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

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

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是衡量冲击波对物体造成破坏的标准。

在爆炸、冲击、碰撞等极端事件发生时,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对于评估物体的损伤程度、预测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保护人员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定义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通常是指冲击波在某一点产生的超压值,该值超过了物体在该点的抗压强度,从而导致物体破坏。

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通常用字母P来表示,其单位是帕斯卡(Pa)。

二、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计算方法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物理模型和实验数据。

首先,需要了解冲击波在物体表面产生的超压值与物体的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冲击试验和压力测试来获得。

然后,利用冲击波传播速度和物体距离冲击源的距离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冲击波在物体表面产生的超压值。

最后,将该超压值与物体的抗压强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

三、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应用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军事、工业和民用建筑等。

在军事方面,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可用于评估武器爆炸时对人员和装备的损伤程度,为作战指挥和武器设计提供依据。

在工业方面,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可用于评估设备在爆炸和冲击等情况下的安全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民用建筑方面,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可用于评估建筑物在爆炸和地震等情况下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局限性虽然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对于评估物体损伤程度和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标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的计算方法需要依赖于物理模型和实验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不完全可靠。

其次,冲击波在物体表面产生的超压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源的能量、爆炸物的性质、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等,这些因素可能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

最后,不同物体在不同环境下的抗压强度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冲击波超压破坏标准进行调整和修正。

水下爆破冲击波超压的测试方法

水下爆破冲击波超压的测试方法
有 着 很 大 影 响 。二 战 之前 ,水 下 爆 破 主要 用 于 军 事 目的 ,二 战结 束后 才 开始 大 量 进 行 民用 水 下 炸
用研究 ,加强水下爆破资料 的收集分析 ,提高监
测技 术水 平是 迫切 需要 解决 的 问题 。
礁 、排淤等工程 。水下爆破时产生的水 冲击波 比 空 气 冲 击 波要 强 烈得 多 ,例 如 炸 药 爆 炸 释放 出来
关键词 :水下爆破 ;冲击波 ;超压 ;测试
中 图分 类 号 :U 6 5 5 . 5 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 0 9 5 — 7 8 7 4 ( 2 0 1 5 ) 0 5 — 0 0 1 3 — 0 2 d o i : 1 0 . 7 6 4 0 / z g g w j s 2 0 1 5 0 5 0 0 4
i n g wo r k a n d r e d u c i n g t h e t e s t i n g wo r k l o a d a n d d e c r e a s i n g t h e c o s t .
Ke y wo r d s :u n d e wa r t e r e x p l o s i o n ; s h o c k wa v e ;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 t e s t i n g
o f p a r t i c l e i s d e t e c t e d a n d t h e n t u ne r d i n t o o v e r p r e s s u r e . B y u s i n g t h e p in r c i p l e o f t h e l e a s t s q u a r e ,a c a l c u l a t i o n f o r mu l a or f

一种新的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压力响应膜片

一种新的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压力响应膜片
可 以 自 由确 定 、 计 算 速 度 较 快 。
1 . 膜 片 的材 料 参 数
1 . 3 5 x 1 0 3 【 j
( 6 )
式 中, ‘ +一 冲 击 波 超 压 作 用 时 间 , 8 ;卜 测 点 到爆 源 的 距 离 ,m ;m— T NT药 量 ,k g 。 由冲 击 波 峰 值 超 压 及 超 压 作 用 时 间 的计 算 公 式 , 可 以得 出在 同 一 峰 值 超 压 不 同作 用 时 间 ( 冲 量 )下 的膜 片 变 形 情 况
J o h n s o n c o o k模 型 屈服 应 力 为

f + 曰 ) ( 1 + c I n e * 一 )
一 等 效 塑 性应 变 ;
71— 71
( 1 )
3 . 三 角波 模 拟 冲 击 波 的 可 行 性
式 中
一无 量 纲 化 时 的塑 性 应 变
向。
/ : J 2 ( a/ , ) : + + + 鲁+ - - .

