运作,可以用新的电池替换旧的,如
果依然不正常,那就说明遥控器出了故障,可以更换新的电视遥控器。
3、检查电视音量
检定电视的音量是否正常,应该先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然后把调到
最小,判断它有没有正常运作,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声音,应该检查电视
音量控制器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应该进行维修或更换新的音量控制器。
4、检查电视节目频道
先调整电视上的节目频道,检查电视接收的节目频道是否正常接收,
如果有频道无法接收,可以及时调整天线后重新检查,如果调整天线后仍
然无法接收频道,可以检查电视节目接收模块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故障,
应该更换新的。
5、检查电视屏幕
检查电视屏幕是否正常,先把电视播放静止画面。
视功能检查流程
![视功能检查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ea910bfa216147916112841.png)
一、立体视检查主要为偏正分离法检查双眼视的方式;主要目的为检查双眼立体视功能;步骤:1.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调整左右眼内置辅镜均在P 状态上,投放立体视视标,让患者注视视标中间的融合点(中间的圆点),询问患者看到了什么。
2.患者能看到圆点上下均为单竖线,而且带有立体感,证明患者融像能力正常,有立体视能力;3.患者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双竖线,下方视标为单竖线,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能看到上方视标为单竖线,下方视标为双竖线,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4.能看到上下方视标均为双竖线,表明有复视,患者无融像能力,无立体视,当出现这种现象时,要询问患者上下方视标的相对位置,若上方量竖线距离较下方量竖线距离远,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
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
二、远用 Worth-4-dots检查Worth-4-dots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单眼抑制、复视、双眼视功能。
1.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
双眼放开,用红绿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右RL左GL)分离双眼视觉,右眼戴红色滤光片,左眼戴绿色滤光片。
2. 出示Worth-4-dots视标,此时被检者右眼看到2个红色视标,左眼看到3个绿色视标。
令其双眼注视视标,说出看见几个视标和它们的颜色。
3.情况:(1)能看到4个光点,证明用正常的融像能力,无异常;(2)能看到2个光点,看不到绿色的十字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红色,证明左眼有可能被抑制;(3)能看到3个光点,看不到上面的菱形红色的光点,而下方的圆形光点为绿色,证明右眼有可能被抑制;(4)能看到5个光点,比较麻烦了,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光点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技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视力测量标准操作步骤
![视力测量标准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3247b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3.png)
视力测量标准操作步骤视力测量是评估人们视觉功能的重要方法,准确的视力测量对于发现和诊断视力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视力测量标准操作步骤,旨在提供一种规范化的测量流程。
1. 准备工作1.1 环境布置- 确保测光室或检查室的照明充足且均匀,避免强烈的直射光线。
- 调整室内温度,保持舒适,以便被测者放松。
- 准备视力表、视力表架、视力表专用灯具、检查镜、放大镜等器材。
1.2 被测者准备- 请被测者坐在合适的检查椅上,保持舒适并放松。
- 确保被测者佩戴的眼镜或隐形眼镜适合视力测量。
- 向被测者解释视力测量的过程和需要配合的事项。
2. 视力测量2.1 初步检查- 使用裂隙灯检查被测者的眼睛前部结构,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 评估被测者的视力是否有异常,如斜视、眼球震颤等。
2.2 视力表的使用- 选择适当的视力表,根据被测者的年龄和视力水平选择合适的视标大小。
- 将视力表放置在被测者视线水平处,距离被测者眼睛约5米。
- 让被测者注视视力表,同时遮盖非测试眼。
2.3 视力测量- 要求被测者识别视力表上的字母或数字,记录被测者能识别的最小视标大小。
- 测量双眼,确保每只眼的视力都被准确记录。
