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8首背颂重点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的山月像半个车轮的秋月。
月光的影子映入平羌江上,月影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奔向三峡。
思念你却不能相见,只好去往渝州。
注释1.半轮秋:秋月形似半个车轮。
2.影:月光的影子。
3.发:出发。
2.《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在江南遇见李龟年岐王府里经常见你演出,崔九家中多次听你唱歌。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你。
注释1.李龟年:著名乐师。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3.落花时节:暮春,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九月九日行军途中思念长安故乡的家园勉强地想要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应该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2.强:勉强。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3.无人送酒:引典: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4.怜:可怜。
此为想念。
5.傍:靠近、接近。
背景:唐玄宗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长安被攻陷。
4.《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半夜在受降城内听到凄凉的笛声回乐峰前的沙地像雪一样,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白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笛声,一夜间,出征的将士都在遥望家乡。
注释1.芦管:笛子。
2.征人:戍边的将士。
3.尽:全。
5.《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文人)遇到秋天都悲叹(秋天)寂寞萧条。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理解性背诵默写观沧海(曹操)1.叙事,交代观海地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对景物作总写,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实写,描写草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实写,描写海面动态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诗人以沧海自比,运用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雄伟气魄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点明暮春时节,寓情于景,渲染离恨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因朋友被贬龙标的悲苦哀伤的心情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把明月人格化,似懂得诗人的愁心,抒发了作者对被贬远行的友人的关心、牵挂、思念劝勉、宽慰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1.暗含游子旅途奔波,在外漂泊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畅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入”字使之拟人化,在写景中,蕴含着理趣:新事物总是孕育在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以丰富的意象,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从正反两方面烘托羁旅游子内心凄楚与悲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直抒胸臆,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漂泊无依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李白)1.意境清朗秀丽,“秋”字营造天高气爽、风清瑟瑟的氛围。
“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动态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七上知识梳理作看冏介LI11.........J【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朗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全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W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三、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唐代诗人王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蕴含哲理;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中间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4、《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杂剧家,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一段秋思成绝唱,半生杂剧到名家。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七、课外古诗词背诵1、【龟虽寿·步出夏门行】(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完整版)初中语文全部背诵内容
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必考古诗词默写练习背诵(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4.该曲的主旨句是:(五)《<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7.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03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默写背诵-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统编版)
0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一)《<论语>十二章》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述了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你的心情。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世,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论语〉十二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1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富贵不能淫”)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篇目汇总
1.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
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之阳早格格创做三、古代诗歌四尾1、《瞅沧海》东临碣石,以瞅沧海.火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死,百草歉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止,若出其中;星汉暴虐,若出其里.幸以至哉!歌以咏志.※做家曹操,东汉终政事家、军事家、诗人.※诗人以沧海自比,启阔的意境,雄浑的气魄,也是诗人宽大的胸怀战豪迈的气魄的表示.诗中洋溢着鼓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情形,表示了启阔的胸襟,抒收了统一华夏修功坐业的理念.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中,止舟绿火前.潮仄二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死残夜,江秋进旧年.城书籍那边达,归雁洛阳边.※做家唐代诗人王湾.※“潮仄二岸阔,风正一帆悬”形貌少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澜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瞅,气概豪迈.“海日死残夜,江秋进旧年”为历去传诵的名句,描画了昼夜战冬秋接替历程中的情形,蕴含哲理;由此而引动终句的城思,以归雁传书籍表黑了做家对于家城的思念,秋光战城思战谐接融.3、《钱塘湖秋止》孤山寺北贾亭西,火里初仄云足矮.