= ,Leabharlann 称 为 对 比 距离 。在 实 际计 算 中 ,忽 略 的无
穷小 项 ,只考 虑 前三 项 , 也 即 是 A i 、Bi( i > 2 )全 为 0 。
根 据 大 量 的 实 验 结 果 ,T N T ( 梯 恩 梯 ) 装 药 在 无 限空 气 介 质 中爆 炸 时 ,具 体 的空 气 冲 击波 峰 值 超 压 计 算 式为 :
B、 C、 m 、n一材 料 常 数 。可 由实 验 得 到 材 料 失 效 判 据 采 用 最 大 塑 性 应 变 判 据 ,其 数 学 描 述 如 下 :
超 压 ,t + 表示冲击波作用时 间。

带壳装药热爆炸冲击波超压测量及分析

带壳装药热爆炸冲击波超压测量及分析

结构 钢 , 承受 10MP 可 0 a静态 水 压 。带 壳 装 药 外 部 粘贴 压 电式 加速 度传 感 器 , 平 放 置在 爆 室 中部 的 水 地面 上 , 面朝 向传感 器 。压 力 传 感 器通 过 绝 缘 支 侧 座 固定在钢 管结 构支 架上 , 离带 壳 装药 9 5I, 距 . 高 n 度 1 5m, 同一 测 点 放 置 两 个 压 力 传 感 器 。 信 号 . 在 电缆 通过 钢管穿 出 , 廊道 中 的电荷放 大器 相连 。 与
支 持 。评 估带 壳装 药 的 热爆 炸 效 果 , 通 过 实验 宏 仅
观 破坏 效果 和对带 壳装药 破 片分析 所得结 果不 够精
确, 而通 过测 量爆 炸在 周 围空 气 中产 生 的 压 力 是较
精 确和 易实现 的方 法 。 目前 , 带壳 装 药爆 炸 超 压测 量 的相 关 研 究 比 对
W ANG a g l,ZHOU n Ch n - i Ga g,CAIZo g y ,TANG —h ,Z n -i Yu z i HAO h n — i IXu S e gwe ,L n,L N n —u ,CHU h I Yig r i Z e
( ot et n tueo N c a T c n l y X ’ n7 0 2 S an i hn ) N r w s Is tt f u l r eh o g , i a 1 0 4, h a x ,C ia h i e o
水泥 喷浆结 构 。带壳 装 药 为 圆柱 形 结 构 , 边 直径 底
3 0m 高度 3 0m 8 m, 5 m.壳 体 厚度 均 匀 , 料 为 航 空 材
热 引爆 后 , 闭测 试 系统 , 据 通 过 网络 传 出 爆 室 , 关 数

爆炸桶中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研究

爆炸桶中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研究

爆炸桶中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研究作者:顾泽凌孟令军任楷飞白杰来源:《中国测试》2018年第02期摘要:为准确测试含能破片在密闭容器中的爆炸冲击波超压,设计一种高效的压力测试方法。

该方法采用粘土、硬橡胶垫、钢垫片来避免压力传感器与爆炸桶桶壁的硬接触,基本消除传统测试方法带来的桶壁振动噪声干扰。

通过靶场实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传感器测试结构可有效隔离振动噪声,大大减弱桶壁振动对传感器压力测试的影响,获得爆炸桶内壁上有效的含能破片冲击波超压压力数据,满足测试要求。

关键词:爆炸桶;含能破片;冲击波超压;隔离噪声;测试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124(2018)02-0031-050引言在现代战争中,装甲车辆已经并将长期成为陆地战的主力。

为有效攻击敌方装甲车辆的油桶、发动机舱等关键部位,以实现对敌装甲部队进行致命性打击,研制设计一种以黑索金为炸药的专用炮弹。

为测试该炮弹爆炸的实际威力是否达到预期要求,需要测量该炮弹弹头爆炸冲击波超压。

在爆炸过程中,冲击波超压测试是武器研制过程中威力评估与性能评价的重要手段,准确测定弹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以衡量武器的毁伤效应,从而可以定量地评定武器的爆炸威力。

