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轲与其 弟子万章等著.全书七篇,《汉书· 艺文志》著 录十一篇.东汉赵岐《孟子章句》分为内篇七, 外篇四.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伪撰.赵 岐将七内篇各分上、下,为十四卷.《隋书· 经 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四卷.内 容记述孟子政治活动及仁政、孝义、性善等 政治伦理哲学思想.南宋朱熹将《孟子》与 《大学》、《中庸》、《论语》合为「 四 书」.
•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 古义: 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 是: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 寡助之至: 之,动词,到. • 亲戚畔之:亲戚
至,极点.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
• 畔,通“叛”,背叛. 之:他,代词. •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有不战,不战则已.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 胜”。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 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 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 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 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 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 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 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 战就一定胜利.
3.通假字。
• 曾同“增”,增加 • 曾益其所不能。 •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 衡于虑。 • 拂同“弼”,辅佐 • 入则无法家佛士。
4.虚词。
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 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在 而死于安乐也 凭 以天下之所顺 以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比较本文的两篇短文, 看看它们提出、阐述论点的 方式及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和不同之处?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古义: 限制. 今义:地域 以:凭,靠. 本句话的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 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 固国: 巩固国防. • 威: 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 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 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 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 常常 这样以后 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奋起,指有所作为。 bì 同“横”,梗塞,不顺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同“弼”,辅佐。 在外面, 被人了解 在里面,指国内。 指国外。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故事二:挪威渔民出海捕沙丁鱼,如果 抵港时鱼仍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 倍.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法让鱼活着返 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一艘渔船却 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收入丰厚,但原因 一直未明,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 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艘船捕了沙丁鱼,在 返港之前,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鲶 鱼,放鲶鱼有什么用呢?原来鲶鱼进入鱼 槽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向四处游动,到处 挑起摩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 “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 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 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 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 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第一段
六个人
排比举例
共同的特点 推断 1、出身都卑微 归纳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 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 结论 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 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艰苦的磨练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个人 才能不断奋发
国家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 相同之处: • 1、两篇短文的题目均是编 者加的,都是论点,并且字 数相等,都是由两个结构相 同的短语构成,都用对比, 观点鲜明。
• 2、两篇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 的手法。 • 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 事例,强调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类推 出治国的道理; • 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最 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
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 影响很大. •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 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 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 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孟子的“仁政”思想.
•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 •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 3.虚词.
之 •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而 •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顺接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 1、背诵课文,以文中你感受最深 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单的演讲. • 2、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 吗?
• 孟子语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 孟子故事 • 孟母三迁
• 孟母断机杼
布置作业
• 1、背诵全文. • 2、预习第二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 地利: 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 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 条件. 摆出观点,提挚全文。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事例
得道多助, 得出结论 失道寡助。
治国道理
结构图解
域民 战 争
类比 论证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施 行 “ 仁 政 ”
排比 (反面论证)
(对比论证)
• 艺术特色: •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 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感召力.
• 3、两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对 比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 极强的说服力。 • 不同之处: • 两篇文章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 同: •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 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 步的解释和阐述; • 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 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狱官 xī 百里奚/举于/市。 集市
舜从田野中被任用,傅说 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 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 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 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 登上了相位。
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 指示代词,这。 使动用法, 使……痛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饥饿。 使 …… 劳累。 kòng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词,用来(通过 违背、 使……贫困。 受阻挠 扰乱。那样的途径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 使他的心惊动, 同“增”增加。 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
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
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
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 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
《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
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 时期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 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其言 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 子》一书中其文气势充沛,感 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 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 说明复杂的道理.
★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 下.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
听了这两则小故事, 你的何想法和启示?
• 选自《孟子•告子下》
试标出下边句子的节奏
1、舜 /发 于 /畎 亩 之 傅 说 /举 于 / 版 筑 胶 鬲 /举 于 / 鱼 盐 管 夷 吾 /举 于 /士
2、故 必 劳 饿 空 行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先/ 苦 其 心 / 志, 其 /筋 骨, 其 /体 肤, 乏 /其 身, /拂 乱 /其 所 为-------
故事一: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掉 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 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 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 了那口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的水,不 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 挺舒服:这个热水澡好哇!结果呢?—— 青蛙熟了!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中, 之 间, 之 中, -------
⒊
所 以 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 /
/
⒋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
/ /
/ /
fù yuè quăn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 被举用, 田间、田地 起,被任用 gé 被选拔 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
经受 磨炼 的益 处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论证方法: •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 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 据 —— 中心论点。
1、词性活用:
苦、劳、饿、空乏、动、 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 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2、一词多义: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国 国家 国恒亡。 行拂乱其所为。 拂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 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 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 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 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 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Fra Baidu bibliotek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 排比 •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 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对偶 •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顶真 •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词小结
•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