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 f = ∑r f
S
max n
S αV r ∑ [ = 1 − f (N ∑α V r
ni i 0i i i 0i i
52 + 12 + 17 + 1.7 = = 0.672 52 12 17 1.7 + + + 0.75 1 0.5 0.22
2 + N 2 2 + 2.5CO2 = 0.796 m / s
33
思考题
(1)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分别 是如何影响的? (2)如何计算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 (3)火焰传播浓度极限是什么? (4)影响火焰浓度极限的因素有哪些?分别 是如何影响的?
34
本章小结
• 基本概念: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 浓度极限等; • 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 • 本生火焰法测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 影响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 影响火焰传播浓度极限的因素。
(1)燃气在纯氧中着火燃烧,火焰传播浓度 极限范围扩大; (2)提高燃气-空气混合物温度,反应速度加 快,火焰温度上升,火焰传播浓度极限范围 扩大; (3)提高燃气空气混合物压力,分子间距缩 小,火焰传播浓度极限范围扩大,上限变化 显著;
32
第五节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4)加入惰性气体 ,火焰传播浓度 极限范围缩小; (5)含尘量、水蒸 气、容积材料和 形状有时亦影响 火焰传播浓度极 限范围。
皂泡法的不足在于难于确定温度比, 而且难 于精确测量肥皂泡的初始和最终尺寸。另外: ¾ 由于肥皂溶液的蒸发,不适和研究干可燃物的火 焰速度; ¾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向电极的传热; ¾ 对于缓慢的燃烧,火焰锋面不可能保持球形,而且 反应区会变厚; ¾ 对于快速反应,由于火焰结构呈蜂窝状,火焰锋面 不可能总是光滑的。
)]
29
第五节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 一、火焰传播浓度极限及其测定 • 火焰传播浓度下限(低限):能使火焰继 续不断传播所必需的最低燃气浓度。 • 火焰传播浓度上限(高限):能使火焰继 续不断传播所必需的最高燃气浓度。 • 火焰传播极限:火焰传播浓度上、下限范 围,称“火焰传播极限”,又称着火爆炸极 限。
三、温度的影响 (二)火焰温度的影响 • 温度不太高时,Sn随 火焰温度呈指数变化 关系; • 温度超过2500 ℃时, 高温离解促进了反 应,增强了火焰传 播。
22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四、压力的影响 • 试验表明,其他参数不变,随压力升 高,Sn减小。 • 增加压力一般都能提高燃烧强度,缩小 燃烧设备的体积。
20
(S )
max n 炔族
max > Sn
(
)
烯族
max > Sn
(
)
烷族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三、温度的影响 (一)混合物初始温度的影响
Sn ∝ T
m 0
m ≈ 1.5 ~ 2
• 混合物初始温度提高,反应温度上升,燃烧 反应速率加快,从而使火焰传播速度增大。
21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2 + N 2 2 + 2.5CO2
)]
max Sn — —燃气最大法向火焰传 播速度, m/s;
S ni — —各单一组分的最大法 向火焰传播速度, m/s;
α i — —各组分相应于最大法 向火焰传播速度的一次 空气系数;
V0 i — —各组分的理论空气需 要量; ri — —各组分的容积成分; N 2. g — —燃气中 N 2的容积成分; O2. g — —燃气中 O 2的容积成分; CO2. g — —燃气中 CO 2的容积成分; f i — —各组分考虑惰性组分 影响的衰减系数。
ni
α iV0 i ri = (2.8 × 0.5 × 2.38 × 52) + (1 × 0.4 × 2.38 × 12 )
r = (0.5 × 2.38 × 52 ) + (0.4 × 2.38 × 12 )
28
∑α V
i
+ (1.1 × 9.52 × 17 ) + (1.1 × 21.42 × 1.7 ) = 291.39
2
• • • • •
第一节 火焰传播的理论基础
一、火焰传播机理
火焰传播仅是由 于传热的作用, 炙热的焰面将热 量传给未燃气 体,使其着火燃 烧,依次传播到 整个体积。
•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Sn:火焰焰面的移动 速度称为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3
第一节 火焰传播的理论基础
• 火焰的传播方式 ¾ 正常火焰传播 ¾ 爆炸:均相的燃气-空气混合物,密闭容器 ,局部着火,由于燃烧反应的传热和高温 燃烧产物的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压缩未 燃气体,处于绝热压缩状态,达到着火温 度时,一瞬间燃尽,压力猛烈增大。 ¾ 爆燃:火焰的均匀运动可达到5~10倍管径 处。如果管子相当长,其后由于发生扰动 ,火焰晃动,这时火焰前进速度强烈增加 ,发生爆燃。
27
第四节 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
【例4-1】某城市燃气的组分为H2:52%, CO:12%,CH4:17%,C3H6:17%, O2:0.8%,N2:12%,CO2:4.5%。求该燃气 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Snmax。 【解】
∑S
+ (0.38 × 1.1 × 9.52 × 17 ) + (0.5 × 1.1 × 21.42 × 1.7 ) = 272.32
16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2)激光测速法 • 基本原理:光学多普勒效应。根据激光被 运动微粒散射后,散射光和入射光的频率 偏移,计算速度。 • 特点:无接触测量,空间分辨率高,动态 响应快,测量精度高,测速范围大,有较 好的方向灵敏性。
17
思考题
(1)什么是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2)火焰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有哪些? (4)如何利用本生火焰法测定法向火焰传播 速度?