常用的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有等效压力罐法、等效靶板法、生物试验法、电测法等。

对于本次测试,该文设计了一种测试方案——通过在爆炸桶桶壁上安装高精度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以检测该弹头爆炸时产生的含能破片冲击波超压压力值。

图1是炮弹弹头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压力、距离与时间关系示意图,根据爆炸冲击波的产生与传播特性、爆炸瞬间、爆炸源产生大量冲击波,其压力值随时间先后而逐渐减小,同时冲击波的传播距离随时间先后而不断延长。

因而,对于爆炸桶桶壁,冲击波压力是随时间不断叠加的,这就使得桶壁产生较大的振动,传统的压力测试方案是将传感器直接固定在爆炸桶的桶壁上,由于传感器与爆炸桶桶壁的硬接触,冲击波给桶壁带来的振动干扰必定给压力传感器本身带来大量噪声。

一种新的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压力响应膜片

一种新的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压力响应膜片

一种新的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压力响应膜片
陈昌明;李建平;白春华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卷),期】2013(013)001
【摘要】针对现有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如电测法的不足,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压力响应膜片测压的可行性,得到了该种膜片变形量与冲击波强度的关系,同时分析结果表明,该膜片变形量对冲击波冲量不敏感,对于超压较敏感,膜片变形最大部位与爆源方向有关等规律.这些可为冲击波超压膜片测量传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陈昌明;李建平;白春华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4
【相关文献】
1.地层孔隙压力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以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卡拉汶盆地超压地层为例
2.水下爆破冲击波超压的测试方法
3.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冲击波超
压及灾害动力响应研究评述4.一种空气冲击波超压随密度变化的计算模型5.一种无线冲击波超压存储测试系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通用技术要求-最新国标

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通用技术要求-最新国标

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分级和代号、技术要求,描述了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的试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确立了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的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eqv ISO780:1997)GB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GB5137.2-2020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6544瓦楞纸板GJB338A梯恩梯规范GJB3196枪弹试验方法3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安全防范透明防护材料security precautions transparent protection material具有防弹、防砸、防爆炸单一或多种性能,且透光率满足本文件要求的板材。

3.2冲击面impact surface透明防护材料最先受到冲击的表面。

3.3测试卡testing card用来见证被测试样品背面飞溅物的一种瓦楞纸板。

3.4穿透penetration测试样品被冲击后,在样品上出现通透孔洞的现象。

3.5飞溅物fragment测试样品被冲击后,从样品上产生飞离样品本体的碎片。

3.6标称厚度norminal total thickness单层或多层材料组成透明防护材料后,其总厚度的最低标称值。

3.7有效命中fair hit射击试验时,弹头入射角偏差小于或等于5°,弹着点之间的距离符合表8的要求及弹着点中心与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mm,弹头类型、弹头初速符合表1要求的射击。

利用冲击波速度间接测试超压值的可行性研究

利用冲击波速度间接测试超压值的可行性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K 1 ; J5 . T 3 2 T 6 06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4 8 ( 0 8 0 — 1 1 0 17— 9 4 20 h f u i g s o k v t e t t e ov r e s e i di e ty a i lt r s a c o s n h c wa e o t s h e pr s ur n r c l
适 配放 大 , 并通 过记 录装 置 记 录 下来 。通 过测 试 结
击 波 超压 和 冲量 , 以衡 量 武 器 的 毁伤 效 应 , 而定 从 量 地评 定 各 类 武 器或 爆 炸 器 材 之 爆 炸 威 力 及 计 算 爆 炸释放 能量 与 燃烧 率 , 见 冲击 波压 力 测 量具 有 可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 统 的冲击 波 超压 测试 方 法 主要 传 通过传 感 器将 冲击 波超 压 信 号转 换 成 电信 号 , 过 通
o x s n s o k f e it g h c wa e v r r s u e me s rme t i v o ep e s r a u e n .On h o n a o o e t g h s e d u l e t e te f u d t n f g t n t e p e , ti d h Ra k n — i i iz n ie Hu o it e u t n t o ' e s o k w v v r p e s r ,t e c mp rd t e p e s r i w ih wa a u e y g n o q ai o s h e t h c a e o e r s u e h n o ae r s u e w t o h h h h c s me s r d b