几处早莺争温树,谁家新燕啄秋泥.治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搞出马蹄.最爱湖东止缺累,绿杨阳里黑沙堤.※做家唐代诗人黑居易.※中间二联精致天描画了西湖秋止所睹风景,以“早”“新”“争”“啄”表示莺燕新去的动背;以“治”“浅”“渐欲”“才搞”,状写花草背枯的趋势.那便准确而死动天把诗人边止边赏的早秋局里透暴露去,给人以浑新之感.4、《天洁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火人家,古道西风肥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正在天涯.※“天洁沙”是直牌名,“秋思”是题目.※元直,兴于元代,又称集直.※做家马致近,元代出名集直家、纯剧家,元人毁之为“秋思之祖”. “一段秋思成绝唱,半死纯剧到名家.”※使用寓情于景的写法,那尾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脚法去渲染气氛,隐现中心,完好天表示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忧思.七、课中古诗词汇背诵1、【龟虽寿·步出夏门止】(东汉终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正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正在天;养怡之祸,可得永年.幸以至哉!歌以咏志.2、【过故交庄】(唐)孟浩然故交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中斜.启轩里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去便菊花.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修黄昏进古寺,初日照下林.直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是余钟磬音.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黑杨花降尽子规笑,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忧心取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已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同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泊秦淮】(唐)杜牧烟笼热火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浣溪沙】晏殊一直新词汇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降去,似曾相识燕归去.小园香径独徘徊.8、【过紧源朝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止下岭便无易,赚得止人空欢喜.正进万山圈子里,一山搁过一山拦.9、【如梦令】(北宋)李浑照常记溪亭日暮,重醒不知归路.兴尽早回舟,误进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0、《瞅书籍有感》(北宋)墨熹半亩圆塘一鉴启,天光云影同徘徊.问渠那得浑如许? 为有源头活火去.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弛目对于日,明察秋毫,睹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中之趣.夏蚊成雷,公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背,则或者千或者百,果然鹤也;俯尾瞅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缓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做青云黑鹤瞅,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坎坷处,花台小草丛纯处,蹲其身,使取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得意.一日,睹二虫斗草间,瞅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去,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圆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原文选自浑代文教家沈复写的《浮死六记·忙情记趣》一书籍.二、《论语》十则1、子曰:“教而时习之,不亦道乎?有朋自近圆去,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取伙伴接而不疑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不妨为师矣.”——《为政》4、子曰:“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6、子曰:“睹贤思齐焉,睹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7、子曰:“三人止,必有我师焉.择其擅者而从之,其不擅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不妨不弘毅,任重而道近.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近乎?” (《泰伯》)9、子曰:“岁热,而后知紧柏之后凋也.”(《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止而不妨终身止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维家、培养家,儒家教派的独创人,被毁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四、《集文诗二尾》1、《金色花》※【印度】泰戈我选自《泰戈我诗选》2、《荷叶莲花》※冰心选自《冰心齐集》第一卷做家:【北往】刘义庆1、《咏雪》开太傅热雪日内集,取后代道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黑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女曰:“洒盐空中好可拟.”兄女曰:“已若柳絮果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原文通过热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少年的聪慧、机警,表黑了做家的喜爱之情.2、《陈太丘取友期》陈太丘取友期止,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圆时年七岁,门中戏.客问元圆:“尊君正在不?”问曰:“待君暂不至,已去.”朋友便喜:“非人哉!取人期止,相委而去.”元圆曰:“君取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疑;对于子骂女,则是无礼.” 朋友惭,下车引之,元圆初教掉臂. ※原文写“朋友”不守约定、不道疑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道疑、懂礼,才搞受到他人的敬仰的原理.六、《郭沫若诗二尾》1、《天上的街市》近近的/街灯/明黑,佳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佳像/面着/无数的/街灯.我念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优好的/街市.街市上/陈设的/一些/东西,定然是/世上/不的/珍偶.您瞅,/那浅浅的/银河,定然是/不甚/宽大.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不妨/骑着牛女/去往.我念/他们/现在,定然/正在/天街/忙游.不疑,/请瞅/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正在走.2、《静夜》月光/浓浓,包围着/村中的/紧林.黑云/团团,漏出了/几面/疏星.银河/那边?近近的/海雾/朦胧.怕会有/鲛人/正在岸,对于月/流珠?。
(完整版)初中语文背诵课文_原文
七年级上册读背篇目: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作者:刘义庆[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曰中,过中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至,己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曰中。曰中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顾。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
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亦乐乎?人知而悦,亦君子乎?"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2、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乎?与朋友交而信乎?传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 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思则罔;思而学则殆."译文:只读书而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6、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堪其忧,回也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舍昼夜."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曰夜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可夺志也.“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实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每日背诵(暑假必备)