- 如果被测者佩戴眼镜,记录其眼镜矫正后的视力。
2.4 精确度评估- 根据被测者识别的正确率,评估其视力的精确度。
- 如果需要,使用不同的视力表或视标大小进行重复测量,以提高准确性。
3. 结果记录与报告3.1 记录数据- 使用视力记录表记录被测者的姓名、年龄、测量日期等信息。
- 记录双眼视力测量结果,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等。
3.2 结果分析- 根据视力测量结果,分析被测者的视力状况。
- 如果发现视力问题,建议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3.3 视力报告- 准备视力测量报告,包括被测者的基本信息、视力测量结果、建议等。
- 将报告提供给被测者,并根据需要转交给医生或相关工作人员。
4. 结束与整理- 感谢被测者的配合,解答其疑问。
- 整理检查室,收起器材,确保环境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功能检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二、视功能检查:(一)远距离部分的检查:1.同时视、融像功能检查:(配合 Worth 四点视标)R=红片,L=绿片。
双眼应能同时看到全部四点视标为正常,(R 应看到垂直向上棱形和下方圆形视标,L应看到水平向两绿色十字视标。
)若只能看到两点或三点为单眼抑制,若能看到五点为复视。
2.立体视功能检查:(配合二、四立体视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二视标R 应看到上右下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L应看到下右上左两竖线和中间的圆点,双眼应看到点线分割的单竖线,并根据竖线上凹下凸延缓做出判断。
(上凹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内斜视;下凸线条延迟,疑共同性外斜视。
)四视标应依次按上、右、下、左线条与中央点相比,根据凸起情况作定量分析。
若上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若右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2,若下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5,若左方线条不显凸起立体视锐>10,(一般情况下,瞳距越大,立体视锐越小,所获得立体视范围越大。
)3.影像不等功能检查:(配合水平、垂直对齐试验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R 应看到上、右半框和中央圆点,L 应看到下、左半框和中央圆点。
双眼观察水平、垂直对齐视标是否有框差。
(对齐视标每相差一框,影像不等超7%,反复几次都差一框即为影像不等。
)4.眼位检查:4.1 弥散圆(十字环形)视标:R=红片,L=绿片。
观察弥散圆(十字)视标分离情况,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视标回归原位。
(其中,十字环形视标可参考量值:十字位移在内圈内约为1△,位移至内圈约为2△,位移至外圈约为3△。
)4.2 马氏杆及点光源视标:R=水平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竖线的分离情况。
点线重合眼正位;竖线在点的右方(内隐斜);竖线在点的左方(外隐斜)。
R=垂直马氏杆,L=“0”。
双眼应看到点与横线的分离情况。
横线在点的上方(下隐斜);横线在点的下方(上隐斜)。
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点线重合。
提示:马氏杆操作过程中,若有融合倾向,注意先将右眼遮盖3-5s。
4.3 偏光十字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R 应见十字竖线,L 应见十字横线。
双眼观察十字短线位移情况,同理,可用相反方向棱镜量值直至十字回归正位。
4.4 远/近眼位的检查:水平眼位的检查:在双眼平衡全矫基础上,远用远瞳,近用近瞳。
取被检眼最佳视力上一行单一视标,R=12△(BI)测量棱镜,L=6△(BU)分离棱镜,尔后右眼逐渐减少(BI)回转,并嘱注视下方视标,记录视标垂直对齐时所调正的棱镜量值,即远/近水平方向斜位量。
(注意近用眼位测量棱镜应大于12△ ,一般15△为宜。
)垂直眼位的检查:同上方法,仅R=12/15△(BI)为分离棱镜,L=6△(BU)为测量棱镜,尔后左眼逐渐减少(BU)回转,记录视标水平对齐时所调整的棱镜量值,即远/近垂直方向斜位量。
提示:该方法设置棱镜时,一定注意双眼遮闭。
附注:也可用马氏杆配合5米(远用)、0.4米(近用)点光源分别检查远/近斜位。
附正常参考值:(远距)正位~2△(BI)(近距)正位~6△(BO)5.固视差异检查:(配合固视差异视标)R=135 偏光,L=45 偏光。
R 应见上、右短线和中间圆点,L 应见下、左短线和中间圆点。
双眼观察十字短线是否产生位移。
(R正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右移,R负固视差十字上短线左移;R上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下移;R下固视差十字右短线上移。
)若十字短线亮度暗淡,疑视网膜周边抑制。
提示:该方法可查单眼眼位,考虑更多矫正量分配患眼。