空中爆炸冲击波对生物目标的超压-冲量准则

空中爆炸冲击波对生物目标的超压-冲量准则

第38卷第1期爆炸与冲击Vol.38,No.1 2018 年1月EXPLOSION A N D SH O C K W AVES Jan. , 2018D O I:10. n883/bzycj-2017-0031 文章编号:1001-1455(2018)01-0106-06空中爆炸冲击波对生物目标的超压-冲量准则^王新颖12,王树山S卢熹2,王建民3(1.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2.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59;3.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摘要:针对空中爆炸冲击波对生物目标的毁伤准则问题,超压-冲量毁伤准则可弥补单一毁伤准则的缺陷。

首先,根据空中爆炸冲击波特征参量的一般形式,提出一种归一化毁伤准则形式,给出基于毁伤律的毁伤准则与判据的获取方法。

其次,在不同爆炸条件对生物目标进行毁伤效应实验,依据生物整体的损伤情况确定出毁伤等级,对应获得的离散的实验数据确定连续性的超压-冲量曲线,继而拟合出不同毁伤等级的超压- 冲量准则的表达式,所得到的超压-冲量准则可以评估生物目标的毁伤问题。

关键词:空气冲击波;毁伤准则;压力-冲量曲线;毁伤实验中图分类号:O383.1 国标学科代码:13035 文献标志码:A空气爆炸冲击波作为主要的毁伤因素,作用范围大,破坏力强,可以毁伤人员、设施和装备等各种军事目标以及民用建筑,一直以来都是被关注的重要问题。

无论战争还是和平时期,爆炸冲击波均是生物致伤、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因素15],例如在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严重爆炸,爆炸造成的空气冲击波使数百人不同程度的受伤。

空中爆炸冲击波是一种具有较高幅值且持续微秒级至毫秒级时间的强间断压力波,其毁伤效果主要取决于两个相关的物理参数:峰值超压和正压作用时间。

对于短时间的脉冲毁伤主要是依赖于峰值超压,而对于长时间的脉冲毁伤主要依赖于正压作用时间,即比冲量,峰值超压和比冲量相互影响且相互关联。

战斗部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战斗部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战斗部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与数据处理技术研究爆炸冲击波超压是评估弹药毁伤威力的重要参量之一。

准确可靠的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对于冲击波超压测试十分重要。

本文以测试理论研究、测试系统方案设计、功能实现与实验验证、实测数据处理顺序,对战斗部静爆冲击波超压存储测试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以测试需求与技术指标为参考依据,分析测试信号特点与干扰因素,形成测试系统总体方案,并对数据采集存储功能、触发功能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和设计。

其次,以测试技术指标为标准,对测试系统进行了功能仿真、模拟实验等测试验证实验,证明数据转换与存储功能及光纤外触发方式可行。

最后,进行了战斗部爆炸测试实验实测数据处理,包括单测点数据处理、多测点数据统计分析及毁伤评估。

单个测点数据同测距记录仪测取的冲击波到达时间标准差为1.27μs~1.60μs,说明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时基统一性;对多测点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了实测数据多分类器模型,得出了数据分类预测结果与多特征参量数据值分布状态;依据超压-冲量准则,给出了测点数据建筑毁伤等级、人员毁伤概率评估结果。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A.1 非接触爆炸测试原理采用压力传感器,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然后由电荷放大器(对于类似ICP型的传感器,由于电荷放大器内置在传感器内,所以无需单独电荷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显示不同类型传感器输出的波形信号(空气冲击波压力—时间曲线),经数据处理,得到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

根据爆炸相似率,由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测试结果,拟合得到爆炸试验场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的分布规律。