1.《西游记》卷首语: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牛魔王、偷吃人参果、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猪八戒大战流沙河、车迟国斗法、女儿国奇遇等。
3.唐僧收徒的四个地方:五行山救孙悟空、鹰愁涧收白龙马、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僧。
4.《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第四、五、六、七回,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七年级上册语文西游记每日背诵(暑假必备)第2天1.《西游记》中以沙僧或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
2.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分别是:如意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杖。
3.孙悟空的兵器与披挂是从四海龙王那里得到的:如意金箍棒——东海龙王;凤翅紫金冠——南海龙王;藕丝步云履——北海龙王;锁子黄金甲——西海龙王。
4.《西游记》中,写到:“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如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其峥嵘。
”这段说的是沙僧。
5.《西游记》中,白骨精先后变为美女、老妇人、老翁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三打白骨精。
6.孙悟空在去西天路上降伏的妖怪有:白骨精、老鼠精、蜘蛛精、琵琶精、黄风怪、蝎子精、红孩儿等。
1.《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2.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3.孙悟空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第一个师傅),祖师赐名孙悟空,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4首背颂重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4首背颂重点1.《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荡漾,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岸边。
树木茂密,百草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凄凉的声音,汹涌的波浪翻滚。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浩瀚的大海中出来的。
银河灿烂,好像是从浩瀚的大海里出来的。
我很幸运,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解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澹澹(dàn):水波荡漾。
3.竦:高起。
峙:挺立。
4.萧瑟:树叶被秋风吹的凄凉声音。
5.星汉:银河6.至:极点。
背景:曹操在与袁绍的战役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坚定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观沧海》正是取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柳絮落完子规鸟鸣啼时,我惊讶地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寄一颗忧愁的心给明月,让她伴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注释1.闻:听说2.左迁:贬官,降职。
3.龙标:古地名。
4.闻道:表示惊惜的听说。
5.杨花:柳絮。
柳絮落尽时,春天就要过去了,由此称为暮春。
6.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7.龙标:诗中指王昌龄。
8.与:给。
9.标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相隔遥远写下此首诗寄托慰藉。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客的路在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在碧绿的水上向前行驶。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方向吹到悬挂的船帆上,顺风行船。
海上的旭日刚刚升起,黑夜将尽,江上的早春已经到来,旧的一年还没有过去。
给家乡的书信何时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替我捎一封家信回洛阳吧。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古诗文默写:七上1.辨明名句(篇)的特征,抓住复习重点一般能成为名句(篇)的文句,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寓含哲理,令人深思。
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
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凡是有以上特点之一的名句(篇)均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2.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诵读对于学生学习诗词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句意,理解文意。
反过来能“见义知句”。
3.归纳积累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
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
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4.联想积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
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派别就联想到相应作家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就联想到他写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联想到里面的名句;看到一个名句,就联想到和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
例如:由范仲淹就能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见《游山西村》就能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造句积累自己平时可以仿照中考题“理解型默写”的要求设置情境,运用名句写一个文段,把与内容、情感、思想相关的名句组织进去,这样既形成了系统,又灵活运用了知识。
一、《观沧海》(曹操)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观沧海》中统领全篇,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动荡、山岛高耸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8.《观沧海)中描绘草木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02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默写背诵-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统编版)
02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诗词默写背诵(一)《峨眉山月歌》(李白)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写月光柔柔,水面波光粼粼,月影轻盈流动的美景的句子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峨眉山月歌》中的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
5.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
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7.《峨眉山月歌》中李白连用三个地名寄托也无法释怀的心绪: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所写的外出远行闯荡,渐离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青山吐月、江映山影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0.《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之妙。