(二)近距离部分的检查:1.BCC 检查:(配合近交叉格子视标)正视眼状,±0.50D交叉圆柱镜,红点负轴置90(若组合验光仪将±0.50D置视窗)观察比较横、竖线清晰程度的差异,排除视疲劳。
(若横线清晰,增加正度数。
)提示:若持续性竖线清晰,疑散光矫正不正确,垂直向可减+0.25D柱镜。
若横、竖线仍无法平衡,则保留横线最黑的球镜。
2.调节功能检查:2.1 调节幅度(Amp)的检查:可用近距离法(负透镜法)测定个性调节幅度,再与最小调节幅度(15-年龄×0.25)作比较。
注意应在全矫前提下,若两眼明显参差最好单独测试。
提示:最好用距离法,(移近法、移远法)规范视标长3mm、宽0.2mm。
2.2调节反应的检查:2.2.1正视眼状,40cm距离检影镜观察2.5D应中和,若影动为顺动用正镜(量值为滞后量);影动为逆动用负镜(量值为超前量)。
2.2.2正视眼状,40cm距离加±0.50D交叉圆柱镜,观察近交叉格子视标,横线清晰加正镜(量值为滞后量);竖线清晰加负镜(量值为超前量)。
2.3 正、负相对调节:正视眼状,40cm距离观察近用三条十字视标,(或最佳视力的上一行)双眼等量并按±0.25D递加,由清楚到模糊。
所加:负镜度即正相对调节(PRA);正镜度即负相对调节(NRA)。
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调节-1.75/-3.00D;负相对调节+1.75/+2.25D。
提示:先用负镜,寻找所能增加的最大调节量,再用正镜,寻找所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
控制点:必须正调节大于负调节。
且负相对调节应小于 2.5D,此值可反映是否过矫。
2.4调节灵活度:一般选用±2.0D的反转拍,一侧清楚反转,待另一侧清楚再反转,记录每分钟循环次数。
附正常参考值:双眼10次/min;单眼12次/min。
提示:一般先查双眼,若双眼困难或异常再单眼测试。
3.集合功能的检查:3.1集合近点(NPC)的检查:0.8近视标或笔灯置眼前,按5cm/s速度,由远渐近至复视。
(记录该点到角膜的距离为破裂点参数。
)尔后逐渐远移还原单视。
(记录该点到角膜的距离即恢复点参数。
)附正常参考值:破裂点/恢复点6/10cm。
提示:若破裂点小于5cm疑集合过度。
多次重复测量,若数值逐渐变小,疑集合有障碍,若数值变化不大,说明较为正常。
3.2聚散范围的检查:3.2.1 水平方向远距(近距)聚散范围的检查:正视眼状,远距(选远瞳)近距(选近瞳),双眼注视单一竖线视标,同时等量按1-2△/s 速度添加底内(外)棱镜,并记录:视标模糊(即模糊点量值);视标分离(即破裂点量值);反向运作视标还原归位(即恢复点量值)。
附正常参考值:远距(底内)X/7±3/4±2(底外)9±4/19±8/10±4近距(底内)13±4/21±4/13±5(底外)17±5/21±6/11±7 3.2.2垂直方向远距(近距)聚散范围的检查:同上方法,仅垂直方向所增加棱镜,因调节不变,故只查破裂点/恢复点。
(另因人眼垂直方向融合力较弱,故一般只单眼R加棱镜。
)附正常参考值:远(近)距破裂点/恢复点3-4△/1.5-2△3.3 正、负相对集合:正视眼状,40cm距离观察单一近用竖线视标,并逐渐加底内(外)棱镜,由清楚到复视。
所加:底内棱镜量值,即负相对集合(NRC);底外棱镜量值,即正相对集合(PRC)。
附正常参考值:正相对集合9.0ma;负相对集合1.0ma。
提示1:一定注意先用底外棱镜,寻找生理最大的集合力,再用底内棱镜,寻找生理最大的散发力。
提示2:三分之一为集合舒适区,若显示注视点不在区域内,需用三棱镜补偿。
3.4 集合灵敏度:一般选用12△(BO)/3△(BI)反转拍,40cm选单行竖线近视标,一侧清楚反转,待另一侧清楚再反转,记录每分钟循环次数。
附正常参考值:近距集合灵敏度13次/min。
4.AC/A 比值的检查:R=6△(BU),L=旋转棱镜“0”置垂直方向,40cm 选单行横线近视标,通过调整旋转棱镜至视标恢复对齐,记录量值。
继后双眼同时±1.0D的调节,同上继续调整旋转棱镜至视标恢复对齐,记录量值。
前后两次的差值即AC/A比值。
附正常参考值:3-5△/D三、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检查要点:1.调零:注意下颔托及瞳距的调整,对准目镜。
其他各刻度归零。
2.同时视功能的检查:(同时知觉能力的检查)插入同时知觉图片,(完全不同图形组成的画片)观察是否重合。
只看到一片图片为单眼抑制;完全重合为正常同时视。
若看到两画片不能完全重合,有同时视但疑有斜视。
可改变镜筒角度至画片重合,该角度为自觉斜视角。
交替打开镜筒灯光,若两眼分别注视镜筒中心点,眼球不动,该角度为他觉斜视角。
(若眼球转动,可推动镜筒至眼球不动,此角也是他觉斜视角。
)3.融像功能的检查:(部分相同,部分不同,能否融为一体的检查)插入融像画片,(一对部分相同的图片,图上有控制/对照点)观察是否重合。
两画片不能重合,无融合功能;能使两画片重合,有融合功能。
(该指示刻度即融像点。
)锁定镜筒,使两镜筒按相同角度集合/分开,转动至画片出现重合/分开。
该指示刻度即集合/分开量值,其范围即融合范围。
4.立体视功能的检查:(立体视觉,高低深浅能力的检查)镜筒置融合点,插入立体视画片,(一对画片有微小差异,即水平视差。
)不能说明物像层次或顺序错误,无立体视功能;能正确说明物像层次和顺序,有立体视功能。
(用不同视角设计的立体视画片,可分别查立体视功能的高低,用立体视锐度表示。
)提示1:有同时视功能才能进行融像检查,有同时视、融像功能才能进行立体视检查。
提示2:融像范围应先查分开,再查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