A.2 试验条件A.2.1环境条件试验场区温度-20℃~40℃,大气压99.8KPa~101.3KPa,无雨,无雪,无雷,无大雾,风速小于5.4m/s。

A.2.2 场地和设施A.2.2.1试验场地平整,视野开阔,在冲击波测量要求范围内无障碍物,爆心处地面应为岩土夯实地面。

A.2.2.2测站(测控室)有足够的防冲击波、防地震波措施,有足够空间布置测试仪器系统及辅助设备。

A.2.2.3试验场应有掩体,掩体位置应能确保人员和测试仪器的安全。

A.3 测试仪器及设备A.3.1传感器线性误差应小于等于1%,谐振频率大于等于200kHz,上升时间小于等于4μs,分辨率高于量程的1/1000。

A.3.2 数据采集系统单通道采样率应大于等于1MSa/s,垂直精度大于等于8位,带宽大于等于1MHz,直流精度优于1%,存储深度大于等于0.4s/ch。

A.3.3 低噪声信号电缆使用50Ω及以下同轴铜芯屏蔽电缆(阻抗50Ω的低噪声电缆),电缆铜芯截面积应大于等于0.5mm2,噪音参考值小于等于1mV,电容峰值小于等于95pF/m。

A.3.4 起爆器起爆器输出电流应能够可靠起爆8号瞬发电雷管。

A.3.5 温度计分度值应小于等于0.5℃。

A.3.6气压计分度值应小于等于10Pa。

A.3.7风速仪分辨率应优于0.1m/s。

A.3.8 传感器安装件传感器安装件由支架、夹板、减震橡胶垫等组成,应保证传感器牢靠固定。

防爆炸透明材料国家标准2020版

防爆炸透明材料国家标准2020版

防爆炸透明材料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分级和代号 (2)4.1 防爆性能分类 (2)4.2 防爆性能分级 (2)4.3 产品代号 (3)5 技术要求 (3)5.1 外观 (3)5.2 标志 (3)5.3 尺寸与偏差 (3)5.4 透光率 (4)5.5 防爆性能 (4)6 试验方法 (4)6.1 外观检验 (4)6.2 标志检验 (4)6.3 尺寸与偏差检验 (4)6.4 透光率检验 (5)6.5 防爆性能试验 (5)7 检验规则 (7)7.1 检验分类 (7)7.2 型式检验 (7)7.3 质量一致性检验 (7)7.4 检验项目 (8)7.5 组批规则 (8)7.6 抽样规则 (8)7.7 判定规则 (8)8 包装、运输和贮存 (8)8.1 包装 (8)8.2 运输和贮存 (8)附录A(规范性附录)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9)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A 667-2006《防爆炸复合玻璃》,与GA 667-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防爆炸透明材料、穿透的术语和定义(见3.1、3.2,2006年版的3.1、3.2);——增加了爆心、爆炸距离、冲击波超压峰值、比例距离、非接触爆炸、接触爆炸的术语和定义(见3.3~3.8);——修改了防爆性能分类、防爆性能分级及产品代号(见第4章,2006年版的第4章);——增加了标志(见5.2);——增加了尺寸与偏差(见5.3);——修改了透光率的要求(见5.4,2006年版的5.2);——修改了防爆性能试验内容(见5.5、6.5、附录A,2006年版的5.3、第6章、7.3);——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6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包装、运输和贮存(见第8章,2006年版的第9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非接触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试验方法
A.1 非接触爆炸测试原理
采用压力传感器,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压力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然后由电荷放大器(对于类似ICP型的传感器,由于电荷放大器内置在传感器内,所以无需单独电荷放大器)将电荷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和显示不同类型传感器输出的波形信号(空气冲击波压力—时间曲线),经数据处理,得到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

根据爆炸相似率,由不同距离处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测试结果,拟合得到爆炸试验场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与比例距离的分布规律。