11.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利用山、月、江水等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江南逢李龟年》中寄寓诗人追忆昔日、对开元初年鼎盛眷怀的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背诵内容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背诵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部分版本中需要背诵的课文:
1. 《春》
2. 《观沧海》
3. 《次北固山下》
4. 《天净沙·秋思》
5. 《咏雪》
6. 《陈太丘与友期行》
7. 《论语》十二章
8. 《峨眉山月歌》
9.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0. 《江南逢李龟年》
11. 《夜上受降城闻笛》
12. 《诫子书》
13. 《秋词》
14. 《夜雨寄北》
15.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潼关》
此外,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等课文可能需要背诵。
请注意,这只是部分版本教材的背诵内容,具体背诵内容还需根据您所使用的教材版本进行确认。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作为初中生涯的开端,七年级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将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内容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考知识点,其中包含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基础,是七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词语辨析1. 部分和整体“部分”和“整体”在语文学习中是常见的辨析内容,学生在阅读文章或写作文时容易混淆。
应具体根据每个语境来理解和使用“部分”和“整体”。
例如,“一个苹果”是“部分”,而“一提苹果”是“整体”。
2. 同义词和近义词“同义词”和“近义词”在语文学习中也是常见的辨析内容。
在阅读文章或写作文时,学生应根据语境来正确选择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
例如,“喜悦”和“高兴”是同义词,而“高兴”和“欢乐”是近义词。
3. 省略和借代“省略”和“借代”也是需要辨析的常见内容。
在文章中,省略和借代都是为了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例如,“皇上驾崩”中省略了“去世”二字,而“国家领导人”中的“领导人”是对国家主席、总统等名称的借代。
二、古文阅读策略1. 理解古文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策略,如了解古诗词原著的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生平。
同时还要通过词语辨析、翻译、注释等方法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
2. 把握句式和篇章结构古文之美在于它的句式和篇章结构,学生需要理解其语言美学,尤其是把握其句式和篇章结构。
例如古文“咏秋”:“白露未晞,鼓风威怒,荻芦短儒,新霁宜相过。
”,这一句式运用了平仄、押韵,抒发了对秋的感慨与赞美。
三、语文基础知识1. 词语拼音和识别学生应熟悉拼音,准确识别词语,能够快速阅读课文。
2. 词语写法和运用学生应熟悉词语的写法和运用,能够熟练使用各种词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语言表达和作文技巧学生应熟悉语言表达和作文技巧,如修辞、比喻、象征等,能够熟练运用,提升作文水平。
四、古诗词1. 了解名句和典故学生应熟悉古诗词名句和典故,对于这些重要的句子和内容能够清楚地理解与掌握。
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应该知道它来自于《长恨歌》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友情和彼此思念的情感。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7篇背颂要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7篇背颂要点1.《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弟子·春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要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学习方法、修养)重点理解说:同“悦”,愉快。
通假字。
愠:生气,发怒,怨恨。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不是尽心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学习方法)重点理解三:多次。
为:替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
”(修养)重点理解有:通“又”,通假字。
逾:越过。
矩:法度。
四十而不惑,而:表顺承,四十岁不疑惑。
不是转折。
(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学习方法)重点理解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而:表顺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学习方法)重点理解则:就罔(wǎng):迷茫 殆(dài):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23篇汇总现代文+古诗文(原文+译文)
初中语文七上必背课文现代文+古诗文汇总目录《春》《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两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诵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狼》《天上的街市》《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外古诗诵读》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
三、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者曹操,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作者唐代诗人王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蕴含哲理;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3、《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中间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4、《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元曲,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作者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杂剧家,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一段秋思成绝唱,半生杂剧到名家。
”
※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七、课外古诗词背诵
1、【龟虽寿·步出夏门行】(东汉末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书。
二、《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泰伯》)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
灵公》)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四、《散文诗两首》
1、《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选自《泰戈尔诗选》
※冰心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
五、《世说新语两则》
作者:【南朝】刘义庆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本文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少年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本文写“友人”不守约定、不讲信用的故事,反映了人要守约、讲信、懂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
六、《郭沫若诗两首》
1、《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