35
作业
【作业】已知天然气的组分为CH4: 92.91%, C2H6:1.01%, C3H8:0.56%, C4H10:0.58%, H2:0.09%, H2S:4.48%, N2:0.10%。求该燃气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 Snmax。
36
4
第一节 火焰传播的理论基础
火焰传播机理: 火焰锋面与管壁的相对位移情况: (1)Sn>u,向气流 上游移动; (2) Sn<u,向气 流下游移动; (3) Sn=u,平 衡,火焰面驻定 不动。 5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 火焰传播的理论只能是提供火焰传播速度 的定性的结果,而火焰传播速度必须通过实 验来确定。 • 测量火焰传播速度的基本方法,包括静力法 和动力法。 • 具体来说有管子法、皂泡法、本生火焰法 和平面火焰法等。
第四章 燃气燃烧的火焰传播
本章要点
火焰传播速度是燃烧的重要特性之一, 对火焰稳定性和燃气互换性有很大影响,也 是燃气燃烧器设计及安全使用燃气的重要参 数之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火焰传播的理论基础;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N2 =
CO2 , g 100 − 4.76O2 , g
N 2 , g − 3.76O2, g 100 − 4.76O2, g
r ∑ f = ∑r f
i i
CO2 =
i
26
第四节 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
S
max n
S αV r ∑ [ = 1 − f (N ∑α V r
ni i 0i i i 0i i
• 锥面积:
F f ≈ πr r 2 + h 2
•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 S n =
Lg + La
πr r + h
2
2
14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二)平面火焰法 • 采用平面或盘状火焰测 量Sn。 • 优点在于:火焰的发光 区、浓度梯度都重叠在 同一平面上。可采用不 同方法测量。 • 适用于Sn较低的混合气。
S n = v cos ϕ = v n
cos ϕ = r h2 + r 2
2
⎛ v ⎞ h=r ⎜ ⎟ −1 ⎜S ⎟ ⎝ n⎠
13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 连续性方程 •
⎛ F0 ρ 0 F0 v m = ρ 0 F f v n = ρ 0 F f S n 或 S n = v m ⎜ ⎜F ⎝ f 出口处平均流速 Lg + La vm = F0 ⎞ ⎟ ⎟ ⎠
30
第五节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 测定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方法: • 内径50mm、长1.5m玻 璃管,一端封闭,一端 敞开,内充燃气-空气混 合物。以点火源进行点 火,采用不同浓度燃气空气混合物试验。火焰 不能传到上部的浓度为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31
第五节 火焰传播浓度极限
二、影响火焰传播浓度极限的因素
18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一、混合气比例的影响 •单一燃气或混合燃 气的Sn随混合物中 燃气的含量变化呈 倒U形分布。 •空-燃比接近化学 计量比时,Sn最 大。 •着火浓度的上、下 限时, Sn最小。
19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二、燃气性质的影响
¾气体导热系数λ越大(导温系数a),Sn越大。 ¾分子结构: ¾碳原子数: 烷烃, nc对Sn影响不大; 不饱和烃,Sn随nc增多而减小。
23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五、湿度和惰性气体的影响
添加气可增大或减小火 焰的传播速度,添加气 可改变混合气的物理性 质,或起催化作用。
1、湿度 CO火焰中水蒸气的加 入提高了Sn
24
第三节 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2、惰性气体 • 一方面直接影响燃烧温度从而影响燃烧速 度,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可燃混合气的物理 性质来影响火焰传播速度。 • 加入惰性物质,使火焰传播速度降低,可燃 界限缩小,使最大的火焰传播速度值向燃料 浓度较少的方向移动。
0i i
第四节 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
N2 = N 2, g − 3.76O2, g 100 − 4.76O2, g
CO2, g 100 − 4.76O2, g
i i i
12 − 3.76 × 0.8 = = 0.094 100 − 4.76 × 0.8
2 N2 = 0.009
CO2 =
4. 5 = = 0.0468 100 − 4.76 × 0.8
管子法的特点: 优点: ¾ 直观性强。 缺点: ¾ 测定值受管径的影响 大。
9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二)皂泡法 • 原理:将一些均匀可燃混合物吹进附近有 一对电火花塞极的肥皂泡中,点火。 • 假定: ¾ 球形火焰沿径向传播。 ¾ 压力保持不变。 ¾ 用照相法确定火焰锋面的发展过程。
10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11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二、动力法测定Sn (一)本生火焰法 • 本生火焰结构: ¾ 内锥:燃气与一次空气 燃烧所形成。 ¾ 外锥:尚未燃烧的燃气 (中间产物)与二次空 气混合后燃烧形成。
12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 本生火焰法的根据:内 锥静止,其表面上各点 Sn与该点气流法向分速 vn平衡。
25
第四节 混合气体火焰传播速度的计算
•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混合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 • 使用条件:CO<20%,N2+CO2<50% • 计算公式:
S
max n
S αV r ∑ [ = 1 − f (N ∑α V r
ni i 0i i i 0i i
2 + N 2 2 + 2.5CO2
)]
• 其中:
6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一、静力法测定Sn (一)管子法
7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 d小时, Sv受管壁散热 的影响, Sv随管径的增 加而增大。 • d大时,焰面皱曲, Sv 随管径的增加而上升。 • d越小,散热越大, Sv 越小。 • 临界直径
8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15
第二节 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三)其他方法 (1)颗粒示踪法 • 基本原理:在可燃混合物中掺入既能发 光、又不会引起化学反应的物质,根据 这些颗粒的运动轨迹照片确定气流的速 度和方向,计算颗粒在气流中的速度。 • 该方法过于复杂,不适于作为经常使用 的Sn测定方法。但该方法证实了Sn为一 名符其实的物理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