A.2 试验条件
A.2.1环境条件
试验场区温度-20℃~40℃,大气压99.8KPa~101.3KPa,无雨,无雪,无雷,无大雾,风速小于
5.4m/s。

A.2.2 场地和设施
A.2.2.1试验场地平整,视野开阔,在冲击波测量要求范围内无障碍物,爆心处地面应为岩土夯实地面。

A.2.2.2测站(测控室)有足够的防冲击波、防地震波措施,有足够空间布置测试仪器系统及辅助设备。

A.2.2.3试验场应有掩体,掩体位置应能确保人员和测试仪器的安全。

A.3 测试仪器及设备
A.3.1传感器
线性误差应小于等于1%,谐振频率大于等于200kHz,上升时间小于等于4μs,分辨率高于量程的1/1000。

A.3.2 数据采集系统
单通道采样率应大于等于1MSa/s,垂直精度大于等于8位,带宽大于等于1MHz,直流精度优于1%,存储深度大于等于0.4s/ch。

A.3.3 低噪声信号电缆
使用50Ω及以下同轴铜芯屏蔽电缆(阻抗50Ω的低噪声电缆),电缆铜芯截面积应大于等于0.5mm2,噪音参考值小于等于1mV,电容峰值小于等于95pF/m。

A.3.4 起爆器
起爆器输出电流应能够可靠起爆8号瞬发电雷管。

A.3.5 温度计
分度值应小于等于0.5℃。

A.3.6气压计
分度值应小于等于10Pa。

A.3.7风速仪
分辨率应优于0.1m/s。

A.3.8 传感器安装件
传感器安装件由支架、夹板、减震橡胶垫等组成,应保证传感器牢靠固定。

A.4 试验前准备
A.4.1测试仪器检定、校准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信号测量和记录装置应由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标定,传感器应进行动态压力、谐振频率和灵敏度标定。

数据采集系统的校准参数包括直流精度、带宽(-3dB)、线性度、通道隔离度等。

A.4.2爆炸源及起爆方式
非接触爆炸测试采用符合GJB 338A-2002要求的TNT炸药,用8号瞬发电雷管引爆导爆索起爆TNT 球形炸药球心位置的高威力炸药,或者用8号瞬发电雷管在圆柱形炸药的底面几何中心位置起爆。

A.4.3 测试位置及传感器安装
A.4.3.1确定爆心及各测点位置
根据A.2.2.1场地要求,由测试样品位置和爆炸距离确定爆心和测试点位置,并找出各压力测试点位置并布放支架。

测试点位置和测点距离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可根据试验需要增加测点数量,测点与爆心的距离应相同。

传感器量程应能满足超压测试。

A.4.3.2传感器安装
传感器在安装件上牢靠固定,要保持传感器测量表面与冲击波波阵面垂直,支架安装在传感器测量面的后端,距离测量面大于等于200mm。

传感器“笔尖”方向指向爆心,且与爆心等高。

A.4.4 测试系统连接及调试
将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触发电源等测试仪器连接,如图A.1所示,传感器引线与信号电缆应可靠连接,并进行防水处理。

图A.1 测试系统连接线路示意图
A.4.5 设置测试系统参数
A.4.5.1数据采集系统选用合适的触发方式,采集记录时间应大于等于1ms。

A.4.5.2根据目标值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各通道合适的量程。

A.5 爆炸测试
A.5.1起爆前10min内测量风速、风向、大气压、温度等气象数据,并记录。

当风速不符合A.2.1的规定时,应停止实验。

A.5.2检查各测点传感器及其信号传输线路是否正常。

A.5.3 确认安全后进行起爆。

A.5.4 爆炸结束后确认测试记录装置是否正常触发,查看各测点数据及波形,初步判断各通道是否获得完整有效数据,对一种被试品至少获得三发有效试验数据(符合试验场历史数据规律的为有效试验数据),当出现异常(包括未采集到数据、数据波形异常、削峰等)的测点数超过2发时为无效数据,应补充试验。

A.5.5 使用相机记录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3个阶段中的测试样品的状态。

A.6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前设定灵敏度倍数和输出增益,试验后记录输出电压峰值,并通过下面公式计算冲击波超压值。

式中:
S Q ——灵敏度倍数;
G —输出增益;
U t ——数据采集系统上测得的电压值(mV);
△P t ——冲击波超压值(M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